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五章财政收入总论_第1页
财政学第五章财政收入总论_第2页
财政学第五章财政收入总论_第3页
财政学第五章财政收入总论_第4页
财政学第五章财政收入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财政收入总论本章要点

组织财政收入原则

财政收入的分类

财政收入的结构

财政收入衡量规模的衡量指标

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确定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的标准

财政收入是财政分配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是指政府为履行其只能,保证财政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筹措的所有货币资金的总和,即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第一节组织财政收入原则一、财政收入一般原则财政收入是政府运用国家强制力参与社会总价值分配过程中所形成的资金,在筹集的过程中,政府既不能竭择而渔,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应该遵守一定的客观原则。总体来说,财政收入要保证两个部分:财政收入的足额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适度合理所谓财政收入的足额是指政府要筹集足额的资金,以满足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品的财力需要。所谓财政收入的稳定是指税收收入要相对稳定,所谓财政收入的适度是指财税收入取之有度,尤其是税收征收率不能高,要尽可能避免过多征收而伤害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而最终又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组织财政收入活动也可以看作是公共品成本的一种分摊活动,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经济学家为这种成本分摊提供了两大原则。(一)效率原则一是指在筹集财政收入的过程中,财政收入的筹集对整个国民经济是有效率的二是指财政收入的筹集过程是有效率的,筹集成本比较低。

(二)公平原则在现代社会中,一般认为收入多的人比收入少的人要担负更多的公共产品供给成本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制度安排。二、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收入原则(一)发展经济,广开财源(二)兼顾三者利益和两级利益原则(三)“区别对待、合理负担”原则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对不同行业和产品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通过引导市场促使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化。

(四)应贯彻按“税收价格”来安排和组织财政收入所谓“税收价格”的理论,就是财政收入要与政府必须承担的服务所需费用相一致。财政组织收入时,应按市场能否有效配置社会资源来确定财政支出范围,并进而确定这类支出的“税收价格”,按照受到市场约束的财政支出来组织和安排财政收入。第二节财政收入的分类(一)按收入形式分类(二)按收入的性质分类(三)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四)按收入层次分类(一)按收入形式分类1.税收收入2.国有资产收益3.债务收入4.收费收入(二)按收入的性质分类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

(三)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

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我国财政收入可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两大类,这是我国特有的现象。预算内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各项税收、专项收入、其他收入和国有企业亏损补贴。预算外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四)按收入层次分类中央财政收入:是指按照财政预算法律和财政管理体制规定由中央政府集中和支配使用的财政资金。地方财政收入:是指按照财政预算法或地方财政法规定划归地方政府集中筹集和支配使用的财政资金。(四)按收入层次分类表5-1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情况及占总收入的比重年

绝对数(亿元)

比重(%)

全国

中央

地方

中央

地方

1978

1132.26

175.77

956.49

15.5

84.5

1980

1159.93

284.45

875.48

24.5

75.5

1985

2004.82

769.63

1235.19

38.4

61.6

1990

2937.10

992.42

1944.68

33.8

66.2

1995

6242.20

3256.62

2985.58

52.2

47.8

2000

13395.23

6989.17

6406.06

52.2

47.8

2005

31649.29

16548.53

15100.76

52.3

47.7

2010

83101.51

42488.47

40613.04

51.1

48.92011103874.4351327.3252547.1149.4150.592012117253.5256175.2361078.2947.9152.09第三节财政收入结构分析一、财政收入结构的含义及影响因素二、财政收入结构的分析一、财政收入结构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财政收入结构是指财政收入的构成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指财政收入的来源结构。它反映了财政收入的基本构成内容及各类收入在财政收入总体中的地位,同时也反映了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的来源和财政收入政策调节的目标、重点和力度。

影响财政收入结构的主要因素包括:1.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经济效益的提高,会使税收入以及国有资产收益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上升趋2.制度选择状况主要涉及经济体制、财政体制以及财政收入制度的选择。3.财政运行状况财政运行状况的优劣,对该时期的收人结构也构成重要影响。二、财政收入结构的分析(一)财政收入结构划分的标准

(二)财政收入的价值结构(三)财政收入的经济结构(四)财政收入分项目构成(一)财政收入结构划分的标准

财政收入的结构,包括财政收入的价值结构和经济结构。财政收入的价值结构包括C、V、M三部分。

(二)财政收入的价值结构1.补偿基金C中的折旧可成为财政收入2.劳动者个人收入V可以成为财政收入3.M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财政收入的经济结构财政收入的社会经济结构就是指所有制结构。

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1)农业部门财政收入(2)工业部门的财政收入(3)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与财政收入

(四)财政收入分项目构成表5-2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收入的构成情况单位:亿元年份财政收人合计税收企业收入企业亏损补贴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收入其他收入1950

62.17

48.988.69

4.50

1960

572.29

203.65

365.84

2.80

1970

662.90

281.20

378.97

2.73

1980

1159.93

571.70

435.24

152.99

1985

2004.82

2040.79

43.75—507.02

146.79

280.51

1990

2937.10

2821.86

78.30—578.88

185.08

430.74

19956242.206038.04—327.77

17.42

514.51

200013395.2312581.51—278.78

1092.5

200531649.2928778.54—193.263064.01

201083101.5173210.799890.722011103874.4389738.392012117253.52100614.28(四)财政收入分项目构成表5—31994—2012年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情况

年份税收收入(亿元)财政收入(亿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1994

5126.88

5218.10

98.2

1995

6038.04

6242.20

96.7

2000

12581.51

13395.23

93.9

2005

28778.54

31649.29

90.9

2010

73210.79

83101.51

88.0201189738.39103874.4386.392012100614.28117253.5285.81第四节财政收入规模分析一、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及衡量指标二、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三、财政收入规模的确定一、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及衡量指标

财政收入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国家以社会管理者、国有资产所有者或债务人等多种身份,通过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和公债等多种收入形式占有的财政资金的绝对量或相对量。(一)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量及其衡量指标(二)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量及其衡量指标(三)反映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指标(一)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量衡量指标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的实际数量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指标是财政总收入,它是一个有规律、有序列、多层次的指标体系(二)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量指标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2.税收收入占GDP的比例(三)反映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指标

反映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指标一般有3个:当年财政收入与上年同期财政收入增长的百分比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财政收入增长边际倾向

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收入增加多少二、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蕴涵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并且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以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支柱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有:一是技术进步导致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高,技术进步速度越快,社会产品和GDP的增长也越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充分的财源;二是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降低,经济效益提高,剩余价值所占的比例扩大。(二)公共需求主要表现如下:

(1)政府活动范围的扩大;(2)政府部门不断扩充和官僚行为的作用;(3)市场缺陷增大;(4)经济外部性范围扩大;(5)人们对公共物品需求的增加;(6)人口的增长和结构的变化。除此之外,军事费用的不断增长和物价上涨等因素,同样引起公共需求的增加。(三)收入分配政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收入分配政策决定剩余产品价值占整个社会产品价值的比例,进而决定财政分配对象的大小,二是分配政策决定财政集中资金的比例,即M中财政收入所占的比重。(四)价格因素1.价格总水平升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一是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实际增长大于名义增长,如1984年、2004--2008年的情况。二是物价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名义上正增长,,而实际上是负增长,如1994年。三是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实际不增不减,如1986年增长率大体一致。

2.现行税收制度如果是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会随着名义收入增长而提高,即出现所谓“档次爬升”效应。如果实行的是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这就意味着税收收入的增长率等同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不会有实际增长。如果实行的是定额税,在这种税制下,税收收入的增长总要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财政收入即使有名义增长,而实际必然是下降的。

3.产品比价关系的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一方面产品比价关系的变动会引起收入在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形成GDP的再分配,从而使财源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经济主体上交政府税收的比例不同(五)其他因素

1.体制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