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流行病学_第1页
突发事件流行病学_第2页
突发事件流行病学_第3页
突发事件流行病学_第4页
突发事件流行病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发事件流行病学商丘医专预防教研室概述广义:1.事件发生、发展速度很快,出乎意料

2.事件难以应付,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狭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社会公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1.事件分布各异2.地点分布各异3.影响各个人群4.造成心灵创伤5.影响多个方面6.后期效应7.发生难以预测8.具有相对性突发事件的分期1.间期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平长期2.前期突发事件的酝酿期和前兆期3.打击期突发事件的作用和危害期4.处理期灾害救援或爆发控制期5.恢复期事件平息期突发事件的分类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疾病爆发突发事件对人类的危害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造成经济损失和影响经济发展对社会其他方面的影响造成心理伤害造成环境危害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爆发调查爆发调查的一般程序爆发的核实准备和组织现场调查资料整理确认爆发终止文字总结突发事件调查的一般步骤快速侦查卫生需求评估深入调查案例1988年1月中旬上海市突然出现大批症状相似的病人,大部分患者起病急剧,一般先由发热、乏力,继而有纳差、恶心、呕吐、腹胀。由于疫情来势凶猛,一时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恐慌。而对这一突发事件,究竟应如何在紧急应对处置的同时展开调查?病因又是如何被查明?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制定政策和法律建立信息系统建立预警系统危险评估物资储备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制定预案科学研究监督评价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处置病员公共卫生管理稳定群众情绪寻求合作和援助突发事件平息后的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一)开展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普及相关知识,矫正人群的不良行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培训健康教育队伍,经常性开展对公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二)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础资料、相关资料及预防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利用。(三)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开展预测、预报工作。(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五)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及时提供准确信息,快速做出反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内容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性质、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三间分布、主要病征、受威胁人数、事件的可能原因、已采取的应急措施、控制效果、现状和趋势、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以及报告的时间、报告人、联系电话等。报告方式有电话报告、传真报告、电子邮件报告、口头报告、书面报告等。(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样品,收集相关资料,查明事件发生原因和危险因素,撰写调查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包括: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发病原因、发病情况、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调查;相关标本或样品的采集;进行检验检测;确定是否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撰写调查报告。(七)开展检验检测,及时查明事件发生原因,明确诊断。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检验包括:本辖区内突发传染病疫情的病原微生物检测;重大化学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危险性化学物品的泄漏、化学恐怖、化学武器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的理化检测工作;现场快速检测;指导和协助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理化检测工作。(八)根据流调和检验检测结果,判定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界定与分级包括: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检验检测结果,综合当地的历史资料,参考不同地区的疾病特点、社会反应程度、预警和处置能力等实际情况及其危害程度等,界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及分级。有12种情形可以界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根据事件发生的危险程度、发展进程和社会影响等特点。(九)开展现场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包括:救治病人,康复措施,隔离传染源或控制危险因素;对突发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或控制传播因素;保护易感人群或受威胁人群,如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宣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控制事态,消除不良影响等内容。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应急反应措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2.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3.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4.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5.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6.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应急反应措施各级人民政府的应急反应措施(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2)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需要,调集本行政区域内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涉及危险化学品管理和运输安全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防止事故发生;(3)划定控制区域;(4)疫情控制措施;(5)流动人口管理;(6)实施交通卫生检疫;(7)信息发布;(8)开展群防群治;(9)维护社会稳定。卫生行政部门的应急反应措施(1)组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2)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级别;(3)应急控制措施;(4)督导检查;(5)发布信息与通报;(6)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7)普及卫生知识;(8)进行事件评估。医疗机构的应急反应措施(1)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2)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3)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4)做好传染病和中毒病人的报告。对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起身体伤害的病人,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5)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置。(6)开展科研与国际交流。开展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诊断试剂、药品、防护用品等方面的研究,开展国际合作,加快病源查询和病因诊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应急反应措施(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3)实验室检测;(4)开展科研与国际交流;(5)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6)开展技术培训。卫生监督机构的应急反应措施(1)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2)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开展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等的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3)协助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调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应急反应措施(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调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技术力量,配合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口岸的应急处理工作;(2)及时上报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和情况变化。非事件发生地区的应急反应措施(1)密切保持与事件发生地区的联系,及时获取相关信息;(2)组织做好本行政区域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3)加强相关疾病与健康监测和报告工作,必要时,建立专门报告制度;(4)开展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防患于未然;(5)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6)根据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决定,开展交通卫生检疫等。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1.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2.医疗卫生机构内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3.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予以配合。4.医疗机构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报告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5.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处分或追究相应的责任:①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②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③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④拒绝接诊病人的;⑤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理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2.特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分级1.Ⅰ级指特别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涉及两个及以上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或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2.Ⅱ级指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定时间内,在一个省多个县(市)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3.Ⅲ级指较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定时间内,在一个省的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由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工作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响应的原则;2.及时报告的原则;3.调查与控制并举的原则;4.分工合作、联防联控原则;5.信息互通、及时发布原则。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报告人1.责任单位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2.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报告人。此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理

迅速组织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专家组,由传染病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免疫规划、卫生管理、健康教育、医学检验等相关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处置要点如下:①现场调查与病因分析,临床救治原则;②现场控制措施;③样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④防护措施;⑤事后评估。急性化学中毒的应急处理

急性化学中毒的概念与特点急性化学事故是指一种或多种化学物释放的意外事件,短时间内损害人体健康或污染环境,使机体引起中毒病变,化学损伤、残疾或死亡。化学事故的类型从救援角度出发,一般可分为两类:一般性化学中毒事故和灾害性化学事故。急性化学中毒的特点有:发生突然,防救困难;病变特异,演变迅速,受害广泛;污染环境,不易洗消;影响巨大,危害久远。急性化学中毒的临床表现毒物在吸收、代谢、排泄过程中可给人体组织、器官造成直接或继发性损害。其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神经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循环系统损害、消化系统病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及泌尿系统损害。急性化学中毒的诊断诊断的分析方法:①病因诊断即根据中毒的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②定位诊断即根据中毒的临床表现,推导毒物作用的靶器官或病变部位进行诊断。③鉴别诊断。根据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按中毒程度分为观察对象(刺激反应)、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急性化学中毒的急救原则现场急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可降低伤亡率,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电离辐射损伤的应急处理电离辐射损伤的概述1.电离辐射及其作用方式电离辐射是指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波长较短,可对机体产生损害。包括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和中子射线等。电离辐射通常以四种方式作用于人体。包括:①外照射指辐射源位于人体之外的辐射照射;②内照射指超常量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的辐射照射;③放射性核素体表沾染指放射性核素沾染于人体表面(皮肤或粘膜);④复合照射指上述一种以上作用方式作用于人体。电离辐射事故和电离辐射损伤(1)电离辐射事故(radiologicalaccident)指电离辐射源失控引起的异常事件,直接或间接产生对生命、健康或财产的危害。(2)电离辐射损伤也称放射病,分为急性放射病和慢性放射性病。电离辐射损伤的应急处理1.电离辐射事故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原则(1)一般原则1)首先应尽快消除有害因素的来源,同时将事故受照人员撤离现场,检查人员受危害的程度。并积极采取救护措施,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2)根据事故的性质、受照的不同剂量水平、不同病程,迅速采取相应对策和治疗措施。在抢救中应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外伤、出血和休克等,对估计受照剂量较大者应选用抗放射药物。3)对疑有体表污染的人员,首先应进行体表污染的监测,并迅速进行去污染处理,防止污染的扩散。4)对事故受照人员逐个登记并建立档案,除进行及时诊治外,必要时随访观察,以发现远期效应。(2)外照射事故照射人员

1)早期剂量估算可根据受照人员的初期症状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并参照物理剂量的估算结果,迅速作出病情的初步估计。2)受照剂量小于0.1Gy者可作一般医学检查;受照剂量大于0.25Gy者应予以对症治疗;对受照剂量大于0.5Gy者应住院观察,并给予及时治疗;受照剂量大于1Gy者,必须住院严密观察和治疗。3)外照射急性放射病人,应采取综合性治疗。4)对伴有急性放射皮肤损伤的病人,应酌情处理。内照射事故照射人员1)放射性核素可经由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甚至完好的皮肤进入体内造成内照射损伤。2)内照射的判定可依据污染史、生物样品的测定分析和临床表现等综合判定。3)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的医学处理:①尽早清除初始进入部位的放射性核素。包括彻底洗消体表污染和防止污染物的扩散。疑有吸入时,应清拭鼻腔、含嗽、祛痰,必要时使用局部血管收缩剂。有摄入时,可催吐、洗胃、使用缓泻剂和阻吸收药物。②根据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进入量,尽早选用相应药物进行促排治疗。4)对超过2个摄入量限值的放射性核素内照射人员应进行医学观察及相应的治疗;超过20个摄入量限值者属于严重内照射,应进行长期、严密的医学观察和积极治疗,注意远期效应。(4)内外混合照射事故照射人员内外混合照射时的医学处理可参照内照射和外照射事故处理。伴有体表创伤时,可用生理盐水、络合剂反复冲洗。必要时可考虑手术切除。2.电离辐射污染的控制(1)发生污染性事故时,首先控制污染,保护好事故现场,阻断一切扩散污染的可能途径。(2)隔离污染区,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随意出入现场。(3)进入污染区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具,通过缓冲区进入污染区。从污染区出来的人员,要进行个人监测,由污染区携出的物品、设备,必须在缓冲区经过检查和处理。(4)任何表面受到放射性污染后,应及时采取综合去污措施,尽可能清洗到本底水平。(5)个人去污时用肥皂、温水和软毛刷认真擦洗,洗刷和消毒时要按顺序进行,先轻后重,防止交叉污染。(6)受过严重放射性污染的车辆或设备,其表面虽然经除污达到了许可水平,但当检修、拆卸内部结构时,仍要谨慎,防止结构内部污染的扩散,要进行监测和控制。电离辐射事故的应急对策(1)隐蔽。(2)个人防护方法。3)服用稳定性碘碘化钾或碘酸钾可以减少放射性碘同位素进入甲状腺,给药越早,预期防护效果越好,24h后给药已基本无效。(4)撤离。(5)搬迁。(6)控制食物和水,使用贮存的粮食和饲料(7)控制出入。(8)人员除污染。(9)地区除污染道路和建筑物表面可用水冲或真空抽吸法。设备可用水和适当的清洗剂清洗,耕种的农田和牧场可去掉表层土移往贮存点埋藏,也可深耕而使受污染的表层移向深层。(10)医学处理只有发生的事故严重,早期对策无效,对工作人员和公众造成危害时,才需进行医学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案例】SARS的启示女性,54岁,退休人员。03/04/02首诊。临床表现:发热、寒战,全身乏力数日,体温39℃,白细胞2.1×109/L,抗生素治疗效果差。无既往心肺史及其他病史。影像学检查:03/04/06胸片:两下肺纹理增粗,模糊,右心膈角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模糊。03/04/08CT:两肺中下叶,背段可见斑片状,大片状中高密度渗出灶,其内可见支气管相。03/04/09其女儿到医院就诊。临床表现:发热一天,体温38.2℃。白细胞3.7×109/L,抗生素治疗效果差。03/04/16其兄弟亦到医院就诊。临床表现:发热、腹泻一天,体温38℃,白细胞3.6×109/L,抗生素治疗效果差。CT:右肺上叶小斑片状影。问题1:这三名患者可能得的是什么病?有什么依据?还需要了解什么情况?答案:SARS。依据1、有家族聚集性2、三人均有发热,体温均在38℃以上3、三人白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4、三人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均差5、其中两人胸片、CT显示肺部有阴影

还需要了解:首发者是否到过疫区或接触过SARS病人问题2:如果当时是你发现了这三例病例,应如何处理?答案:1、上报: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2、对病人的处理:对疑似病人,立即给他戴外科用口罩。如果戴口罩病人不能忍受,告诉病人咳嗽、谈话或大喷嚏时用卫生纸将口鼻遮掩,立即与其他候诊人员隔开,将病人带入一个相对周围区域负压环境中;将传染他人的可能性减少到最小。

3、消毒:对诊断桌及水平面等所有被病人或医务人员触摸的各个层面进行消毒。对于病人曾停留的房间,所有医疗设备(听诊器和其他仪器可成为传染源)进行清洁消毒,并保持干燥。

问题3: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答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问题4:你觉得医院应该如何控制此类突发事件?医务人员要加强学习,掌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时发现病人;要学习、掌握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知识和措施。2、

医院在易于隔离的地方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指定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院设立专门病区。室内与室外自然风通风对流,自然通风不良则必须安装足够的通风设施(如排气扇),禁用中央空调。3、

坚持首诊负责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转到指定医院进行治疗。4、医院要重视消毒隔离工作,各部门要密切协作,确保消毒隔离措施和防护设施落实到位。要定期做好消毒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