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山中学2023学年度上学期初二级10月10日月考语文试题卷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1分)(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长歌行》)(1分)(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2分)(4)□□□□□□□,芳草萋萋鹦鹉洲。□□□□□□□,烟波江上使人愁。(崔浩《黄鹤楼》)(2分)(5)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4分)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bùkědāng()(2)老头子zhānghuángshīcuò(),船却走不动。(3)发高烧和打hánjìn()的时候,孩子们也没停下来。(4)人,是jìnwàng()的。不记仇,很对。但不能忘记。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五一假期,我们徜徉在凤城河风景区,领略自然之美,品味人文之趣,真是怡然自得。B.“胡瑗读书节”活动中,语文名师就如何有效阅读的话题说长道短,同学们深感受益匪浅。C.近期,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的一篇文章《素颜泰州》,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泰州的众多美食。D.泰州老行当展馆里的游人摩肩接踵,大家饶有兴味地观赏着那些承载着儿时记忆的物品。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B.黄羊知道,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到处都有偷猎者们瞄准它们的枪声。C.只有为厚重乡愁营造一个安稳的存放处,“诗意的栖居”才能成为现实。D.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5、仿写句子。(4分)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绽放的腊梅,傲立在冰雪之中,那是在教我们顽强。——————,————————,————————。二、(46分)(一)(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桃花源记》)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①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______________③诣太守,说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选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桃花源记》的写法,以美好的想象反衬现实的黑暗。
B.桃源人“不复出焉”是因为与世隔绝时间太长,他们适应不了外面人的生活习惯。
C.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表明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D.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无人问津”。(二)(9分)正午牡丹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其:它,指古画。②房敛:花房紧收。③善求:善于探求。9.与“何以明之”中的“之”意思相同的是()(3分)A.何陋之有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牡丹之爱,宜乎众矣D.闻之,欣然规往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11.吴公是依据哪两个理由判断画面上画的是正午牡丹和正午猫眼的?从而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10分)课内阅读……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的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1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用血来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这里表现了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还有个人英雄主义精神。B.文章结尾部分先把老头子的决心写成难以置信的“大话”,再写他出奇制胜的英雄行为。倔强的个性,奇崛的情节,富有传奇的情趣。C.“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的“找”字化被动为主动,生动形象的描摹出鬼子躲避钩子的狼狈情状,既表明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又把敌人胆怯愚蠢展露无遗。D.“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没有运用修辞手法。13.《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找出文章节选部分任意一处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景物描写的作用。
(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2分)
(2)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14.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望”字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样的心理?请写出老头子当时的心理活动(3分)(四)(17分)木刻猴子林文义(台湾)幼年时候,常常看见祖父在把玩一件小东西:那是由一整块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群像。猴子有三只,排排坐得很乖巧的模样。三只猴子却做出三种截然不同的表情——一只双手掩着耳朵,一只双手遮着眼睛,另一只则显得十分心虚地捂住自己的嘴巴。用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十分传神。祖父似乎很钟爱它,常常看见他独自坐在晚霞夕照的院子里,无限怜爱地抚摩着它,他的嘴唇一开一合,不知自言自语地在说些什么。那个年代,我还很幼稚,不知道祖父在想什么,只是觉得那三只木刻猴子的表情十分有趣,很想拿来玩。“这个不行!”母亲厉声地对我说,并且试图阻止我。“没有关系,囝仔爱,就给伊玩嘛。”祖父和蔼地说。“阿爸,你就是这样宠囝仔,宠得他五六岁就想要爬壁。”母亲对祖父抱怨着,一面很不放心地看我接过祖父手中的木刻猴子——看一下就好,看完赶紧还给阿公。我把木刻猴子放在膝头上,翻来翻去地审视。没什么意思嘛,就是一块木头,刻成三只猴子。表情很逗人,可是没有发条,不像机械、铁皮做成的猴子,只要旋紧发条,它就叮叮咚咚地打鼓敲钹,没什么好玩嘛!我翘着小嘴巴,把木刻猴子还给祖父。祖父笑呵呵地说:“你的翘嘴唇可以吊三斤猪肉。”有一次,祖父把我抱到跟前,指着木刻猴子对我说:“阿公跟你说,这三只猴,是你阿祖给阿公的,是从唐山带过来的。这三只猴就是跟我们说,非礼勿说、非礼勿看、非礼勿听……唉,你还小,不会懂,就是常常听人讲的‘囝仔人有耳无嘴’啦,有耳无嘴,平安食百工。”那时,我六岁,祖父的话,我听不大懂,但“有耳无嘴”这句话,却一直深印在我的心里,年长之后,我才慢慢懂得。隔了一年,祖父死于肺病——许多采矿人的最后归宿。沉默寡言的父亲把木刻猴子摆在神案右侧,不知道是纪念逝去的祖父,还是要提醒些什么。木刻猴子一直都摆在神案上,渐渐地,也没有人会去注意它。一直到我念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我的嘴快,说了一大堆气话。母亲泪眼汪汪的,侧过头去,看见神案上那个木刻猴子,悲愤地说:“看到你阿公留下来的木猴没?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们警惕,不要乱讲话,你阿公以前常常讲‘囝仔人有耳无嘴’,你难道忘记了?”时间逝水般流过。有一次,父亲静静地和我说话,我从来不曾看过像那般谦和、诚恳的父亲。他似乎内心有某些隐痛,却又尽力掩盖。他说:“这个时代,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不要放言高论,不要妄加评断,平平安安过一世就可以了。人生嘛,好像一出戏。”说着,他从神案上把那三只木刻猴子拿下来,充满深意地说:“你看看这三只猴,不听、不看、不说,这是有道理的,东方人的处世哲学,独善其身啊……”父亲叹了口气。我不太同意父亲的看法,我说:“像这三只木刻猴子,不听、不看、不说,这样一个人,其生命的本质及意义是什么呢?独善其身,这是多消极的借口啊!”父亲苦笑,淡淡地说:“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又是几年匆匆地过去,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慢慢理解父亲的看法了,相对的,我痛苦地发现,自己虽不甘愿,却也逐渐地向世俗妥协。就这样,我时时处在自我的相互撕裂里。父亲离世前,有一次,紧紧抓住我的手,战栗而悲愁地对我说:“我即将要走了,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这个孩子,怎么会选择去写文章?”听到父亲这么沉痛的话,我无言以对。为什么会选择文学这条艰辛的路?也许,只是为了要保持一点点纯然而真挚的自我吧。可是,我不知道要如何对父亲说,我想到他们那个黯淡的年代,沉默成为他们一生的座右铭。父亲离开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我把木刻猴子放在烧金纸的炉子里。我有点不舍,这个从曾祖父传给祖父,最后由祖父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给我的后代,是不是还要告诉他们“囝仔人有耳无嘴”?要他们继续秉持木刻猴子的精神,不听、不看、不说?要他们独善其身?我觉得我不能这样,我要他们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们自己,不被扭曲,也不去扭曲别人。点起一把火,我决定把这个木刻猴子烧成灰烬。(节选自2023年4月《读者》)15.全文围绕着“木刻猴子”展开叙述,请完成表格①②处的内容概括。(4分)时期内容概括幼年时逐渐长大成熟我接受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却痛苦地生活在自我的撕裂里。父亲离世前父亲为我选择文学而深感悲愁忧虑。父亲离世后16.通读全文,本文以“木刻猴子”为题,有什么妙用?(4分)17.请依据文本,简要分析说明“木刻猴子的精神”的内涵,并说说你对这种精神的看法态度。(4分)18.本文结尾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我”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依据全文,简要概括。(5分)三、(5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古往今来,歌声伴随着历史的步伐,多少名歌传颂至今,如荆轲的《易水歌》、刘邦的《大风歌》、岳飞的《满江红》、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它们无不激励着我们奋进。歌声陪伴着、激励着我们的成长,歌声无处不在,绚丽着我们的生活,歌声永远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岁月如歌,人生如歌,我们在歌声中成长,编织五彩的人生岁月。请以“我最喜爱的一首歌”,或者“歌声激励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四、附加题(10分)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20~22题。①祥子想找个地方坐下,把前前后后细想一遍,哪怕想完只能哭一场呢,也好知道哭的是什么;事情变化得太快了,他的脑子已追赶不上。没有地方给他坐,到处是雪。小茶馆们已都上了门,十点多了;就是开着,他也不肯进去,他愿意找个清静地方,他知道自己眼眶中转着的泪随时可以落下来。既没地方坐一坐,只好慢慢的走吧;可是,上哪里去呢?这个银白的世界,没有他坐下的地方,也没有他的去处;白茫茫的一片,只有饿着肚子的小鸟,与走投无路的人,知道什么叫作哀叹。②上哪儿去呢?这就成个问题,先不用想到别的了!下小店?不行!凭他这一身衣服,就能半夜里丢失点什么,先不说店里的虱子有多么可怕。上大一点的店?去不起,他手里只有五块钱,而且是他的整部财产。上澡堂子?十二点上门,不能过夜。没地方去。③因为没地方去,才越觉得自己的窘迫。在城里混了这几年了,只落得一身衣服,和五块钱;连被褥都混没了!由这个,他想到了明天,明天怎办呢?拉车,还去拉车,哼,拉车的结果只是找不到个住处,只是剩下点钱被人家抢了去!作小买卖,只有五块钱的本钱,而连挑子扁担都得现买,况且哪个买卖准能挣出嚼谷呢?拉车可以平地弄个三毛四毛的,作小买卖既要本钱,而且没有准能赚出三餐的希望。等把本钱都吃进去,再去拉车,还不是脱了裤子放屁,白白赔上五块钱?这五块钱不能轻易放手一角一分,这是最后的指望!当仆人去,不在行:伺候人,不会;洗衣裳作饭,不会!什么也不行,什么也不会,自己只是个傻大黑粗的废物!④不知不觉的,他来到了中海。到桥上,左右空旷,一眼望去,全是雪花。他这才似乎知道了雪还没住,摸一摸头上,毛线织的帽子上已经很湿。桥上没人,连岗警也不知躲在哪里去了,有几盏电灯被雪花打的仿佛不住的眨眼。祥子看看四外的雪,心中茫然。⑤他在桥上立了许久,世界象是已经死去,没一点声音,没一点动静,灰白的雪花似乎得了机会,慌乱的,轻快的,一劲儿往下落,要人不知鬼不觉的把世界埋上。在这种静寂中,祥子听见自己的良心的微语。先不要管自己吧,还是得先回去看看曹家的人。只剩下曹太太与高妈,没一个男人!难道那最后的五块钱不是曹先生给的么?不敢再思索,他拔起腿就往回走,非常的快。
20.选文之前发生了什么事让祥子想“哭一场”呢?请你根据作品内容简要概括一下。(2分)21.选文在人物描写上有一个非常突出的艺术特色,这个特色是什么?请你结合文段具体举例分析。(4分)22.有人说:假如曹先生能及时回京,虎妞不死,小福子不死,祥子就不会走向堕落。你同意吗?请结合小说谈谈自己的理解。(4分)前山中学2023学年度上学期初二级10月10日月考语文答题卷初二()班姓名初二()班姓名考号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题号348912答案一、1.(10分)彭娟批改(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1分)(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长歌行》)(1分)(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2分)(4)□□□□□□□,芳草萋萋鹦鹉洲。□□□□□□□,(2分)(5)(4分)涵虚混太清。□□□□□,□□□□□。□□□□□,□□□□□。2.(4分)唐静批改ruìbùkědāng()zhānghuángshīcuò()hánjìn()jìnwàng()5、(4分)绽放的腊梅,傲立在冰雪之中,那是在教我们顽强。)唐静批改——————,————————,————————。6.(3分)①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潘长新批改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______________③诣太守,说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7.(4分)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潘长新批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限断三处)。(3分)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兰慧敏批改11.吴公是依据哪两个理由判断画面上画的是正午牡丹和正午猫眼的?从而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3分)兰慧敏批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曹阳批改(1)写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任意一处。(2分)
(2)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14.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望”字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样的心理?请写出老头子当时的心理活动(3分)曹阳批改15.(4分)刘红华批改时期内容概括幼年时父亲离世后16.通读全文,本文以“木刻猴子”为题,有什么妙用?(4分)朱岚茵批改17.请依据文本,简要分析说明“木刻猴子的精神”的内涵,并说说你对这种精神的看法态度。(4分)朱岚茵批改18.本文结尾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我”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依据全文,简要概括。(5分)梁晓彤批改20.选文之前发生了什么事让祥子想“哭一场”呢?请你根据作品内容简要概括一下。(2分)梁晓彤批改21.选文在人物描写上有一个非常突出的艺术特色,这个特色是什么?请你结合文段具体举例分析。(4分)孙黎春批改22.有人说:假如曹先生能及时回京,虎妞不死,小福子不死,祥子就不会走向堕落。你同意吗?请结合小说谈谈自己的理解。(4分)孙黎春批改前山中学初二级10月10日语文月考答案卷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1分)(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长歌行》)(1分)(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2分)(4)□□□□□□□,芳草萋萋鹦鹉洲。□□□□□□□,烟波江上使人愁。(崔浩《黄鹤楼》)(2分)(5)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4分)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本题共5小题,其中第(1)、(2)两小题每小题错、漏、多1字扣分;第(3)、(4)、(5)每句1分,每句错、漏、多1字扣分。扣完小题分为止。本题共5小题10组空格,每组空格1分,错、漏、多1字,该组空格即不能得分。(1)牧人驱犊返(2)老大徒伤悲(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晴川历历汉阳树日暮乡关何处是(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bùkědāng()(2)老头子zhānghuángshīcuò(),船却走不动。(3)发高烧和打hánjìn()的时候,孩子们也没停下来。(4)人,是jìnwàng()的。不记仇,很对。但不能忘记。锐不可当张皇失措寒噤健忘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五一假期,我们徜徉在凤城河风景区,领略自然之美,品味人文之趣,真是怡然自得。B.“胡瑗读书节”活动中,语文名师就如何有效阅读的话题说长道短,同学们深感受益匪浅。C.近期,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的一篇文章《素颜泰州》,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泰州的众多美食。D.泰州老行当展馆里的游人摩肩接踵,大家饶有兴味地观赏着那些承载着儿时记忆的物品。答案:B【解析】说长道短: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B中“就如何有效阅读的话题”不能用“说长道短”来形容。(A项“怡然自得”:愉快而满足的样子。C项“言简意赅”:言语简单而意思概括。D项“摩肩接踵”:形容人很多,很拥挤。)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B.黄羊知道,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到处都有偷猎者们瞄准它们的枪声。C.只有为厚重乡愁营造一个安稳的存放处,“诗意的栖居”才能成为现实。D.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答案C5、仿写句子。(4分)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绽放的腊梅,傲立在冰雪之中,那是在教我们顽强。——————,————————,————————。答案: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句式结构1分,逻辑通顺1分,哲理含义1分。D.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答案C二、(46分)(一)(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桃花源记》)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①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______________③诣太守,说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选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桃花源记》的写法,以美好的想象反衬现实的黑暗。
B.桃源人“不复出焉”是因为与世隔绝时间太长,他们适应不了外面人的生活习惯。
C.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表明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D.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无人问津”。参考答案
6.①同“邀”
,邀请
②详细
③到
7.⑴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⑵就顺着以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8.B
(二)(9分)正午牡丹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其:它,指古画。②房敛:花房紧收。③善求:善于探求。9.与“何以明之”中的“之”意思相同的是?()(3分)A.何陋之有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牡丹之爱,宜乎众矣D.闻之,欣然规往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11.吴公是依据哪两个理由判断画面上画的是正午牡丹和正午猫眼的?从而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何以明之(代词)2.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3.①花披哆而色燥;②猫眼黑睛如线。道理: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思考)。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也非善于观察不可。人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原文: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三)(10分)课内阅读……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的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1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用血来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这里表现了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还有个人英雄主义精神。B.文章结尾部分先把老头子的决心写成难以置信的“大话”,再写他出奇制胜的英雄行为。倔强的个性,奇崛的情节,富有传奇的情趣。C.“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的“找”字化被动为主动,生动形象的描摹出鬼子躲避钩子的狼狈情状,既表明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又把敌人胆怯愚蠢展露无遗。D.“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没有运用修辞手法。13.《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找出文章节选部分任意一处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景物描写的作用。
(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2分)
(2)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14.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望”字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样的心理?请写出老头子当时的心理活动(3分)答案: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用血来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这里表现了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还有个人英雄主义精神。13.景物描写共有4处。1、3、4处景物描写共有的基本作用是:展现白洋淀的美丽风光,为小说故事增添战斗的诗情画意,烘托老头子无畏无惧的战斗豪情和自信自尊的英雄形象。(55段)“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因为天气闷热,所以鬼子们要出来洗澡,为下面老头子复仇的情节作铺垫,渲染出一种静穆的氛围,为写老头子的英雄行为埋下伏笔。(55段)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渲染天气闷热的气氛,连小小的水鸟尚且知道躲开鬼子,老头子偏偏手无寸铁,独自驾船对付十几个鬼子,烘托了老头子无所畏惧且过于自尊要强的性格特点。(59段)“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通过水面的平静、清澈烘托氛围,引出敌人毫无警惕受骗上当的细节,同时也暗示老头子将计划安排得不露痕迹。(60段)“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老头正狠狠地敲打着鬼子,为大菱报仇而挽回自尊后内心萌发着轻松、痛快的感受,鲜嫩的芦花也显得格外美丽。
14.怎么样,我没有夸海口吧,小鬼子伤了人,我一定要叫他们付出代价。(四)(17分)木刻猴子林文义(台湾)幼年时候,常常看见祖父在把玩一件小东西:那是由一整块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群像。猴子有三只,排排坐得很乖巧的模样。三只猴子却做出三种截然不同的表情——一只双手掩着耳朵,一只双手遮着眼睛,另一只则显得十分心虚地捂住自己的嘴巴。用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十分传神。祖父似乎很钟爱它,常常看见他独自坐在晚霞夕照的院子里,无限怜爱地抚摩着它,他的嘴唇一开一合,不知自言自语地在说些什么。那个年代,我还很幼稚,不知道祖父在想什么,只是觉得那三只木刻猴子的表情十分有趣,很想拿来玩。“这个不行!”母亲厉声地对我说,并且试图阻止我。“没有关系,囝仔爱,就给伊玩嘛。”祖父和蔼地说。“阿爸,你就是这样宠囝仔,宠得他五六岁就想要爬壁。”母亲对祖父抱怨着,一面很不放心地看我接过祖父手中的木刻猴子——看一下就好,看完赶紧还给阿公。我把木刻猴子放在膝头上,翻来翻去地审视。没什么意思嘛,就是一块木头,刻成三只猴子。表情很逗人,可是没有发条,不像机械、铁皮做成的猴子,只要旋紧发条,它就叮叮咚咚地打鼓敲钹,没什么好玩嘛!我翘着小嘴巴,把木刻猴子还给祖父。祖父笑呵呵地说:“你的翘嘴唇可以吊三斤猪肉。”有一次,祖父把我抱到跟前,指着木刻猴子对我说:“阿公跟你说,这三只猴,是你阿祖给阿公的,是从唐山带过来的。这三只猴就是跟我们说,非礼勿说、非礼勿看、非礼勿听……唉,你还小,不会懂,就是常常听人讲的‘囝仔人有耳无嘴’啦,有耳无嘴,平安食百工。”那时,我六岁,祖父的话,我听不大懂,但“有耳无嘴”这句话,却一直深印在我的心里,年长之后,我才慢慢懂得。隔了一年,祖父死于肺病——许多采矿人的最后归宿。沉默寡言的父亲把木刻猴子摆在神案右侧,不知道是纪念逝去的祖父,还是要提醒些什么。木刻猴子一直都摆在神案上,渐渐地,也没有人会去注意它。一直到我念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我的嘴快,说了一大堆气话。母亲泪眼汪汪的,侧过头去,看见神案上那个木刻猴子,悲愤地说:“看到你阿公留下来的木猴没?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们警惕,不要乱讲话,你阿公以前常常讲‘囝仔人有耳无嘴’,你难道忘记了?”时间逝水般流过。有一次,父亲静静地和我说话,我从来不曾看过像那般谦和、诚恳的父亲。他似乎内心有某些隐痛,却又尽力掩盖。他说:“这个时代,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不要放言高论,不要妄加评断,平平安安过一世就可以了。人生嘛,好像一出戏。”说着,他从神案上把那三只木刻猴子拿下来,充满深意地说:“你看看这三只猴,不听、不看、不说,这是有道理的,东方人的处世哲学,独善其身啊……”父亲叹了口气。我不太同意父亲的看法,我说:“像这三只木刻猴子,不听、不看、不说,这样一个人,其生命的本质及意义是什么呢?独善其身,这是多消极的借口啊!”父亲苦笑,淡淡地说:“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又是几年匆匆地过去,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慢慢理解父亲的看法了,相对的,我痛苦地发现,自己虽不甘愿,却也逐渐地向世俗妥协。就这样,我时时处在自我的相互撕裂里。父亲离世前,有一次,紧紧抓住我的手,战栗而悲愁地对我说:“我即将要走了,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这个孩子,怎么会选择去写文章?”听到父亲这么沉痛的话,我无言以对。为什么会选择文学这条艰辛的路?也许,只是为了要保持一点点纯然而真挚的自我吧。可是,我不知道要如何对父亲说,我想到他们那个黯淡的年代,沉默成为他们一生的座右铭。父亲离开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我把木刻猴子放在烧金纸的炉子里。我有点不舍,这个从曾祖父传给祖父,最后由祖父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给我的后代,是不是还要告诉他们“囝仔人有耳无嘴”?要他们继续秉持木刻猴子的精神,不听、不看、不说?要他们独善其身?我觉得我不能这样,我要他们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们自己,不被扭曲,也不去扭曲别人。点起一把火,我决定把这个木刻猴子烧成灰烬。(节选自2023年4月《读者》)15.全文围绕着“木刻猴子”展开叙述,请完成表格①②处的内容概括。(4分)时期内容概括幼年时逐渐长大成熟我接受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却痛苦地生活在自我的撕裂里。父亲离世前父亲为我选择文学而深感悲愁忧虑。父亲离世后①我并不觉得祖父钟爱的木刻猴子好玩,也不大懂祖父的话。(2分)②我一把火烧掉木刻猴子,要让后代活得坦然磊落。(2分)16.通读全文,本文以“木刻猴子”为题,有什么妙用?(4分)①点明本文的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潜能开发在幼儿园教研中的探讨计划
- 班主任守护学生的绿洲计划
- 企业劳动劳务合同样本
- 人寿第三方代理合同标准文本
- 125电梯试验合同样本
- 个人车辆卖卖合同标准文本
- 中介转包服务合同样本
- 跨国财务管理挑战应对计划
- 二次装修合同样本
- 三产房赠与合同样本
- 2025年共青团入团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 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技术资料统一用表(2024 版)
- 2021年同等学力申硕《临床医学》试题真题及答案
- CNAS-EC-027-2010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说明
-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研究
- 热镀锌钢管栅栏施工方案
- 2025年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中国电信湖北黄冈分公司招聘3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陕煤研究院西安分公司公开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届华能安阳热电限责任公司毕业生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八类最值问题汇-总(瓜豆隐圆胡不归阿氏圆将军饮马逆等线费马点构造二次函数求最值)(原卷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