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概要期末复习自己整理_第1页
中国文化史概要期末复习自己整理_第2页
中国文化史概要期末复习自己整理_第3页
中国文化史概要期末复习自己整理_第4页
中国文化史概要期末复习自己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史概要期末复习整理绪论◆文化分为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元青花2、制度文化层:管制、法制、兵制3、行为文化层:习俗和习惯;中;草灰禁忌4、心态文化层:社会心理和概念意识中国文化的精神:(一)人文精神: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1、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1)个人:道德修养【海瑞等道德楷模】树立楷模的原因:民族要求;皇帝挽救朝廷所需(2)政治:德治【中国古代政治理想上推崇德治】例:武则天起用酷吏;杀酷吏(3)社会结构:家庭和睦【血缘关系】(4)理想的社会模式:“天下为公”2、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1)家族:过于重视血缘亲情(2)道德:忽视制度和法治(过于依赖道德)(二)自然精神1、负面影响:自然被神化2、古代“天人合一”观的两重意蕴:人与自然协调;神化自然,屈服于神性的自然(三)奇偶精神:对立统一,中庸和谐阴阳、奇数与偶数(四)会通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表层价值1、孔子:不悱,不启2、三戒:少年戒色,壮年戒斗,老年戒得(二)深层价值1、孔子的仁学2、老子的“道”的理论的深层价值3、全寻意识,寻根意识4、中国文化的非功利主义色彩古代礼制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这一说法起源于《周礼》】•吉礼:五礼之冠,就是祭祀的典礼•凶礼:一般理解是指丧葬❤现存儒家经典十三经中,有三部是属于礼制的,称为三礼,即《周礼》、《仪礼》和《礼记》。对此有什么看法?个人理解:谈谈礼的重要性《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婚礼六步骤:纳采、问名、纳吉、纳徵定亲、请期、亲迎冠礼冠礼实质是一种成年礼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与冠礼相对应,古代女子15岁行笄礼,详情不可考】加冠三次:始加——缁布冠——黑麻布、治人权再加——皮牟冠——白色鹿皮、军事权三加——爵(què)牟——细葛布、赤中带黑、宗庙祭祀权宗法【精神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最基本的一点是大宗、小宗的区分,而大宗和小宗的确定,必须从一个家庭的始祖讲起。周代大夫、士阶层家庭的始祖,一般是国君的别子。嫡长子的弟弟就是别子,别子与长子即继位的哥哥不同,必须分出去自立一家。别子立为一家,成为这一家的始祖,叫做“别子为祖”。古代称谓常见的亲属关系概念:九族、三党、五服“九族”的两种解释:A【纵向的】从玄孙到高祖共计九代B【横向的】父族四:指父亲五代为一族(高曾祖父己)、姑母嫁人者为一族,姐妹嫁人者为一族,己女嫁人者为一族母族三:母之父系一族,母之母系一族,母之姐妹嫁人者为一族妻族二:妻之父系一族。妻之母系一族(合为“九族”,分开来就是“三党”)“五服”:什么是斩衰(cuī)第一类,斩衰,最重的丧礼,以最粗的生麻布为衣,衣边不加缝裹,裸露断处(表达极度悲痛之情),手执粗竹杖(俗称哭丧棒),脚穿草鞋,丧期三年(首尾三年,25个月,两周年),通常适用于子女为父母(包括继母、嫡母)、承重孙为祖父母、妻妾为夫。◆代称(死后由他人所拟,或习惯性称呼)的几种情况:1、以籍贯地望或任职地区为代称。如韩昌黎(韩愈)、柳河东(柳宗元)【均为籍贯】;贾长沙(贾谊曾任长沙王太傅),吕衡州(吕温曾任衡州刺史)。2、以官职或封爵为代称。如杜工部、王右丞、文信国……3、谥号,是帝王、贵族、大臣死后按其功德事迹而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范文正公、岳武穆公等。也有处士而由门人私谥的,如陶潜靖节先生,王通谥文中子4、尊称。死后由弟子或后人拟定。如归震川、周濂溪等(多为地名之后加先生)5、以数字为名号。如元九(元稹)、李十二(李白),秦七(秦观)、黄九(黄庭坚)。6、几个人合用的特称。同姓并称如:大小谢、大小杜、二陆。异姓并称如:孔孟、老庄、程朱等等。古代帝王称号(国号、陵号、年号、尊号、谥号、庙号)【区分;举例】1、国号:(1)初始地:周(歧周)、秦(秦地)、汉(汉中)(2)所封的爵邑:隋、唐(3)当地物产:辽、金(4)文字的含义:元、明、清2、年号:▪使用年号的是汉武帝,第一个年号是建元;改用新年号称为改元(发生值得纪念的事件)▪明清两代,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这样,年号等于帝号,如洪武、永乐、万历、康熙、乾隆等▪年号一般为两字(特殊:梁武帝—中大同;宋太宗—太平兴国;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3、尊号:皇帝在位时,唐宋时期如武则天:“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唐中宗:“应天神龙皇帝”;唐玄宗:“开元神武皇帝”4、谥号:(1)美谥:文、武、元、平(2)恶谥:幽、厉、灵(3)夭谥:悼、哀、怀、愍、闵【唐太宗:初为文皇帝,后改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和宗法祭祀制度相联系的一种称号。皇帝死后,根据他在皇族中的世系,奉入太庙祭祀,追尊为某祖某宗,以显扬其在皇族世系中的地位。所谓庙号即已故皇帝在太庙中的称号(始于殷代)【刘邦“太祖高皇帝”,太祖为庙号,高为谥号;刘彻“世宗孝武皇帝”】陵号:有时也用来代指过世皇帝,一般用于本朝【唐太宗的昭陵、汉武帝的茂陵、明代的孝陵、长陵、定陵等】避讳的四类对象:国讳,当代皇帝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有时甚至包括皇后之名圣讳,孔孟,周公(金代),黄帝(宋代)家讳,父母、祖父母之名宪讳,下属不得直接使用长官本人及其父祖之名避讳的办法:改用同义字或同音字。如唐太宗李世民,民改为人。加减字的笔画。如孔子名丘,改为或邱。换成同义字或近义词。如吕后名雉,雉改称野鸡。以“某”或□回避。读至应讳之字是改念作“某”,如孔某、孟某。写字时则空格或写作□。以近音代读。如《红楼梦》中黛玉之母贾敏,凡遇敏字黛玉皆读作密。历代官制周礼六官:天地春夏秋冬官(六部:吏户礼兵刑工)1、天官冢宰:总理国政,有大宰、小宰、宰夫等许多属官,统称为“治官”2、地官司徒:掌管民政教育,有大司徒、小司徒、乡师等职,称为“教官”3、春官宗伯:掌祭祀礼乐,有大宗伯、小宗伯、肆师等职,称为“礼官”4、夏官司马:掌军事征伐,有大司马、小司马、军司马等职,称为“政官”5、秋官司寇:掌刑法狱讼,有大司寇、小司寇、士师等职,称为“刑官”6、冬官司空:掌百工土木三省六部制A三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B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历代学制周代大学(两种):周王朝京城有辟雍,诸侯国都有泮宫宋代国学三舍国子监所属有国子学和太学2、王安石元丰兴学(1)创立三舍法:a外舍(初级班)初入太学,2000人b内舍(中级班)外舍生岁试,一二等升入,200人c上舍(高级班)内舍生成绩优、平,操行合格者升入(2)更新教材:主编《诗经》、《尚书》、《周官》三经新义【反对繁琐章句之学,注重义理之学,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虽变法失败,但三舍法和重义理的作风一直沿袭下来宋代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书院教学特点: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常开展不同学派间的学术交流,叫做会讲,求同存异,以文会友,风气民主主要奖掖后进,有利于年轻人锻炼成长既读经,也学文史;既读古籍,也看当代著作强调创新,鼓励独立思考,注重学行结合,提倡师生、同学间互相诘难科举考试九品中正制1、时间:魏晋南北朝2、背景:中小地主子弟要求入官3、具体办法:九品官人法[中正官按照当地人士的家世出身、言行表现分别评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以备国家量才录用]4、影响:门阀动摇,南北方农民起义,庶族寒门的地主冲击秀才:秀才是明清时期参加最初一级科举考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考秀才的正式考试称“院试”举人:明清时期的举人是参加全省范围的科举考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全省的考试叫做“乡试”进士:宋元明清时的进士是参加全国范围科举考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也是所谓科甲出身的最高身份。全国性考试称为“会试”∕“春闱”或“礼闱”连中三元:集解元、会元、状元于一身。进士出身叫做两榜出身;举人出身叫做一榜出身先秦哲学▪先秦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总体上看,先秦各派思想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第一次高潮,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九流十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农家&小说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文化下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学而优则仕之意:以教育培养选拔治国贤士&入仕行道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态度:诲人不倦,循循善诱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闻一而知十因材施教学习态度与方法:学而不厌;发愤忘食;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吾师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学而习行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臆测、武断、固执、自以为是)作用、影响老子:提出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墨子十大主张:1、兼爱:人与人之间应该普遍的、平等地相爱相互↔儒家“爱有差等”【“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认为要把别人与自己同等看待,首先是我对别人亲爱和有利,然后别人也回报我以爱和利。这样人与人之间就平等了,也就是“爱无差等”。与儒家讲爱有亲疏厚薄是不同的。“兼爱”反映了墨子的一种理想,事实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反映了他企图调和统治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他希望维护自身的利益,使各方面的利益相安无事。但是这只能是一种不合实际的空想。】2、非攻:反对大国对弱小国家的攻伐和掠夺,但支持仁战【“非攻”即反对战争,是“兼相爱,交相利”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墨子反对破坏生产,保全其生命财产安全的价值主张。在墨子看来,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都是违背“兼爱”原则的。他揭露这种战争在春天进行就使农民不能耕种庄稼,在秋天进行就使农民不能在田间收获。因此,它是“夺民之用,废民之利。”这反映了小生产者为确保其生命财产的愿望。但是,墨子并不一概反对战争,他只是反对无故“攻伐无罪之国”的侵略战争,对防御性的战争,他是支持的。他也曾帮助宋国抵御楚国的进攻。】3、尚贤:用人以德才取人,不分亲疏远近,不分贫贱富贵,不以貌取人【大胆而又具革命性的主张】【在墨子看来,依靠血缘关系而取得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这种与生俱来的富有和高贵是“无故富贵”,有悖于他所主张的“兼爱”思想。墨子反对世袭制度,主张政治地位的获得必须要靠才能,没有才能不能做官。他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做官的不能永久都保持高贵的地位,而民众不能永久都处于卑贱的地位。只要有才能就应该被推举出来当官,而没有才能的官吏则应该降级或罢免。即使是农民与工匠,只要有才能,都可以推举出来做官。这表明他反对靠血缘关系取得特权地位,认为劳动者只要有才能,也可以做官。相反,原来的贵族,要是没有才能,就应该降级。这种主张,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取得政治地位的思想。】4、尚同:下级必以上司之是非为是非,统一言论,统一政令,要求下级必须报告实情,发现罪人而不报告者与罪人同罪【“尚同”则是“尚贤”思想的扩大,不仅一般官吏要“尚贤”,而且“天子”也要由贤者来担任。墨子认为,在国家出现之前,意见不能统一,各人有各人的是非标准,因而天下大乱。所以,他主张选举天下的贤德、善良、人格高尚而又有智慧、能言善辩的人立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然后,天子又选择贤者来任“三公、诸侯、国君”与各级的“正长”,以帮助天子统一民众的思想。这样做就是尚同于天的意志,因为天的意志是“兼爱”。若是人人都做到“兼爱”,天下当然也就太平了。墨子“尚同”的主张,在当时只是一种善良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这种学说倾向于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有其积极的意义。】5、节葬:革除厚葬久丧,改三年之丧为三日丧,反对人殉6、节用:反对浪费。要求饮食吃饱即可,不求美味;衣服御寒即可,不求华丽;房屋遮风雨即可,不求美观;车船利于行即可,不加雕饰【“节用”、“节葬”的思想,是墨子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墨子认为,为政者应该增加生产,使物质财富成倍增长。他说“圣人为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用什么办法来达到这个目的呢?他认为并不需要扩张领土,只要尽量开发本国的资源,而又厉行节约,去掉不必要的开支,物质财富就可以成倍增长了。同时,墨子还主张国家的财政开支要对人民有利。他说:“诸加费不加利民者,圣王弗为”。根据这个原则,墨子激烈反对儒家的“厚葬”、“久丧”,而主张“节葬”。他认为葬礼不分贵贱,一律“桐棺三寸”,也不需守丧。埋葬以后,马上就去参加生产劳动。他指出,“厚葬”要把财富多埋在坟墓里,而“久丧”则影响劳动生产。这样做要想使国家富强,是根本办不到的。】7、非乐:认为文化娱乐对社会无用而有害,反对当权贵族奢侈享乐、靡费财务的风气【注重平民利益的经济观】8、非命↔儒家“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墨子主张“天志”,但是又主张“非命”。他认为强调“命”的危害性很大,如果相信天命的学说并用以指导行动,则王公大人必然懒于断案和治理政事,卿大夫必然懒于治理官府,农夫必然懒于耕种田地,妇女必然懒于纺纱织布,其结果必然是天下大乱,社会财富必然不足。墨子认为,“命者,暴王所作”,“此皆疑众迟朴”,即认为命是由古代暴君制造出来欺骗民众的。“天命”的说法,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主张这种论调,是一切坏言论、坏行为的总根子。因此,墨子认为,天下的士人君子,若真要要天下富裕,而不是贫苦,要国家大治而不是混乱,就不要那种“天命”的言论,因为它是天下最大的祸根!墨子揭露了“命”并非是“天”产生的,而是人制造出来的,这是对“天命”论的有力打击,这里包含了无神论思想的闪光。】9、10天志与明鬼:借天之力,借鬼之力↔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天志”、“明鬼”是他的“兼爱”学说的理论根据,即要论证“兼爱”学说是天的意志,是鬼神的意志。“天志”在墨子看来是十分重要的,它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墨子的宗教思想。他认为天对一切国家、一切人都一视同仁。天还有赏善罚恶的威力,顺天意的必然得到报赏,逆天意的必然遭到惩罚。他还认为“天志”是衡量“王公大人”和“万民”的规矩。他的“天”是小生产者的幻想,反映了小生产者的利益。他只是想利用“天”的观念为他的主张服务,使他的学说易于为人所接受。“明鬼”,也就是相信鬼神,是从“鬼神”可以帮助“天”赏善罚恶而提出来的。他说,如果使天下的人都相信鬼神能够“赏善罚恶”,则天下怎么会乱呢!但是这是一种幼稚的迷信思想。】孟子“四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智之端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把上述“四端”称为“良知”】◆孟子的仁政措施:☺仁政的出发点:性善论(建立在“四端”之上)经济上,与民恒产(百亩良田,五亩园宅);实行井田制军事上,以德王天下,反对兼并战争,支持仁战教育上,设庠序学校,教民人伦【和谐社会、和睦】组织上,尊贤使能(舜发于畎亩之中…)文化娱乐上,与民同乐【评价:当时迂腐;政治制约力】荀子:门人很多,著名的又韩非(集先秦法家之大成者)和李斯,体现出荀子的法家思想◆其他先秦子书;兵家,孙武《孙子兵法》名家,公孙龙《公孙龙子》&惠施杂家,吕不韦主编《吕氏春秋》【先秦时期最后一部文献,先秦文献中唯一不存在真伪的文献】【体制庞大】宋元哲学(儒学进入新时期——被称为道学或理学)◆宋代理学四大派:“濂”(周敦颐)、“洛”(二程)、“关”(张载)、“闽”(朱熹)中国佛教魏晋时期佛教得到进一步传播,已有中国僧人西行求法。如“西行求法第一人”:朱士行到了西域宗派佛教的出现,标志着佛教的“成熟”程度,标志着佛教已经完成了它“中国化”的进程(西藏佛教叫做“喇嘛教”)“三藏”:小乘佛教的经、律、论中国本土佛教:禅宗,以“教外别传”相标榜、“三归(或三皈)”&五戒A“三归”:受五戒之前,先要“归依”佛、法、僧“三宝”B“五戒”:佛教为在家男女信徒们制定的戒条→终身制,触犯一条,被弃逐1、不杀生(一般动物除外)2、不偷盗(五钱以上的财物)3、不邪淫(夫妇除外)4、不妄语(不撒谎,大妄语)5、不饮酒◆比丘戒:和尚们所受的戒条共有250条,最根本的有4条,称为“四根本戒”,就是:1、不淫欲2、不杀生3、不偷盗4、不妄语比丘尼戒:尼姑所受的戒条◆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形的&无形的)1、寺塔建筑。寺院和塔的建筑都是佛教传入后的一种新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的传播,寺塔建筑物逐渐增多,在中国的建筑史上,开拓出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建筑科学更加丰富。如苏州寒山寺、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等古寺,以及西安大雁塔(唐)、北京天宁寺塔(辽)等古塔,已不再是一些宗教建筑,已成为中国古建筑中的艺术结晶,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达的历史见证。2、石窟艺术。以云冈、龙门、敦煌三大石窟艺术为代表的中国的石窟意识,可以说遍布全国,这些石窟艺术早已成了具有世界意义的艺术宝藏,是传统文化的精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骄傲。3、小说文学(1)文学风格:许多大乘佛经里有着毫无拘束的想象力,正是在想象力的影响之下,才会有诸如《西游记》、《封神演义》这类神话小说的产生(2)提供了文学素材:如《西游记》唐僧八十一难来源于《大方广佛严华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3)文学思想的影响:人生虚幻、出世及因果报应,例如《红楼梦》(4)文学形式的影响:a变文:说唱佛陀故事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