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_第1页
天若有情天亦老_第2页
天若有情天亦老_第3页
天若有情天亦老_第4页
天若有情天亦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诗一、概念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凭吊古迹、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借以抒发情怀、讽刺时事。注:题目中往往含有“咏史”“怀古”“览古”等字样,有的干脆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

从表达方式看:咏史怀古是手段,抒怀讽今是目的。二、做题注意事项:1、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有关人物。▲如赤壁、金陵、汴河等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需注意。2、要体会作者的意图及思想感情。

“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三、思想感情:1、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评判历史,发表观点。诗人只是旁观者,不置身其中。2、把史实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或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类比对比,寄托伤感;或借古讽今,哀叹兴衰;或总结经验,以古鉴今。四、行文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五、内容国家——国势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六、常见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七、典例分析武昌怀古栖一①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笙歌罢吹几日多,台榭②荒凉七百年。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注:①栖一:唐末五代诗僧。②台榭:孔颖达疏《尚书》曰:“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台上有屋谓之榭。”后世多称“歌台舞榭”。问:作者为何发出“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的感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明确:①诗人临武昌古地,当时荒凉之景引发诗人内心感伤之情,所以发出感慨。②看到到昔日战乱不休的城池如今已是悄然无声,山川之上,昔人遗还历历在目;歌舞欢乐仿佛就在昨日,而当年热闹的台榭却已荒凉冷落了七百年。③历史的悲剧不断重演,眼前的一切令人烦忧,此情此景,令作者发出了兴亡如梦、世事皆空的感叹。八、小结答题步骤:①问啥答啥②弄清史实,了解诗歌内容。(如果题干中有“结合全诗分析”的要求,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③揣摩诗人意图,把握诗歌主旨。九、实战训练卖花声●雨花台①朱彝尊(清代)②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阑。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注:①雨花台:即今南京雨花台。白门湾、小长干、大长干均在南京。②朱彝尊:(1629-1709)清初词人问: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明确:①怀古伤今之情②词人看到眼前金陵城的“衰柳”、“潮打城还”、“歌板酒旗零落”、秋草“寒”、雨花台“空”、“无人凭栏”、“燕子”、“斜阳”,如此寥落衰败、萧瑟冷清,就不自觉地想到了它曾经的繁华阜盛——“小长干接大长干”。③于是,一种昔盛今衰的感慨就油然而生。西塞山怀古刘禹锡一、走进作者刘禹锡:字梦得,中唐文学家、哲学家。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尝以诗推刘禹锡为“诗豪”。诗风雄豪苍劲。怀古诗语言平易,寄寓深远,被奉为“咏史大家”。为挽救唐王朝的颓势,805年,参加“永贞革新”,因为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十年之后,他和好友柳宗元虽得到一次晋升机会,但因一首小诗,刘贬连州,柳贬柳州,此后,刘禹锡由连州到夔州,由夔州到和州,前后长达22年。刘禹锡名句回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东边日出西边雨,

。沉舟侧畔千帆过,

。旧时王谢堂前燕,

。自古逢秋悲寂寥,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道是无晴却有晴病树前头万木春飞入寻常百姓家我言秋日胜春朝二、作品鉴赏咏史怀古诗鉴赏思路:1、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有关人物。写了什么人和事?2、要体会作者的意图及思想感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和事?1、弄清史实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咏史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王濬楼船→舟楫之盛,前所未有下益州→顺江东下,气势势不可挡金陵王气→帝王之气(曾经需填金镇压)黯然收→腐朽政权分崩离析,兵败山倒“下”凸显出王濬楼船顺江东下,势不可挡的气势。“收”概括了孙皓腐朽政权分崩离析、兵败山倒的颓势。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千寻铁锁→反抗的印迹沉江底→反抗徒劳无功一片降幡出石头→结局投降注:此为“金陵王气黯然收”的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解释“沉、出”写出了战事及结果,细腻传神地点出孙吴政权日薄西山的颓势和溃败的丑态。如此浩大的战役,只选取了几个镜头,体现出语言高度精炼概括2、体会主旨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抒怀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多次西晋灭吴这样政权更迭之事感伤西塞山依然拟人,体现出悠然、超然物外的精神长江人事变迁,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人世沧桑→秋寒、水寒,更是人心寒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古今对比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中,如此荒凉冷落。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借古喻今,含蓄委婉地给统治者指出历史教训。思考:孙皓政权占据形胜之地,又有强大的防御工事,为什么会灰飞烟灭?明确:一个政权的巩固,靠的不是地形的险要,而是人心,失去人心,任何其他防御工程都是形同虚设。城非不固,地非不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