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复习_第1页
燃烧和灭火复习_第2页
燃烧和灭火复习_第3页
燃烧和灭火复习_第4页
燃烧和灭火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燃烧与灭火复习21.(6分)(2013•烟台)今年4月四川省雅安市发生7.0级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2)搭建临时帐篷使用的篷布材料的主要成分聚氯乙烯属于

材料.在聚氯乙烯中加入氢氧化铝可以起到很好的阻燃效果,氢氧化铝是阻燃剂,在受热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氧化铝,氢氧化铝能阻燃的原因是

.(5)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下列图标与安全警示无关的是

(填序号).分解成水蒸气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③考点1燃烧及其条件1.概念:燃烧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2.燃烧需要的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充足____________接触;③温度达到__________。[注意]

(1)、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______个条件,缺一不可。(2)、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只能降低或升高温度,不能降低或升高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氧化氧气(或空气)可燃物的着火点三3、促进燃烧的方法(1)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2)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人教版考点2灭火的方法及原理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得出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未燃物隔离。(2)隔绝______________。(3)使温度降到________以下。[注意]

①降低温度和降低着火点不同。着火点是指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它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只能是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②灭火的原理实际上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三个条件破坏______________就可灭火。氧气(或空气)着火点其中之一·人教版考点3爆炸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急剧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如,不纯的氢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时都会发生爆炸。[注意](1)爆炸的条件:①有限的空间;②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③明火。(2)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比例下都会发生爆炸,只有当它们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且遇到明火时才会发生爆炸,因此注意通风、严禁烟火等均可有效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人教版2.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如:3.身处火灾现场的自我救护: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离现场、匍匐前行、打电话报警等。注意:自燃是指有些可燃物____________________,因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使温度升高达到这种物质的着火点而引起的自发燃烧,如白磷自燃。自燃是缓慢氧化的结果。在常温下发生缓慢氧化·人教版►类型一燃烧条件的探究命题角度: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19-2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发现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D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B.物质燃烧的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人教版图Ⅰ实验是利用不同物质在____________条件下燃烧和不燃烧,来证实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仅用图Ⅱ所示装置就可以证实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才能燃烧,其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温度间歇通入氧气图19-3中Ⅰ、Ⅱ是研究燃烧的条件的装置,试分析后填空:考点五:燃料及其利用1、化石燃料:指生活中使用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其中天然气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1)化石燃料的组成:化石燃料都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都是混合物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煤和石油中还含有______元素,在燃烧时会化为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环境污染。甲烷S、NSO2和氮的氧化物(2)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①煤的利用措施a.煤的______;b.煤的_____;c.煤的_____②石油的利用措施石油气化液化焦化分馏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物理变化石油加工属于化学变化这些都是_________变化

化学大分子断裂成小分子,小分子重新组合成大分子(3)天然气------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2、其他燃料(1)沼气(2)乙醇二氧化碳颜色、气味状态水溶性密度(与空气比较)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比空气大●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循环和影响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1)三不:即(2)与水反应(3)与碱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与氢氧化钙反应(4)光合作用(5)氧化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CO2+Ca(OH)2=CaCO3

↓+H2OCO2+2NaOH=Na2CO3+H2O石灰水变浑浊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塑料瓶变瘪CO2+H2O=H2CO3CO2+C=2CO高温6CO2+6H2O=6O2+C6H12O6光叶绿体

作制冷剂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云雾保鲜食品干冰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知识点2、二氧化的制法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CaCO3

+2HCl===CaCl2+CO2↑+H2O1、工业制法1)方法:高温________煅烧石灰石2)原理:________________CaCO3=CaO+CO2高温↑2、实验室制法反应生成了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薄膜,包裹住了石灰石,阻止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使化学反应自行停止。讨论:1、能否用碳酸钠来代替碳酸钙?为什么?3、用浓盐酸行吗?反应速率太快,不便于气体的收集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使得收集的气体中混有HClCaCO3

+H2SO4===CaSO4↓

+CO2↑+H2O2、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吗?为什么?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CaCO3

+2HCl===CaCl2+CO2↑+H2O3、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仪器选择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aCO3HCl巩固练习洗气装置(除去气体中的杂质)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集气排水测气体体积巩固练习巩固练习澄清石灰水四、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1)检验:证明O2中混有CO2的装置内应盛______。(2)贮气:①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时,气体从装置___端通入,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O2时,气体从装置____端通入。②若用排水法收集O2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装置____端通入③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进行实验时,水应从__端通入。BABABA4.验满的方法: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满。5、检验:

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如果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CO2+Ca(OH)2=H2O+CaCO3↓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1、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排水集气法2、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依据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人教版►类型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命题角度:生活中采用的灭火方法所运用的原理。用灯帽熄灭酒精灯,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降低可燃物着火点C.隔绝空气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C·人教版人们常在可燃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它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A[解析]Mg(OH)2这种阻燃剂的主要灭火原理是分解吸热从而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物质的着火点是不随外界条件改变的。·人教版►类型三防灾安全常识命题角度: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高层住宅发生特大火灾,58人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退到卫生间暂避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跳楼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解析]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且匍匐前进可以减少有毒气体对人体的伤害,高层楼房跳楼会直接导致伤亡。A·人教版为了避免火灾,加油站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