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B卷) -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_第1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B卷) -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_第2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B卷) -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_第3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B卷) -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_第4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B卷) -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B卷)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2022广东佛山期末)河姆渡遗址考古发现大量木桩、地板、柱、梁、枋等干栏式建筑构件,部分带有榫头和卯口,远比同时期黄河流域居民的半地穴式建筑复杂。这说明()A.中国木建筑领先世界B.建筑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C.河姆渡文明程度最高D.半地穴式建筑适合定居2.(2022四川乐山期末)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该材料反映了()A.国君直接经营全国土地B.井田制度下的耕作方式C.战国时期的土地私有制D.土地兼并现象极其严重3.(2022辽宁葫芦岛高三期末)《诗经》用“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来形容春秋时期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种现实,当时有思想家流露出对“大同之世”的怀念,产生了一种近似绝望的复古思想。其提出的稳定秩序和安抚人心的主张是()A.小国寡民 B.逍遥旁观C.非攻、尚贤 D.克己复礼4.(2022山东潍坊测评)西汉初年,黄老思想家在批判法家严刑苛法破坏社会关系的同时,又认识到立法制刑、悬赏设罚具有明辨好恶、审察奸邪、消弭祸乱的积极意义。这一认识的出发点是()A.加强中央集权 B.恢复发展经济C.倡导无为而治 D.维护社会稳定5.东汉末年为了对抗农民起义,出现了许多“坞堡”。坞堡是豪强地主以血缘和地域为载体,以宗族与乡里为纽带而形成的武装组织,且耕且战,自保自存。这一组织()A.是政府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B.加强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素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6.魏晋之际,玄学成为封建文人的一种思潮。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中崇尚“清谈”。这种思潮的出现()A.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B.是江南经济开发的结果C.导致了国家走向分裂D.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7.(2022北京昌平期末)《旧唐书》记载:“武德七年,始定律令……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在邑居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村坊邻里,递相督察。”据此可以推知,唐朝时()A.乡里基层组织开始设立B.实行邻保制度相互监督C.地方监察制度不断强化D.使乡约逐渐具有强制力8.(2022辽宁营口期末)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这些现象()A.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B.表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C.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受到当时土地政策的影响9.(2022山东适应性测试)宋初,在与“蕃部”进行马匹交易时,“官取良而弃驽(劣),又禁其私市”。之后调整为委派专门的官员“谨视马之良驽,驽即印识之,许民私市焉”。上述政策调整说明()A.官府倡导商品经济发展B.民间交易日益趋于繁荣C.边界贸易涉及中原王朝利益D.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保护10.明朝初年在全国设置“申明亭”,定期公示本地犯有罪错人员姓名及其罪错内容,同时各地普遍设立“旌善亭”,定期公布本地慈善节孝事迹。此举()A.旨在加强君主专制B.体现刑用重典思想C.有利于基层社会治理D.彰显儒学正统地位11.(2022山东临沂一模)明朝万历年间,山东兖州府的滕县,凡“地沮洳,多膏腴”之地,尽为稻麦所占,有“千亩麦”“千石稻”之称。山东沂州府的水稻更是名播遐迩。《莱州府志·物产》中,已将稻谷列为本地的五谷之首。据此可以推断()A.华东地区开始种植水稻B.山东水稻种植已很普遍C.山东是全国水稻主产区D.水稻成为主要粮食作物12.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类似明代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主人公许宣这一角色的李黄是盐铁使之子,而到了明代,主人公却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这一变化说明明代()A.小说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载体B.儒家传统重义轻利观念遭到了颠覆C.程朱理学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D.文学创作蕴含了市民阶层价值取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2小题)13.(2022山东济宁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藩镇与中央关系类型渊源政治关系财政关系军事关系例子河朔割据型安史降将与中央对抗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易定、沧景、淮西、淄青中原防遏型安史之乱后新兴藩镇服从中央少上供驻重兵牵制骄藩宣武、武宁、忠武、泽潞边疆御边型开元年间的沿边节镇服从中央少上供驻重兵戍守边疆凤翔、邠宁、西川东南财源型开元年间的采访使服从中央上供驻兵少防盗贼浙东、浙西、淮南、荆南——摘编自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材料二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脱脱等《宋史》结合材料一论证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14.图1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撰写的《三国志》的部分目录,图2是元代史学家郝经撰写的《续后汉书》的部分目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目录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曹操)卷二魏书二文帝纪第二(曹丕)……卷三十一蜀书一刘二牧传第一(刘焉、刘璋)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刘备)……卷四十六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第一(孙坚、孙策)卷四十七吴书二吴主传第二(孙权)……图1目录卷一年表帝纪卷二帝纪第一昭烈皇帝(刘备)卷三帝纪第二末帝(刘禅)列传……卷二十五列传第二十二曹操卷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三曹丕……卷四十九列传第四十六孙坚、孙策卷五十列传第四十七孙权……图2注:括号内为后世学者注释。(1)比较图1、图2两部史书的目录,说明两者在编写指导思想方面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2)某出版社要策划出版一本《新三国史》,请你就本书编写的历史主线和体裁设计提出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B卷)1.B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南方地区雨水充足,干栏式建筑能够防潮,因此复杂的建筑是为了适应自然地理环境,故选B项。材料没有与其他文明的建筑进行比较,无法得出“领先世界”和“文明程度最高”的结论,A、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半地穴式建筑适合定居,排除D项。2.B依据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井田制下的耕作方式,B项正确;“直接经营”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与土地私有制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土地兼并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3.A根据材料“当时有思想家流露出对‘大同之世’的怀念,产生了一种近似绝望的复古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主张小国寡民,它是老子提出的理想国家的模型,指的是在国家小且人民少的和平环境中,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故A项正确。4.D材料中的黄老思想家反对严刑苛法,这会导致社会关系遭到破坏;他们又主张立法制刑,以达到“明辨好恶、审察奸邪、消弭祸乱”,这说明黄老思想家反对苛法,主张良法,这对维护社会秩序有重要意义,D项正确。5.C从材料信息看,坞堡是豪强地主将庄园军事化的产物,强化了庄园的自给自足性,C项正确。坞堡的发展与汉末的战乱有关,而非政府重农抑商的结果,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坞堡的出现不利于加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B、D两项。6.D自汉武帝后,儒学一直居于封建社会主流思想的地位,故A项错误;江南经济开发并不会产生玄学,故B项错误;根据史实可知,国家的分裂促进了玄学的产生,故C项错误;正是因为国家分裂,才导致“清静无为”式的魏晋玄学产生,故D项正确。7.B材料中,唐朝划定“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并且邻里之间“递相督察”,可知唐朝实施邻保制度,相互监督,故选B项;商鞅变法时期出现了什伍连坐的基层管理制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唐朝的基层管理,不是监察制度和乡约教化,排除C、D两项。8.A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时期土地利用率提高,农业增产,有利于缓解人口压力,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南北对比的信息,无法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并未提到农作物用于商品交换,排除C项;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与土地利用效率无关,排除D项。9.C由材料可知,宋代在边界贸易中,禁止良马的出售,这是为了保障宋代在战争中良马的供应,同时,防止少数民族政权获得良马,这是出于维护统治的考量,C项正确。宋代时,重农抑商政策松动,但是并不代表官府倡导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民间商贸繁荣和保护区域经济发展,排除B、D两项。10.C明朝惩恶扬善的措施旨在引导社会价值趋向,强化基层社会治理,C项正确。君主专制的威胁主要来自相权,与地方治理无关,A项错误。“惩恶”不能说明“重典”,B项错误。材料说明明朝强调“慈善节孝”,儒家思想是其统治的工具,并非目的所在,D项中“彰显”说法错误,排除。11.B材料说明山东的兖州、沂州、莱州都较为普遍地种植水稻,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山东种植水稻的信息,不能说明华东或者全国的水稻种植情况,A、C两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将各种粮食作物进行比较,无法得出D项的结论,故错误。12.D材料“到了明代,主人公却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说明明清小说日益世俗化。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文学作品越来越反映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13.参考答案层次观点及论证层次一角度仅从一个角度作答,史实基本准确阐述表述不成文层次二角度仅从一个角度作答,史实准确阐述表述基本成文层次三角度综合两个角度作答,史实准确:(1)角度一:若从藩镇对抗中央,削弱唐代中央集权(或激化社会矛盾)并最终导致唐代灭亡;不对或少对中央财政上供削弱唐代实力(或削弱唐军事、财政力量)等角度阐述藩镇削弱了唐代统治(2)角度二:若从藩镇互相制衡削弱藩镇自身力量,减缓中央政府危机;设置藩镇唐政府可分而治之,延续统治;东南藩镇为中央提供财赋支持增强中央政府实力(或大多数藩镇服从中央)等角度论证藩镇存在延续了唐朝统治阐述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4.参考答案(1)差异:《三国志》将曹氏列入帝纪,称刘备建立的政权为“蜀”,列入列传,说明此书以曹魏政权为正统;《续后汉书》将曹氏列入列传,将刘氏列入帝纪,称刘备建立的政权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