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啃老”现象态度的访谈研究_第1页
大学生对“啃老”现象态度的访谈研究_第2页
大学生对“啃老”现象态度的访谈研究_第3页
大学生对“啃老”现象态度的访谈研究_第4页
大学生对“啃老”现象态度的访谈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摘要“啃老族”作为我国社会转型和结构变迁过程中出现的一类特殊群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在当代激烈碰撞的社会产物,它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并已从一种家庭现象演变成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稳定运行与和谐发展。深入了解大学生对“啃老族”所持的态度,以及持该态度的深层原因,能够有效防止“啃老族”现象的发生。本研究采用面对面的访谈,与20个年龄相似、不同专业、不同家庭条件的大学生就“啃老族”现象这个话题进行了访谈,并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关键词“啃老”现象大学生态度访谈研究1问题提出1.1关于“啃老”的定义“啃老”其英文来源于“NEET”发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NotinEducation,EmploymentorTrainning的缩写,专指那些在义务教育结束之后,不升学,不工作,不参加职业培训的年轻人。“NEET”所体现的内涵就是成年之后不能独立,仍然依赖父母生活的人。(周频文,2005)“啃老族”概念定义:只已成年,有劳动能力,离开学校(包括毕业、肄业、退学),但仍然不能实现经济上的自立,而要依托父母提供的供给或支持以维持其自身的需要,在不断乳的状态下寄生于家庭中的特殊群体。“啃老族”现象的普遍出现,具有很强的社会危害性,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无论是从个人的成长还是从家庭的稳定,乃至对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不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任其恣意蔓延,将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费徽,2009)1.2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啃老”现象陶富国(2005)大学毕业生“啃老族”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完全依赖型。这部分大学毕业生一直生活在溺爱型家庭中,由于长期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这类大学生在就业中不可能选择工资不高、条件艰苦的行业或单位工作,而他们一心向往的高薪行业和单位竞争异常激烈,“门槛”很高,非特别品学兼优者难以进入。但以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取向,他们不可能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所以,他们不论在名牌学府还是一般院校就读,都难以出类拔萃。他们获得高薪的机会也很少。在遥遥无期的守望和期盼中,他们顾及面子,最终选择了退出就业市场。而一旦退出这一市场,他们便很难回到主流社会中去,他们在进行自我边缘化的同时,社会也将他们边缘化了。在用人单位心目中,一个有能力就业而长期远离工作的人是一种病态人格,必然造成思想钝化、知识陈旧、捕捉机遇的能力大大下降。所以,如果说用人单位对“校漂族”存在疑虑的话.那么.对于啃老族已经彻底丧失信心了。而父母们虽然有恨铁不成钢之意.但是,长期对子女的娇生惯养使得他们默认这个既成的事实。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继续让子女们过上一般从业人员难以企及的生活;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父母们本该安享晚年,为了满足子女的生活需求,也只好老骥伏枥,待到子女们嫁娶生子后,老人们还得理所当然地承担起抚养第三代的任务。另一类是部分依赖型。所谓部分依赖,是指能够通过一定的劳动养活自己,但是,他们由于期望过高,对现有的工作并不满意,他们缺少踏实的耐心,游离于工作的核心,时刻想着高薪工作,长期处于朝夕致富的幻想之中,但是又不具有这样的能力、条件和机遇。在需要较大开支的方面,如买房、结婚、购车等方面都会让父母全额资助或大部分资助。他们毫不犹豫地向父母伸手。父母省吃俭用、辛苦积累下来的“保命钱”瞬间就成了子女们追求高消费、追赶时代潮流的牺牲品。2对象和方法2.1对象本研究的访谈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年龄一般在20-23岁,严格按照访谈要求进行。由于被试的群体太大,随即抽取受到了一些限制。一共选取了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20名访谈对象,均为大三大四的高校在读本科生。2.2方法本研究采用结构式和半结构式访谈。首先根据访谈目的拟定访谈提纲,主要问及以下几个问题:(1)您认为大学毕业生“啃老族”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2)请问您对大学毕业生“啃老族”现象持什么态度?为什么?(3)大学毕业生“啃老族”现象普遍存在,你觉得对大学生自身发展有何影响?(4)关于大学毕业生“啃老族”,您对社会、学校、家庭有什么建议?访谈主要于2013年10月间进行,每次用时约10-25分钟不等。邀请访谈对象到自己的住所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正式访谈之前向受访者说明访问目的并保证对访谈内容保密。初步访谈完成之后,对性别、年龄、专业、家庭状况对同居态度的影响进行分析,针对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再选择适当的被访者进行深度访谈。3结果与分析3.1大学生对“啃老”现象的认知根据对访谈结果的统计,在20名访谈对象中,对大学毕业生“啃老族”现象的态度中,没有持肯定态度的。持中立态度的被试为7人(35%),持否定态度的被试有13人(65%)。在35%表示吃中立态度的同学中,认为年轻人在步入社会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心态上或者能力上的问题,得到父母的支持比如说物质方面的资助是应该的。在65%表示否定态度的同学中大部分人认为,父母把自己的儿女抚养成人,大学毕业后本应出来工作自食其力,将来孝顺父母,但把父母的这种供给看成是理所应当的,不懂得感恩。从访谈过程中,大部分被试对于“啃老族”持否定态度,少部分被试持中立态度。3.2大学生眼里,出现“啃老”现象的原因访谈的第一个问题涉及到了大学生对毕业生“啃老族”现象的原因调查。从20被访谈的大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将对此现象的原因大致归为3点:(1)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存在缺陷。父母过分的溺爱孩子,让孩子缺乏独立精神,长期以往,养成了依赖心理。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自力更生,家庭责任感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培养,导致孩子的人格发展不健全。长大后人格和能力方面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贪图享受,不愿吃苦,遭遇一点挫折就选择逃避。(2)社会因素。98年之后的高校扩招,每年的毕业生陡增,但相应的社会经济发展,工作岗位的需求远远满足不这庞大的毕业生数量。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或者突出的能力,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啃老族自然而言就出现了。(3)自身原因。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啃老族”不懂得孝敬父母,只顾自己,不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这些人眼高手低,吃不了苦,受不得委屈,不能很好的处理困难挫折,最后因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索性放弃工作,回家“啃食”父母。在访谈过程中,有同学提到,由于人的意识变化了,人们不再只想到理想、梦想之类的事情,更多的是拜金与享乐,社会成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社会了。这些思想严重的影响到了大学生对待周遭人事物的看法上,有些人消极的对待,做事情不上心,过一天算一天得过且过的生活,没有了奋斗目标,失去了人生方向,对于某些毕业生“啃老族”,是受到现在不健康的社会风气因素的影响。3.3大学生对于“啃老”现象的影响的看法对于高校毕业生“啃老族”,对于大学生自身发展有何影响这一问题中,同学们的回答格式各样,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绝大部分同学认为此现象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影响极大,让这些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习惯性的依靠父母,丧失面对失败的勇气,在这一次次的失败,以及失败后没有及时调整好心态,就会慢慢的变得颓废,没有了梦想,不憧憬未来,失去了人生前进的动力。但其中还有少部分同学认为“啃老族”不必太过责备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既然选择了“啃老”,父母又愿意被“啃老”两相情愿的事情,别人没有必要评判态度。4讨论4.1大学生对“啃老”现象态度不同的原因在被访谈的20人中,绝大多数大学生反对“啃老族”现象,但仍有部分人表示无所谓。我们可以首先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本质看起: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生理日益成熟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发展群体;是一个即将走向社会而又欠缺社会阅历的特别群体;是得到社会较高期望和要求的一个高起点群体。(聂江,2009)心理相对成熟的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比较成熟,能够适应了现在的大学生的这种角色。他们认为“啃老族”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情,父母把子女抚养成人,步入老年的父母本应颐养天年,却由于子女的原因不得不出来继续工作,为自己的子女留下更多的财产。这部分大学生占了绝大多数,都坚决反对“啃老族”,自己毕业后也坚决不做“啃老族”。4.2关于“啃老”现象对大学生自身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啃老族群体是逃避竞争、自毁尊严的行为给其自己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危害,其自身的继续社会化进程被阻断了。首先,这是一种对先进观念的自戮。啃老行为是长期形成的优越感在遇到挫折时的消极心态,是优越感中隐蔽着的自卑心态的总爆发,它迅速转化为对社会竞争的反叛和逃避。这种心理如果不进行适时的调整,将祸害无穷。其次,降低了自己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啃老是因为有老可啃,而本该由自己通过艰苦努力去争取的东西则丧失了。通过高等教育,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将会产生质的飞跃。而傍老者既然已经习惯了这种不劳而获的生活方式,就如同“温水煮青蛙”,在真正的比拼中,既无心也无力了。他们在校时,相当部分的精力都用在生活消费和各种攀比上,自然不可能将学习放在首位,虽然在现有的考试制度中能够轻松地毕业,然而这一纸文凭的含金量注定不会太高。再次,在社会和用人单位看重的社会实践能力方面,他们同样欠缺。因为他们常常以俯视的眼光来看待他人,不屑于参与这些活动,对社会的了解十分肤浅,实践能力差强人意。他们特立独行,就算进行交往也多半是同样高高在上的“贵族学生”,他们无法从更加广泛的人际交往中习得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延缓了自己的社会化步伐,也不会重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最后,他们的行为影响了其他同学的积极进取精神。“知识改变命运”是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原动力。而现实情况是,许多认真学习、成绩优异的大学生却无法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他们既无法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回报社会和家庭,也无法体现自身的价值。而这些“啃老族”在校的悠闲和毕业后回归到家庭的安乐窝或对工作的游戏态度,使许多耳闻目睹此情此景的大学生慨叹与其望子成龙,不如望父成龙,后天的努力远不如先赋的优越条件。这无疑影响了他们追求社会公平的信心和决心。4.3关于减少大学毕业生“啃老”现象的措施“啃老”是对生活的逃避,而逃避的最终结果是让人成为一个废人,对于心智还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应从家庭教育,学校功能,政府职能以及自身原因等四个方面来减少“啃老族”的现象。第一,改进传统的家庭教育的弊端,构建新的养育观念。一方面,家长要充分认识到溺爱孩子的弊端。“啃老族”的父母要深刻的认识到即使亲情再浓厚,两代人也是彼此独立的人。作为父母应该学会对孩子说“不”,而不应一味地迁就“成年孩子”。父母应该适当地慢慢地减少对他们的经济支援,让他们有独立的意识,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应该负起应负的责任;对其进行正确开导,引导其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社会,鞭策其尽快地融人社会。另一方面,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素质的全面培养。应该让父母认识到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注重其健康心理的培育;不仅要有利于子女的成长,更要从长远角度考虑如何有利于其自立自强;不仅教育孩子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尽快走出及时行乐的“游戏时空”,更要求家长主动割断“脐带”,把孩子推出去,孩子才有可能自立成才。第二,完善学校教育的功能,以实现理想社会化。从我国的教育来说,目前的应试教育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承,缺乏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冒险精神的机制。尤其是我们的大学,应进行“企业家”精神的教育,因为企业家是社会发展的引擎,是诸多优秀品质集合体。学校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应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与独立的人格;在长期的思想教育中培养其吃苦耐劳、自食其力的精神,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务实的就业观,及时实现经济上的自给自足,而不依赖于家长。改革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提倡终身教育,才能帮助青少年尽快的融入社会,避免沦为“啃老族”。第三,强化政府职能,整合社会资源。缓解“啃老”问题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给予关注。迄今为止,我国的“啃老族”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尚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措施。而且社会政策也不能只停留在为经济改革“保驾护航”的作用上,而应从中长期战略发展角度考虑如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首先。政府可以开办专门针对新失业群体的职业培训学校。因为有些“啃老族”失业就是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或所学的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脱节。他们正处于青年时期,求知欲、接受能力都很强,对他们进行职业培训,会收效很大。其次,应对NEET族的自主创业进行扶持与引导。“啃老族”成员有些就是为了追逐自己的理想,想自主创业,但因为自身与外在的种种因素无法如愿。因此,政府应侧重在资金、税收、培训等政策方面给予帮扶。再次,政府可考虑成立专门机构帮助青年就业,建立“青年失业群体”动态档案。政府应积极探究有效的管理办法,妥善安排培训和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啃老”群体掌握一技之长并以健康心态找准定位,为顺利就业打好基础。最后,正确运用社会舆论的作用。目前,社会舆论对“啃老族”大肆渲染并加以批评,其实我们应该慎重使用这一词语。这里可用社会学上的“标定论”l来解释,也就是说一下子给他们贴上“啃老族”的标签,他们的行为就会逐渐符合这个标签,这样就会使他们的生活机会受到相当的限制,并导致他们继续去扮演“啃老族”这一个角色,这无疑对他们积极走向就业市场是十分不利的。在社会学上这是一种“消极的标定”,这种标定的后果对他们影响巨大,甚至会变成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第四,子女要勇于挑战自我,主动摆脱与父母相连的心理脐带。通过上述对“啃老族”形成原因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在“啃老族”形成的原因中,自身因素是关键因素。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离不开“啃老族”自己的努力,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做出努力:一方面,“啃老族”要主动的转变以往认知观念。作为成年子女,应当敢于面对生活,自主在心理上“断乳”。还应转变就业观念,不要在就业上期望太高。对于青少年来说,人生才刚起步,应先谋生存后谋发展。在人生遭遇挫折的时候,可以从父母那里寻求安慰和鼓励,但绝不可以把家当成永久“避难所”。另一方面,“啃老族”要将所想付诸行动。“人们常常有一种心理定势,在行动之前习惯于将事情想象的很困难,但是一旦行动起来会容易的多。”(谭丹,2010)为减少行动中的阻力,我们可以遵循先易后难的步骤。如:可以从帮父母分担家务之类的小事做起;然后尝试着走出家门从事简短的工作;再来就从事一些长期固定的工作;当具备一定工作能力和经验后就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了。每向前迈出一步,就会得到一次强化,从而多一份自信,直至有能力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青年一代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的未来。“啃老族”在我国出现并且数量不断增加,现今已经成为一个绝对数量不小的人群,应当引起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重视。在很大程度上讲,“啃老族”是一种社会病态现象,它直接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社区的稳定团结乃至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社会各群体应尽快采取有效对策来预防和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啃老族”尽快实现就业,由“啃老”变为“养老”,才能使父母安度晚年,拥有其乐融融的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