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984113ea0629c517791917a7740f1b/63984113ea0629c517791917a7740f1b1.gif)
![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984113ea0629c517791917a7740f1b/63984113ea0629c517791917a7740f1b2.gif)
![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984113ea0629c517791917a7740f1b/63984113ea0629c517791917a7740f1b3.gif)
![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984113ea0629c517791917a7740f1b/63984113ea0629c517791917a7740f1b4.gif)
![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984113ea0629c517791917a7740f1b/63984113ea0629c517791917a7740f1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由于居住环境、价值观念、社会习俗、信仰、历史发展等的不同,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规,这就是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必然反映在各自的日常交际中,即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着不同的表达方法,而同样一个表达方法也会传递着截然不同的语言涵。在中美跨文化交际中,日常交际是使用最为普遍的语言行为之一,这种语言行为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表现模式和容以及鲜明的民族特色。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中所传导的语言涵,就会运用不得体,达不到交际的目的,甚至会引起误会,乃至反感。本文就日常交际中的打招呼、称呼、饮食文化、称赞别人等一些方面体现的文化差别进行分析比较,旨在使人们提高对文化差异在英语学习中的影响的敏感性,以便更好地用英语深入、灵活、得体和有效地表达思想,进行交流。【关键词】:文化差异,日常交际,语言涵【Abstract】:Cultureisasocialaswellasahistoricalphenomenon.Itistheproductofcreationinthelonghistory.Asthedifferencesoflivingenvironment,valueconcept,socialcustoms,religionsandhistoricaldevelopment,etc.Eachnationalityhasformeditsownculturalnorms,whichisculturaldifferences.Theseculturaldifferencesmustbereflectedintheirdailycommunication.Intheotherword,differentcultureshavedifferentexpressions,butthesameexpressionscanpassthedistinctlanguageconnotations.InSino-US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dailycommunicativelanguageisoneofthemostcommonlanguagebehaviors.Ithasspecialperformancemodeandcontent,anddistinctnationalcharacteristicsofanationality.Ifyoudon'tunderstandtheselanguageconnotationsinculturaldifferences,itwilluseunsuitableandcan'taimofcommunication,evencancausemisunderstanding,andevenresentment.Inthispaper,itanalyzesandcompareswithgreetingineverydaycommunication,call,foodculture,praiseothersandsomeaspectsofculturaldifferencesThepurposeistomakepeopleenhancedsensitivityofculturaldifferencesinEnglishstudy,andtocommunicateandexpressideasin-depth,flexibly,appropriatelyandeffectively.【Keywords】:culturaldifferences,dailycommunication,languageconnotations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中美有如此多的文化差异,而文化差异又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社会的发展将各个不同的国家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例如,一个企业如果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优质的产品质量,而且需要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美国人眼中,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牙舞爪的可怕怪物。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美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所以,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面临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在重视语言能力的教学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将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对待。中美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2.1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差异中国自古讲究礼仪,言语当中多是体现自谦和敬人。在听到别人赞扬时,中国人一般表示用谦词来表示谦虚。中国人在交谈中必须使用称谓,以示对对方的尊敬。美国人讲究平等,在美国晚辈可以直呼长辈和上司的名字。对于别人的赞扬,美国人则会表示感,接受赞扬。非语言行为上的差异很大,仅列举以下两例就可见一斑:(1)目不转睛地看。中国人以此表示好奇或惊讶,美国人认为这是不礼貌、使人发窘的行为。(2)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中国人对此反感,美国人以此表示叫别人过来。2.2思维方式差异中美思维差异主要体现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的对立上。中国文化侧重整体思维,整体思维就是按照整体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世间万物,分析问题总是从事物的总体出发,注重思考整体事物整体功能、复杂关系和运行过程,而不注重事物的部结构。美国人侧重个体思维方式,它把复杂的事物分解成在简单的要素,逐个地进行研究。2.3价值观差异中美价值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对立上。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念是集体主义,它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因此中国人以和为贵,并非常重视特定集体的利益或价值。美国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个人主义,即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其主要容是相信个人价值,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强调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2.4生活差异打招呼的差异中国人之间彼此较为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一般采用下列用语:“上哪去?”、“吃过了吗?”如果把这些问候的话直译成英语(即:Whereareyougoing?Haveyoueatenyet?)。英美人可能会茫然困惑,有时也可能引起误解。不了解汉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交际作用的问候语,比如:问对方"Haveyoueatenyet?"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面问候的话,而会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她)的邀请。又如"Whereareyougoing?"很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所以他(她)对这一问话的反应极有可能是:It'snoneofyourbusiness.(你管得着吗)。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Howdoyoudo?(您好?)、Nicetomeetyou.(见到你很高兴.)、Howareyoudoing?(你最近好吗)。在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ello"或"Hi"。还有中国人见面寒暄通常是:“你多大年纪?”“你能挣多少钱?”“结婚了吗?”。在英语文化中,年龄、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畴,忌讳别人问及。称呼的差异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极大。有些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悖情理,不礼貌,没教养。比如: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却是得体,亲切的,年轻人称老年人,可在其姓氏前加Mr.、Mrs.或Miss。比如:Mr.Smith、Mrs.Smith、MissAlice等。在汉语里,我们可以用“老师、书记、经理、工程师、厂长”等词与姓氏连用作称呼语,而在英语中却不能,我们不能说teacherZhang(老师)、engineerWu(吴工程师)等。正确的说法是应按照英美人的习惯把Mr、Mrs、Miss与姓(名)连用表示尊敬或礼貌。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往往用“大哥”、“二姐”、“大嫂”、“大伯”之类,这些称呼不可用于英语。用英语称呼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2.43饮食的差异在请客吃饭时,主人会问是否要再吃点或喝点什么时,我们通常习惯于先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如果与美国人交往时也这样说,对方就不会坚持再劝你,很可能你都吃不饱。按照美国人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在美国有人邀请是件高兴的事情,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都会乐意接受,一般不会无故推辞,并且会表示感“Thankyouverymuchforinvitingmetoyourdinnerparty.”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交往中的含蓄和美人直率的不同。2.44送礼的差异送礼和受礼在不同的国度也有不同的社会规。中国人将心意表达同送礼物的轻重相联系。礼物的轻重表示心意的轻重、与受礼人的关系密切程度有关。中国人送礼,即使礼品很贵重,还要说“礼物微薄,不成敬意”、“略表心意,敬请笑纳”。而美国人即使送一个小小的相册也会说“Hereisabeautifulalbum,Ihopeyoulikeit.”在接受礼物时,中国人表现得更含蓄,往往要推辞一番,并待客人走后才打开;美国人收到礼物不推辞,并当面打开加以赞扬,表示衷心的感。2.45称赞别人的差异不同文化衍生不同的礼俗规。称赞别人是融洽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被频繁应用于语言交际中。但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夸赞的反应方式是不同的。美国人对频频出现的称赞语从肯定方面坦然接受,并感对方,如:“YourEnglishisexcellent."“Youareabeautifullady."以“Thankyou"等作答。而中国人往往却做出自我否定或淡化赞扬的反应。如“过奖了”、“不敢当”“哪里哪里”、“彼此彼此”等,以示谦虚。2.46介绍的差异介绍不认识的人相互认识,中国人通常是“先重后轻"、“先长后幼",先把年龄大或者是辈分长的人介绍给年龄轻或者是辈分低的人,先把那些社会地位较高或者是有较高专业资格的人士或社交场合的主人介绍给社会地位较低、资历较浅、学识较薄的人。而美国人的此项规则却是把“较不重要"的人介绍给“较重要"的人,身份较高、社会地位较重要的人应排到最后才介绍。如有女士,则先介绍女士,再介绍男士。3文化差异的原因3.1生存环境的差异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moneylike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restonone'soars(暂时歇一歇),tokeepone'sheadabovewater(奋力图存),allatsea(不知所措)等等。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r'sday?/Thouartmorelovelyandmoretemperata3.2语言文化的差异在影响中美文化差异的众多因素之中,语言文化的差异是最显而易见的。语言,作为一种人们表达思想观点的工具,它不仅仅传达着我们的文化,同时也是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表达描述的词为例,中国人和美国人的表达大相径庭,体现了完全不同的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国人蔑视狗,因而有“走狗”“癞皮狗”“狗东西”“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等之说。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则欣赏狗的勇敢和忠诚,对狗的赞誉也屡见于习语和谚语中,并把人比作狗。例如:“aluckydog”(幸运儿)“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Everydoghashi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等。在语言沟通中,中国人比较含蓄、敛,一般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需要聆听者"听者有心";美国人就比较直接,习惯只从字面上理解和传递信息3.3性格特点和交际模式的差异一、性格特点与交际模式的差异由于中美两国人民在性格方面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差异,因而他们的交际模式也不尽相同:第一.美国人较推崇个人主义,尤其在教育孩子方面,当孩子18岁时,父母们就会鼓励他们去自食其力,例如打工赚取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等等,努力锻炼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成人一适应社会;然而在中国,与个人主义相比较,家庭观念显然更深入人心,大多数家庭都倾向于住在一起。在传统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下。送年老的父母去养老院更是一种不可原谅的做法。第二.除了个人主义,美国人十分重视隐私权。对他们来说,关于年龄,薪水,信仰和婚姻状况等这些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个人隐私而不愿被人问及;但在中国,这些却是朋友,同事之间聊天时再正常不过的话题。第三.与美国人接触过或是看过美国电影,电视剧的人都知道,随意性是美国人性格上的重要特点之一。大多数的美国人都不喜欢过多的讲究繁文缛节,即使是在老板和雇员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下级和上级之间也是如此,孩子和学生都可以对自己的父母或教师直呼其名;而在中国,这样不拘礼的表现却是被视为极其不礼貌的,尤其是在长辈和晚辈直接爱你,老师和学生之间。第四.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文化长久以来都把谦虚看成是一个十分必要的美德,因此当听到对方称赞“你的英语说的很好”时,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谦虚的回应说:“不,不,我的英文说的很糟。”相反地,大多数美国人则会说:“。”在美国人看来,过度的谦虚就变成了虚伪。3.4社会风俗的差异在社会风俗习惯方面,中美双方也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以中美文化对待不同动物的态度为例,在大多数的中国习惯中,“狗”这个字都是贬义的,例如“狗仗人势”,“狐朋狗党”,“狼心狗肺”等等;然而在美国文化中则完全相反,他们认为狗市人类的最好的朋友,这种态度也体现在习惯语中,例如“youarealuckydog"意思就是你真幸运,因此当听到美国人这么说时,千万别生气,把人比作狗恰恰说明了他们与狗的亲密关系和对狗的喜爱。同样的,在谈及“猫头鹰”是也是如此,英语中习惯语中有这样一句话“aswiseasanow1像猫头鹰一样聪明"表明在美国文化中把其当成智慧的象征;然而,中国文化对待它的态度却截然相反,由于猫头鹰长的十分奇怪,叫声又很难听因而古时迷信的人称其为“恶呜”,说听见夜猫子叫不吉利,至今还留下了“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等迷信传说。3.5信仰的差异信仰也是中美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佛教传入中国的这2000多个春夏秋冬里,其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中国人,更深深植入到中国文化之中,对中国的语言词汇长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期中相当一部分的成语都是与佛教有关的,例如“半路出家”,“无蕴皆空”,“救人一命,声造七级浮屠”,“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等,这些词语如果单单哦才能够字面上来译成英语的话,会让美国人无法理解。同样的,作为美国的主流,基督教也深刻地植入到了美国文化之中,“绝大多是美国人相信的是犹太教和基督教所共有的上帝”,“1991年盖洛普民意调查现实,有一半美国人相信上帝大约在一万年前创造了人”。因此,在美国文化汇总,“上帝”(God)这个字代表了“佛”在中国的意义。一些习语和谚语也与这个上帝有关,如'godblessyou(愿上帝保佑你)!”3.6历史典故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如“东施效颦”、“名落山”、“叶公好龙”等等。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one'sWaterloo(—败涂地)、Penelope's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Pandora'sbox(多拉之盒枣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3.7肢体语言的差异一向所体积的中美两国人民交流过程中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其实在非语言交流中,其实在非语言交流中也存在着种种文化差异。首先,最明显的差异之一就是,在中国,我们不善于用肢体动作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与亲近,例如拥抱、亲吻。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经常被触摸和拥抱的小孩的心理素质要比缺乏被触摸和拥抱的健康得多,成人也是如此。身体语言在人际交往中有着口头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而在美国文化力,父母和儿女直接爱你,兄弟姐妹直接,好友之间,从小到大都没有间断过拥抱和亲吻。其次,在美国,当人们相互交流时,互相注视着对方的眼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有句古话说:“nevertrustapersonwhocan'tlookyouintheeyes(永远不要相信一个不敢看着你眼睛的人)。”但是在中国却不需如此,甚至一些中国人为了表达他们的谦虚或尊敬而故意避免注视着对方的眼镜。再次,中美两国人民对于自己各自的空间距离都有着不同要求。多数美国人在交谈时都不愿意离得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电梯,公交或火车上,中国人可以容忍互不相识的人拥挤在一起,而美国人却无法忍受这样的身体接触,因此在对个人空间的要求上面,中国人要比美国人小的多,不仅如此,文化差异也体现在学校里,中国学生通常必须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以示尊重,而美国学生一般都坐着。4商务英语学生应该如何克服中美文化日常交际的差异4.1在基础课上扩充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无论英语专业侧重于什么专业方向,其课程设置的一个重心都是以提高英语实用能力为核心的英语基础课,例如精读和泛读等。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可谓琳琅满目且各有特点,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在课文的选材上,有很多都涉及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容,甚至有的单元就是以文化差异作为教学目标。这些都为教师在基础课上向学生渗透英美文化的容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例如,在《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一册的Unit7TheSampler和Unit8AMagicianatStretchingADollar都是以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为故事发生背景的,而且还分别包含了贫困、亲情以及老年人社会地位等文化容,教师就可以利用讲解课文的契机,向学生们讲解关于这些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也为更好的掌握语言点和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或者教师可以将课文中所包含的文化容先点出来,让同学们回去查阅这些文化的资料,自己去吸收理解这些相关的文化容。4.2选修侧重于商务容的英美文化课程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需要与国际贸易和商务相关的文化知识,所以应该适时的开设侧重于商务容的文化课,例如商务文化、贸易(谈判)礼仪等。这些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商务文化意识,对英语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商务环境、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等都要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最好聘请有丰富实际相关经验从业者来进行授课,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他们从业时的丰富经验是课堂上绝佳的实例,能让课堂知识更生动具体,并使学生从实用的角度更深刻的理解这些文化现象在贸易实务中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在每节课设定一个文化方面的话题,教师对话题首先进行讲解,然后举出实例,最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也可以倒过来,先以一个实例作为课堂的首项容,然后鼓励学生思考这个例子要反映的是什么文化现象,这个文化现象在中国和英语国家有什么不同等等。最后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在这堂课上学到了什么。笔者比较偏爱后者,因为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锻炼学生理解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并且通过在课堂上更多的亲身参与,使得学生对所学的文化容理解更深刻,并能在以后的实际贸易操作中更注重这些文化现象,达到满意的结果。4.3鼓励学生在课下多渠道了解英美文化并定期在课上进行交流语言是一种实用的工具,仅仅依靠课上学到的容是无法快速提高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样,由于课本容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对英美文化的认识也只能是管中窥豹,要想更多真实的深入了解相关的英美文化和商务文化等方面的容,学生就应该走出课堂,在实际的生活中多方位的接触英语,体会其中蕴含着的文化元素。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多观赏英美的原版电影,尤其是那些写实题材的生活片和情节剧,其中必定有文化方面的容;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英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程度的不断提高,英语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中国老百姓的身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英语现在越来越多的可以在商店、和报纸杂志中找到。生活中的语言最贴近语言的本质,也承载着更多的文化元素,多留意这方面的容,必然会对英美文化的深入理解有推动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定期的对一段时间所搜集的语言文化素材进行汇总讨论,达到资源共享,事半功倍的目的。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英美文化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5结束语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传统外语教学,都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只是语言本身,语言的对象应该是语言能力。所谓的语言能力,仅仅是对语言符号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精准医疗合作治疗项目合同
- 公司与个体房屋出租协议
- 山塘承包合同适用复杂情况
- 车辆矿石运输合同
- 绿色建筑技术研发合同
- 新材料生产绿色环保技术应用推广合作协议
- Module 3 Journey to space Unit 1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 月子中心房屋振动限制协议
- 13我能行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 家具厂白蚁防治施工方案
- 初三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标准版(4篇)
- DL-T5190.1-2022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
- TD/T 1044-2014 生产项目土地复垦验收规程(正式版)
- 教育机构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 足浴年工作总结及计划
- 《煤制油技术》课程标准(煤化工技术)
- 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系统搭建
- 2024年中国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国内新能源汽车在共享经济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 大庆油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