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PAGE55-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可“双向"进行的是()A。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C.草原生态系统中狼和兔子间的碳元素传递D.垂体细胞与甲状腺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答案】D【解析】【分析】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反向传递。【详解】A、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因此是单向的,A错误;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错误;C、草原生态系统中狼和兔子间的碳元素传递只能由兔子传给狼,是单向的,C错误;D、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也可以作用于垂体,因此垂体细胞与甲状腺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正确。故选D.2.下列各选项与所给图示不相符的是A。若X表示种群数量,a可能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B.若X表示甲状腺激素,a可能代表促甲状腺激素C.若X表示T细胞数量,b可能代表HIV数量D.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b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答案】D【解析】【分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详解】A、出生率和迁入率使种群数量增加,A正确;B、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正确;C、HIV可破坏T细胞,HIV数量增多使T细胞数量下降,C正确;D、物种丰富度越大,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D错误.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生物模型,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3。现象Ⅰ: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现象Ⅱ:望梅止渴,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现象Ⅰ是通过遗传获得的,与生俱有的B.现象Ⅱ一定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现象Ⅱ参与的神经元数量比现象Ⅰ少D。现象Ⅰ和现象Ⅱ都需完整的反射弧的参与【答案】C【解析】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是遗传物质决定的,与生俱来的,A正确;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一定有大脑皮层的参与,B正确;有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参与的反射活动,神经元数量相对较多,即现象Ⅱ参与的神经元数量比现象Ⅰ多,C错误;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进行的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D正确.4。如图曲线表示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的情况.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类似“J"型曲线B.由O点降至P点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淡水资源C.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线是该环境允许的最大值D.由P点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说明该岛上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B【解析】农户迁入南海某岛m年内,由于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人口增长呈“J"型曲线,A正确;人口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题干没有体现岛上淡水资源缺乏),人们为争夺生活资源加剧了种内斗争,种群数量减少,B错误;随环境阻力增加,曲线围绕n线波动,n线是该岛环境容纳量,C正确;由P点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说明该岛上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B.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详解】A、环境的变化是不定向的,基因多样性低表明种群没有过多的性状,也就很可能被环境淘汰掉,所以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弱,A错误。B、由于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C、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相对较为稳定,因为物种多,食物链或食物网结构复杂性增大,抵抗力稳定性较高,C正确;D、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一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生物多样性也会逐渐增加,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价值和保持措施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下列各组高等动物产生的激素中,由同一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C.促性腺激素、雄性激素D。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物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人体激素的识记能力。【详解】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A项错误;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都是由垂体分泌的,B项正确;促性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雄性激素是睾丸分泌的,C项错误;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D项错误。【点睛】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能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垂体分泌多种促激素和生长激素。7。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幼茎生长影响。该植物幼茎表现出明显向光性,且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据图推测该植物幼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A.大于0小于g B.大于f小于2fC.大于g小于h D.大于2f小于h【答案】B【解析】【详解】若幼苗的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应该大于f,且促进生长的效应大于m,综合这两点,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f小于2f,B正确。【点睛】学生对“同一器官不同浓度下的作用"的曲线分析不清“同一器官不同浓度下的作用”的曲线Ⅰ。若曲线表示植物的幼苗,其出现向光性时,且测得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大于m小于M。Ⅱ.若曲线表示植物的茎,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时,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m。Ⅲ.若曲线表示植物的根,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时,且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近地侧浓度范围应为大于i。8。下列有关生产措施与其原理或预期结果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鱼类捕捞之后的剩余量接近K/2保持鱼类的持续高产B。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模拟动物信息吸引鸟类捕食害虫——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桑基鱼塘—-实现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答案】B【解析】【分析】
【详解】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可知,当鱼类种群捕捞之后的剩余量接近K/2时,鱼类增长速度最快,从而有利于保持鱼类的持续高产,A正确;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主要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即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模拟动物信息吸引鸟类捕食害虫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有利于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控制害虫的危害,C正确;桑基鱼塘的建立,实现桑树养蚕,蚕粪养鱼,其中蚕和鱼都能被人类利用,进而实现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D正确。9.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①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兴奋一般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④血糖的平衡调节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完成的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⑥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参与的阶段有两次A。5项 B.4项 C。3项 D。2项【答案】D【解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①错误;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②错误;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③正确;血糖的平衡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共同调节完成的,④错误;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⑤错误;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的参与的阶段有感应阶段和效应阶段两次,⑥正确.故选D.10。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曲线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数量将基本维持稳定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若曲线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D。K值具有物种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J型曲线,乙代表S型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详解】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相对稳定,A正确;B。图中乙曲线上,时间越早,种群的数量越少,环境阻力越小,B错误;C.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可能是在取样时没有震荡试管,酵母菌分布不均匀所致,而死亡个体会导致结果偏大,C错误;D。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可能是不同的,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弄清楚两种曲线出现的前提条件,明确S曲线的增长速率是先增大后降低的,进而结合选项要求分析答题。11。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不需要结构①线粒体提供能量,A错误;
当兴奋传导到③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错误;
递质经②突触小泡的转运和③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C错误;
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若是兴奋型神经递质,则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说明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正确。12。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答案】C【解析】【详解】由图示可知,用CTK处理比正常叶片中(用蒸馏水处理)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降慢,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A正确;而用CTK+ABA处理比用CTK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快,说明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B正确;NADPH是光反应产物,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光能使水光解产生,ABA组叶绿体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快于CTK组,光反应慢,形成NADPH的速率慢,C错误;ABA处理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组下降快,说明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实验,要求考生通过正确分析单独使用CTK、ABA和共同使用CTK+ABA与对照组比较及相互比较得出正确结论。13.下表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摄取量粪便量呼吸散失量能量(J/hm2•a)1。05×10103.50×1094.55×109A。田鼠粪便量包含在其摄食量之中B。田鼠摄食量减去粪便量和呼吸散失量即为同化量C。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D。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40×109(J/hm2•a)【答案】B【解析】田鼠粪便量属于其摄入量的一部分,A正确;田鼠摄食量减去粪便量即为同化量,而呼吸散失量属于同化量,B错误;田鼠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比例为(1.05×1010-3。5×109-4.55×109)÷(1。05×1010—3.5×109)=35%,C正确;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05×1010-3。5×109)×20%=1.4×109J/(hm2•a),D正确。【点睛】动物的摄入能=其同化能+其粪便能,同化能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14.如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B.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④增殖分化的记忆细胞有关C。如果图甲中的细胞②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全部丧失D。图甲中细胞②和细胞⑦可以识别抗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图甲显示有相应抗体释放,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A错误;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短时间产生大量抗体,所以,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的特点,主要与细胞④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有关,B正确;C、细胞②为T细胞,T细胞失去后会导致大部分体液免疫丧失,C错误;图甲中细胞②为T细胞,⑦为浆细胞,其中⑦浆细胞不可以识别抗原,D错误。故选B。【点睛】特异性免疫是高考中的热点、难点,其过程抽象难懂,高中课本上收录的都是精华,学习时要记准课本上的每句话,精确掌握免疫应答的各个过程。15.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D【解析】【分析】群落的演替分为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图示为某处沙丘处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其中阶段Ⅰ表示草本植物阶段、Ⅱ表示灌木阶段、Ⅲ表示森林(乔木)阶段。【详解】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B错误;阶段Ⅰ到阶段Ⅱ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C错误;阶段Ⅲ为森林阶段,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群落演替的含义、过程以及种类,明确两者的起点和过程都不相同,且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不断的发生变化,但是之前的种群不一定灭绝了。16.下图为某湖泊中的食物网简图。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下列有关推算正确的是A.若鱼甲的同化量为M,则水蚤同化的能量为10MB.若鱼乙的同化量为M,则鱼甲同化的能量为10MC。若一只河蚌捕食了一只水蚤,则水蚤所含有机物中的能量约10%被河蚌同化D。鱼甲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鱼甲的残落物、粪便及鱼甲的尸体等【答案】B【解析】【分析】1、某一营养级的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其中粪便中的能量是该营养级未同化的能量。2、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1)自身呼吸作用消耗;(2)流向下一个营养级;(3)被分解者利用;(4)未被利用。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A。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营养级的生物同化的能量之比,水蚤中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传递给鱼甲还有一部分传递给河蚌,A项错误;B。鱼乙的同化量为M,则鱼甲同化的能量为10M,B项正确;C。若一只河蚌描食了一只水蚤,则这只河蚌从这只水蚤中同化能量占这只水蚤所含有机物中的能量的百分比远大于10%,C项错误;D.动物粪便中所含能量属于其上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D项错误。故选B。17。为研究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生长情况的影响,用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处理小桐子幼苗,结果如图所示。研究表明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均能促进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其中,细胞分裂素能显著促进赤霉素合成基因的表达,抑制赤霉素降解基因的表达,据此推测错误的是A。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均能促进侧芽的生长B.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均能解除顶端优势C.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侧芽细胞的分裂D。细胞分裂素通过降低赤霉素含量促进侧芽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功能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成熟的果实中较多促进果实成熟【详解】A.由实验结果可知,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处理组侧芽均长于对照组,均能促进侧芽的生长,A正确;B。由实验结果可知,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处理组侧芽均长于对照组,均能解除顶端优势,B正确;C。由题干可知,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均能促进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侧芽细胞的分裂,C正确;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赤霉素合成基因的表达,抑制赤霉素降解基因的表达,通过增加赤霉素含量促进侧芽生长,D错误。故选D。18.若在图中C和D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当给B点施加适宜刺激,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时,检测到的结果是A. B。C. 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信号在神经细胞间传导时,只能从C传递到D。当信号传导到C点时,引起C点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而此时D点仍是外正内负;又因电流左进右出为+,所以此时电流为-;而当信号传递到D点,引起D点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而此时C点已恢复为外正内负,所以此时电流为+;又由于信号在突触处传递时有时间延迟,所以记录仪检测到的信号有间断,因而D图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关键要注意电流起点的正负以及兴奋传过突触的延迟(电流有中断)。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B。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C。当言语区中H区受损时,患者将不会讲话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脑高级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的能力。【详解】当人体言语区H区受损时,患者会写,能看懂也会讲话,就是听不懂别人的话。C错误。20。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①H2CO3/NaHCO3等缓冲对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答案】C【解析】【分析】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详解】H2CO3/NaHCO3等缓冲对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①正确;当体内摄入或者产生酸性物质时,可以与HCO3—反应生成H2CO3,H2CO3分解产生的CO2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从而维持的血浆的酸碱平衡,②正确;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③正确;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排出更多的CO2,从而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④正确;内环境的酸碱缓冲物质在血浆中,不是食物中,⑤错误。依据以上分析,①②③④正确,故选C.21。下列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描述是()A.某草地上随机分布的蒲公英B。每毫升培养液中有10个乳酸菌C.某动物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D.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答案】A【解析】【详解】A.蒲公英在草地上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空间特征,A正确;B.每毫升培养液中有10个乳酸菌表示种群密度,B错误;C。某动物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C错误;D.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D错误;故选A。22.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C。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6层生物膜结构D.若此人的肾小球发生病变(产生蛋白尿),可能会导致C液增多【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血浆,B是淋巴,C是组织液,1是毛细血管壁,2是毛细淋巴管壁,3是组织细胞,A、B、C组成人体的内环境.【详解】A、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会使C组织液增加,A错误;B、毛细淋巴管壁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B错误;C、血浆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要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组织细胞膜1层、线粒体膜2层,共5层膜结构,C错误;D、若肾小球发生病变(产生蛋白尿),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会使C组织液增加,D正确。故选D。23。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④过敏反应A。②③①④③ B。④③②②①C。②①④①③ D.④③②①①【答案】B【解析】【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详解】(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这属于海鲜过敏,即④过敏反应;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这属于③免疫缺陷病;
(3)根据题干: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这属于②自身免疫病;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这属于②自身免疫病;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这属于①正常免疫;
故选B。24。某人工生态系统中碳流动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蘑菇作为生产者可为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有机物B.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离不开能量的驱动过程C.碳元素在各种生物之间的流动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及CO2D.③、④提高了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①是光合作用,②是呼吸作用,③⑤是分解作用,④是捕食.【详解】A、蘑菇是分解者而不是生产者,A错误;B、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个功能,能量流动离不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同时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离不开能量的驱动,B正确;C、碳元素在各种生物之间的流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C错误;D、过程③、④提高了生态系统能量利用效率,不能提高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B.【点睛】相邻的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传递效率不能提高;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的是能量利用率。25.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C。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答案】D【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①表示草流入到兔体内的能量,②表示兔同化的能量流入到狐,③兔产生粪便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④兔子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2.能量的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能量去路: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和未被利用的能量。【详解】A、①是流入兔这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错误;B、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C、最后动植物尸体的能量全部流入分解者,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不是最少,C错误;D、③是兔食草后未吸收的残渣,④是兔子的遗体,它们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D正确。故选D。26。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1和2,下列对该实验及其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生长素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至形态学下端B。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至形态学上端C。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也能感受单侧光D。实验1为对照组,实验2为实验组【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考查对生长素运输方向的实验分析。解答此题,可对比实验1和实验2,找出自变量,并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的关系,做出实验结论。【详解】实验1和实验2的自变量是形态学上端和下端的位置,比较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可知,生长素只能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至形态学下端,而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至形态学上端,A项、B项正确;实验不能说明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也不能证明感光部位在尖端,C项错误;实验1为自然状态下生长素运输方向,为对照组,实验2为实验组,D项正确。【点睛】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1)对照组:一般为自然状态下的处理组,或模拟自然状态的处理组,一般不进行人为处理,或进行和实验组一样的人为处理.(2)实验组:根据实验自变量刻意进行的人为处理组,和对照组仅有自变量的不同.27。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下列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作物品种【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生物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AB正确;玉米是一个种群,植株有高有矮,不是分层现象,合理密植是为了削弱种内斗争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C错误;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产量,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群落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28.三峡大坝建成后,由于水位的升高使库区内原有的特有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为保护这些特有的物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迁地保护 B.建立自然保护区C.严格控制污染 D。就地保护【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迁地保护)。【详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进行保护,最有效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但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原有的特有物种已不适宜在当地生存,故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应为迁地保护。故选:A。29.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A。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B.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C。为保护草原、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D.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答案】D【解析】【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异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详解】A、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不应将其天敌(外来物种)引入我国,A错误;B、为美化城市环境,应有选择地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B错误;C、为保护草原、减少沙化,要控制危害草原的黄鼠的数量,C错误;D、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D正确.故选D。【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点睛】1.外来物种入侵会降低本地物种多样性,所以应慎重引入外来物种;对有害生物要降低其环境容纳量,降低其种群数量,而不是彻底灭绝;3.东北虎生存地破坏严重,可迁入野生动物园异地繁殖,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加以拯救.30.如下图所示。将4株相同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在4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其中2号和4号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射入。如果要研究光与茎生长的关系,可选择的装置是()A。②和④ B。③和④ C。①和② D.①和③【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题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照射单侧光,重力等其他影响茎生长的因素均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重力对幼苗生长方向的影响,所以蚕豆幼苗应该竖直放置.
故选B.3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兔子吃了1kg的草,则这1kg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的能量一定有10%—20%流入狼的体内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答案】C【解析】【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的输入: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流入到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中。2、能量的传递:(1)传递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2)传递的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生产者除外).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3、能量的转化: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4、能量的散失: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热能不能重复利用,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详解】A、兔子吃了1千克的草,即摄入1千克草的能量,但摄入的能量并没有全部都流入兔子体内,粪便中的能量没有流入其体内,A错误;B、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每个营养级是以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不能以个体为单位来衡量,B错误;C、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所以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到生物群落,C正确;D、生态系统的物质可循环,能量不可循环,并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及能量传递效率的含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2。下列不属于对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是()A.生产者未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可被分解者利用B。雄孔雀寻找配偶时经常向雌孔雀展示美丽的尾羽C.在车前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兔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D。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详解】A、生产者未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可以被分解者利用,属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A不符合题意;B、雄孔雀发情找配偶时经常向雌孔雀展示美丽的尾羽,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B不符合题意;C、在车前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兔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属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C符合题意;D、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含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属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不符合题意.故选C。3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C。蛇处于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D。青蛙和蜘蛛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答案】A【解析】【分析】考点是群落和生态系统,涉及生群落的概念、种间关系和态系统的结构,考查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图示的分析能力。【详解】图中只有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具体分析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B正确.按不同的食物链分析可知,蛇处占据了第四和第五两个营养级,C正确。青蛙捕食蜘蛛,又都以蝗虫为食,所以是捕食和竞争关系,D正确。【点睛】群落是指一个自然区域中的全部生物的总和;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34.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有可能是生产者和消费者B。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不可能被绿色植物利用D.蜣螂以大象粪便为食时能获得大象所同化能量的10%—20%【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综合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成分(特别是分解者的作用)、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分解者属于腐生生物,因此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A错误;微生物中的硝化细菌是生产者,蜣螂是分解者,但蜣螂不属于微生物,所以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也不一定是微生物,B错误;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可能被绿色植物利用,C正确;蜣螂以大象粪便为食时,能获得大象所同化能量的0%,D错误。【点睛】易错提示:生物自身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自身所同化的能量,而应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35。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B。甲池塘鲫鱼数量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鲫鱼丰富度较高C。经过群落演替,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达到相同水平D。森林中物种数目多于河流,则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河流【答案】D【解析】【分析】考点是物种丰富度,涉及物种丰富度的概念、调查等基本知识,属于识记和理解水平的考查。【详解】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统计方法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A错误。甲池塘鲫鱼数量多于乙池塘是种群密度的比较,丰富度是群落水平的特征,B错误.经过群落演替,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往往不相同,C错误.物种丰富度即物种数目多少,D正确。【点睛】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是统计物种和个体数目时采用的方法;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属于群落特征.36。下列所举实例中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是()A。生活在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的猞猁捕食野兔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C。田间的玉米合理密植,有高有矮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是群落,综合考查群落的特征,涉及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等,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猞猁捕食野兔属于群落中的种间关系,A正确。群落中水平方向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属于群落水平结构,B正确.玉米是一个种群,其种群密度等特征是种群水平的,C错误。群落中不同动植物分层分布的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点睛】群落特征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等。37.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在理想状态下甲的数量增长曲线为J型B.乙数量达到K值后其增长速率最大C。丙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D.丁具有多样性,其多样性的形成不受无机环境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之间的从属关系,识记群落的组成,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详解】甲是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乙是种群,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增长速率为零,B错误。丙是群落,包括区域中全部的生物,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正确。丁是生态系统,生态系多样性受无机环境影响,D错误.【点睛】在生态系统中,个体组成种群,种群组成群落,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所以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38。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B.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C.在鱼类养殖中,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D。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也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规律,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考生掌握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尤其是S型曲线,能准确分析曲线图,判断不同时期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情况.【详解】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A错误.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大小取决于环境条件,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会使K值提高,B错误。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2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C错误.在“S”型曲线中,K/2前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增大,K/2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因此在K/2两侧,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D正确.【点睛】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λ-1表示增长率,增长速率是单位时间种群数量的变化。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39。如图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相互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演替顺序就是生物进化的顺序B.b阶段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C。从演替的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演替就是指植物的演替D.b阶段为c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群落演替过程是优势种的替代过程,从地衣到苔藓再到草本植物过程存在物种的迁入,所以群落的演替过程不能等同于生物进化的过程,A错误;
b阶段既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也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
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包括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变化过程,C错误;
据图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为a→b→c→d,每一个阶段都为后一个阶段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条件,D正确。4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崭新高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建设生态农业有利于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利用捕食、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防治害虫可减少环境污染C。不能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否则可能造成本地营养结构简单化D。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措施能有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人是主要成员和中心环节。人们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包括身体代谢的利用和生活上的利用),同时又要降低生产成本和避免环境污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详解】A、生态农业的建设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A错误;B、可以利用捕食、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B正确;C、外来物种入侵某个生态系统,往往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从而降低其稳定性,造成本地营养结构简单化,所以不能盲目引进外来物种,C正确;D、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属于就地保护,能有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生态系统的功能,掌握能量流动的过程,识记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二、非选择题41.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据图分析回答:(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时,其膜外电位变为_____________,最终导致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_______________的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调节(2)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_______________的合成。(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图中因抗体______________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抗体与______________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______病。(4)抗体是由________合成、分泌的,该细胞是由_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答案】(1)。负电位(2).神经递质(3).血糖浓度和胰高血糖素(4).神经—体液(5)。蛋白质脂肪糖原(6).1(7).胰岛B细胞膜上葡萄糖受体(8).自身免疫(9).浆细胞(10).B细胞和记忆B细胞【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另外葡萄糖可直接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2、图中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得胰岛素不能合成分泌,血糖浓度升高;抗体2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得血糖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详解】(1)感受器兴奋后,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所以膜外电位由正变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从图上可以看出,胰岛B细胞分泌的因素还有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所以是神经—体液调节。(2)根据图示,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3)抗体1致病原因是由于抗体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而抗体2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得血糖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该患者体内不缺乏胰岛素,所以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由于产生抗体攻击了自身的结构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4)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浆细胞在人初次接触抗原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而当人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是由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神经调节、血糖调节、免疫调节,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出血糖调节的过程,糖尿病产生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42。黄河三角洲现存中国乃至世界最典型的暖温带湿地生态系统,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某科研小组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研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该湿地中丹顶鹤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__法。(2)下表是对湿地中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戊是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表中R表示___________,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___.PgPnR甲15。92。813。1乙870。7369。4501。3丙0。90。30。6丁141.061。979。1戊211。520.1191。4(3)如上图是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图中分解者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如果E取食A的比例由1/5调整为1/2,则E的量是原来的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4)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控制洪水,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保护其中的珍稀动物,是在_____________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5)假设图中的成分构成了一条草→兔→鹰的食物链,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鹰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鹰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____。信息传递、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生态系统三大主要功能。【答案】(1).标志重捕(2)。生物通过呼吸散失的能量(3)。11.3%(4).B(5)。1.5(6)。间接(7)。基因和物种(8)。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9).物质循环(10).能量流动【解析】【分析】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根据能力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同时甲乙丙丁属于不同的营养级,所以判断,食物链是乙→丁→甲→丙。2、由图,AC之间为双箭头且A其余箭头都指向外侧,C其余的箭头(ABDEF)都指向C,则A为生产者,C大气二氧化碳;B为分解者,可构成食物链A→D→E→F和A→E→F。【详解】(1)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动物活动能力强、范围大,所以要用标志重捕法。(2)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所以R是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9/141≈11.3%。(3)除C以为,ABDEF都有箭头指向了B,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都有遗体残骸都要被分解者分解,所以分解者是B.根据分析图中食物链有两条:A→D→E→F和A→E→F。原来E取食A占1/5,由食物链可知原来E取食D占4/5,假设最终E同化1Kg物质,由能量传递效率10%可知:要进食10Kg,其中有A2Kg,D8Kg,而D的8Kg需要A80Kg,所以A总共82Kg;现在E取食A的比例为二分之一,取食D也占二分之一。设最终E同化1Kg物质,则要进其需要A5Kg,D5Kg,D的5Kg需要A50Kg,所以需要A共55Kg,因此调整后E获得的能量是原来的82/55≈1。5,所以现在E的同化量为原来的1。5倍。(4)能够控制洪水,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保护珍稀动物不被灭绝,所以是在物种和基因多样性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5)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鹰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猫头鹰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系统的三大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生态系统的功能知识,识记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特别是掌握碳循环过程中,各种成分的判断方法,掌握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43.果酒以其独特的风味,泡菜以其酸甜香脆的口感,腐乳以其口感好、营养丰富等特点,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这些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利用微生物发酵获得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问题:(1)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最好直接在果汁中加入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店美工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养老院老人心理咨询师激励制度
- 养老院老人康复理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 《付出总有收获》课件
- 《VFP系统准备》课件
- 房屋预售合同(2篇)
- 2024年特色农产品种植配套农机采购合同2篇
- 《生命的延续》课件
- 2025年黄山b2货运资格证多少道题
- 生命科学前沿技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苏州大学
- 2023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语法填空:人物传记类 专项练习10篇有答案
- 年5万吨含锡废料综合回收再生利用项目环评报告
-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安全生产条件核查表
- 2023年小学英语六年级英语英语王杯竞赛试题
- 2023年四年级语文竞赛小学四年级语文竞赛试题双版
- JJG 882-2019压力变送器
- GM/T 0003.2-2012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第2部分:数字签名算法
- GB/T 7286.2-1987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光谱法向发射率试验方法
- GB/T 35414-2017高原地区室内空间弥散供氧(氧调)要求
- GB/T 28426-2021铁路大型养路机械钢轨探伤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