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急管理建设课程内容1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
2《突发事件应对法》简介3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应急措施4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的管理5应急预案的演练1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1.1事故应急救援的任务和特点1.2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结构1.3事故应急救援的响应1.1事故应急救援的任务和特点1.1.1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定义事故应急救援系统是指通过事前计划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等降低至最小程度。20世纪70年代以来,建立重大事故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救援系统受到国际社会普遍重视,许多工业化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制定了一系列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事故法规和政策,并成立了响应的应急救援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我国有城市、矿山、化学等事故应急救援机构。1.1.1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定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又称事故应急计划,是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救援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2)应急救援预案(或称计划);
(3)应急培训与演练;
(4)应急救援行动;
(5)现场清除与净化;
(6)事故后的恢复和善后处理。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2)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例如: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高桥镇中油川东北气矿“井喷”事故。1.1.2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重庆开县气矿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22时左右,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的中油川东北气矿一矿井发生天然气“井喷”,死亡人数共233人。事发现场当时空气中弥漫着像臭鸡蛋一样的硫化氢气味,事发地方圆5公里内的10万群众被疏散到安全地带。当日晚10时左右,钻井队在天然气矿井施工起钻过程中,因违章作业,未按规定保证泥浆灌注量和循环时间,导致钻井溢流,发生井涌;录井员未能及时发现溢流等井涌征兆,井涌迅速转为井喷,钻井队队长迅速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紧急关井措施,但由于回压阀被违规卸掉,井喷无法控制。井场设备价值数千万元,钻井队队长未敢下令点火,旋即向有关上级公司报告井喷事故,但也没有请示点火。重庆开县气矿井喷事故公司应急中心主任立即率队从重庆市出发前往事故现场。由于喷出的天然气中富含有毒气体硫化氢,井喷半小时后钻井队人员开始撤离,并派出2名员工通知井口附近村民紧急疏散,但大多数已经睡熟的村民并没有被他们的呼喊惊醒,该2名员工也不幸中毒身亡。井喷1小时20分钟左右,钻井队队长派人回井场关闭了柴油机、泥浆泵和发电机等,对井场实施警戒,并向重庆市政府部门报告事故情况,重庆市政府立即通报事故所在县政府。而此时离事故地点1km远的当地镇政府却仍未接到钻井队的电话通报。重庆开县气矿井喷事故次日11时左右,钻井队接到上级点火指示。而此前,公司应急中心主任在途中就有人向其建议点火,到达镇上后在知道已有人员中毒伤亡的情况下也都未能做出点火决定,也没有指派专人踏勘现场点火时机。直到12:30分左右,钻井队某队员意外发现井口停喷,气体从放射管线喷出,才开始组织点火准备。14时左右,派人核实后,于16时左右点火成功,险情得到初步控制。第三天上午10时,数百名公安干警、武警组成的几十个搜救组进入了井场附近的村庄,展开全面搜救,发现大量死亡人员。重庆开县气矿井喷事故事后,某村干部叹息道,要是村里有一个高音喇叭,也不至于死那么多人啊!还有些人不肯离去。当地某政府官员说,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即组织了数十人的先遣队,派出警车、救护车鸣警笛沿公路往返行驶,用扩音器呼叫周围山上居住的群众转移。但由于正值深夜,灾区交通通讯不便,现场有毒气体浓度太高,虽经多种努力,仍难保证灾区群众全部得到转移。重庆开县气矿井喷事故2007年7月29日8时40分左右,河南陕县支建煤矿东风井因暴雨引发地面洪水,经露头铝土矿坑和矿井老巷渗入井下,冲垮三道密闭,导致巷道被淹,矿方立即组织井下人员撤离,33人及时升井,69人被困井下。事故发生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委员华建敏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施救、科学施救,严防次生事故发生,确保被困矿工生命安全。李毅中、徐光春、李成玉、赵铁锤先后冒雨赶到现场,指挥组织抢险救援工作。徐光春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全力营救被困矿工。救援指挥部制定了科学的救援方案:一堵、二排、三通风。全力施救,保证通讯,输送食物。河南陕县支建煤矿透水事故矿工在救援队员的搀扶下陆续走出井口后,现场等候的20多辆救护车和100多名医护人员,在简单检查后将他们紧急送往医院。12时30分,首名获救的矿工送至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受全面的检查和治疗。8月1日12时54分,随着最后一名矿工曹百成的安全升井,发生透水事故的河南陕县支建煤矿69名矿工,在井下被困75个多小时后全部生还。从上午10时开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等就一直等待在矿井口,迎接这激动人心的一刻。河南陕县支建煤矿透水事故河南陕县支建煤矿透水事故河南陕县支建煤矿透水事故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复杂性,后果、影响易猝发、激化、放大的特点。应急救援行动必须做到迅速、准确和有效。(1)迅速。就是要求建立快速的应急响应机制,能迅速准确地传递事故信息,迅速地召集所需的应急力量和设备、物资等资源;迅速建立统一指挥与协调系统,开展救援活动。“时间就是生命”。1.1.3
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2007年8月20日,一架由台北飞往日本的华航客机早上10点半降落在冲绳那霸机场,降落后客机突然爆炸,紧接着冒出大火,机上乘客紧急疏散,无人伤亡。1.1.3
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机上第一人撤离距发生故障56秒,第93秒最后一人撤离,3秒钟后飞机爆炸起火。1.1.3
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2)准确。要求有相应的应急决策机制,能基于事故的规模、性质、特点、现场环境等信息,正确地预测事故的发展趋势,准确地对应急救援行动和战术进行决策。例如:遇湿易燃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3)有效。主要指应急救援行动的有效性,包括应急队伍的建设与训练,应急设备(设施)、物资的配备与维护,预案的制定与落实以及有效的外部增援机制等。1.1.3
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1.2.1事故应急管理的过程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响应准备预防恢复1.2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结构预防:一是预防事故发生;二是降低事故后果。准备:应急机构的建立和职责落实、预案的编制、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设备、物资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响应:事故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和外部救援等。恢复:包括事故损失评估、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例如:应急救援器材的准备。1.2.1事故应急管理的过程体系方面:国务院应急办、应急平台体系机制方面:预案、机制、体制、法制法制方面:《突发事件应对法》宣教方面:应急救援科普资料预案方面:政府、企业预案演练方面:一些城市和企业的演练科研方面:重大科研项目我国应急管理现状1.2.2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应急体系组织机制
运作机制
法制基础
保障系统
管理机构
功能部门
应急指挥
救援队伍统一指挥
分级响应
属地为主
公共动员
紧急状态法
应急管理条例政府令
标准
信息通信
物资装备
人力资源
经费财务1.2.3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机制
典型的响应级别可分为3级:1)一级紧急情况。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情况,或者需要各个部门同外部机构联合处理的各种紧急情况,通常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2)二级紧急情况。需要两个或更多个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
3)三级紧急情况。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一级紧急情况级别最高。例如:某车间发生火灾,有可能引起大爆炸。1.2.4我国安全生产应急体系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已成立,国家、政府、企业的应急预案体系正在建立,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建立了一些区域和企业应急救援中心,并配备了专业应急力量,编制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但是,国家应急指挥系统尚未形成,应急资源储备、应急装备、搜救设备等还不能满足应急救援要求,应急宣传教育还有待加强。有效控制重大工业装置城市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公共集聚场所自然灾害交通突发公众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系统应急体系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任务1.2.4国家安全生产应急体系的层次安委会应急委应急中心应急委应急中心安委会安全处应急中心区域队伍区域队伍国家省(市)城市企业区域队伍区域队伍区域队伍专业应急队伍志愿应急队伍志愿应急队伍煤矿应急中心危化应急中心矿山应急中心地震应急中心海难应急中心全国安全生产应急体系框架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专家组专业应急机构专家组省级应急中心城市应急体系专家组区域救援基地1区域救援基地2区域救援基地N专业救援力量A专业救援力量B专业救援力量C专业应急体系地方应急体系1.3.1事故应急救援的响应程序按过程分为接警与响应级别的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如图所示。1.3事故应急救援的响应警情判断响应级别应急启动救援行动事态控制应急恢复应急结束(关闭)中心人员到位信息网络开通应急资源调配现场指挥到位现场清理解除警戒善后处理事故调查人员救助工程抢险警戒与交通管制医疗救护人群疏散环境保护现场监测专家支持扩大应急申请增援信息反馈总结评审YYNN关闭报警Y接警事故发生(1)警情与响应级别确定
接到事故报警后,按照工作程序,对警情作出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
例如:报警的具体格式。(2)应急启动
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如通知应急中心有关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通知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装备等)、成立现场指挥部等。1.3.1事故应急救援的响应程序(3)救援行动
有关应急队伍进人事故现场后,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专家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
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向应急中心请求实施更融别的应急响应。(4)应急恢复
救援行动结束后,迸人临时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5)应急结束
执行应急关闭程序,由事故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1.3.1事故应急救援的响应程序为保证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对事故现场的所有应急救援工作实施统一的指挥和管理,即建立事故指挥系统。现场应急指挥系统的结构应当在紧急事件发生前已建立,预先对指挥达成一致意见。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的结构由事故指挥官、行动部、策划部、后勤部、资金/行政部等5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例如:后勤部门应及时提供食品、饮用水。1.3.2现场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
事故指挥官
安全
信息
联络
行动部
策划部
后勤部
资金行政部指挥部1.3.2现场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课程内容1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2《突发事件应对法》简介3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应急措施4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的管理5应急预案的演练2《突发事件应对法》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目录:第一章总
则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第三章监测与预警第四章应急处置与救援第五章事后恢复与重建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
则第一章总
则第四条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第八条国务院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必要时,国务院可以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关类别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第十七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国务院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务院相关应急预案,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第十八条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第二十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省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组织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本法规定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第二十二条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掌握并及时处理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第二十三条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建立由成年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单位应当建立由本单位职工组成的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第二十七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应当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人身风险。第三十六条国家鼓励、扶持具备相应条件的教学科研机构培养应急管理专门人才。第三章监测与预警第三十七条国务院建立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突发事件信息。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或者兼职信息报告员制度。第四十一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和特点,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明确监测项目,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第三章监测与预警第四十二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Ⅳ级-蓝立即可控Ⅲ级-黄立即可控Ⅱ级-橙短期可控Ⅰ级-红不可控级别发展势态仅员工可能场外可能场外公众人员影响没有准备物资准备接受接受外部资源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危害程度应急响应级别第四章应急处置与救援第四十九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一)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其余略)第五十六条受到自然灾害危害或者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告。第五章事后恢复与重建第六十一条国务院根据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扶持该地区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妥善解决因处置突发事件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不变;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者奖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课程内容1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2《突发事件应对法》简介3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应急措施4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的管理5应急预案的演练3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应急措施3.1应急预案编制的策划3.2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3.3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3.4应急预案实例3.1应急预案编制的策划事故应急预案是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如何在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1.1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事故事态的发展,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减少事故损失。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有:科学性;实用性;权威性。3.1.2应急预案的法律法规要求有关法律:《安全生产法》(第17、33、68条规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7、18、23、26条等规定);《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等。有关法规:《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第49、50条);《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7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1条)等;地方或行业法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等。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设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4类,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级。随后,国务院又相继发布了《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等9个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2006年,国家安监总局印发了6项部门预案,完善了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体系。例如:某企业存在重大危险源,或使用起重机、锅炉等特种设备,则需编制事故应急预案。3.1.2应急预案的法律法规要求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2006年9月20发布了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于2006年11月1起开始实施。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解决目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要素不全、操作性不强、体系不完善、与相关应急预案不衔接等问题,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写质量。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制订。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企业(单位)到车间、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3.1.3事故应急预案的分级事故应急预案由企业应急预案和政府应急预案组成。企业应急预案和政府应急预案应分别制定,但应协调一致。根据可能的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地点及应急方式,可将事故应急预案分为5种级别:Ⅰ级(企业级)应急预案Ⅱ级(市、县/社区级)应急预案Ⅲ级(地区/市级)应急预案Ⅳ级(省级)应急预案Ⅴ级(国家级)应急预案
。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国家部门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国家应急预案省级应急预案市级应急预案县级应急预案企业应急预案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事故灾害紧急事件人员装备、设备物资资金应急机构应急职责协调安排应急行动救援行动指挥安排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怎么做需要什么应急预案本地区或本单位重大危险源普查的结果,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情况;本地区的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及其影响;本地区及国家和上级机构已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情况;本地区或本单位以往事故的发生情况;本地区行政区域划分及工业区、功能区布置情况;周边地区重大危险源对本地区或本单位的可能影响;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3.1.4策划应急预案时应考虑的因素3.1.5应急预案的层次综合预案危化专项预案防洪专项预案地震专项预案。。。现场预案1现场预案2现场预案3应急预案可分为3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一)综合预案相当于总体预案,从总体上阐述应急预案的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等。
(二)专项预案是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如危险物质泄漏、火灾、某一自然灾害等的应急而制定的。(三)现场预案是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而编制的。针对特定的具体场所(即以现场为目标),通常是该类型事故风险较大的场所、装置或重要防护区域。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3.1.5应急预案的层次3.2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1)编制准备。(2)成立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预案编制工作组。(3)资料收集。(4)危险源与风险分析。(5)应急能力评估。(6)应急预案编制。(7)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8)应急预案实施。
实施人员培训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应急救援力量需求分析、评估收集、分析、汇总资料危害辨识、评价组成编制组应急救援组织适应性评估协调、充实应急救援力量3.2.1前期准备阶段
起草预案选择、编制各级应急计划及方案编制评审方案及分组修订测试和维护预案3.2.2编制阶段
制定演练计划组织演练力量和资源实施演练编制评估方案评估、修改预案专家评审、审批确定公布相关内容监督修改3.2.3演练评估阶段3.2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问题分析:某化工厂预案由调度室主任利用业余时间编写,确定安全副厂长为预案负责人。发生重大毒气泄露事故时,副厂长向公安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由公安部门通知附近居民疏散。预案经厂长审阅后下发给有关部门负责人。3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应急措施3.1应急预案编制的策划3.2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3.3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3.4应急预案实例1总则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3组织机构及职责4预防与预警5应急响应6信息发布3.3.1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7后期处置8保障措施9培训与演练
10奖惩11附则附件1总则1.1编制目的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1.2编制依据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1.3适用范围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1.4应急预案体系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1.5应急工作原则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1总则—指导思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救死扶伤、消除危险清洁现场、评估后果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要点:为什么要进行风(危)险分析?怎样进行风(危)险分析?风(危)险分析的结果如何在应急预案中应用?关键:危险辨识方法重大危险源辨识危害辨识结果风险评价3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3.2指挥机构及职责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应急救援系统的组织机构应急指挥机构——协调应急组织各个机构的运作和关系;事故现场指挥机构——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人员调度、资源的有效利用;支持保障机构——提供应急物质资源和人员支持的后方保障;媒体机构——安排媒体报导、采访、新闻发布会;信息管理机构——信息管理、信息服务。应急救援系统的组织机构建立应急组织机构时要提出以下问题:紧急情况发生时由谁来指挥操作?当更多的企业厂和企业外反应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时,指挥结构如何变化?谁来决定分配应急救援资源?在紧急时应该与谁保持通讯联络?哪些些应急功能(如消防、工程、医疗等)应该行动,什么时候?如何行动?谁来负责每个专项应急反应功能?各种指挥岗位应位于那里?所有应急功能协调员互相之间如何联络?4预防与预警4.1危险源监控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4.2预警行动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4.3信息报告与处置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a)信息报告与通知。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b)信息上报。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c)信息传递。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的方法和程序。5应急响应5.1响应分级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5.2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5.3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应明确:事故情况上报事项、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6信息发布明确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发布原则。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主要包括: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原则;新闻发布形式。7后期处置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现场清洁与净化;消除事故后果及影响;生产秩序恢复,重建;对从业人员提供帮助;善后赔偿,损失的评估,保险的索赔;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应急预案的修订。
吉林市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2005年11月13日,吉林市吉林石化公司发生爆炸事故,现场火光一片,浓烟滚滚。爆炸燃烧当即摧毁了苯胺装置、硝基苯储罐和多个苯储罐,并直接威胁到旁边十几个储罐的安全。为遏制火势蔓延、防止更大的连锁爆炸,消防队员使用数千吨水和几十吨泡沫进行灭火和冷却。长时间的灭火战斗后,地上产生了大量的有毒积水。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扑救,终于将大火彻底扑灭,然而大量夹带着有毒苯类物质的消防水,绕过了该厂污水处理厂而进入了市政排雨管线,直接流入了松花江。几天后,处于松花江下游的哈尔滨市检测到水中苯类污染严重超标。吉林市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随后,哈尔滨市政府向市民发出紧急公告,全市将临时停止供水4天,恢复供水时间另行公告。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公告没有告知停水的真实原因,而是称将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而此时,哈尔滨市正流传该市近期将发生大地震的说法,尽管该市地震局某发言人否定了近期爆发大地震,但该公告的停水时间和停水原因解释加重了市民的猜疑。各超市人群拥挤,出现了饮用水、食物等抢购风潮,两天内离开该市的火车票、飞机票等也全面告急。吉林市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随后,哈尔滨市市政府又发出一则公告,称停水原因是松花江水质近期可能因吉林市化工厂爆炸事故受到污染。两次公告不同的停水原因解释引起了市民的困惑,而吉林市化工厂某负责人曾在接受某报社采访时强调,该事故不会造成水质污染。至此,事故在哈尔滨市造成的恐慌达到顶峰。哈尔滨市市政府不得不发布第三次紧急公告,并经过一系列有效的应急措施,终于化解了这场危机。吉化公司双苯厂胺苯车间爆炸事故厂区周围群众紧急疏散松花江水污染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在扩大生态灾难社会稳定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国际争端国家安全市民在抢水局长辞职俄罗斯关注各种的评价中小学停课江边的死鱼8保障措施8.1通信与信息保障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8.2应急队伍保障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8.1通信与信息保障1)建立通信程序。以保证各应急救援机构之间的联系,如电话、警报器等。2)通信迅速。准确的报警才能迅速将灾情通报给相关机构,是准确信息交流的关键。包括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以便应急指挥和疏散居民。3)确保报警和通信器材完好。4)合理和正确使用报警和通信器材。报警和通信人员准确掌握报警和通信的方式、过程和灾情描述词语,能够使用报警和通信器材进行正确的报警和通信。接警与通知是应急救援迅速启动的关键,包括接警、分警、回复等。8.1通信与信息保障例如:火灾报警。哪里?家里;地点?厨房;具体位置?煤气灶。例如:火灾警报。火灾警报:“紧急警报!_______火灾!地点:_________,飘散方向________,_____救援人员各就定位,执行抢救(三遍)”。疏散警报:“疏散警报!非救援人员(人员、车辆),现在开始(准备)疏散,疏散路线经________,向
方向疏散(三遍)”
应急资源保障要点:制定应急预案需要哪些资源?目前具有哪些资源(人力、设备、供应)?还需要增加补充哪些资源?如何合理的利用和整合现有与增加的资源?8保障措施8.4经费保障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8.5其他保障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警戒与治安通常由公安部门、武警、军队、联防等组成。主要负责:
(1)对危害区外围的交通路口实施定向、定时封锁,阻止事故危害区外的公众进入。
(2)指挥、调度撤出危害区的人员和使车辆顺利地通过通道,及时疏散交通阻塞。
(3)对重要目标实施保护,维护社会治安。技术保障聘请专家,建立企业应急处置专家库。应急救援专家组在应急准备和应急救援中起着重要的参谋作用。包括对潜在重大危险的评估、应急资源的配备、事态及发展趋势的预测、应急力量的重新调整和布署、个人防护、公众疏散、抢险、监测、清消、现场恢复等行动提出决策性的建议。加大应急技术的研发力度,不断改进应急技术装备,建立健全企业重特大事故应急技术平台。医疗与卫生医疗救援:1)接受过急救和心脏恢复培训的应急反应人员;2)企业医生或护士;3)来自附近企业的医疗人员和其他救援小组;4)当地医生护士和其它医疗人员;5)当地救护公司;6)当地卫生部门官员;7)医疗设备和医药供应商;8)毒物控制中心。人员疏散与安置1)所有员工熟悉报警系统、集合点、逃生线路及总体疏散程序;2)估计事故影响范围、人员影响区域以便组织疏散、撤离;3)搜寻、营救受伤及受困、失踪人员,疏散及避险;4)现场毒物泄漏时的避难所;(疏散或安全避难)5)企业外疏散和安全避难。例如:火灾中疏散通道堵塞,造成人员窒息死亡。
公共关系1)协调外部机构(技术、人员、物质、设备等);2)事故应急时的保安,与当地公安部门的联络;3)社会服务(受难家属援助、疏散者帮助等)。
应急人员安全应急救援行动的优先原则:1)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2)防止事故扩展优先;3)保护环境优先。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某日,某煤矿近百人在井下作业,突然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调度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救护队、医院、矿领导及有关人员,组成抢险救灾领导小组,派救护队进入采煤工作面进行抢救。救护队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先后发现28名遇难人员尸体。抢险救灾领导小组考虑到救护队已非常疲劳,且遇难的29人中有28人已找到,因此决定次日上午让救护队员休息半天,下午再继续寻找另一名遇难者。次日中午12时,安排救护队下井寻找最后1名遇难者,另26人到采煤工作面外采区进风巷清理维修。当救护队和维修作业人员还未到达作业地点时灾区发生了第二次爆炸,走在前面的21人当场死亡,5人受伤。湖南衡阳“11.3”特大火灾坍塌事故2003年11月3日5时左右,湖南省衡阳市衡州大厦发生火灾。5时39分,119接到报警,市消防支队立即调动珠晖区消防中队3台消防车,并于5时45分赶到现场,随后特勤中队、雁峰消防中队、石鼓消防中队9台消防车、130余人以及4个专职消防队4台消防车50余名消防队员相继赶赴火灾现场。与此同时,市公安局紧急出动公安民警200多人赶往火灾现场支援救灾。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统一指挥下,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和区、街道干部冒着危险,紧急疏散火灾大楼及周边居民百姓,火灾大楼内94户412名居民和周边群众全部撤离火灾现场。8时左右,火势基本得到控制。8时37分,消防官兵在扑灭余火时,着火大楼西北部分突然坍塌,造成20名消防官兵英勇牺牲,11名消防官兵、4名记者、1名保安受伤,直接财产损失646万元。湖南衡阳“11.3”特大火灾坍塌事故9培训与演练9.1培训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9.2演练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10奖惩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3.3.1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应急培训制定应急培训计划。范围:政府、社区居民、企业全员、专业队伍;重点:应急工作指导及应急行动关键部分及人员,如消防、安全等;方式:专业教育、电视、广播、培训班;训练类型: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自选课目训练。
一般应急培训必须包括的内容:(1)灭火器的使用以及灭火步骤的训练;(2)个人防护措施;(3)对潜在事故的辩识;(4)事故报警;(5)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特殊应急培训:(1)接触化学品;(2)受限空间营救;(3)病原体感染;(4)沸腾液体扩散蒸汽爆炸等。应急培训11附则11.1术语和定义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11.2应急预案备案明确本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11.3维护和更新明确应急预案维护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11.4制定与解释明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11.5应急预案实施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应急预案附件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并不断进行更新。2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重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和联系电话等。3规范化格式文本信息接收、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应急预案附件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主要包括:a)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b)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c)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d)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e)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5相关应急预案名录列出直接与本应急预案相关的或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名称。6有关协议或备忘录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支援协议或备忘录。
互助协议必要时,需要与协助的机构或组织建立互助协议
(1)通讯和外部关系联络,包括媒体;
(2)消防与营救有关机构、组织;如:矿山。(3)物质泄漏控制的有关机构;
(4)工艺和公用设施管理的部门;
(5)工程措施部门或组织;
(6)控制环境污染情况的环保部门、机构;(7)医疗救护单位;
(8)运输及后勤保障机构。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3组织机构及职责4预防与预警5信息报告程序6应急处置6.1响应分级6.2响应程序6.3处置措施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3.3.2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泄露处理及火灾控制
危险物质的泄露以及灭火用的水由于溶解了有毒蒸汽都有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同时也会给现场救援工作带来更大的危险,因此必须对危险物质的泄露物进行控制。应明确可用的收容装备(泵、容器、吸附材料等)、洗消设备(包括喷雾洒水车辆)及洗消物资,并建立洗消物资供应企业的供应情况和通信名录,保证对泄露物的及时围堵、收容、洗消和妥善处置。泄露处理及火灾控制泄漏处理:
(1)泄漏源控制。停止泄漏、减少泄漏或使其安全释放。
(2)泄漏物控制。现场泄漏物要及时地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火灾控制:
(1)灭火注意事项。不要单独灭火,应协同作战。
(2)灭火对策。扑救初期火灾;对周围设施采取保护措施;火灾扑救。
(3)几种特殊化学品火灾扑救注意事项。泄露处理及火灾控制扑救液化气体类火灾时,切忌盲目扑灭火焰,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点火源就会发生爆炸,造成严重后果。扑救爆炸物品火灾时,切忌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的爆炸威力;另外扑救爆炸物品堆垛火灾时,水流应采取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以免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泄露处理及火灾控制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绝对禁止用水、泡沫、酸碱等湿性灭火剂扑救。扑救毒害和腐蚀品的火灾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调制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易燃固体、自然物品火灾一般可用水和泡沫扑救,只要控制住燃烧范围,逐步扑灭即可。但有少数易燃固体、自然物品的扑救方法比较特殊。如2,4—二硝基苯甲醚、萘等是易升华的易燃固体,在扑救过程中应不时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射雾状水,并消除周围一切点火源。
消防与抢险
主要由公安消防队、专业抢险队、有关工程建筑公司组织的工程抢险队、军队防化兵和工程兵等组成。
其重要职责是尽可能、尽快地控制并消除事故,营救受害人员。1事故特征2应急组织与职责3应急处置4注意事项3.3.3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3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应急措施3.1应急预案编制的策划3.2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3.3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3.4应急预案实例3.4应急预案实例石化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石化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机械加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机械加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动力厂生产运行处置方案课程内容1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2《突发事件应对法》简介3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应急措施4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的管理5应急预案的演练4.1企业应急预案的管理企业应急预案的管理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解释、备案、维护、更新等。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文件,具有权威性,所以应当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发布作出明确的管理规定,并保证定期或在应急演习、应急救援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实际情况以及预案中所暴露的缺陷,不断地更新、完善和改进。例如:本预案由企业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制定并负责解释。预案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五十条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各二级单位(部门)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并按照相关规定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备案。4.1企业应急预案的管理二级单位(部门)编制的应急预案,由本单位第一负责人审定、签发;基层(合同)单位根据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编制各类现场处置方案,由基层(合同)单位第一负责人审核,二级单位(部门)负责人审定、签发。
维护与更新:(1)企业应急指挥中心每二年至少组织一次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修订。企业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本预案的管理,并对企业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的应急预案进行监管和备案。(2)因以下原因出现不符合项,应及时对本预案进行相应的调整:新法律法规、标准的颁布实施;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修订;预案演练或事故应急处置中发现不符合项;其它原因。
4.1企业应急预案的管理维护与更新:当生产场所、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技术规范、安全规程出现与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有联系时,应修订《预案》;当出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装置时,应修订《预案》;当出现不可预见的安全生产事故,通过事故的调查、分析,属于新衍生出的不可预见的安全生产事故时,应修订《预案》。
4.1企业应急预案的管理数字化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数字化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将传统基于文本的纸质预案经过数字化抽象,结合事故后果模拟分析、GIS地图、应急资源管理等系统,解决传统纸质预案的存储、管理、升级和使用不便等问题。系统可以根据文字应急预案提取信息要素,包括预案四阶段的任务(预防、准备、响应、恢复)以及每项任务配备的资源,然后组成应急指挥基本信息单元,系统可以快速制定多种应急救援方案,动态加载数据生成指挥体系和任务列表,为实现快速响应提供支持。系统构架数字化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系统特点:(1)通过数字化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将“文本化”的应急预案转变为“实践化”的应急预案,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做好充分准备。(2)预案智能化形成方案,可升级、合并,加强预案的可执行性和实用性,并经过更新、评审流程,使预案保持先进性。(3)预案模版化,使预案编制更统一,符合国家的标准。(3)预案统一管理,调用方便快捷。适用范围:(1)国家、省、地市、县、开发区等各级政府应急机构;(2)企业应急机构(安全环保部);(3)安全中介服务机构、安全评价机构。4.2企业应急资源的管理应急设备与资源是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为了保证应急工作的有效实施,各应急部门应制定应急救援装备的配备标准。平时做好装备的保管工作,保证装备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一旦发生事故就能立即投入使用。应急救援装备的配备应根据各自承担的应急救援任务和要求选配。选择装备要根据实用性、功能新、耐用性和安全性,以及客观条件配置。事故应急救援的装备可分为两大类:基本装备和专用救援装备。
4.2企业应急资源的管理(1)基本装备通讯装备。分为无线和有线两类,常采用无线和有线两套装置配合使用。包括固定电话、手机、对讲机等。交通工具。包括汽车、直升飞机或救援专用飞机、民航、铁路等。照明装置。注意照明装置的安全性,如工程救援所用的电筒应为防爆型。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可分为防毒面罩和防护服,如过滤式防毒面具、密闭型防毒面罩。
4.2企业应急资源的管理(2)专用装备侦检装备。包括检测管、专用气体检测仪、专用检测车等,配备计算机处理系统;医疗急救器械及药品。消防设备、清扫泄露物的设备。(3)现场地图和图表
材料储存区;
工艺区域;
服务区域;
路径;
厂区规划。事故现场必需的常用应急设备与工具包括:
(1)消防设备:输水装置、自用呼吸器、便携式灭火器等。
(2)危险物质泄露控制设备:泄露控制工具、探测设备、封堵设备等。
(3)个人防护设备:防护服、手套、呼吸保护装置等。
(4)通讯联络设备:对讲机、移动电话等。
(5)医疗支持设备:救护车、担架、夹板、氧气、急救箱等。
(6)应急电力设备:主要是备用的发电机。
(7)资料:地图(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信息,但不应太复杂,应标出变化的数据)、图表、材料清单、行动计划、参考书等。
(8)重型设备:推土机、起重机、叉车等。课程内容1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2《突发事件应对法》简介3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应急措施4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的管理5应急预案的演练5.1应急演练概述5.2应急演练实施的程序5.3应急救援行动5.4企业应急演练实例5.5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问题分析5应急预案的演练
5.1应急演练概述5.1.1应急演练的作用
应急预案的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重要作用为:(1)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
(2)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设备等);
(3)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
(4)增强公众应对突发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应急意识;
(5)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
(6)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
(7)提高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
(8)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5.1.2应急演练的类型
包括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等。(1)桌面演练:桌面演练是指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行动的演练活动。桌面演练的主要特点是对演练情景进行口头演练,一般是在会议室内举行。主要目的是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应急组织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桌面演练一般仅限于有限的应急响应和内部协调活动,应急人员主要来自本地应急组织,事后一般采取口头评论形式收集参演人员的建议,并提交一份简短的书面报告,总结演练活动和提出有关改进应急响应工作的建议。桌面演练方法成本较低,主要用于为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做准备。(2)功能演练:功能演练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功能演练一般在应急指挥中心举行,并可同时开展现场演练,调用有限的应急设备,主要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例如,指挥和控制功能的演练,其目的是检测、评价多个政府部门在紧急状态下实现集权式的运行和响应能力,演练地点主要集中在若干个应急指挥中心或现场指挥部举行,并开展有限的现场活动,调用有限的外部资源。功能演练比桌面演练规模要大,需动员更多的应急人员和机构,因而协调工作的难度也随着更多应急响应组织的参与而加大。演练完成后,除采取口头评论形式外,还应向地方提交有关演练活动的书面汇报,提出改进建议。5.1.2应急演练的类型
(3)全面演练全面演练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练活动。全面演练一般要求持续几个小时,采取交互式方式进行,演练过程要求尽量真实,调用更多的应急人员和资源,并开展人员、设备及其他资源的实战性演练,以检验相互协调的应急响应能力。与功能演练类似,演练完成后,除采取口头评论、书面汇报外,还应提交正式的书面报告。5.1.2应急演练的类型
应急演练的组织者或策划者在确定采取哪种类型的演练方法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应急预案和响应程序制定工作的进展情况;
(2)本辖区面临风险的性质和大小;
(3)本辖区现有应急响应能力;
(4)应急演练成本及资金筹措状况;
(5)有关政府部门对应急演练工作的态度;
(6)应急组织投入的资源状况;
(7)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有关应急演练的规定。
无论选择何种演练方法,应急演练方案必须与辖区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需求和资源条件相适应。5.1.2应急演练的类型
5.1.3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包括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演练过程中都应佩带能表明其身份的识别符。(一)参演人员:相当于是通常所说的演员。参演人员是指在应急组织中承担具体任务,并在演练过程中尽可能对演练情景或模拟事件做出真实情景下可能采取的响应行动的人员。参演人员所承担的具体任务主要包括:
(1)救助伤员或被困人员;
(2)保护财产或公众健康;
(3)获取并管理各类应急资源;
(4)与其他应急人员协同处理重大事故或紧急事件。(二)控制人员根据演练情景,控制演练时间进度的人员。控制人员根据演练方案及演练计划的要求,引导参演人员按响应程序行动,并不断给出情况况或消息,供参演的指挥人员进行判断、提出对策。其主要任务包括:(1)确保规定的演练项目得到充分的演练,以利于评价工作的开展;
(2)确保演练活动的任务量和挑战性;
(3)确保演练的进度;
(4)解答参演人员的疑问,解决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保障演练过程的安全。5.1.3
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三)模拟人员模拟人员是指演练过程中扮演、代替某些应急组织和服务部门的人员,或模拟紧急事件、事态发展的人员。其主要任务包括:
(1)扮演、替代正常情况或响应实际紧急事件时应与应急指挥中心、现场应急指挥所相互作用的机构或服务部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机构或服务部门并不参与此次演练。
(2)模拟事故的发生过程,如释放烟雾、模拟气象条件、模拟泄漏等。(3)模拟受害或受影响人员。5.1.3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四)评价人员评价人员是指负责观察演练进展情况并予以记录的人员。主要任务包括:
(1)观察参演人员的应急行动,并记录其观察结果;
(2)在不干扰参演人员工作的情况下,协助控制人员确保演练按计划进行。(五)观摩人员观摩人员是指来自有关部门、外部机构的人员以及旁观演练过程的观众。5.1.3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5.2应急演练实施的程序确定演练目标和演练范围:演练策划小组应提前选择演练目标,确定演练范围或演练水平,并落实相关事宜。编写演练方案:演练策划小组根据演练目标和演练范围事先编制演练方案,对演练性质、规模、参演单位和人员、假想事故、情景事件及其顺序、气象条件、响应行动、评价标准与方法、时间尺度等事项进行总体设计。讲解演练方案与演练活动:演练策划小组负责人应在演练前分别向演练人员、评价人员、控制人员简要讲解演练日程、演练现场规则、演练方案、情景事件等事项。例如:注意讲解的范围。5.2.1演练准备阶段5.2.2演练总结阶段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的效果作出评价,提交演练报告,并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对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划分为:(一)不足项不足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应急准备缺陷,可能导致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应急组织或应急救援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保护公众的安全与健康。不足项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纠正。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定为不足项时,策划小组负责人应对该不足项进行详细说明,并给出应采取的纠正措施和完成时限。最有可能导致不足项的应急预案编制要素包括:职责分配,应急资源,警报、通报方法与程序,通讯,事态评估,公众教育与公共信息,保护措施,应急人员安全和紧急医疗服务等。(二)整改项整改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单独不可能在应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急准备缺陷。整改项应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两种情况下,整改项可列为不足项:一是某个应急组织中存在两个以上整改项,共同作用可影响保护公众安全与健康能力的;二是某个应急组织在多次演练过程中,反复出现前次演练发现的整改项问题的。(三)改进项改进项指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改善的问题。改进项不同于不足项和整改项,它不会对人员的生命安全、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视情况予以改进,不必一定要求予以纠正。5.2.2演练总结阶段5.3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5.3.1事故应急救援行动的概念5.3.2现场应急对策的确定和执行5.3.1事故应急救援行动的概念应急救援行动:是指在发生火灾、爆炸和有毒物质泄露等事故时,为及时营救人员、疏散撤离现场、减缓事故后果和控制灾情而采取的一系列抢救援助行动。包括:应急救援行动的一般程序;事故评估程序;通告和通讯联络程序;现场应急对策的确定和执行;事故的现场急救。例:2006年5月,一造纸厂发生一起因工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和缺乏救助常识而导致10人中毒,其中4人死亡的事故。事故发生经过:按照惯例,工人于早上7点停机,并经过往浆渣池中灌水、排水的工序后(灌水仅到规定的一半),8点左右有2名工人下池清扫浆池,当即晕倒在池中。在场工人在没有通知厂领导的情况下,擅自下池救人,先后有6人因救人相继晕倒在池中,另有2人在救人过程中突感不适被人救出。至此,已有10人中毒。厂领导赶到后,立即组织抢救,经往池中灌氧、用风扇往池中送风后,方将中毒者全部用绳子拉出池来。由于本次中毒发生快,中毒深,病情严重,10例病人在送往医院后,已有6例心跳和呼吸停止,虽经多方努力抢救,仍有4人死亡。5.3.1事故应急救援行动的概念5.3.2现场应急对策的确定与执行应急人员赶到事故现场后首先要确定应急对策,即应急行动方案。正确的应急行动对策,不仅能够使行动达到所预期的目的,保证应急行动的有效性,而且可以避免和减少应急人员的自身伤害。应急对策实际上是正确的评估判断和决策的结果,而初始的评估来源于最初应急行动所经历的情况。现场应急对策的确定和执行包括:
(1)初始评估。事故应急的第一步工作是对事故情况的初始评估,应描述最初应急者在事故发生后几分钟里观察到的现场情况,包括泄露的物质,事故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以及是否需要外界援助。
(2)危险物质的探测。实际上是对事故及事故起因的探测,要探测泄露、反应、燃烧的数量。
(3)建立现场工作区域。要确保有足够的空间,应急人员可以进行工作。开始时所需要的区域要大,必要时可以缩小。对危险物质事故要设立三类工作区域,即危险区域、缓冲区域、安全区域。限制区域的大小、地点、范围将依赖于泄露或事故的类型、污染物的特性、天气、地形、地势和其他的因素。计算机软件可预测有毒气体在环境中扩散的情况。
(4)确定重点保护区域。通过事故后果模型和接触危险物质浓度,应急指挥者能够估计出事故影响的区域。5.3.2现场应急对策的确定与执行
(5)防护行动。目的在于保护应急人员和附近公众的生命和健康,包括搜寻和营救行动、人员查点、疏散、避难、危险区进出管制。进行营救行动的人员应该穿戴防护服,营救人员应成队工作,应该配备自持式呼吸器。在行动过程中随时进行通讯联络是绝对必要的。如果发生毒气泄露,所有在影响区域的人员都应该配备应急逃生呼吸器。如果有毒物质泄露能透过皮肤进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村集体征地合同范例
- 工程监理单位合同范例
- 2024年连云港办理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和答案
- 剧团演出合同范例
- 小区物管合同范例
- 杂工雇佣合同范例
- 政府修缮施工合同模板
- 2024年阿坝客运从业资格模拟考试
- 出租野餐场地合同范例
- 政府采购验收合同范例
- 幼儿园大班语言:《握笔的正确姿势》 课件
- 医院消防安全知识培训(30张)课件
- 林规发〔2016〕58号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 小学特教综合人教四年级上册目录它们都会跳(蔡倩双流特校)
- 肘关节及前臂解剖和手术入路示范课件
- 全国河流水文站坐标
- 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PPT
-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比尾巴》预学单
- 富士施乐复印机扫描到PC设置方法
- 中小学幼儿园数字化教学资源进校园管理办法
- 高效课堂做好笔记 课件-学习习惯的培养主题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