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课件】必修三_第1页
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课件】必修三_第2页
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课件】必修三_第3页
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课件】必修三_第4页
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课件】必修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一政治史

必修二经济史

必修三文化史启示: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③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什么是传统文化?所谓传统文化,就是受特定文化类型中价值系统的影响,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移易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主要指统治者提倡的,在社会中主导意识的思想。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二、汉代儒学三、宋明理学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儒家思想目标一百家争鸣

概念:◆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和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争鸣:指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

联系: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侧重政治斗争探究——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诸侯争霸,周王室衰落,分封制、宗法制崩溃。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根本原因:①政治:②经济:③阶级:④文化教育: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和被重用。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下列哪一方面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D.教育日益普及A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采纳有利于各自统治的学说③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④“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D(二)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与思想主张主要有十派: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阴阳五行家、道家、墨家、法家、儒家1、道家(1)(春秋)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利益①唯心思想:万物本源是道。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②朴素辩证法思想(思想精华)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道德经》③政治:无为而治例: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④理想社会:小国寡民例: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⑤道法自然,即顺应自然。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⑥清静无为,知足寡欲。(2)(战国)庄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A、把“道”作为世界的最高原则

B、提出了“齐物”的观点

C、提出了“逍遥”的人生哲学主张认为天与人“不相胜”,顺应自然。…补充:道家学说也称黄老学说;

老庄都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战国)墨子——代表平民阶级的利益主张非攻兼爱

尚贤节俭反对非正义战争(《墨攻》)爱所有人,没有等级区别反对任人唯亲反对奢侈浪费补充:讲求实际功利。例:兼相爱,交相利。2、墨家根据材料概括韩非子有哪些思想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①李悝:《法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②韩非子

A、以法治国(法不阿贵)

B、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法、术、势)

C、顺应历史发展,变法革新例:“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守株待兔的故事

D、奖励耕战影响: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商鞅:商鞅变法3、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战国)结合韩非子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主张君主集权——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厉行赏罚,奖励耕战——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1)春秋:孔子(至圣)---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①思想核心:

“仁”的含义:实现仁的途径:实现礼的途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仁、礼、和;孔子的“仁”具有和谐意识,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现代社会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意义。但是孔子主张的“仁”是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百姓,以免引起社会动荡,孔子的仁爱是有阶级差别的爱,并非普遍意义上的爱。有等级差别。克己复礼。(保守性)指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贵贱有序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其实质是维护奴隶制等级制的一套礼仪制度。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中庸之道“和而不同”,“过犹不及”,“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协调各方矛盾,实现社会和谐②教育:首创私学;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整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被称为万世师表;③政治:以德治民。④重人事,轻鬼神。“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4、儒家1、据英国BBC消息称,美国国会众议院2009年10月28日以361票赞成,47票反对,通过一项决议案,其内容是纪念孔子2560周年诞辰,并且赞扬儒家思想对人文社会的贡献。孔子在当今世界上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主要是由于他提出了A.“仁”的学说B.“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C.“仁政”学说D.“克己复礼”的学说A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下列哪一观点最能体现这一思想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温故知新D.三人行必有我师A(2)(战国)孟子、荀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孟子(亚圣)荀子核心民本伦理其它仁政仁义、王道、以德服人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本善性本恶礼法并用(教化为主)道德观:舍生取义、先义后利人格精神:富贵不能淫…唯物思想:知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恻隐、羞恶、恭敬、是非“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傜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C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孔子孟子荀子时期仁的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爱人以德治民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末期战国中期战国末期同异奠定基础体系完整,成为大宗。以暴制暴是不对的,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善性”,这一言论最接近________的思想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A儒家的“仁政”——法家的法治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反对战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B是墨子的话,语出《墨子·兼爱》。

意思是:对待别人的国家,要像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像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像对待自己身体一样。

这是墨家提倡的“兼爱”,主张爱人如已。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A、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B、道家学说:构成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C、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三)百家争鸣的影响1、“曲则直,枉则全,洼则盈,敝则新。”这一名言最有可能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老子B、孟子C、孔子D、荀子2、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深深地沉淀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下列对先秦儒家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仁”强调个人修养,规范社会伦理B、《诗经》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C、关注社会与自然,重视人的能力D、它在当时有利于国家结束分裂,实现统一AD3、学完“百家争鸣”有关历史后,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本班各科任教师的教学管理风格,其中评价不太恰当的是A.小李:语文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待人宽容,有儒家风范,B.小刘:政治教师老师很摆架子,特别注意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C.小王:历史老师是法家的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班规,并严格执行D.小张:地理老师给我们充分的主动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的真传B4、伏尔泰曾说过,中国文人的宗教是令人钦佩的。他们没有任何迷信和荒谬的传说,也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伏尔泰口中的“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是()A.佛教B.道教C.儒学D.老庄思想C5、为纪念孔子诞生2560周年,2009年7月9日,“2009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重要活动之一“穿越时空,寄语孔子,百万网友大征集”活动拉开了序幕,网上掀起一股寄语孔夫子的热潮,当地四位高三学生也积极参与留言活动,其中正确的是()甲:战国时期,孔子创立的儒学对后世影响深远乙: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有助于当今社会的和谐丙:孔子亲自编写的《论语》至今备受欢迎丁:孔子首创私人讲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建构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A.甲丙B.乙丁C.甲丁D.乙丙B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

材料一是谁的主张?其思想源于何人?这一学派在后世的地位如何?孟子。其思想根源于孔子。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材料二今后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指夏王朝)之世者,必为鲧(禹之父)、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行。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五蠹》材料二是谁的观点?联系材料概述其主张。韩非子。他认为历史是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按照现实的需要去进行改革,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材料三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杀。──《公输》材料三是战国时期有较大影响的某一学派的观点,指出这一学派的名称及其材料表达的观点?试列出该学派的一些其他思想主张。①墨家。②本材料反映的是墨子反对战争的思想。③主张兼爱、提倡节俭、治国主张是选贤任能。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文化现象,指出这一现象的历史称谓并说明其意义。百家争鸣意义:①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目标二汉代儒学春秋战国秦朝汉朝春秋孔子创立儒学战国孟子、荀子,使儒学成为蔚然大宗秦朝——法家思想,严刑峻法;

焚书坑儒,儒学受到冲击汉初——道家思想,无为而治。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讨论:汉初为什么采用道家思想“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结果如何?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结果:经济恢复;社会稳定;生活改善。问题:诸侯国力量强大,威胁中央。匈奴威胁边境。【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严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地方制度:郡国并行制(核心思想)——有利加强君权;体现仁政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有利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政治统一思想统一为服务——有利加强中央集权(一)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1、含义:2、内容及作用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②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③三纲五常;提倡孝道。④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是针对土地兼并问题提出的《春秋繁露》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A3、评价董仲舒的儒学主张(1)积极:①有利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②有利强化君权;

但也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③兴办学校,有利教育发展。④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及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消极:抑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D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1、根本原因: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①思想:汉武帝肯定新儒学思想。②政治:起用儒学家参政。③教育:规定儒家经典(五经)为教科书

在中央兴办太学---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提高儒学的地位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2、汉武帝的措施(三)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对待儒家的态度态度:秦“焚书坑儒”;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同:①实质都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②目的都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③以思想统一服务政治统一。不同:秦朝:钳制思想,摧残文化。汉朝: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及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推动了封建教育的发展。1、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理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为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为天下,非为君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孔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墨子的思想C3、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本质都是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D4、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D5、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A.光大儒家B.恢复礼乐秩序C.加强中央集权D.建立教育体系C6、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A目标三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出现儒、佛、道三教相互吸纳渗透局面。

隋朝出现“三教合一”的社会潮流。

唐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1)先声——韩愈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唐宋儒学大师展开儒学复兴运动。

吸收佛(人生命运)道(宇宙自然)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2、北宋: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唯物思想:宇宙本原是气;先有气后有理。北宋五子: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1、理学的定义3、程朱理学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将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如: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通过“格物致知”把握“理”。(唯心主义)★核心:“理”是万物的本原●理就是三纲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理气论天理: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格物致知:指通过外界事物的深入细致的探究,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客观材料三“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朱熹据材料三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弘扬理学,主张“存天理、去人欲”的道德修养,注重伦理纲常、道德规范,重建价值理想、精神家园。倡导家庭亲睦。

倡导人际和谐:“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倡导重德修身:“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①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压抑人的自然欲求,适应了统治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②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有利塑造中华民族性格。③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④传播海外,形成“朱子学派”。

(2)评价程朱理学“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

②“天理”和“人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③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

④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B4、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南宋:陆九渊明朝中期:王阳明(王守仁)◆核心:“心”是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反省内心即可得天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核心:“致良知”“知行合一”吸收佛教思想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而已。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六“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c5、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通过“格物致知”求得理通过内心反省获得理相同点:①都是对儒学的发展:②都承认“理”的存在;③都是唯心主义思想;④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不同点如何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

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朱熹:●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

①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②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宋明理学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6、评价宋明理学儒家强调入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①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哲理化,标志着儒学的成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

②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通情、自我节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金》P171“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北宋·程颐

反对妇女改嫁“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③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不利于向近代化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7、宋明理学的特点(1)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思辨化。(2)政治制度层面的作用和作为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3)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发展;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影响流派①“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三纲五常。②格物致知。①“心”是万物的本原②反省内心即可得“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消极:扼杀人性积极:塑造人格存天理灭人欲小结: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南宋陆九渊明中后期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1、程朱理学2、陆王心学1、“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D.致良知A2、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A.董仲舒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B朱熹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理学家对妇女“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极端强调由此而发。本题中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朱熹。3、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A、禅宗B、理学C、心学D、道学4、“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A、儒家道德伦理B、自然规律C、人的良知D、上天的意志A5、理学对传统儒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法家.道家思想B、将儒家思想神学化C、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理论,完成了儒学的理论化,思辨化D、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6、“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近代比较典型的双关语对联。对“朱子高于孔子”的正确解释是()A.朱熹在中国的地位高于孔子B.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C.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D.朱熹的理论比孔子的学说更实用C7、“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此观点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是A.“致良知”B.“格物致知”C.“存天理,灭人欲”D.“养浩然之气’A8、“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中国武夷山“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对上述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B朱熹对儒学向南方地区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C朱熹居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承上启下”的地位D朱熹理学的出现形成了儒学南北鼎立的局面D9、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不仅是一个信仰体系的传播,而是彻底地改变了中国的思想方式,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系统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在“使中国固有的思想系统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方面表现突出的思想家是()A范缜B董仲舒C朱熹D王充C10、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的纪念馆的大厅内有一副对联: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由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A.王阳明B.程颢C.朱熹D.董仲舒C11、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廉、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C.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C明朝:1368-1644清朝:1644-1912目标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复习要求:1、掌握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新活跃的历史条件。2、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思想主张,明确儒家思想的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基本特点。政治:(一)明清之际儒学活跃的背景经济:思想: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废宰相、设内阁,设军机处),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频繁。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理学崇尚空谈,不解决实际问题)、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文字狱)严重束缚人们思想;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存在决定意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二)明朝后期的李贽1、著作:《焚书》、《藏书》2、思想主张①反对将孔子和儒家经典神圣化,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②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强调人正当的私欲。③强调个性发展,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④核心思想:提出“童心说”。3、评价李贽的思想主张①一定程度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②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③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带有民主色彩。1、李贽说:“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此话的真实意图是A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应该继承B对儒家思想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C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否定D强调个性,主张人性的解放。C2、(2014·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25)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信息判定此人是(

)姓名

历史评价生卒年1527—1602年“发挥天真自心,扫荡酸腐之气,慨然醒世,勃然通民。”“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之说。”“狂悖乖谬,非圣无法”称号思想家A.黄宗羲

B.李贽

C.王夫之

D.顾炎武B(三)明末清初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人物著作思想主张作用(评价)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人物著作思想主张作用(评价)黄宗羲《明夷待访录》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提倡法治。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限制君权,保障人民的权利。③反对重农抑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主张。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人物著作思想主张作用(评价)顾炎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①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将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②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③《日知录》中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梁启超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顾炎武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人物著作思想主张作用(评价)王夫之《周易外传》《读通鉴论》(后编为《船山遗书》)①唯物思想和辩证法思想。②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世界是物质的。(唯物思想)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发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探究:比较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异同同政治:经济: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王权。主张“工商皆本”。批判继承儒学,主张“经世致用”。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

猛烈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经世致用)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唯物思想)不同点②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①批判(程朱理学僵化观点)、继承(传统儒学的积极成分)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进传统文化焕发生机。评价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③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有别于西方国家的早期资产阶级政治学说。3、(2014·广东汕头高二期末·5)黄宗羲认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有三大问题: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农民种粮食却要转卖为货币交税,并受商人盘剥;历代税赋改革,都不断加重农民负担。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黄宗羲认为不合理的赋税制度加重农民负担B.黄宗羲借此反对君主专制,渴求民主与法治C.黄宗羲力主废除土地私有制,恢复均田制D.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发展民族资本主义A4、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

)A.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思想

B.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

D.否定封建传统礼教A5、顾炎武说:“心不待传也,流行天地间,贯彻古今而无不同者理也,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心者,所以统宗此理而别白其是非,心学二字,《六经》、孔孟所不道。”材料实质上表明顾炎武(

)A.对陆王心学持批判态度

B.大力倡导“经世致用”C.肯定心学的修身养性功能

D.以拯救时代为己任A6、王夫之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者,理之依也”。他在这里强调()A.客观世界是物质的,不是意识的B.客观世界由意识决定,不由物质决定C.人活在世界上要有精神,才会创造出社会财富D.“气”和“理”都是由意识决定A(四)比较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中国法国相同不同都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反封建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和封建神学没有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提出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革命影响有限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问题探讨:为何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①政治: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废丞相、设军机处)②经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缓慢发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根本原因)③思想: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压制

(八股取士、文字狱等)。应运而生蔚然大宗冷落春秋主流思想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隋唐新发展明清之际新体系—理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维新变法时期利用新文化运动前期正统地位动摇7、(2014·山东潍坊二模·19)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认为,“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材料中“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不包括(

)A.提倡经世致用

B.反对君主专制

C.主张君主立宪

D.批判程朱理学C8、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对这场反思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时代要求B.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的文化主导地位D.是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C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概括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6分)。

主要原因:①经济:自然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②政治:封建君主专制加强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③思想: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不利于中国“市民文化”与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融合。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日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D2、对宋明理学地位及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B、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道德等于一身的庞大的思想体系C、宋明理学是适应新时期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而形成的D、对中华民族性格和人的发展没有积极作用D4、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5、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