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分析及教学设计单元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理清不同学习板块间的联系本单元围绕“自然之美”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观潮》《走月亮》是精读课文,《现代诗二首》《繁星》是略读课文。描写自然之美的文本,通过文字展现的当然是自然中的美丽景象,读者阅读这样的文本,只有通过文字结合已有经验展开想象,才能在脑海中构建出具体自然景观的画面,感受到自然多姿多彩的美。因此,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重点读写目标之一,就顺理成章地定位为:“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将文字转换成画面,既需要读者运用想象思维,还需要读者有相应的或可沟通的生活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阅读也是丰富经验的手段之一。经验是建构想象的基础。如果没有见过月光透过叶缝将一个个圆圆的月影投到地面上的经验,就很难想象出“月影团团”的果园是什么样子;从不知马儿为何物,就很难对“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产生共鸣……文字的神奇在于,只要读者能读懂词句的基本意思,就能调动相关的经验,激活想象,帮助读者自主建构文字描绘的画面、情景。这就是描绘自然景观的文本为什么总是能给读者带来美好阅读体验的原因。也因此,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最好的阅读姿态是慢慢地读,细细地品,在读和品之间,架设的是一座想象之桥。边读边想象,并不是一个新的阅读方法,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就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那个单元的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描写的都是自然之景色、物象。此时再次将“边读边想象”定位为重点学习目标,应该是在三年级基础上的进一步运用,落脚点在于能够比较熟练地想象画面,能够在想象的同时感受到文字描绘的自然景象之美。“边读边想象”是一种常用的阅读方法,不仅在阅读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时要运用,写人记事的文章同样需要想象思维的参与,但前者的阅读理解更加依赖想象,想象是读懂写景文章并读出切身感受的基础。还有一类文章的阅读也离不开想象思维的参与,那就是以各种艺术为描述对象的,如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文主题是“艺术之美”),“语文要素”之一就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具体阅读方法的运用,具体阅读能力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这一学习目标的落实,既要联系之前相关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又要为之后相关目标的进一步落实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单元学习之初,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时,要有意识地回顾三年级相关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帮助学生建构有联系的学习体验。四篇课文之外,本单元还编排了“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统编版教材努力构建相对独立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课程体系,很多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不再与课文学习在内容和目标上“藕断丝连”,口语交际也不再是习作的“附庸”。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话题、习作的内容与文本阅读也仅仅都是统一于“自然之美”这一人文主题之下,在目标和操作上的联系,至少从内容呈现上看并不明显。但这并等于说它们之间没有联系或者说不需要建立联系——有联系的母语学习才是单元学习价值最大化的保障。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们与环境”,这个话题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以看出是课文主题的延伸,从话题导语中就能发现这种联系。习作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表达训练目标是“写清楚推荐的理由”,习作内容与“自然之美”可以有联系也可以没联系,因为一个好地方不一定非得是自然环境优美独特的地方,也可以是游乐场、书店等非自然场所,不过,单元课文中优美生动、富有画面感的描写是可以迁移运用到习作中来的。至于“语文园地”,原本就是对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巩固、提升和迁移。这样看来,整个单元内的所有学习内容板块,正是因为可以在不同维度建立起联系来,单元整体意识也就应该成为认识、规划、实践单元学习内容、目标和活动的必需。二、单元教学建议:建构有联系的母语学习生活.沟通阅读经验,自主品读,促进阅读方法运用的自觉、自如在进入四年级之前,学生阅读的写景文已经不少了。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雷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古诗三首》《燕子》《荷花》、第七单元的《火烧云》等,都是比较典型的写景诗文。学习这些诗文的时候,学生已经有了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尝试和实践体验。学习这个单元的文本,首先要沟通学生的阅读经验,可以选择一两个读过的文本,回顾当时体会文中景物之美的阅读方法,比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比如叶圣陶笔下的荷花。单元导语以王维的名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开启,在回顾以往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再来欣赏这两句诗,充分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为单元文本阅读学习奠定方法和兴趣基础。阅读写景文,最好的感觉是循着文字的引领边读边想象,让自己身临其境。从学生——读者的角度考虑,课堂阅读最好的选择,是先让学生自主品读,借助想象去发现文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景物的特点。所以,在开启环节之后,让学生自己静静地、一篇一篇地自主阅读单元内的四篇课文,把自己觉得很美的景象圈画出来,多读几遍,丰富想象,体会文字描绘的景象特点。让学生自主品读,一是可以使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策略以很自然的方式得到运用,二是能够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参与到阅读中来,三是可以为接下来目标聚焦的学习活动提供准确的学情。学生自主品读之后,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发现和感受,聚焦学生感兴趣的、印象深刻的文本内容和文字形象,逐篇课文组织深入阅读,落实阅读训练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虽然单元内四篇课文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两篇是略读课文,但“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阅读方法,并不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和运用,所以精读与略读之间不必机械地定位为先学习方法再运用方法,而是以阅读经验的积累促进方法运用的更加自觉、自如。.沟通生活经验,整体设计,借助情感和主题线索建构板块间的联系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以生活经验和体验的为基础的。当学生生活中遇到过环境被破坏、自然不再美好的事实,对照本单元文本阅读带来的美好情感体验,这个话题就将文本阅读与口语交际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情感体验就是联系的线索。习作的内容是“推荐一个好地方”。一个“好”字,最容易让读过四篇课文,聊过“我们与环境”话题的学生,想到自然环境美好的地方。这也是情感线索起到的积极作用。考虑到不同学生学生的生活经验,习作导语不是将“好”限定在自然环境方面,还有人文环境,比如游乐场、书店。这是儿童立场的积极体现,让不同的学生真实地展示自己眼中的“好”,学生就都能有自己乐意推荐的“好地方”了。习作与口语交际、文本阅读除了在情感线索上能够很自然地建立起联系来,继而在主题内容上建立起联系,在表达方法,尤其是具体的词句运用上,习作也可以从课文中“借力”。用文字推荐一个好地方,写出来的文字要能让读者想象出这个“好地方”的样子、特点,即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观潮》《走月亮》《繁星》中描写准确、细腻、具有画面感的句段,就是学生习作时最好的模仿或迁移对象——《走月亮》课后安排了一个“小练笔”,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进行练笔时,让有过月下体验的学生按题目内容要求练笔外,还可以有意识地拓展不同的情景,选择学生自己熟悉的其他情景来写一写,既尊重学生的经验,又为习作埋下伏笔。.根据文本特性,多维拓展,创造丰富的教室课程生活创造性使用教材,既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也是母语学习的应然诉求。有些单元的文本,或者由于本身的经典性,或者因为主题内容的独特性,或者表达方法的典型性……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和成长需要,围绕具体文本进行多维拓展、多元整合,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室课程生活。这个单元中的《观潮》,就是一篇在描写对象上具有多维拓展价值的文本。教材已经关注到了这一点,《观潮》的课后思考题中,补充安排了刘禹锡的《浪淘沙》这首诗,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与诗句相关的内容;“资料袋”既是帮助学生理解钱塘江潮形成的原因,同时也为学生了解此处地形特点和更多潮汛知识信息提供了切入点和兴趣点。受教材内容启发,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创造一段以“钱塘江潮”为探究主题的教室课程生活。课程内容可以包括:阅读有关钱塘江潮的更多诗文,如补充周密的《浙江之潮》等;观看有关钱塘江潮的新闻视频,并与诗文中的相关词句建立联系;借助地图等资料,结合天文知识,探究八月十八钱塘江潮形成的具体原因;进行任务写作,尝试撰写一份钱塘江潮观潮“攻略”……《走月亮》是吴然的作品。吴然选入小学教材的作品不少,因为他的散文文字亲切,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内容与小学生生活经验契合。三年级读过他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这次读到诗意盎然的《走月亮》,可以接着推荐学生读一读吴然的《开花的季节》《我们去香格里拉》等书,组织开展吴然散文班级朗诵会活动。到底如何进行多维拓展的母语教室课程创造,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出发,为学生成长服务。第一单元备课教案1、观潮教学设计一、素质教学目标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能力目标: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从而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知识目标:学会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横贯、浩浩荡荡、犹如、如同、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认识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四、教学用具.钱塘江大潮的软件片。2.对比重点句的幻灯片。3.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五、教学方法:变序式。六、课时安排:三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言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看一看那里壮丽、奇特涌潮,好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后释题课题《观潮》的“观”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①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亭、屹、罩、昂、盼、崩、镇、若、逐、颤、余、吼、恢、涨”的读音,并组词语。字音难点:多音字“颤”在本课读(ch4n),避免读成(zh4n),“镇、罩、若、逐、颤、涨”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②字形难点:“昂”的左下方不要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错写成“古”。“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③理解词义。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顿时:立刻。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层次.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全文也可分为两段。第一段(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分三层:第一层(2自然段)写潮来之前。第二层(3、4自然段)写潮来之时。第三层(5自然段)写潮过之后。(四)布置作业.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后面第1、2两个问题。.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导言今天上《观潮》的第二节课,在上节课我们分了段,列举了提纲,哪位同学能上黑板前来板书?(二)讲读课文第一段.齐读第一段课文。.教师讲解: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所以吸引了许多人来这里观潮,这个“观”是什么意思?(看)看什么?(潮来时的景象)(三)讲课课文第二段.观潮这部分分几层?每层都写了什么?.讲读第一层(1)自由读课文。思考:江面上是什么样的?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画出来)(2)学生议答。(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①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静的感觉)②作者写“江面越往东越宽”是什么意思?(这涉及到“潮汐”的形成问题,可作如下点拨:潮从哪个方向来?从书中找出句子来说明。(从“大家昂首东望”“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看出潮从东边来。)潮从东边来,江面越往东越宽,那越往西呢?(越往西越窄)潮水越往西,就会产生什么现象?(潮水越往西越急)。③出示钱塘江口地形图,补充钱塘江大潮形成的有关知识:钱塘江口是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水底还有一道人们看不见的“沙坎”,迫使潮水上升,因此潮波传来,受到很大的约束,这是地理因素。另外是引力的因素,八月十八,太阳、地球、月亮三球的引力对涨潮影响最大。再有是八月中旬这段时间海面上常常刮东南风,所以潮波来势特别猛烈。④人们的心情怎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非常着急心情十分迫切。)急到什么程度?(昂首东望,学生可做一做动作。).讲读第二层(1)谈话:要是你在人群中,你急不急?想不想看这天下奇观?好,老师就领你们去看看。(2)放潮来时的录像片。思考:潮来时,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声音大,浪大)(3)默读第二层,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水样子和声音的词语。(4)学生自由发言。(找出三处描写声音的句子,让学生上黑板板书,找出四处描写样子的句子后,也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板书:闷雷一条白线越来越大横贯江面白色城墙山崩地裂千万匹白色战马(5)提问:大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具体写潮水到来时的样子和声音的?(由远至近)你能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一说吗?(“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写远处的声音。“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是此时此刻的景象。过了一会儿,声音“越来越大”,“冻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这是描写稍近时潮水的声音和样子。“移动”、“拉长”、“变粗”便很快出现了横贯江面的情况。一瞬间,“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是再近前时潮声的样子。大海来到近前时,那样子“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动得颤动起来”潮水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潮势越来越猛。)(6)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作者用一条线、白色的城墙、白色战马来比喻由远到近的浪潮的不同样子,说明潮大、雄伟。水来时是直立而行的,像白色城墙,气势雄伟,声势浩大。板书:浪罕见,声巨大。(7)谈话:如果你就在这观潮的人群中,当你听到像闷雷的隆隆响声,看到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你的心情怎样?会说什么?会怎样做?(再放潮来时的录像片。)(8)学生议答。(人声鼎沸,都在喊:“潮来了,潮来了!”都踮起脚往东望去,人群又沸腾起来。当人们看到眼前的一切,真是又高兴,又惊叹不已。)(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层。.讲读课文第三层。(1)自由读课文。思考:潮来之时,声势浩大,潮过之后呢?(2)学生谈自己的想法。(一眨眼的功夫,潮头就向西奔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平静。)(3)这里的“静”和第一段的“静”一样吗?(4)停息后是什么景象?说明什么?(潮水大。).练习读第二段。第三课时(一)导言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怎样观察表达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二)根据板书,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表达的?.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表达的?(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观看“天下奇观”一一钱塘江大潮的经过。课文采用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法。先总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接着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运用恰当的比喻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大潮的瞬息变化和雄伟气势。).思考:全文贯穿着一个什么字来写的?(奇)奇在什么地方?(钱塘江大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来时声巨大,浪罕见,水位高。)什么是“天下奇观”?(天下少有的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小结:从课文有条理地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大潮的发展变化的顺序,有次序、有重点观察的。我们要认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确定观察次序,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有重点地叙述,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重点突出,条理分明。(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读同学看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录像片,使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理解课文。(四)读写练习练习用课后第3题中带点词语造句。2、《走月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散文。写了“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展现了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现了“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自主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的画卷中。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接触抒情散文的机会很少,课前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作者和散文的有关知识,再力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设情境,促进感悟。这样学生不仅能感悟到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美,而且还体会可以到月色下的意境美。教学建议:学习本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读的欲望,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哪儿美,怎么美”。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品味语言,体会月色下的静谧、祥和、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意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描写的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过程与方法】.指导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阅读和想象、品味语言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之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文章语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难点体会文中快乐、幸福的亲情。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月亮船》的歌曲。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古诗或一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小短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月亮图片)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诵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古人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地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播放《月亮船》)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去散步,一起走月亮吧!.板书课题:走月亮。.齐读课题。二、学生自读课文.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文字障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点名分段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三、集体交流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出示有关云南风景的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读完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板书设计:走月亮走月亮:月下散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我”获得的无限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走月亮”中“走”的含义,感受情美、景美。难点理解并初步运用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自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来仔细品味,感受月光下的美。二、初步感知课文.朗读课文并思考:①“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用“一一”标记出来。②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一一”标记下来。.引导学生汇报:①教师相机板书:“我”和阿妈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②“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复出现,共出现了4次,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四个部分。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引导理解“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重点体会“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意境。①要想走月亮,得先让月亮升起来,文中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来读读。②月亮已经升起来了,为什么偏偏还要加上“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呢?为什么不说“从花园那边升起来了”?③引导体会美景:天上一轮月亮,水中一轮月亮,天上的月亮静静的,水中的月亮随波荡漾。④齐读这几句话。.指名读第2自然段。重点体会:“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①下面,我需要教室特别的安静。注意听!听我读这四个“照亮了”,你能听出什么味道?是从远处照到近处了,还是从近处照到远处了?②生回答。(PuX)③师引导:远处的景物在朦胧的月光下能看得清吗?所以看起来模模糊糊,照到村头的大青树就看得清楚了,看得最真切的是脚下的路。④再次指名读。.在这样的情境下,“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是怎样的?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学生配乐朗读。总结:多么温馨的月光小夜曲呀!二)学习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体会。(引:听!溪水在唱歌,老师仿佛看见一位阿妈牵着孩子的手,来到了小溪边。同学们轻闭你的双眼,放飞你的想象,赶快到小溪边去看一看,闻一闻,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交流。重点引导:①你闻到了什么?画出描写小溪流香的句子。②你看到了什么?(重点体会“抱”的温暖)③此时此刻,文中的“我”想到了什么?④假如是你是文中的孩子,此刻和妈妈在一起,你会做些什么?(结合生活经验感悟).小结:是呀!其实,只要我们和阿妈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游戏,都会感到快乐!都会感到幸福!.把这种快乐和幸福传递给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三旧学第三、四部分(第6〜9自然段)。老师领大家学习了第一、二部分,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阅读和分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你喜欢一个部分自学。.默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要求: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下来,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小结:是呀,“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甜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呀!即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走,温情也始终互相感染着,多美的意境呀!.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明确:课文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幸福和喜悦之情。(四)整体回顾。《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果园、稻田,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欣赏了一幅幅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一一温馨、快乐、甜美、幸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四、播放歌曲《母亲》,升华情感看到文中的孩子和阿妈在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不禁也让我们想起了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刻。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都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让我们怀着甜蜜、幸福、感恩一起来欣赏一段歌曲《母亲》,一起回忆妈妈带给我们的温馨、快乐、幸福、无畏……板书设计:走月亮、走月亮月儿明亮月光柔和走过:溪岸桥果园(“我”和阿妈)看到:山树草花星星闪烁美好景色浓浓亲情听到:秋虫唱鸟拍翅膀……想到:洗衣裳做小船看水塘教学反思:《走月亮》是一篇如诗、如梦、如画的优美散文,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意境,温馨、幸福、快乐的脉脉亲情溢于字里行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子去体会,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我先把文中优美的句子一一找出,并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在范读中深受感染,使他们的语感得到培养。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回忆和妈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妈妈的爱,对妈妈表达出自己发自内心的感谢与感恩。这样情感不知不觉的渗透到作品中,这时的读就是用心读书,用情读书。《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花牛歌》全诗四节,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一一“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丛中的花牛行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学情分析:对学生进行诗歌的吟诵,进行诗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诗的种子,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时老师要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教学建议: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归巢驮着斜阳头白芦苇妆成一瞬红颜.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一)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每一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二)学习第一小节。.指名读第1节。.教师示范,配图配乐朗诵。.思考问题:『』(1)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2)“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配图配乐齐读。(三)学习第二小节。.指名读第2小节。.学生说说这一小节描绘的画面上出现了什么景物?.学生自主学习,在书中画有关的景物,组内交流后汇报。.思考问题:(1)“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2)“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指名诵读、赛读。四、整体感受诗歌内涵.从诗中描绘的景色中可以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无比欣悦).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呢?(观察,感受,描绘,想象).过渡: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充满诗意的心,一起感受秋天吧。闭上眼睛,想象秋天,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呢?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五、激情朗诵,升华情感全班展示朗读、赛读。师生共同评价,评出“全班最佳朗读奖”。六、自悟自得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学习感悟。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教学过程: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学习诗歌.自读感知。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点拨感悟:⑴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⑵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领悟写法:⑴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⑵生谈自己的发现。(3)师小结: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一一“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结构一致)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为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品读两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二、加强诗歌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多读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教师要利用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轮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诗,进而感悟理解诗歌。四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诗歌的方法,在教学中应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思,以读带悟,以读传情,为学生今后学习诗歌打下牢固的基础。三、通过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4、《繁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繁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巴金先生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观看星天时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因此,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文章语言清新明快、形象生动的特点。尤其是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读者仿佛进入一个梦幻境界的写作特色,让学生在分析揣摩中对海上夜的宁静和柔美产生鲜明深刻的感受。教学建议: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美丽的星空和作者巴金及作品等来填补学生的知识空白。利用表格理清文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生字。.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知道文章是按时间和地点的顺序描写了三次星空。.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难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巴金的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空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爷爷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多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多媒体出示).查字典理解词语。(多媒体出示词语)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分小节读课文。三、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默读课文,完成表格。(多媒体出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出示)⑴在 (时间), (地点),我看着 ,感觉到 。(2)在 (地点), (地点),我看着 ,感觉至L⑶在 (时间), (地点),我看着 ,感觉到 。.为什么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会不同?(明确: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细微了。)第一次:“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表达了思念之情。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表达了对生活充满光明、希望之感。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空的知心之情。.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多媒体出示)看着满天的繁星,我 。.文章之所以值得我们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自然段,再读第3自然段,回味、感悟、交流)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照样子写句子。(多媒体出示)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四、小结课文,复习词语.请写出几个描写星空的词语。例:星群密布()()().复习词语。纳凉星群密布静寂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梦幻五、总结仿写,拓展作业.仿写。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本文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本文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多媒体出示句式)我望着 ,我仿佛看见 ,我仿佛听见_ ,我觉得 。⑴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⑵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2.拓展。⑴将自己看繁星的经历写成一段话。⑵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教学反思: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巴金描写三次看星星的经历,作者着重地描写了第三次在海上看星星的过程,文章语言非常的优美。多角度的写景,在这一部分上,我觉得我处理的是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这样的一种美景,我认为只有把气氛用自己的语言渲染的到位,让学生充分地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这样让学生感受到散文语言的美,才能达到这节课的最终目标与良好效果。《口语交际一:我们与环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次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认识到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却遭到了极大的人为破坏,我们人类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危机,从而弄明白什么是环境保护,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以及该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学情分析:经过这一单元四篇关于大自然的文章的学习,学生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的增强,这对进行以环保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让他们通过观察说出垃圾的来源应该说问题不大,但要让他们说清楚如何处理垃圾却并不容易,因此结合学生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要引导他们图文结合,使学生在形象的生活环境中认识周围事物,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情境中实现说与听的共同发展。教学建议:四年级学生在谈自己的想法时,由于收集的资料不多,可能会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受威胁这方面感受不够深刻。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前准备大量的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另外,在课外调查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教给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处理信息的方法,帮他们扩大调查内容的范围,加深保护环境的意识。老师可以从学生喜欢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入手,利用现代设备教育引导学生看科教片,教学生上网收集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眼界,逐步喜欢阅读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关注周围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它正在遭到各种污染,环境污染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讨论怎样保护环境。.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过程与方法】参与活动,讨论、发表对环境问题及保护环境的见解;耐心听别人的发言,简明扼要地说,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在情境中讨论交流时的条理性、应对性和合作性。.懂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难点.尊重、理解对方,学会倾听。培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的能力,探究能力。.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教师:美丽的环境录像和被破坏的环境视频。学生:调查家乡的环境现状,查找相关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各组把要展示的标语版、手抄报、建议书等张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同学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大家都了解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看到我们生活的环境,你们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首先进行一次展示会,把所有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好吗?二、小组交流.小组成员就同一主题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小组成员整理本组成员收集的材料。.推举代表,小组成员就本组的调查主题准备进行全班交流。三、全班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⑴以“我们与环境”为主题,结合本组的展示台内容先进行充分讲解。(2)把事情的过程说清楚,把了解到的情况说具体。⑶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本组对环境保护的看法讲出来,使听的人了解情况并受到感染。⑷其他同学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听众,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⑸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在同学发言完毕后做补充。⑹各组代表发言后,其他小组可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⑴小组轮流展示。(鼓励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个性化的展示,如采用文字、图片、实物或表演等形式)(2)小组之间互相观摩,“代言人”要向其他小组做集中介绍。⑶每位同学都要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展示,感受、了解我们身边的环境,并准备对每个小组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或提出问题。.多方评价,深化主题。通过各组同学评议:本次交流展示活动中哪个小组表现比较出色?(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⑴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2)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四、总结、引导讨论.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状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评出合理化的建议。五、交际范例用一诺: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这样做,用水后及时关紧水龙头;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尽量多走楼梯,少乘电梯,健康又环保;垃圾分类回收。六、延伸拓展希望同学们真正行动起来,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板书设计:我们与环境环境的重要性参与环保活动做环保小卫士教学反思:如果整堂课只是在说,那么它的效果也就随下课铃声一起结束了;如果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那就违背了口语交际活动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本课内容时,我尝试将知识的传授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重在启发学生在互动中学习与反思,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经验,摸索接受一定的方法技巧。本堂课上,我不仅营造了一个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感兴趣、又能让学生大胆把自己收集到的材料介绍给大家的语言环境,而且让学生在轻松的交流氛围中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培养了良好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表达习惯。《习作一:推荐一个好地方》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这次习作的要求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要达到使别人读了文章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关键是要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这次习作贴近学生的实际,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初步接触了写景的习作训练,写作水平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有一部分学生还没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再加上对习作的畏惧心理导致他们在习作时经常错字连篇,语句不通,标点符号乱打,内容空洞,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写清楚。因此,写好写景作文的难度还较大。教学建议:推荐一个好地方,重点就是介绍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听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与他人交换修改。【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法、示范法、谈话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写喜欢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把景物写具体。难点启发学生介绍更多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并写出这个地方的美。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己喜欢的地方的图片或游玩的照片,以及描写景色的好词、好句、古诗词。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的景色怎么样?.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畅谈那些好地方。(板书习作主题).老师也是个喜欢旅游的人,还喜欢在旅游的时候拍一些美美的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去这些风景优美的地方旅游,旁边总会有一位导游,给我们做详细的景点介绍。他们侃侃而谈,游客朋友们都要围着听他们的讲解,你们羡慕吗?.我刚从大队辅导员那里得到一个好消息,因红领巾广播站拓展业务需要,现面向全校学生招聘五名小导游。瞧,我还把面试内容带过来了:能具体清楚地介绍去过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是想去的地方。同学们,我们在介绍的时候,光说那里真美呀,别人知道有多美吗,能打动别人吗?我们在介绍的时候应如何介绍呢?(好方法,用上好词佳句)二、分享预习效果课前已经让同学们搜集描写风景的好词、佳句,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三、互动合作,调动感知.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做好介绍的准备,同桌之间练习介绍风景优美的地方,或是介绍在景点拍的照片。如果你也正好也去过那个地方,可以适当补充,师相机指导。.学生到讲台前来介绍,告诉他取胜的法宝。(语言生动,内容尽可能具体,能打动别人,使听的人也想去).对听的同学提出要求,作为参赛选手和评委的我们我们该怎样做呢?(认真听)出示听众要求(安静听、认真听),听完可提问题或给出合理建议。.学生介绍,其他人补充、点评,师指导点评。四、点拨思路,指导写作.既然大家都想当导游,那我们就把自己的介绍写下来吧!一起来比一比,读一读,看谁能当上“最佳小作家”好吗。.读作文要求,审题。.怎样写,范文引路。.写作方法。.如何让语言优美,让语言亮起来。(美文欣赏).总结:在介绍景物的时候把看到的景物颜色、样子写出来了,而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用上了好词好句,还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再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这样就写清楚、写生动了。用眼睛仔细看,用耳朵注意听,用鼻子好好闻,用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五、自主展示,感受评价.写好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交流,把你写的读给小伙伴听听,看看你写得怎么样,让他们评价、补充。(人人发言,互评互议,师指导).小组共评共议,评选优秀习作。.各小组长展示优秀作品,让全班学生受到新的启发,获得美的感受。(其他小组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评一评)六、佳作引航美丽的竹林外公家的小屋旁边有一片竹林。那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春天的竹林里绚丽多彩。仔细看,鲜绿、深绿、黄绿、灰绿连接着交错着,绿到小屋,绿到天边,绿到山脚外面去。一根根春笋破土而出,拔地而起,仿佛在和我们比谁长得高呢。夏天的竹林,绿中带黄。我们一热就钻到里面去玩,竹林茂密,太阳晒也晒不透,这里凉爽极了。竹林就像一幅立体的画,就是我们的乐园。还有一条清清的小溪从竹林中流过,更是把竹林点染得多姿多彩。秋天,竹林与周围的树映衬在一起,竹子是绿色的,周围还有很多树的颜色:青绿的是松杉,朱紫的是山杏,火红的是枫树,金黄的是银杏。远远望去像给竹林镶了一道花边。冬天的竹林好似披着一件外衣,和周围的树在一起犹如一座宫殿!点评:这篇作文推荐的好地方是美丽的竹林,分别抓住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来写出竹林的美丽。其中春、夏写得最详细,做到了详略得当。习作语言生动,描写细致,善于想象,巧用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乐山师范学院《人类与医学遗传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汉大学《工程经济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华北电力大学《航空材料双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碳纤维材料》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应用随机过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自贡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原理(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周口师范学院《行政伦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口译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数控车床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赏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3年小学科学教研组教研工作总结(5篇)
- 三年级上册递等式计算练习300题及答案
- 政治画像品德操守自我评价3篇
- 奶茶督导述职报告
- 山东莱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 白熊效应(修订版)
- 视频监控维保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
-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训
- 立项报告盖章要求
- 2022年睾丸肿瘤诊断治疗指南
- 被执行人给法院执行局写申请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