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劳动价值理论第一节商品商品的定义、商品二因素及它们和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价值质和量的规定性以及商品价值量变化的规律第二节货币价值形式的演变、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第三节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在不同性质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1第一节商品
一、商品与商品经济二、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三、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2
一、商品与商品经济(一)商品:就是用于交换(或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根据给你的定义思考:以下哪些是商品?原始的土地、河水宇宙中的空气、阳光同学买来送给你的生日礼物自家酿造的米酒商店里变质没用的货物工厂生产出来的发往销售公司的产品氧吧里罐装的新鲜氧气(不是)(不是)(不是)(是)(是)(不一定)(不是)3成为商品的条件(1)必须是劳动产品——包含有人类的劳动;(2)必须是用于交换(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有偿的行为,而不是无偿性质(礼尚往来或自己消费);(3)对他人或社会有用——有用才能发生交换。4(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因此,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就是商品生产;在商品生产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商品买卖就是商品交换。商品经济就是以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就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和生产者之间、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经济联系就是通过市场商品交换建立起来的。52、商品经济产生的经济基础在原始社会的初、中期,没有什么剩余产品,也就不可能进行产品交换,不存在商品经济。原始社会末期,存在少量剩余产品,出现了部落之间剩余产品(偶然的)交换,这只是商品交换的萌芽形式。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之后,交换发展成为比较经常的现象。但这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生产。随着金属工具的使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大分工继续发展(第二次),集体劳动逐渐转变为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劳动,生产资料由各个家庭使用,并逐渐变为私有财产,产品也相应地转变为家庭私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后出现了商人阶层,又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63、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关系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式。其基本特征是:第一,自给自足的经济;第二,封闭的、保守的经济;第三,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者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劳动者家庭或经济单位自身的需要。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其基本特征是:第一,本质上是交换经济;第二,开放型经济;第三,开拓进取型经济;第四,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74、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1)内涵不同:商品经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之间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2)对应关系不同:商品经济对应的是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市场经济对应的是计划经济。(3)市场机制作用的程度不同:在商品经济尚不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以商品货币关系为基础的市场机制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不可能起到基础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绝对统治地位,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主导性作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又是相互联系的,有其内在的一致性。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和基础:(1)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基础(分工、私有性)也就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2)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根据,市场机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的表现。(3)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决定了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8二、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一)商品及其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1、商品的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即物的使用价值。它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本身并不反映社会的生产关系。使用价值在一切社会都存在,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2、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马克思从商品的交换价值入手分析商品价值,指出: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3、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体现着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社会关系)。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9威廉·配第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威廉·配第区分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他的自然价格相当于价值,他指出:假如一个人生产一蒲式耳小麦所用劳动时间和从秘鲁银矿中生产一盎司白银并运到伦敦所需劳动时间相等,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可以看出,配第认为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他还提出了商品的价值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但是他没有把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明确区分开来,他把生产白银的具体劳动当作创造价值的劳动,不懂得创造价值的是抽象劳动。10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自然属性,反应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使用价值是一切物品包括商品所共同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历史的范畴。一切有用物品虽然都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一切有用物品都有价值,使用价值的存在并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1)凡不是由劳动生产出来的使用价值,都没有价值,如(清新的)空气、(无污染的)阳光等;(2)有的物品虽然是劳动生产物,具有使用价值,但只用于满足生产者自己的需要,不是供别人使用,也没有价值,如农民用于自己食用的粮食等;(3)劳动生产出来的使用价值,如果供别人使用,但不通过交换,也没有价值,如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等。11(二)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1、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具有统一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必须通过交换,满足他人的需要,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才能表现为价值。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对立和矛盾的。(1)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有意义的是商品的价值,为此,他首先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对于商的购买者而言,有意义的是要取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此,他首先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2)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解决。交换成功,商品生产者得到了价值,购买者得到了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分别得到了实现。如果交换不成功,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有不能实现,商品这一内在矛盾就会暴露出来。12(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过程。2、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1)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不同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不同需要。(2)具体劳动虽然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物质产品,除具体劳动外,还必须“有一种不借人力而天然存在的物质基质”《资本论》第一卷。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的具体劳动只是改变物质基质的形态,只有具体劳动作用到某种自然物质上,才能生产出一定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因此,威廉·配第指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3、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1)抽象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性质上没有差别,只有量的不(2)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关系,是形成价值的惟一源泉。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1)生产商品的过程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2)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一般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3)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13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并科学论证的,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的关系,说明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具体形式各不相同,但为什么可以在量上相互比较,是什么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上的重大难题,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第二,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基础。马克思运用劳动二重性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作为劳动过程,具体劳动生产出商品,同时转移各种生产资料的价值;作为价值增殖过程,抽象劳动创造出新价值,其中包括剩余价值,从而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第三,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马克思从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出发,在创立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而创立了资本主义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地租理论和利息理论等等,创立了其经济理论的完整体系。14(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照私人打算和私人利益进行的劳动。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是作为社会总劳动组成部分的劳动。矛盾具体表现在:(1)私人劳动有时不能在事实上转化为社会劳动;(2)私人劳动并不一定在数量上能够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15
(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源自于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属于不同所有者(其最初表现形式就是私有制)。(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具体表现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首先是私人劳动,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被社会所承认。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成为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的原因。(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中各种内在矛盾和相应的一系列经济范畴产生的根源。(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贯穿于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能否得到解决,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16三、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一)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的。衡量劳动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
2.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形成,是在同一部门内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自发形成的。17
(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1、简单劳动是不需要经过特别训练的劳动,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从事的劳动。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来计量的。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复杂劳动可以还原为倍加的简单劳动。18(三)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1、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的生产效率,常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来表示。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商品的价值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劳动生产率变化而变化。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会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3、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使企业的投入产出比率提高,由此获得比同行业其他企业更多的价值。这些产品按社会价值出售,可以获得更多的报酬。19第二节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和起源二、货币的职能三、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20一、货币的本质和起源(一)货币是稳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1、货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2、货币是从商品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特殊商品,即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所谓一般等价物是指这样一种商品,它被社会所公认,成为各种商品价值表现的材料,它本身就代表价值,能够用它来衡量和表现其它各种商品的价值。21
(二)货币的产生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1、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背后本质的内容。
2、货币的产生是在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长期历史过程自发产生出来的。
3、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2)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形式。
4、在价值形式的两极中,处于等式左边的商品处在价值被表现的地位,即处在相对价值形式地位。等式右边的商品作为等价物被看作价值的化身,处于等价形式,由它来衡量和表现另一极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
22(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只羊=2把斧子相对价值形式:处于主动地位,要求把自己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右边)另一种商品上。等价形式:处于被动地位,是等价物,起着表现左边商品价值的作用。统一:相互依存;对立:只能处于其中一种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价值,相对地表现在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从“质”的方面: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的产品,都耗费了抽象的一般人类劳动,都具有价值。从“量”的方面:“左边”商品的价值量相对地表现在“右边”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上。商品的相对价值量取决于相交换的两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等价形式就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可以与另一种商品直接进行交换的形式,这种商品叫着等价物,是价值的代表。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私人劳动取得了社会劳动的形式。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表现为两个商品的外部对立,已经孕育了货币产生的胚芽。简单价值形式已经包含了一切价值形式的本质规定,是价值形式进一步发展的基础。23(2)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
2把斧子
1件上衣1只羊=3千克茶叶
20千克小麦若干其他商品在此,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其价值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商品的价值才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由于“左边”商品可以按不同比例与一系列相交换,,因此,它们之间的交换比例同它们所包含的劳动的比例更加接近,商品价值量决定交换价值的关系得到了体现。局限性24(3)一般价值形式
2把斧子
1件上衣
3千克茶叶
20千克小麦=1只羊
9尺布
6毫克黄金若干其他商品发生了质变,直接交换→通过第三个商品作为媒介的交换。在一般价值形式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从它们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商品来体现,因此,他们的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的这种性质便得到了完全的、充分的体现。由于各种商品的价值量可以和羊(一般等价物)的价值量相比较,因此它们之间的价值量也可以相互比较。一般等价物:就是可以直接地、无条件地和任何商品相交换,可以直接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一般等价物)25(4)货币形式
1只羊
2把斧子
1件上衣
3千克茶叶=6毫克黄金
9尺布
20千克小麦若干其他商品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6(三)货币的产生,意味着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和矛盾,已经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和矛盾。
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黄金和白银等贵重金属之所以最终被社会公认为一般等价物即货币,在于其自然属性比其他商品更适于承担货币的职能。
2、货币的出现,意味着商品交换分解成为买和卖两种行为,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转化为了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和矛盾。这种矛盾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商品经济的危机产生(买卖脱节)的可能性。
3、货币形式的演变。铸币,铸币,信用货币,现代货币,电子货币等。27
(一)货币的职能是它本质的具体表现,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是在前两个职能基础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二)价值尺度
1、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之所以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就是商品,就具有价值。
2、价值尺度的特点: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用想象或观念的货币即可。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现。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它取决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两个因素,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比率。
4、价格标准是为了用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的价值,在技术上由国家规定的包含一定贵金属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二、货币的职能28
(三)流通手段1、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2、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使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成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商品买卖的分离,既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又使买和卖脱节,产生经济危机形式上的可能性。3、铸币和纸币是货币的两种基本形式。铸币是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额面价值的金属铸块。纸币是国家发行的、作为法定流通手段的货币符号或价值符号。29
(四)货币的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是指退出流通领域,被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不仅本质上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还必须是足值的货币。2、支付手段是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在于:商品的给付与货款的支付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分离开了。它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进一步加深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产生的可能性。3、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般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的代表发挥作用。从理论上分析,作为世界货币的货币,只能是金银等贵金属,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某些发达国家的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世界货币的作用。30三、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一)货币流通规律
1、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如何决定的规律。
2、货币流通规律取决于三个主要因素:(1)投入流通中的商品数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各种商品的单价);(3)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前两个因素的乘积就是商品价格总额。
3、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商品价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31(二)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1、纸币流通规律。由于纸币本身并没有价值,只是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纸币流通规律必然是:纸币的发行量必须和流通中实际所需的金属货币量相适应。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是指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时,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2)通货紧缩是当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时,纸币升值、物价下跌的现象。(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这两种经济现象,都与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不相适应有关。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分别对应于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这两种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是宏观经济形势在货币问题上的表现和反映。32第三节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三、价值规律的作用33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发挥作用。1、价值规律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商品生产者之间平等互利关系。2、价值规律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无论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受制于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这是商品经济运转的核心,是推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3、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规律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价值规律是核心和基础。34(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层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单个商品生产上所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它是指同一部门内部生产同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该种商品的社会价值。它是部门内部的竞争和比较的结果。“第二种含义”:在不同部门的商品生产或不同种商品的生产上,各种不同商品要能按照社会价值进行交换,就必须使社会生产各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总量,与根据社会需要应当使用的必要劳动时间适应,表现在市场上就是各种不同商品各自的供给总量应当与社会对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大体一致。不同部门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在生产者背后自发确定的。35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最一般的、必然的表现形式。供大于求时,价格会低于价值;供不应求时,价格会高于价值;供求平衡时,价格相当于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标准员工固定期限劳动协议样本版
- 2024年规范化员工职位协议样本版
- 2025年度创新技术塔吊智能化改造及租赁合同3篇
- 06 野生保护 -把脉2021年中考英语作文热点【学科网名师堂】
- 2024生意合作协议合同范本:农产品批发市场合作框架协议2篇
- 2025年度原煤现货交易市场准入与交易合同3篇
- 2024年中学生教师节演讲稿范文(30篇)
- 2024设计公司保密协议书
- 动物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云南大学
- KTV装修泥工施工合同模板
- 四议两公开培训
- 2024酒旅行业品牌可持续发展白皮书-脉趣
- 曹操出行线上推广方案
- 酒店财务年度述职报告
- 高海拔地区设备低温运行温控策略
- PLC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和发展趋势
- 注塑工程师年度总结报告
- 肝癌治疗情况总结汇报
- 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业协同发展策略
- 岗位资质管理流程培训方案
- 腹膜透析建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