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析、现场布点与调查_第1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析、现场布点与调查_第2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析、现场布点与调查_第3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析、现场布点与调查_第4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析、现场布点与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病危害因素

现场检测与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与分析主要内容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3、化学物质的实验室分析技术4、职业卫生检测结果的判定5、职业病危害因素布点与调查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第一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1、职业病危害: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的各种危害。2、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又称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3、工作场所: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4、工作地点: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或作业地点。5、蒸气:液态物质气化或固态物质升华而形成的气态物质。6、气溶胶:以液体或固体为分散相,分散在气体介质中的溶胶物质,如粉尘、烟或雾。7、粉尘: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8、烟:分散在空气中的直径小于0.1µm的固体微粒。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9、雾:分散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由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形成。10、职业接触限值: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量值。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和最高容许限值。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1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溶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12、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13、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14、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15、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技术上系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16、呼吸性粉尘: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µ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µ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17、粉尘分散度:是用粉尘颗粒大小的组成描述某一生产过程中物质被粉碎的程度,用粉尘颗粒粒径大小的数量或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18、空气动力学直径:某颗粒物(任何形状和密度)与相对密度为1的球体在静止或层流空气中若沉降速率相等,则球体的直径视作该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直径。19、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按粉尘的性质分为:无机粉尘(含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含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混合存在的各类粉尘)。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20、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低剂量能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的外源性化学物质。21、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各种毒物。22、高温作业:在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下,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或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23、低温作业:平均气温≤5℃的作业。24、噪声:一切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响。25、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按噪声的时间分布分为连续声和间断声;声级波动>3dB(A)的噪声为稳态噪声,声级波动≥3dB(A)的噪声为非稳态噪声;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间>1s,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的噪声为脉冲噪声。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26、振动:一个质点或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围绕平衡位置来回重复的运动。27、手传振动:又称手臂振动或局部振动,指生产中使用振动工具或接触受振动工件时,直接作用或传递到人手臂的机械振动或冲击。28、全身振动:人体足部或臀部接触并通过下肢或躯干传导到全身的振动。29、电离辐射:能使受作用物质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即波长<100nm的电离辐射。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30、非电离辐射:波长>100nm不足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31、超高频辐射:又称超短波,指频率为30MHz~300MHz或波长为10m~1m的电磁辐射,包括脉冲波(以脉冲调制所产生的超高频辐射)和连续波(以连续振荡所产生的超高频辐射)。32、工频电场:频率为50Hz的极低频电场。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33、高频电磁场:频率为100kHz~30MHz,相应波长为3km~10m范围的电磁场。34、激光辐射:波长为200nm~1mm之间的相干光辐射。35、微波辐射:频率为300MHz~300GHz、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场,包括脉冲微波和连续微波。36、紫外辐射:又称紫外线,指波长为100nm~400nm的电磁辐射。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37、采样点:指根据检测需要和工作场所状况,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用于空气样品采集的工作地点。38、空气收集器:指用于采集空气中气态、蒸气态和气溶胶态有害物质的器具,如大注射器、采气袋、各类气体吸收管及吸收液、固体吸附剂管、无泵型采样器、滤料及采样夹和采样头等。39、无泵型采样器:指利用有毒物质分子扩散、渗透作用为原理设计制作的、不需要抽气动力的空气采样器。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40、个体采样:指将空气收集器佩带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其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所进行的采样。41、采样对象:指选定为具有代表性的、进行个体采样的劳动者。42、定点采样:指将空气收集器放置在选定的采样点、劳动者的呼吸带进行采样。43、采样时段:指在一个监测周期(如工作日、周或年)中,选定的采样时刻。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44、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持续的时间。45、短时间采样:指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的采样。46、长时间采样:指采样时间一般在1h以上的采样。47、采样流量:指在采集空气样品时,每分钟通过空气收集器的空气体积。48、呼吸带:距离人的鼻孔30cm所包含的空气带。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49、标准采样体积:指在气温为20℃,大气压为101.3kPa(760mmHg)下,采集空气样品的体积,以L表示。50、采样效率:空气收集器在采样过程中能够采集到的待测物量占通过该空气收集器的空气中待测物总量的百分数。51、样品空白:在采集空气样品的同时制备空白样品,其制备过程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工作场所空气外,其余操作与空气样品完全相同。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52、检出限:测定方法在给定的概率P=95%(显著水准为5%)时能够定性检出样品中待测物的最低浓度或含量。53、最低检出浓度:在采集一定量(体积)的样品时,测定方法能够定性检出样品中待测物的最低浓度。54、穿透容量:在采集空气样品过程中,固体吸附剂管发生穿透时所吸附待测物的里。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第二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联合颁布实施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共十大类132种。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利用设备和检测仪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与鉴定,掌握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浓度或强度及时空分布情况,评价工作场所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是否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为制定卫生防护对策和措施,改善不良劳动条件,预防控制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健康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包括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的空气检测和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的生物检测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主要以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测量和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的空气检测为主。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类按检测方法和仪器类型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可分为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检测两方面。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1.现场检测是指利用便携直接式仪器设备在工作场所进行实时检测、快速给出检测结果,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作出迅速判断,如事故检测、高毒物质工作场所的日常检测等。常用方法由检气管(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物理因素的现场测量等。(1)检气管法将浸渍过化学试剂的固体吸附剂制成指示剂,装在玻璃管内,当空气通过时,有害物质与化学试剂反应而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引起固体吸附剂变色,根据颜色深浅或变色柱的长度,与事先制备好的标准色板或浓度标尺比较后,即时作出定性或定量的检测。可对100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检测,如苯、甲苯、丙酮、氯乙烯、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检气管法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快速和费用低等优点。但是检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差,检气管的保存时间较短,一般为一年左右。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使用检气管法时应注意如下事项:①注意检气管的保存期限,不要用过期检气管;②抽气体积要准确,最好用配套抽气装置;③注意温度对某些检气管显色的影响;④在规定的时间内读数;⑤应注意共存物的干扰;⑥检气管法不能代替标准方法出具检测结果。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2)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采用以红外线、半导体、电化学、色谱分析、激光等检测原理制成的便携式直读仪器在工作现场进行的快速检测。其优点是: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可用于多种有害物质的检测;仪器设备体积较小,质量较轻,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快速。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的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对;②应使用经过检定或校准的仪器;③是否是标准方法;④现场共存物的干扰。除CO、CO2可以出具检测报告外,其他物质不可以代替标准方法出具检测报告。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3)物理因素的现场测量物理因素除振动外,多以场的形式存在于作业场所,如声场、电磁场、热辐射场等,而且除高温外,物理因素的产生和消失与生产设备的启动与关闭时同步的,物理因素的测量均采用便携式仪器设备现场即时直读的方式进行。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现场测量项目主要包括噪声、高温、照度、振动、射频辐射、紫外光等。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2、实验室检测是指现场采样后,将样品送回实验室,利用实验室分析仪器进行测定分析的方法,是目前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检测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实验室检测常用方法有:①称量法:主要用于粉尘的测定。②光谱法:广泛用于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无机化合物以及部分有机物的测定,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③色谱法: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和非金属无机离子的测定,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实验室检测适用范围广,测定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我国已颁布的职业卫生标准检测方法中以实验室检测方法为主。实验室检测的缺点是检测所需时间较长。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第三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一、项目委托检测机构根据检测项目来源、性质、检测对象和检测范围等,结合自身资质和技术能力,进行项目合同评审,接受来自企业客户、评价机构或者行政机关等的委托,双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二、现场调查为了解工作场所空气中待测物浓度变化规律和劳动者的接触状况,正确选择采样点、采样对象、采样方法和采样时机等,必须在采样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必要时可进行预采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被调查单位概况,如单位名称、地址、劳动定员、岗位划分、工作班制等。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②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③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投入方式、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设备类型、数量及其布局等。④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量、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⑤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⑥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装备及使用状况等。三、检测方案制定检测方案应包括利用便携式仪器设备对物理因素的现场测量和对某些化学因素的现场检测以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及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样品采集两个方面的内容。应根据现场调查情况、GBZ1、GBZ2.1、GBZ2.2、GBZ∕T160和GBZ159的要求,确定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代表性的现场检测点和样品采集地点、采集对象和数量,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类型和检测方法制定现场采样和检测实施方案。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方案应包括检测范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有害物质样品采集方式(个体或定点采样)、物理因素的测量时间和地点、化学有害因素的采样地点、采样对象、采样时间、采样时机和采样频次等。检测方案的制定应与被检测单位相关负责人员做好沟通。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四、检测前准备为确保现场监测工作的效率和安全,实施现场采样、检测前应做好人员、设备、材料、现场采样检测记录以及相关辅助和安全防护设施方面的准备工作。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下达现场采样、检测执行人员及各自任务分工。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②做好采样仪器和检测仪器的准备工作,选择符合采样和检测要求的仪器设备,检查其正常运行操作、电池电量、充电器、计量检定有效期、防爆性能等情况。③做好采样设备的充电工作和流量校准工作。④准备采样介质、器材、材料及相关试剂,确保其质量完好、数量充足。⑤准备足够的现场采样、检测记录单。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⑥做好采样人员必要的个体防护以及仪器设备搬运过程中的安全防护。五、现场采样和现场检测1、现场采样在正常生产状况下,按照上述检测方案开展工作,采样前观察和了解工作现场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确保现场采样的代表型和有效性,如实记录现场采样记录单相关信息,采样结束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后采样记录单应经被检测单位相关陪同人员的签字确认。2、现场检测在正常生产状况下,按照上述检测方案开展工作,检测前观察和了解工作现场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确保检测的代表性和有效性,如实记录检测记录单相关信息,记录单应经被检测单位相关陪同人员的签字确认。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六、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主要指对现场采集的空气中有害化学物质样品的实验室分析和浓度测定。包括:现场采集样品的交接、采样记录单的交接、样品的编号和保存、实验室内样品的流转和分析测定。七、数据处理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数据处理工作也是对原始采样记录和原始检测记录分析整理的过程,包括检测分析仪器产出的原始数据和原始图谱的计算整理、质控数据计算、采样时间和采样体积的计算、标准采样体积的计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换算、数字修约等方面。八、报告编制检测报告是整个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最终产出,是对工作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浓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度或强度及分布的归纳总结和结论,检测报告一旦签发盖章生效后将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检测报告编制工作的相关人员必须严肃认真对待,保证检测报告中相关信息和结果真实、准确、可靠。同时,检测报告内容应清晰、整洁,便于查看结果。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九、报告审核签发报告编制完成后,经过检测人员、校核人员、审核人员以及质量监督人员的逐次核对确认后,由授权签字人签发,加盖资质印章和检测机构检测专用印章即可发送给委托方。报告签发盖章后,相关原始记录和报告应归档管理。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第四节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

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1〕第60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第52号);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发〔1987〕105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8号;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2002〕第20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文;《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文;《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51号。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2、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卫生标准涵盖了职业活动中所有与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有关的卫生标准,包括化学毒物、粉尘、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激光、微波、超高频辐射等)等。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有关的标准主要包括: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160.1~160.85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GBZ∕T192.1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192.3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192.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GBZ∕T192.5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GBZ/T189.1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GBZ/T189.2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189.3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189.4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激光辐射;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GBZ/T189.5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189.6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189.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189.8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手传振动;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GBZ/T189.1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189.11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1部分:体力劳动时的心率;GB5003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T17061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Z/T173职业卫生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第一节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

一、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来源于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三个方面。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①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如铅、苯系物、氯气、汞等;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②物理因素:主要为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及振动;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③生物因素:如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其他如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病病原体。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②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③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劳动者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作业。④个别器官或系统过渡紧张,如视力紧张等。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⑤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姿势,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①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节因窗门紧闭而带来不良等。②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③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二、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各种有害物质由于其理化性质不同,同时受职业现场环境及职业活动条件的影响,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气体、蒸气和气溶胶三种状态。1、气体和蒸气空气中的气态和蒸气态有害物质的特点:①除汞以原子状态存在外,都是以分子状态存在;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②空气中的原子和分子能迅速扩散,其扩散情况与它们的密度和扩散系数有关,密度小者向上漂浮,密度大者就向下沉降;扩散系数大的,能迅速分散在空气中。③基本上不受重力的影响,能随气流以相等速度流动。④能随空气进入收集器,不受采样流量大小的影响。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2、气溶胶根据气溶胶形成方式和方法的不同,可分成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固态凝集性气溶胶、液态分散性气溶胶和液态凝集性气溶胶四种类型。按气溶胶存在的形式可分成雾、烟和粉尘。由于气溶胶颗粒会受重力作用下沉,特别是密度大、粒径大的颗粒,下沉速度会更快。在采样时,需要一定的采样流量才能克服重力的影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响,有效地将气溶胶颗粒采入收集器内。三、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样品采集时进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第一步。正确的空气样品采集方法,应根据待测物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存在状态、各种采样方法的适用性以及采样点的工作状况及环境条件等来选择。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1、气态和蒸气态化学物质的采样方法采集空气中气态或蒸气态有害物质,有直接采样法、有泵型采样法和无泵型采样法。(1)直接采样法用采样容器,如100mL注射器、采气袋或其他容器,采集一定量体积空气样品,供测定用。这种方法适用于空气中挥发性强、吸附性小的待测物,待测物浓度较高或测定方法的灵敏度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高,只需要少量空气样品就可满足检测要求的情况。在不宜采用有泵型采样法时,如在需要防爆的工作场所,可使用此法。注射器放置采用小口朝下,活塞朝上,垂直放置,并将注射器放在恒温箱内。同时也是检测漏气状况。(2)有泵型采样法也叫有动力采样法,是用空气采样器(由电动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抽气泵和流量计组成)作为抽气动力,将样品空气抽过样品收集器,空气中的待测物被样品收集器采集下来,供测定用。有泵型采样法使用的设备有空气收集器和空气采样器,其规格和技术性能应满足GB/T17061-1997《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的要求。有泵型采样法根据使用的样品收集器不同,有液体吸收法、固体吸附剂管法和浸渍滤料法等。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①液体吸收法将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管作为样品收集器,当样品气流通过吸收液时,吸收液气泡中的有害物质分子迅速扩散入吸收液内,由于溶解或化学反应很快地被吸收液吸收。常用采样吸收管的使用要求和适用范围如下: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a、大型气泡吸收管吸收液用量:5~10mL。采样流量:0.5~2.0L/min。性能要求:内外管接口为标准磨口内管出气口内径(1.0±0.1)mm;管尖距外管不大于5mm。规格:优质无色或棕色玻璃。适用范围:气态和蒸气态。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b、小型气泡吸收管吸收液用量:2mL。采样流量:0.1~1.0L/min。性能要求:内外管接口为标准磨口内管出气口内径(1.0±0.1)mm;管尖距外管不大于5mm。规格:优质无色或棕色玻璃。适用范围:气态和蒸气态。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c、多孔玻板吸收管吸收液用量:5~10mL。采样流量:0.1~1.0L/min。性能要求:玻板及孔径应均匀、细致、不产生特大气泡。规格:优质无色或棕色玻璃。适用范围:气态和蒸气态;雾态气溶胶。备注:管内装5mL液0.5L/min抽气,气泡上升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40~50mm且均匀,无特大气泡,阻力4~5kPa。d、冲击式吸收管吸收液用量:5~10mL。采样流量:0.5~2.0L/min;气溶胶3L/min。性能要求:内外管接口为标准磨口内管垂直外管底;出气口内径(1.0±0.1)mm;管尖距外管(5.0±0.5)mm。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规格:-------。适用范围:气态和蒸气态;气溶胶态。备注:采气溶胶时以3L/min采样。液体吸收法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下:根据待测物理化性质及其在空气中存在状态,正确使用吸收管和吸收液。要正确和准确使用采样流量。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采样时间要准确适当,使用易挥发的吸收液在高气温下采样时,采样时间不能长。吸收液用量要准确,采样过程中若有损失,采样后要补充要原来用量。吸收管与空气采样器的连接要正确,防止倒流,损害采样泵。采样前后要密闭进出气口,直立放置,防止吸收管破碎。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采样后测定前,要用管内吸收液洗涤吸收管的进气管内壁3~4次,混匀后供测定。有的吸收液需避光保存,应注意使用条件和要求,保证吸收液的有效性。②固体吸附剂法用于空气采样的理想固体吸附剂应具有良好的机械程度、稳定的理化性质、足够强的吸附能力、容易解析和价格较低等特性。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高分子多孔微球及其他具有较大外表面和内表面的物质。a、活性炭属于非极性吸附剂,吸附非极性和弱极性的有机气体和蒸气,吸附容量大,吸附力强。水对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影响不大。b、硅胶是一种极性吸附剂,对极性物质有着强烈的吸附作用,可以吸附大量的水,以致降低甚至失去它的吸附性能。硅胶只适宜在叫干燥的环境中采样,采样时间不宜长。吸附容量少。c、高分子多孔微球是一类合成的多孔性芳香族聚合物,它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一定的机械强度、疏水性、耐腐蚀和耐高温(250~290℃)等性质,是一种较好的吸附剂。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d、浸渍固体吸附剂是将固体吸附剂涂渍化学试剂,利用浸渍的化学试剂与待测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化合物被收集下来。浸渍固体吸附剂在物理吸附的基础上,增加了化学吸附,这样可以扩大固体吸附剂的使用范围,增加吸附容量,提高采样效率。通常采集酸性化合物时,可浸渍碱性物质;采集碱性化合物时,则浸渍酸性物质。固体吸附剂管根据采样后处理方法不同而分为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溶剂解吸型和热解吸型固体吸附剂管两类。固体吸附剂法使用时应注意:防止穿透、防止污染、防止假穿透。溶剂解吸型固体吸附剂管要在稳定期内测定,既防止假穿透,又避免溶度下降。③浸渍滤料法滤料不能直接用于空气中气态和蒸气态待测物的采集,当滤料涂渍某种化学试剂后,待测物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与化学试剂迅速反应,生成稳定的化合物,保留在滤料上而被采集下来。为了有利于化学反应,常常在浸渍液中加入甘油等试剂。因为浸渍滤料的厚度一般小于1mm,所浸渍的试剂量有限,限制了采集待测物的量和采样流量。浸渍滤料法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下:采集待测物的量:受浸渍滤料所浸渍的试剂量的限制,注意滤料的吸收容量,及时更换滤料,防止穿透。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采样流量:取决于待测物和试剂间的化学反应速度,流量设置要合理,考虑环境中物质浓度,温湿度影响因素,流量设置不能太小或太大。适用于空气中待测物浓度或采用时间短的场所。(3)无泵型采样法也叫扩散采样法,是指采集空气中化学物质时,不需要抽气动力和流量装置,而是根据费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克扩散定律,利用化学物质分子在空气中的扩散作用来完成采样。使用无泵型采样器时应注意:采样前后要检查无泵型采样器的包装和扩散膜,是否有破损,若有破损者应废弃。在高浓度的待测物和干扰物环境中采样时,要缩短采样时间,防止其收集介质的饱和。应在有一定风速下采样,以防止“饥饿”现象发生。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只能采集气态和蒸气态物质,不能用于气溶胶的采样。采样前后要将无泵型采样器放在密闭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以防污染。采样后应检查扩散膜是否有破损或沾污待测物液滴,若有,则这种样品不能采用。2、气溶胶态化学物质的采样方法常用的采样方法有滤料采样法、冲击式吸收管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法和多孔玻板吸收管法。(1)滤料采样法是采集气溶胶类有害物质的主要采样方法,是利用气溶胶颗粒在滤料上发生直接阻截、惯性碰撞、扩散沉降、静电吸引和重力沉降等作用,采集在滤料上。用于空气样品采集的常用滤料有微孔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纸和过氯乙烯滤膜(测尘滤膜)。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在选择滤料时要根据采样和测定的需要、采样场所的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滤料。主要考虑:采样效率要高,符合测定的需要,适合采样的环境条件。采样滤料通常要放置在合适的采样夹中进行样品采集。使用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滤料,采集金属性烟尘首选微孔滤膜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采集有机化合物气溶胶选用玻璃纤维滤纸,采集粉尘时首选过氯乙烯滤膜(测尘滤膜)。选择质量好的滤料,孔径和厚度要均匀。采样过程中药防止污染。在高浓度的情况下采样时要防止滤料的过载。(2)冲击式吸收管法是利用空气样品中的颗粒以很大的速度冲击到盛有吸收液的管底部,因惯性作用被冲击到管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底上,再被吸收液洗下。因此,采集气溶胶时必须使用3L/min的采样流量。主要用于采集粒径较大的气溶胶颗粒。(3)多孔玻板吸收管法雾状待测物一部分在通过多孔玻板时,被弯曲的孔道所阻留进而洗入吸收液中;一部分在通过多孔玻板后,被吸收液中很细的气泡吸收。此法通常不能采集烟尘。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3、蒸气和气溶胶有害物质共存时的采样方法在工作场所空气中,有些有害物质可以蒸气和气溶胶形式共同存在,例如三氧化二砷、三硝基甲苯和一些多环芳烃等,在室温下,都有一定的挥发性,主要以气溶胶态存在于空气中,又有一定浓度的蒸气存在。采集蒸气和气溶胶态共存时的方法,常用的有浸渍滤料法、聚氨酯泡沫塑料法和串联法。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①浸渍滤料法用于采集以气溶胶态为主、伴有少量蒸气态待测物的样品。②聚氨酯泡沫塑料法是由无数的泡沫塑料细泡互相连通而成的多孔滤料,表面积大,通气阻力小,适用于较大流量采样。有些分子较大的有机化合物如有机磷、有机氮和多环芳烃等,常呈气溶胶状态和低浓度的蒸气态共存于空气中,使用本法采样可得到满意的采样效率。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聚氨酯泡沫塑料必须经过处理才能使用。③串联法将采集气溶胶态的收集器与采集蒸气态的收集器串联起来采样。④冲击式吸收管和多孔玻板吸收管也可用于气溶胶态和蒸气态共存时的样品采集。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四、影响采样效果的因素1、采样效率是衡量采样方法的主要性能指标。好的采样方法必须有高的采样效率。采样效率是指能够被采样仪器收集到的待测物量占通过该采样仪器空气中待测物总量的百分数。用于职业危害检测采样的平均采样效率一般应不小于90%。计算公式如下: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K=m/M×100%(2-1)式中K表示采样效率(%);m表示采样仪器采集到的待测物量(µg);M表示通过采样仪器空气中待测物的总量(µg)。2、穿透容量是指当通过采样介质的空气中待测物量达到原空气中待测物量的5%时,采样介质所吸附的待测物的量。影响穿透容量的因素有:待测物的极性、扩散系数、化学活性等;吸附剂的性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质;采样流量;气温和湿度。第二节空气样品的采集规范一、样品采集的基本要求样品采集的基本要求有如下几个方面:⑴应满足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对采样的要求。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⑵应满足职业卫生评价对采样的要求。⑶应满足工作场所环境条件对采样的要求。⑷在采样的同时应做样品空白,即将空气收集器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⑸采样时应避免有害物质飞溅入空气收集器内,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应避免被衣物等阻隔,用无泵型采样器采样时应避免风扇等直吹。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⑹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采样时,应采用防爆型空气采样器。⑺采样过程中应保持采样流量稳定,长时间采样时应记录采样前后的流量,计算时用流量均值。⑻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采样体积,在采样点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kPa和103.4kPa时,应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⑼在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样品的污染。⑽采样时,采样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⑾采样时,应在专用的采样记录表上,边采样边记录,采样记录表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被检测单位名称、采样仪器名称、检测项目、样品唯一性编码标识、采样地点和日期、环境参数、采样流量和时间、两名采样者签字、被检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单位陪同人签字等,特别要详细记录采样时采样点空气中待测物浓度的状况和劳动者接触状况。二、定点采样在GBZ2.1-2007中,明确指出工作场所空气样品检测可以应用个体检测和定点检测。在进行定点采样时,首先要选择好采样点和采样时段,具体的采样点和采样时段的选择要根据采样的目的和工作场所的状况来确定,比较复杂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这里仅提出基本原则。1、采样点的选择原则①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②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③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④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2、采样点数目的确定①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1个采样点。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②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台设置1个采样点;4~10台设置2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③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2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逸散同一种有害物质时,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有害物质浓度大的设备附近的工作地点;逸散不同种有害物质时,将采样点设置在逸散待测有害物质设备的工作地点,采样点的数目参照7.2.2确定。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④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1个采样点。⑤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米设置1个采样点。⑥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至少设置1个采样点。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3、采样时段的选择原则①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②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采样季节。③在工作周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④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三、个体采样在进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溶度检测时,最好采用个体采样检测方法。在采样检测前,首先要选择好采样对象和确定采样对象的数目,将有代表性的接触者选为采样对象,按照统计学的要求确定所需采样对象的数量。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1、采样对象的选择原则①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采样对象。②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象范围。③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2、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在采样对象范围内,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其中应包括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3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表1采样对象的数量(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劳动者数采样对象数

3~526~103>104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在采样对象范围内,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6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表2采样对象的数量(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劳动者数

采样对象数657~9610~14715~268

27~509

50~11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四、三种容许浓度的检测样品的采集1、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的样品采集①用定点的、短时间采样方法进行采样;②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③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④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⑤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⑥当劳动者实际接触时间不足15min时,按实际接触时间进行采样;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按式计算:c·vCMAC=―――――

(2-2)F·t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式中:C-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mg/m3;c-测得样品溶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μg/ml;v-样品溶液体积,ml;

F-采样流量,L/min;t-采样时间,min。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2、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样品采集①用定点的、短时间采样方法进行采样;②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③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④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⑤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采样时间不足15min时,可进行1次以上的采样;⑥空气中有害物质15min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计算。采样时间为15min时,按式计算:c·vSTEL=―――――

(2-3)F·15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式中: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mg/m3;c-测得样品溶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μg/ml;v-样品溶液体积,ml;F-采样流量,L/min;15-采样时间,min。采样时间不足15min,进行1次以上采样时,按15min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C1T1+C2T2+…+CnTnSTEL=————————————

(2-4)15式中: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mg/m3;C1、C2、Cn-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T1、T2、Tn-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min;15-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规定的15min。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劳动者接触时间不足15min,按15min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C•TSTEL=

——————

(2-5)15式中: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mg/m3;C-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T-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min;15-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规定的15min。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3、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样品采集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存在状况,或采样仪器的操作性能,可选择个体采样、定点采样、长时间采样或短时间采样方法。以个体采样和长时间采样为主。(1)采用个体采样方法的采样①一般采用长时间采样方法;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②选择有代表性的、接触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劳动者作为重点采样对象。③按照8.2项确定采样对象的数目。④将个体采样仪器的空气收集器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⑤采样仪器能够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空气中有害物质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按式计算: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c·vTWA=————×1000

(6)

F·480式中:TWA-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c-测得的样品溶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mg/ml;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v-样品溶液的总体积,ml;F-采样流量,ml/min;480-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以8h计,min。采样仪器不能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可根据采样仪器的操作时间,在全工作日内进行2次或2次以上的采样。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空气中有害物质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按式计算:C1T1+C2T2+…+CnTnTWA=——————————(7)8式中:TWA-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C1、C2、Cn-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T1、T2、Tn-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h;8-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8h。(2)采用定点采样方法的采样

①劳动者在一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可采用长时间采样方法或短时间采样方法采样。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长时间采样方法: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采样仪器能够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空气中有害物质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按式(2-6)计算;采样仪器不能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可根据采样仪器的操作时间,在全工作日内进行2次或2次以上的采样,空气中有害物质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按式(2-7)计算。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短时间采样方法: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在空气中有害物质不同浓度的时段分别进行采样;并记录每个时段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每次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空气中有害物质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按式(2-7)计算。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②劳动者在一个以上工作地点工作或移动工作时,在劳动者的每个工作地点或移动范围内设立采样点,分别进行采样;并记录每个采样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在每个采样点,应在劳动者工作时,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每次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空气中有害物质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按式(2-7)计算。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五、标准采样体积我国规定的标准采样体积是指气温20℃,大气压101.3kPa(760mmHg)下,采集空气样品的体积,以L表示。由于空气的体积与气温和气压有关,因此,为便于统一,如果采样时工作场所采样点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气压过高或过低(温度低于5℃或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kPa或高于103.4kPa),在计算空气中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有毒物质浓度之前,应先将采集的空气体积换算为“标准采样体积”,换算公式如下:293PV0=Vt×————×

————

273+t101.3式中:V0—标准采样体积,L;Vt----温度为t、大气压为P时的采样体积,L;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t----采样点的气温,℃;P---采样点的大气压,kPa。六、采样记录单采样记录单是在采样过程中记录现场采样相关信息的表格。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采样项目编号、采样物质、被采样单位、采样地点、操作位、被采样对象、采样日期和时间、采样方法、采样介质、器材、采样流量、工作环境温湿度、气压等气象条件、采样人、陪同人等相关信息。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根据不同的采样形式和目的,分别有定点采样记录单和个体采样记录单。见表2和表3为典型的采样记录单示例。在现场采样过程中应及时、如实、详细地填写采样记录单,并注意以下细节:①依据采样记录单,完整、清晰地记录各项内容。②不得使用记录单之外的其他记录载体做临时记录。③除记录采样开始和结束时间、采样对象、采样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地点、采样流量、采样依据、仪器设备、采样方式、采样介质、现场的温度、湿度及气压等采样相关信息外,还应尽可能详细记录采样时间内现场工况、工作量、工作时间、个体防护配备及使用情况,同时还应询问作业人员在日常工作时的上述情况。④做好样品的编号,并与采样记录单上编号信息保持一致,确保编号唯一、书写清晰、并保存完好。⑤采样完成后,让被检测单位现场陪同人员在采样记录单上签字确认。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技术三、化学物质的实验室分析技术主要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不分光红外分析法等方法的原理及特点、适用范围、仪器组成、分析方法、方法应用。为此,这里不一一介绍。四、职业卫生检测结果的判定一、有害物质检测结果的判定1、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①根据GBZ159的要求对职业接触限值为MAC的有害物质进行采样和计算。②检测与评价报告应对不同工作岗位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对同一岗位或接触人员进行多次检测时,检测结果应取最大值。当最大值Cmc≤MAC时,为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四、职业卫生检测结果的判定2、职业接触限值为PC-TWA①对于职业接触限值为PC-TWA的有害物质,必须进行TWA的采样和检测,当现场浓度有波动时,还须同时进行短时间接触浓度的采样和检测,计算超限倍数。②根据GBZ159的要求对职业接触限值为PC-TWA的有害物质进行采样和计算。③检测报告应对不同工作岗位TWA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和计算,当采用个体采样方法对同一岗位四、职业卫生检测结果的判定多名接触人员进行检测或采用定点采样方法进行多次定点TWA采样检测时,检测结果应分别报告和判定。Ctwa≤PC-TWA的为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如浓度波动较大,则要测量短时间接触浓度,计算超限倍数,超限倍数应符合要求。3、职业接触限值为PC-TWA和PC-STEL①对于制定有PC-TWA和PC-STEL职业接触限值的有害物质,必须进行TWA的采样和检测,当四、职业卫生检测结果的判定现场浓度有波动时,还须同时进行STEL的采样和检测。②根据GBZ159的要求对职业接触限值为PC-TWA和PC-STEL的有害物质进行采样和计算。TWA结果判定方法按照2的要求进行。③STEL的判定应对不同工作岗位检测结果汇总后进行,对同一岗位或接触人员进行多次短时间浓度检测时,检测结果应取最大值。当最大值Cstel≤PC-STEL时,为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当最大值Cstel>PC-STEL时,为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四、职业卫生检测结果的判定④如果对有害物质同时进行了TWA和STEL的采样和检测,应结合二者结果进行判定。Ctwa与Cstel结果均不大于PC-TWA和PC-STEL为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当Ctwa与Cstel任何一项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时为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⑤对同一岗位同时进行TWA和STEL的采样检测,STEL的检测结果不应小于TWA的检测结果,若测得的STEL的结果小于TWA的结果,说明STEL检测采样时未捕捉到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不能反映工人接触的真正的STEL浓度值,该数据应判定为无效。四、职业卫生检测结果的判定二、物理因素测量结果判定1、按照相应的规范对测量数据进行测量结果的处理和计算。2、检测报告对不同工作岗位物理因素测量结果进行汇总和计算,当采用个体测量方法对同一岗位多名接触人员进行测量或采用定点测量方法进行多个定点物理因素测量时,测量结果应分别报告和判定。测量结果未超出职业接触限值的为符合要求,超过职业接触限值为不符合要求。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布点要以调查为基础。为正确选择测量物质、测量点、测量方法和测量时间等,必须在测量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情况及监测的目的,结合职业卫生标准进行。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1.现场调查对现场布点的重要性分析1.1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通过现场调查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对不确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通过预采样和检测来确定。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例1:我们在接受一项微电子二期工程验收评价项目检测任务时,评价单位提供的检测项目中包含铝合金尘。然而通过与现场工作人员的交流,发现该工作实际为在洁净车间采用铝合金离子喷涂,根本不存在铝合金尘。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例2:同样是微电子工业评价项目,用人单位提供的检测计划中光刻胶工序待检测物质含有环已烷,但通过预采样、检测,显示未检出环己烷,而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性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含有乙苯,后与用人单位核对,证实一期所用光刻用胶含有环己烷,而二期已换用新的工艺和光刻胶,其成份中含有乙苯而不再含有环己烷。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因此,检测单位在委托检测和评价检测中,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时,必要时通过预检测,可通过现场直读仪器、现场预采样检测等方式,可有效地避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错、漏、差、缺。1.2了解现场环境与工作条件。工作场所的现场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很难掌握,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受现场环境条件,如温度、风速等的影响极大。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如存在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场所必须选用防爆型器材;高湿度工作场所决定了硅胶管在采样中更换的时间与频率;根据初步检测所得出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的范围,可以确定工作人员及采样与检测设备的防护类别与等级,尤其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高的作业场所,甚至会对现场检测与评价人员造成职业病与安全两方面的双重危害。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2.几种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场调查与布点2.1噪声2.1.1噪声调查内容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工艺区划、噪声设备布局等,绘制略图。工作流程的划分、各生产程序的噪声特征、噪声变化规律等。预测量,判定噪声是否稳态、分布是否均匀。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路线、工作方式、停留时间等。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2.1.2噪声定点检测布点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均匀[测量范围内A声级差别<3dB(A)],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同一声级区内声级差<3dB(A)。每个区域内,选择2个测点,取平均值。比如:一个车间里有抛丸区和数控区,就分别对这两个区选择2个测点,取平均值。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范围内,对工作地点分别进行测量,计算等效声级。比如:一个劳动者在某个工作场所工作1小时,再到另外工作场所工作2小时,在第三个工作场所工作5小时,就需要对工作地点分别进行测量。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2.1.3噪声个体声级计检测抽样对象的选定: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接触噪声危害的劳动者都列为抽样对象范围。抽样对象中应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噪声危害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抽样对象随机选择。抽样对象数量的确定: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3名时,全部选为抽样对象,劳动者大于3名时,按表1选择。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表1抽样对象及数量劳动者数采样对象数3~526~103>104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2.2高温2.2.1高温调查内容了解每年或工期内最热月份工作环境变化幅度和规律。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作业和休息区域划分以及隔热设施、热源分布、作业方式等一般情况,绘制简图。工作流程包括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等。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路线、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频度及持续时间等。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2.2.2高温现场布点工作场所无生产性热源,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存在生产性热源,选择3~5个测点,取平均值。工作场所被隔离为不同热环境或通风环境,每个区域内设置2个测点,取平均值。测点应包括温度最高和通风最差的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范围内,相对固定工作地点分别进行测量,计算时间加权WBGT指数。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2.3高频电场、工频电场2.3.1调查内容了解高频设备的型号、数量、频率、防护设施、操作人员操作位、接触时间等。2.3.2现场布点相同型号、相同防护的超高频设备选择有代表性的设备及其接触人员进行测量。不同型号或相同型号不同防护的超高频设备及其接触人员应分别测量。高频电场接触人员的各操作位应分别进行测量。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2.4尘毒2.4.1调查内容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的完好程度等。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2.4.2现场布点:采样点:根据监测需要和工作场所状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用于空气样品采集的工作地点。2.4.2.1采样点选择原则(1)采样点应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采样点的选择应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的操作岗位,选择劳动者的呼吸带采样,同时还应避免待测物直接飞溅人收集器。(2)采样点应该具有代表性所选采样点必须包括待测物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而且还应在正常工作条件、生产条件和气象条件下,测定存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待测物的浓度,不能在意外事故、人为因素影响及防护设施暂时失败时采样。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这样才能反映工作场所空气中待测物真实浓度,才能与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的接触限值相吻合。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3)采样点选择应结合监测评价的目的如我们要评价劳动者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实际状况时,采样点一定要选择在劳动者的操作岗位、休息地点等经常操作和活动的场所。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若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毒、有害因素分布较均匀时,可按实地情况均匀布置采样点;若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范围大,不固定,且有毒、有害因素分布不均匀时,我们要在劳动者操作的所有岗位布点,以便准确测定出劳动者8h时间加权接触浓度。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采样点的选择还应结合生产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恰当选择布置。如我们在评价工作场所的污染程度,了解有毒、有害因素的影响范围时,一定要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在整个生产环节的各个部位设置采样点。这些采样点不仅应包括工作场所的集控室、走廊、休息场所,还应包含邻近的工作场所和办公室。而且采样点的设置还应结合劳动者的操作状态恰当地选择最能反映劳动者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地点和位置。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在评价卫生防护设施和措施的效果时,采样点应根据防护设施的情形设置或在工作场所内间隔3m~6m均匀布置。如在防尘、防毒设施运行前后,在工作场所均匀布点采样来评价其效果或者可在防尘、防毒设施的局部布点,在采取防护措施的前后进行采样测定。有时还需要在毒物的排放口(如除尘器的排气筒外)、密闭装置的内外及可能逸散有毒、有害物质的隙口附近设置采样点。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2.4.2.2不同采样方法的布点:(1)定点采样:将空气收集器放置在选定的采样点、劳动者的呼吸带进行的采样。采样点数目的确定: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1个采样点。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台设置1个采样点;4~10台设置2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2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逸散同一种有害物质时,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有害物质浓度大的设备附近的工作地点;逸散不同种有害物质时,将采样点设置在逸散待测有害物质设备的工作地点,采样点的数目参照多台同类生产设备确定。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1个采样点。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米设置1个采样点。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至少设置1个采样点。(2)个体采样:指将空气收集器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将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所进行的采样。a.采样对象的选定: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采样对象。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象范围。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b.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在采样对象范围内,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其中应包括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3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表2采样对象及数量劳动者数采样对象数3~526~103>104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在采样对象范围内,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6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表3采样对象及数量劳动者数采样对象数657~9610~14715~26827~50950~11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3.实例:某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第一步,根据相关资料,如可研、初设、预评价报告书等,了解主要工艺流程。根据工艺初步确定该系统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为粉尘和噪声。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表4初步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单元名称工段(设备)名称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输煤系统卸煤噪声、粉尘储煤噪声、粉尘输送噪声、粉尘中转噪声、粉尘筛碎噪声、粉尘分离噪声、粉尘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第二步,现场调查目的:为现场布点提供依据。内容:煤场的大小、工艺区划、输送皮带布置情况,噪声设备布局等,绘制略图。了解岗位设置,劳动定员,主要工作内容,以确定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实际接触情况;落实初步识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否存在,补充识别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地点及浓(强)度等。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布点与调查表5劳动定员及主要工作情况表名称工作地点劳动定员主要工作内容输煤系统煤场门岗(1个)共4人,1人/班,8h/班,四班三运转室内,控制运煤车辆进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