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绿色发展问题研究9700字(论文)》_第1页
《农业绿色发展问题研究9700字(论文)》_第2页
《农业绿色发展问题研究9700字(论文)》_第3页
《农业绿色发展问题研究9700字(论文)》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某县为例TOC\o"1-3"\h\u32561一、引言 329024二、绿色农业理论基础 3490(一)中国绿色农业的主要特征 330137(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423035三、徐州市睢宁县绿色农业模式发展的现状分析 47769(一)徐州市睢宁县基本概况 411584(二)徐州市睢宁县绿色农业发展成效 47736四、徐州市睢宁县绿色农业发展模式面临的问题 57477(一)投入不足,缺乏财力支持 527068(二)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510783(三)“绿色农业”意识不强,主体发展定位不明确 512226(四)缺乏绿色农业发展规划和布局 624676五、徐州市睢宁县绿色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62063(一)政府提供帮助和支持,保证绿色农业快速平稳发展 610695(二)借助科技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727174(三)生产人员要产生绿色农业发展新思想 710596(四)营造良好的绿色农业发展外部环境 822476六、结论 816588参考文献: 9

摘要:绿色农业作为代表目前世界先进农业发展的目标,其发展影响着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继自然农业、生物农业及生态农业等理论后,提出来的新的发展方向。本文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系统探讨了睢宁县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重点分析了徐州市睢宁县绿色农业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分析。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睢宁县虽然具备发展绿色农业发展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绿色农业”意识不强,主体发展定位不明确;发展环境较差,相关体系和机制不健全;绿色农业资源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绿色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投入不足、资金支持不足等,最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为绿色农业在我国全而展开探索成熟的模式。关键词: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一、引言作为一种深刻的人道主义关心,生态文明不仅仅只是关心现今的人类,而且关怀着人类的未来。绿色农业符合生态文明,是应对全球化经济挑战、增强农业竞争优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徐州市睢宁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战略任务。对徐州市睢宁县绿色农业的研究越细致和深入,越能够带动人们更多的关注绿色农业自身的发展,从根本上了解农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重要作用,为整个绿色农业发展体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立足长远,把发展绿色农业与环境改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紧密结合,使绿色农业在我们的农业大国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业再次面临道路和模式的新选择,发展绿色农业实质是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比例高,资源相对匮乏,环境持续恶化,环境十分恶劣。研究绿色农业问题,就是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的经营理念,以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探索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良性循环,探索新的对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二、绿色农业理论基础(一)中国绿色农业的主要特征中国绿色农业关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与“类绿色农业”主要关注农产品品质与安全不同,中国绿色农业既要面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又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与持续发展问题。所以,只有根据中国国情,借鉴国外“类绿色农业,,的优越性,避其弊端;同时继承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突破其局限性,才能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三大效益的目标。中国绿色农业具有区域差异性。鉴于我国的巨大规模和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不同地区的资源基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绿色农业必须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结合现代科学和技术,配备多种生态模式、生态项目和不同的农业生产技术,使各地区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避免劣势,充分利用区域利益,并根据社会需要和当地条件协调不同活动部门的发展。中国绿色农业的重点是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绿色农业,在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非常注重产品的安全,保证其不受任何污染,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的生态环境、最优的管理与生产技术和最好的监控措施。而可持续性是指在合理使用工业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自然转移,最大限度减少能源转换过程中的损失,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要更重视,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二)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创造新的“自然”,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观的同时,人类经济发展必须要限制生产和人类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回收和利用的门槛,必须在自然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实现整个人类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公平与公正。因此,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都是可持续发展中包含三的个相互关联和不可分割的问题。三、徐州市睢宁县绿色农业模式发展的现状分析(一)徐州市睢宁县基本概况睢宁县位于江苏省西北,徐州市东南,地理坐标为北纬33,40″-34,10″,东经117,31″-118,10″。县城中心距徐州市云龙区80公里,东部有宿迁市,西部有铜山县,南部和西部有锡县和安徽林比县,北部有邳州市。该县东西长约75公里,南北宽55公里,面积1769平方公里。2018年,绥宁县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起点,拥有高产农用地20万亩,耕地155万亩(区级农业公司1家+市级农业公司18家+农村畜牧业合作社400家+新型职业农民10000人),坚决改善农业“442”(4个高质量食品、受保护的瓜和蔬菜、高效率的森林和水果及环境养殖、“4个有特色的农产品”、“4个有特色的食用植物”、“4个有特色的食用植物”、丝绸、养殖植物和小花生、种植水稻、种植“2个不同的产业”)。2018年完成农业产调11万亩,开工建设各镇标准厂房73万平方米,官山正邦循环产业园等16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快建设。(二)徐州市睢宁县绿色农业发展成效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正在实施高度改良品种项目,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优质、优质和高抗性品种。主要品种每二至三年更新一次,良种覆盖率超过95%。农业机械化速度仍在加快,该县拥有最高的农业机械,如拖拉机和微型农业设备。农业方面,通过实施无公害蔬菜带动战略,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到2006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93170亩,比上年增长0.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64560亩,比上年下降1.3%。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13243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结构为53.6:46.4。农业园区建设不断深化。以典型农业、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概念为基础的农业公园建设不断深化。典型的农业高原、青翠的农业高原和独特庄园的示范面积正在稳步发展。睢宁县依托热区自然资源优势,全力发展特色、安全的蔬菜生态产业,形成了规模化优势、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产生了显著的综合效益。由于睢宁县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杜绝新建污染大的工业项目,同时全县种植蔬菜达到14万亩,农民卖菜收入超过3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0%以上,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睢宁县蔬菜产业也发展成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生态产业。目前睢宁县全面建设A级绿色蔬菜示范县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原先的无公害蔬菜也将往A级绿色标准发展。农业标准化系统正在逐步改进,以实现标准化农业生产,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加强农业有机产品基础建设,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和安全,全面实现标准化农业生产方法。该地区总共获得了27个有机农产品证书,有24个绿色食品证书(A-level)和1个有机食品证书;认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面积202800平方米,绿色生产面积,符合环境质量标准,为15.6万亩。而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示范面积为2.105亿平方米,占全国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示范面积的三分之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加强农业节能减排,实施测土施肥、减少农药使用和危害治理工程,治理畜禽粪便,持续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联防联治植保体系逐步健全。四、徐州市睢宁县绿色农业发展模式面临的问题(一)投入不足,缺乏财力支持徐州市睢宁县的绿色农业刚刚开始。绿色食品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项目。它对所有环节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要求,从种植、种植、加工、储存到运输和销售。依靠农民自己的贡献。此外,可持续的食品加工也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即使是一些领先的企业也无法实现技术转型,因为资金不足,这对绿色食品的加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徐州市睢宁县的绿色农业发展前景和内容广泛,但由于国内外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一方面睢宁县经济基础薄弱,自我积累能力较差,从而导致资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封闭的经济区位,致使外部投资环境较差,农业对资本的吸引力匾乏。资金供给不足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另外,农民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难度大,农民缺少国家政策性余融机构和商业性余融机构的信贷支持,筹集发展现代农业资余难度大。(二)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落后长期以来,政府和国有农场一直把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放在徐州市睢宁县,长期以来,政府和国有农场充分重视徐州市遂宁县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保持了一定的技术力量、科技储备和比较可靠的农业技术推广。在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对绿色农业和环境友好型农产品的开发建设以及绿色农业科技的体系和作用重视不够。在新的农业品种的选育和培育中,长期采用高产优质.新的农业技术侧重于品种的选择和选育,而忽视了辅助栽培技术、农业的研究,可持续农业技术,特别是绿色农业的新技术和新技术。品种仍在生产中混杂退化,栽培方法落后,部分农村仅依靠工业肥料,而且使用量也在增加,缺乏安全、环保的生物农药及其防治作物病害的应用方法,害虫和杂草对绿色农业的发展和优良的环境保护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同时,造成了低产量、低质量的环保农产品(以甲级产品为主,低于发达国家有机食品质量标准),严重削弱了生态清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之质量技术监测难以追。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环保农产品生产辅助技术研发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关技术标准是否真的被大多数农民采纳和应用还很难理解,徐州市遂宁县正在实施过程中。绿色农产品在外观上面与传统农产品没有什么区别,吃了略微有害的农产品后,一般来说,短期内没有不良症状,绿色农产品和常规农产品的质量差异很难实时向消费者展示;由于管理体制、检验体制、执法体制等问题,很难协调解决整个质控过程。观测检测技术的实用性和通用性不强。(三)“绿色农业”意识不强,主体发展定位不明确徐州市睢宁县绿色农业的发展不是完全建立在现代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一方面,生产者的观念相对落后,缺乏绿色农业所需的品质。他们习惯于在生产中使用化肥和农药。由于化学品化肥和杀虫剂的不当使用,与产品和环境有关的事件。污染经常发生。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知之甚少,这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绿色食品更大价值的认识。从绿色农业的经营者来看,发展绿色农业多是从促销手段上考虑,他们在生产过程中较少地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等环保要求;绿色农业的另一个落后概念是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识。绿色食品在我国出现得太晚,规模相对较小。食品中含有残留的有毒物质,而农民自己则面临着产量的增加,而不是收入的增加。这限制了绿色食品市场的进一步扩张,并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绿色食品的更高价值的认识。第四,在绿色农业的链条中,虽然农户、农村合作组织和工商企业等都不同程度地肩负着生产性和经营性任务。然而,谁是绿色农业中的产业化主体还没有理清。这主要是我国绿色产品远未开发与规范,绿色农业产业链组织混乱,尤其是农户与市场经营者之间没有形成合理、稳定的契约关系,使得在诸多利益相关者中产业化主体不明确。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关注也源于食品卫生和健康方面,环保意识方面的消费心理尚未完全确立。特别是,人们对环保食品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知之甚少,市场观念薄弱,市场信息不足。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更了解“绿色食品”这个词。第三,在生产中,不是主要利用生物内在机制来取得增长,而且主要依赖农药和化肥来取得农业增长,对化肥、农药的不恰当使用,导致产品与环境污染的事件屡有发生。就消费者而言,在他们有持续稳定的购买行为之前,他们往往对产品有相当程度的认识。然而由于徐州市睢宁县关于绿色食品的广告很少,许多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仍不甚了解,以为绿色食品或纯天然食品是绿色食品,有些人认为保健药品是绿色食品。同时,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价值缺乏进一步的感知,未能形成稳定的绿色食品消费信念,造成绿色食品有效需求不足。(四)缺乏绿色农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科学的规划和布局是影响绿色农业能否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基础条件。所谓科学性规划和布局,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明确一定发展目标,从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种植品种、实施的标准、发展的规模、加工厂的建立、龙头企业的培植、绿色农产品市场的建立、绿色品牌的打造等多方面进行合理地、科学地规划和布局。目前,尽管睢宁县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逐年扩大,各镇也都发展特色农业,各方面工作都有起色,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布局,绿色加工企业发展随意性增大,虽有一定的数量但规模都较小,无法形成专业化和系列化生产加工。由于布局不合理,生产企业没有有效整合,管理不统一、生产者之间竞争激烈,技术标准不统一,自然资源严重浪费,甚至为了某种产品的热销不惜狂乱开发,毁坏生态环境,也造成使得绿色农产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另外,睢宁县的各种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创利能力较低,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受地理条件影响,绿色农产品专业市场分散,无法形成产业的,与水平发达地区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睢宁县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主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等三种模式为主,但无论是哪一种模式,目前都没有脱离开松散型的特征,缺少风险与利益共担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因此有时会出现生产的绿色农产品原料不能及时加工、加工后不能及时销售的现象,使生产者难以获得绿色农业的后期利润。从生产管理层次来看,无论是专业合作社还是企业基地模式,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一一过分依赖于传统的商业流通渠道,难以真正组织起大规模的生产和管理以适应现代市场的要求。与营销企业只是利益的协作关系而不是共同体,所以集约型稳定市场难以形成,市场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经常不畅。五、徐州市睢宁县绿色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一)政府提供帮助和支持,保证绿色农业快速平稳发展绿色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能否被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民所接受,关键在于该模式能否给农户带来经济效益的增长。经济学理论分析,绿色农业的正外部性、公共物品特性及可能引起的成木提高,单纯靠市场机制是无法推动其稳定发展,只有通过调整政府行为,提供生态农业建设的信息服务和小额贷款支持。在我国,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任何企业在初期和早期发展阶段都需要大量投资和精心支持,不能要求短期回报。生产环境友好型有机农产品是一项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程。因此,政府部门应对开发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企业或生产者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鼓励农民和企业生产无公害有机农产品,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现今,很多绿色农业建设仍然处于建设的初期,政府可以名正言顺地加大对从事绿色农业生产的家庭和个人的扶持力度,通过直接补贴、价格补贴和推动市场等激励手段,鼓励更多的农民积极从事绿色农业。此外,绿色农业的发展必须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并逐步建立绿色农业生产的基础。这取决于当地农业环境的质量,以及其他环境是否适合绿色农业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地区(适合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地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结合地区(适合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地区),农业生态环境重点管理地区(不适合的地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地区)。在适合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地区,可以根据绿色农产品生产的要求直接生产绿色农产品。但环境污染程度较低,主要是生活废弃物污染和农业非点污染源造成的部分地区,可以根据全面管理的基础上保障的生产要求事项进行生产开发。加快农产品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业转型的发展。对于严重的生活废弃物污染,工业“二次废弃物”污染源很难在短期内清除,大气环境、水质环境及土壤环境中有害物质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非粮食作物或生态林应在有限的时间内重新种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按照保障农产品和环境友好型农产品的生产要求,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环境,逐步发展生产,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走向绿色农业。(二)借助科技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绿色农业强调既要保证农业生产具有较高的产量、优良的品质,同时又要保证生产出的产品是安全的,而且能改善生态环境,这对农业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业研究者应紧紧围绕绿色农业发展的技术关键点开展科技攻关。第一种是新的动植物种类的选择和提炼,具有高产量、高质量、安全和高耐压性。这些新品种在减少或不使用现代化学肥料、化学农药、饲料添加剂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单产水平的稳定增长。第二是研究和开发新的化肥、新的农药和新的兽医用品等生产材料。在传统的现代农业中,化肥、杀虫剂和化学合成饲料的开发和应用在提高农业产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为解决人类粮食短缺做出了杰出贡献。虽然化学复合材料有助于农业发展,但它们也会造成一些问题,例如有害物质的残留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有必要开发环境友好型农业材料,如新肥料、新农药、新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等。使用天然物质作为与化学合成产品具有类似效果的原料,无残留,受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取代化学合成产品。第三是对利用无害化技术回收农业废弃物的研究。改善生态环境是绿色农业发展的目标之一,除了使用无残留生产资料外,绿色农业强调清洁生产和物质的循环利用。因此,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的同时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最后,研究和开发关键的区域技术。我国幅员辽阔,生态类型多样,而各不同生态区域绿色农业发展而对的主要矛盾不同,要突破的关键技术难题也不同。如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地下水开采过度将是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在绿色农业研究中,就应对水资源的科学利用技术问题进行攻关研究。(三)生产人员要产生绿色农业发展新思想以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培训三结合为中心,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地大力培训全县基层干部和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进一步改善全县办学条件,以满足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依靠科技发展特色农业,推进特色农业技术创新步伐。对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要加强试验、示范和推广,全面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把科技进步放在突出位置。以市场为导向,选择一批适销对路的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成果和先进适用的技术,大力组织推广,促进其商品化、产业化。政府加大教育优惠政策向农民倾斜,如实施农民半工半读政策以及享受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和学费减免等政策。元谋农业技术的选择重点应放在以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率,以高产优质良种为中心的绿色技术,包括良种选育与模式化栽培技术以及旨在恢复和优化生态环境,以提高综合蓄水能力为中心的水土林综合治理技术上,通过大量引进农业技术人才和开展教育将需要推广的农业技术提供给农民,并开展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科技转化率。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景观的建设与农民们的落实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农民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速度。为此,温家宝同志明确指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对提高农民素质至关重要,并提出了新的农民素质,鼓励中青年农民留在农村的文化技能。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地区建立图书馆,为农民提供终身教育的公共服务平台。培养大量新型农民,将为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制定有利于农民培训的政策提高对农民教育培训的财政投入,把农民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财政每年按一定比例投入,同时也可以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注入,给予新型农民培训工程足够的资金保障。依法保障农民教育培训的权利,以法律形式对农民教育的教育机构、组织管理、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义务和权利加以明确地规范。(四)营造良好的绿色农业发展外部环境巩固园区概念以实现全面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建筑可持续发展。注意科技的有机结合,传统技术与传统技术,装配及支持。园区建设要立足县情,因地制宜,根据各乡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生态类型,选择不同的建筑标准和先进适用技术,可以择天由地,不切实际地跟着项目的“高新”走下去。在建设中,要因地制宜,根据乡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生态类型,选择不同的建筑标准和先进适用技术;要着眼于经济效益,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农民对农业高新技术的不同需求。入选项目在技术组装和支撑上不是“高”而是“新”,项目是实实在在的。优势在于能够促进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提高收入。根据现场、实践和实践的成果原则,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总体规划,协调安排,灵活地运行和创新机制,不断探索绿色农业产业化成本的新方法。以多渠道建设、多元化发展和全方位的辐射原则为基础,进行整体规划、协调部署、灵活运营,并寻求新的园区建设道路。在政府及农业科技教育、农技推广等部门带头建设农业示范区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骨干龙头企业、个体种植大户以及外商独立创办或以资金、设备、技术、信息人股等形式,联合开发绿色农业产业园区。从园区的运作和管理的角度来看,它可以采取不同机构的公共、公共、私人、私人或联合活动的形式,作为该地区的股份系统和合作系统。互利互利的基础。无论形状如何,所有权必须明确,权利和义务必须明确,工作机制必须灵活。在相关的福利分配中,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依法保护各类绿色农业产业园特别是民营绿色农业产业园的合法权益,切实落实适当的扶持激励政策,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不同层次的大力打造绿色农业产业园区热情高涨的积极性。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生态类型,以区域生产比较优势为原则,建立不同的农业科技基地,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园区发展的项目和产品。以园区为核心,提高周边地区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利用园区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实例,使广大干部群众增强接受新事物、应用新技术的意识,自觉走科技兴农之路;同时,充分发挥园区科技力量强的优势,进行各级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六、结论睢宁县是集自然资源富集、生态脆弱与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