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宝库 江陵_第1页
楚文化宝库 江陵_第2页
楚文化宝库 江陵_第3页
楚文化宝库 江陵_第4页
楚文化宝库 江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楚文化宝库——江陵在湖北的历史文化名城中,江陵是第一批公布,武汉、襄樊是第二批,随州、钟祥是第三批。一、江陵的地理环境二、江陵的历史沿革三、江陵的城市特点四、荆州名人五、江陵的名胜古迹一、江陵的地理环境江陵又名荆州,现湖北省荆州市政府所在地,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处江汉平原腹地、长江中游荆江北岸。全县版图呈马鞍形,东西距53.5千米,南北距36.2千米。面积1032平方千米。位于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部,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古有“七省通衢”之说。二、江陵的历史沿革荆州历史悠久,荆州古城东北4公里处的鸡公山有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古城附近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20多处。荆州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商代武丁时期,江陵属于南方楚国。周夷王时,楚君熊渠长子康建都于江陵。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迁都于郢(江陵城北的纪南城),历20代,共411年。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拔郢”,置南郡,郡治荆州。秦末,项羽改南郡为临江国,历4年而亡。汉复为南郡,武帝时置荆州。三国时魏蜀吴三分荆州,东吴据有时间最长。晋复置南郡江陵县。南北朝时,南齐和帝萧宝融、梁元帝萧绎、隋末萧铣均在此建都。二、江陵的历史沿革唐改南郡为荆州江陵郡,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平国王高季兴曾在此建都。宋代属湖北江陵府,元代为中兴路,明清一直为荆州府治。民国初改荆南道,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为荆州市江陵区所在地。1998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江陵区在郝穴镇设立江陵县。

三、江陵的城市特点1,历史悠久,是楚国故都、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化遗存丰富。楚国在此定都411年,名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其精湛的丝织、冶炼、锻铸、漆器工艺,及老庄哲学、骚文学大放异彩。2,荆州是历代封王置府的重镇,自古有“江山从古重荆州”之说。荆州也是闻名遐迩的古战场,发生在此的著名战事达100余次。吴起水淹纪南城,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西晋杜预攻荆州吴亡等。三、江陵的城市特点3,荆州文人荟萃,楚庄王、孙叔敖、申包胥、伍子胥、屈原、宋玉、岑文本、岑参、张居正都是从江中走出的历史名人。孔子、墨子、庄子都到过楚的纪南城,吴起在此主持过变法,荀子在兰陵做过县令,汉代大经学家马融任过南郡太守,陶渊明、谢灵运、张九龄、韩愈、王安石、辛弃疾、均在江陵作过官,东晋法显、唐玄奘在此讲过法。4,荆州文物分布密集,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0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四、荆州名人楚庄王刘备借荆州楚庄王楚庄王熊旅不满20就登上王位,即位3年,不理朝政,荒淫无度,并宣布“有敢谏者死无赦”。朝臣伍参入见庄王说:“有一种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您知道这是什么鸟?”暗喻庄王三年不理政事,无所作为。庄王回答说,此鸟虽三年不飞,一飞将冲天,三年不鸣,一鸣将惊人。果然,庄王乃罢淫乐,亲理朝政,罢免和诛杀了一批奸佞小人,起用忠臣良将,对内平息叛乱,励精图治,对外大举用兵,以壮国威。在此后的20年间,庄王东征西讨,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庄王之世,兼并诸侯26国,括地3000余里,威立于诸侯之间,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刘备借荆州208年孙吴联合击败曹操后,乘胜追击,经余年激战,夺取荆州。由于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所以,东吴主帅周瑜亲任南郡太守,坐镇荆州,刘备居公安,不利发展,于是两次向孙权提出借荆州。孙权采纳周瑜建议,不仅不借反而利用吴蜀联姻软禁刘备。使50多岁的刘备作了东吴的娇客。210年周瑜病故,鲁肃继任。鲁肃从吴蜀联盟以抗曹的战略方针考虑,劝孙权暂时借荆州给刘备。刘备借得荆州后,即以之为立足点,北抗曹操,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至今仍有“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的俗谈。五、江陵的名胜古迹江陵的楚文化古迹:纪南城、秦白起所拔——荆州郢城、、八岭山古墓群、楚庄王宠妃樊姬冢、孙叔敖墓、屈原的故居——江渎宫江陵的三国遗迹:刘备与公安门、得胜街与洗马池、点将台与拍马山、马跑泉与落帽台、关公刮骨疗毒地、卸甲山与掷甲山,关庙与春秋阁、张飞一旦土(画扇峰)江陵的宗教文化古迹:太晖观、玄妙观、开元观、铁女寺、章华寺、关帝庙、文庙、文星楼江陵的历史文化风景区:大禹治水息壤遗迹(西南城脚长40米宽10米的土丘,有4根立柱)、荆州古城、万寿宝塔、张居正故居、八岭山明辽简王墓(朱元璋第15子辽王朱植谥简之墓,南方发现的唯一一座明藩王墓葬)、江陵的休闲娱乐风景区:江陵碑苑、三国公园江陵的现代革命旧址:周老嘴革命旧址、瞿家湾革命旧址

纪南城位于荆州城小北门外五公里处,因在纪山之南,故名。

自楚文王元年起(前689年)“始都郢”至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有二十代国王在此建都,历时四百多年,是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当时南方第一大都会。

现在,纪南城南北土城垣上各立有一块大石碑,上刻“楚纪南故城”五字,为郭沫若手书。

城遗址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3.5公里,约16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5.5公里,至今有的地段高6.7米,都为夯土筑成。通过考古发掘,全城共有城门八座,南北各有水门一座,每各城门有三个并行的门道,城东南部有大型宫殿遗址,附近分布着纺织、冶炼等作坊遗址及商业区遗址,可见当时曾繁盛一时。

纪南城是东周时期楚国的都城。纪南城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有古墓200多座,已发掘30多座,几座中型楚墓就出土了数千计的文物,其中不少为珍品,如彩漆木雕鸳鸯豆、彩漆木雕虎座飞鸟、铜弩机、彩绘石编磬。其中越王勾践剑、凤凰山西汉古尸、战国丝织绣花物三项重大发现,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轰动。(现藏荆州博物馆)。

纪南城被考古界誉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现在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八岭山,又称龙山。这里风景优美,林木葱郁,“纵岭八道,蜿蜒若游龙”,因此被古人视为风水宝地。山中古墓密集,现已探明,大型封土堆古墓葬就有498座,无封土堆古墓不计其数,其中以楚墓居多。史载楚国有18位楚王、五代南平国五代帝王以及明代11个藩王均厚葬于山中。1988年,八岭山古墓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4月国家林业部批准八岭山为国家森林公园。八岭山古墓群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5公里,总面积40多平方公里。山中古墓葬密集,现封土堆尚存特大型、大型及中型古墓560余座,其中以楚墓居多,明藩王墓次之。不少墓冢雄踞山头,宛若山峰,构成了八岭山的壮观奇景。史载楚庄王墓在山中,前后陪葬有数十冢,皆列成行。明藩辽简王及肃、靖、惠、恭、庄等诸多王墓俱在山北。山上有平头冢、换帽台、落帽台、马跑泉等胜迹。

八岭山现为国家森林公园,山上乔木参天,茶海松涛,烟云笼罩,兼有雄奇幽深之胜,故有"不到八岭山,不算到荆州"之说。樊姬墓,楚庄王宠妃,在她的劝诫下庄王戒淫乐(一鸣惊人),励精图治,启用贤良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成立霸业。堪称贤内助的典范。其墓位于荆州小北门外4公里处,俗称九里冢。虽历经2000多年,但墓冢仍高达10米多,周围松柏郁郁葱葱。孙叔敖,楚国的令尹。辅佐楚庄王奠定霸业。为政期间鼓励民众开矿,发展楚国的青铜冶铸业;重视水利兴修,在河南固始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期思陂;为楚国的发展繁荣做出贡献。但他为政清廉,一生俭朴,死时连棺椁也无,子孙靠打柴度日。司马迁敬仰其高尚品格,称其为循吏第一。其墓位于荆州中山公园,墓碑为乾隆年间所立。

江渎宫

屈原,楚国贵族,因其政治主张遭到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上的反对而被贬为“三闾大夫”,后两次被流放汉北与江南。因忧伤国事,发愤作《离骚》,开创楚辞的先河。当流放江南得知秦将白起拔郢时,投身汨罗江。

荆州人民为纪念他,先后建有四处三闾祠,江渎宫便是其一。内有南宋重建时的碑刻,与1991年重修时叶剑英元帅的题词:“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文星楼,是科举时代学子们祈求神灵保佑和如愿后谢恩的场所,传说天上主宰文道的星宿为奎星。旧时科举的弟子们为求考试仕途畅通,每年春秋两季考前都要去文星楼祈求奎星保佑,有幸及第者也来谢恩。荆州的文星楼始建于康熙年间,位于荆江大堤旁。荆州古城自秦汉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镇。

荆州古城墙是我国延续时代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发展演变而来的唯一古城垣。

1998年3月,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出了宋朝和五代时期的砖城;两晋、三国时期的土城。叠压在现城墙10米以下的五代砖城的发现、使荆州城砖城的修造历史从始于明代的普遍认同,又上溯了400多年。荆州古城墙作为古时的一项大型军事防御工事,除高大坚固的墙体和瓮城等建筑外,城墙之上还有众多配套的军事设施,如今尚存且最具作战防御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数暗设的四座藏兵洞,东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长10.5米,宽6.3米,深6米,分上下两层,可容100多人。每层又有小藏兵洞,每个小洞可容2人,洞中均有射孔。藏兵洞所在的墙体向外呈长方形突出,对攻城之敌,可从三面射孔暗箭齐发,使其猝不及防。

画扇峰,位于荆州城东护城河东岸。

南朝盛宏之《荆州记》云:“修竹亭西,一峰迥然,西映落月,遥而望之,如画扇然。”因此得名。

传说三国时,曹操、刘备、周瑜三家争夺荆州,干戈不息,百姓无宁日,上天王母娘娘派九仙女下凡收取荆州。关羽不悦,心生一计,提出与仙女打赌,比赛筑城,以鸡啼为限,谁先筑成,荆州即归谁。关羽筑西南,仙女筑西北。仙女以衣裙兜土筑城,关羽以芦苇和竹片编制城门城墙,先于仙女完工,引鸡早啼。仙女中计,惭愧而去。时张飞守公安,过江从江边芦花荡挑土助关羽,至此,知关羽设计取胜,即将土倒地,遂成此峰。故又称“张飞一担土”。现高6米,长14米,顶部平坦,芳草遍缀。点将台,位于荆州城西北2.5公里处。相传三国蜀将关羽驻守荆州欲北攻襄樊时,曾在此筑台点将,故名。其东有关羽摩旗台和洗马池等遗址。此台土筑,高10米,周长120米。经考古勘探,此台实为古墓冢,故又称将台冢。现成为人们的观瞻胜境。落帽台,位于荆州城西北7.5公里处龙山(即八岭山)。

《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简文帝咸安年间,荆州刺史桓温于九月初九重阳节在龙山东南端的此台上设宴,邀集部属饮酒赏菊。席间,参军孟嘉的帽子被风吹落,孟嘉却佯装不知,仍然尽情畅饮。待孟嘉离席净手的时候,桓温便让另一名士作文以嘲笑孟嘉,孟嘉归席,挥毫作答,其文辞之优美,令满座叹服,于是“笑怜从事落乌纱”的佳话传为登高雅事,落帽台也因此而得名。

唐代诗人李白游此,忆起孟嘉在此落帽的往事,写下了《九日龙山饮》一诗,诗曰:"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此处经考古勘探,实为一战国大型楚墓。马跑泉,位于荆州城北12.5公里的八岭山南麓。又称马蹄泉。相传为三国蜀将关羽的赤兔马蹄刨地而成,故名。泉旁原有明万历十三年(1585)所立石碑一块,碑年久断残,文字多已湮灭,能辨认的仅30余字。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更立新碑。碑文大意:刘备被曹操困于当阳,关羽率师急救,行至此处,渴乏难支,其马奋蹄刨地,清泉随之涌出,人马得以济之。泉口呈马蹄形,直径0.85米,水深2米,泉水碧澈鉴人,积霖不溢,久旱不竭。富含铁、铜、锌、碘等30余种矿物质,饮之甘洌异常。现已得到开发利用。关帝庙,位于荆州城南门内。相传此处为三国蜀将关羽驻守荆州时故址。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建,万历年间(1573~1620)重修,清顺治七年(1650)又修,雍正十年(1732)扩建。有头门、二门、仪门、正殿、三义殿、崇圣祠,左右两侧建有钟鼓楼、东西廊、三元阁、真武阁等,院落深广,殿宇宏丽,塑像生动,颇负盛名。日军侵华时遭严重毁坏,文物亦损失殆尽。近年予以整修。开元观是著名“三观”之一,在荆州城西门内,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明人重修,观内有雷神殿,三清殿,天门等建筑,雷神殿的门楼,十分引人注目。重檐上方,装饰有宝剑,盘龙,象征众仙法力无边,有降龙伏虎之神通,天门正中央开花板上,有十五条龙和二十只凤凰,栩栩如生,组成五色凤图案。

玄妙观位于江陵城北偶,荆北路中段,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碑文记载,为唐贞观九年(635年)建,一说唐开元建。原在城西南隅,明嘉靖间迁此。原称玄妙观,清代为避康熙帝玄烨讳,改玄为元。现有建筑前为山门,中为玉皇阁,后为三天门和玄武殿。玉皇阁系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重建,四角攒尖顶的三层楼阁,面阔与进深均为3间,平面呈正方形,重檐飞举,翠瓦丹墙,体态稳健,色彩和谐。玄武殿耸立于崇台之上,古朴雅致,巍峨庄严。观前有元至正三年(1343年)树立的《中兴路创建九老仙都宫记》石碑,记述九老仙都宫的营建始末,是不可多得的道教史资料。张居正,荆州人,16岁中举,被誉为“江陵神童”。明神宗时,位居宰相,主持变法,死后葬于故里。由于当政时期得罪一些人,死后,遭到政敌陷害而抄家、剖棺戮尸。明熹宗时为其昭雪。万寿宝塔矗立于万里长江第一矶━荆江大堤观音矶头之上,系明朝第七代辽王朱宪火(节)藩封荆州时,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遵嫡母毛太妃之命,为嘉靖皇帝祈寿而建,历时4载。它是湖北省又一处重要的古建筑,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宝塔通高40.76米,八面七层,楼阁式砖石仿木结构。塔顶为葫芦形铜铸鎏金,其上刻有《金刚经》全文,是不可多得的珍稀文物。万寿宝塔建于荆江大堤之上,除了为皇帝祈寿的主旨外,另还有镇锁江流、降伏洪魔,保一方平安的寓意。江陵碑苑,位于荆州城东门内南侧。是吟颂名城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