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十篇_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十篇_第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十篇_第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十篇_第4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十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十篇教学目标

1、使学生把握圆柱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受观看、操作、争论等数学活动过程,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探讨问题,体验转化和极限的思想。

3、在图形的变换中,培育学生的迁移力量、规律思维力量,并进一步进展其空间观念,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应用。

2、借助教具演示,弄清圆柱与长方体的关系。

教具、学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圆柱形容器若干个;学生预备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用学具。

教学设想

《圆柱的体积》是学生在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在学问与技能上,通过对圆柱的详细讨论,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在方法的选择上,抓住新旧学问的联系,通过想象、课件演示、实践操作,从经受和体验中思索,培育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问题,表达数学学问“从生活中来到生活去”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学问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擅长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疑引入

“水是生命之源!”节省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前两天,教师家的水龙头出了问题,拧上阀门之后,还是不停的滴水,你们看,一刻钟就滴了这么多的水。

1、出示装了水的圆柱容器。

(1)启发思索:容器里面的水形成了什么外形?(圆柱)你能知道这些水的体积?

(2)争论后汇报:

生1:用量筒或量杯直接量出它的体积;

生2:用秤称出水的重量,然后进一步知道体积;

生3:把它倒入长方体容器中,从里面量出长、宽和水面的高后再计算。

师:现在教师只有这些工具(圆柱形容器,长方形容器,半圆形容器和其他不规章容器),你怎么办?

生1:把水到入长方体容器中……

生2:我们学过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只要量出长、宽、高就行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境,提出问题,学习身边的数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需要渗透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学问联系为所学内容作了铺垫的预备]

2、创设问题情境。

师:(课件显示)假如要求某些建筑中圆柱形柱子的体积,或是求压路机圆柱形大前轮的体积,能用同学们想出来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从实际需要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从问题中思索寻求一种更广泛的方法来解决圆柱体积的问题的欲望]

师:今日,就让我们来讨论解决任意圆柱体积的方法。(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经受体验,探究新知

1、回忆旧知,帮忙迁移

(1)教师首先提出详细问题:圆柱体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几何图形有联系?

生1: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圆形

生2:侧面绽开是长方形……

生3:说明圆柱和我们学过的圆和长方形有联系

师:请同学们想想圆柱的体积与什么有关?

生1:可能与它的大小有关

生2:不是吧,应当与它的高有关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既复习了旧学问又引出了新学问,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新知。]

(2)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圆面积公式的。

协作学生答复演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进一步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形”到“体”;同时使学生感悟圆柱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的联系,通过圆面积推导过程的再现,为实现阅历和方法的迁移作铺垫]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启发猜测:我们要解决圆柱的体积的问题,可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圆柱可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体。并通过争论得出:反圆柱的底面积分成很多相等的扇形,然后反圆柱切开,再拼起来,就转化近似的长方体了。)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体验。

把圆柱的底面积分成很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再把它拼起来,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的份数越多,形体中的越接近,也就越接近长方体。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大胆猜想、动手体验。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领悟的过程中成为了发觉者和制造者。]

(3)学生小组汇报沟通:

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近似的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依据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得出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

教师依据学生汇报报,用教具进展演示。

(4)概括板书:依据圆柱与近似长方体的关系,推导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V=sh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学生的联想建立圆柱体和长方体的联系,初步建立转化的雏形,然后再通过实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抽取嬉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根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洁的问题。

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抽取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抽取问题的根本原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

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肯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1.猜一猜。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试验活动。

(1)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状况?

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2)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状况?

结果:肯定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3.发觉规律。

启发: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不难发觉: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做一做

第1题。

(1)独立思索,推断正误。

(2)同学沟通,说明理由。

第2题。

(1)说一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呢?

(2)假如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一样的球吗?为什么?

三、稳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1、3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成数(课本第9页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事物,经受熟悉成数,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对成数问题有奇怪心,获得运用已有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成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解决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①四折是非常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②六折是非常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③七五折是非常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由于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这条牛仔裤原价多少元?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听农夫们说:今年我家的稻谷比去年增产二成,我家的桂皮晒干后只有五成等吗?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而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就是成数。渗透环保教育

三、探究体验

(一)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非常之几,通称几成。例如一成就是非常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1、让学生尝试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写成百分数。

2、让学生说说除了农业上使用成数,还有哪些行业是使用了成数的学问。

3、练习:将以下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二成=()%;四成五=()%;七成二=()%。

(二)教学例2

1、出例如题,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3、学生尝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堂了解状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理解节电二成五就是比去年节约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从而依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万千瓦时)

或者引导学生列出

350-35025%=262.5(万千瓦时)

四、稳固练习

1、三成=()%;五成六=()%;八成三=()%;

2、第9页做一做

3、解决问题

(1)某乡去年的水稻产量是1500吨,今年由于受到天气灾难的影响水稻产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产量是多少吨?

(2)鼎湖山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18万人次,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比20xx年增加一成五,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多少?(出外玩要做好垃圾分类)

(3)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有820人,比20xx年在校生人数削减了二成,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是多少?

(4)某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为30万双,20xx年年产量比20xx年增加了一成六,20xx年年产量又比20xx年增加一成,这个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是多少万双?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熟悉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晰地表示出各局部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猎取所需要的信息,进展简洁的分析,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

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依据统计图进展简洁的数据分析。

教学预备:

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爱的体育工程,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

2.在这些体育工程中,你喜爱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展统计。(可在课前进展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爱的工程

乒乓球

足球

跳绳

踢毽

其他

人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爱的体育工程,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供应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纳真实的数据进展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受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预设:数量的多少比照:如喜爱乒乓球人数最多,喜爱足球的比喜爱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爱乒乓球的和喜爱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假如要比拟喜爱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拟?

3.如何计算喜爱各种运动工程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学生进展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展校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课,是课程标准试验教材新增加的一个内容。培育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力量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进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育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本册教材设计了确定起跑线这个数学综合运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学问和方法(如:圆的学问),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加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力量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学生分析:

在教学本课之前,大局部学生已经把握圆的概念、圆的画法还有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等学问。学生具备肯定的小组自我探究的力量,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展学习。

学生对体育活动也很喜爱,相当一局部学生去过体育场,对体育场的跑道和起跑线并不生疏。通过电视节目学生对起跑时运发动不能站在同一起跑线的现象也有肯定的熟悉,但详细这样做是为什么、相邻两跑道起跑线该相差多远呢?学生可能很少从数学的角度去仔细的思索。也很难通过阅历和观看得到,需要学生收集相关的数据,详细分析起跑线的位子与什么有关。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在相邻跑道相差多远这一点上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构造,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2、通过活动培育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力量。

3、通过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运用圆的有关学问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详细问题,让学生独立思索,提高解决简洁问题的力量。

关键:体会数学学问在体育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汇报调查,引入课题(8分钟)

1、汇报调查状况

课前,我让大家调查运动场的状况,你们得到了哪些信息?

2、课件显示如下情境图: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指名学生答复,并引导得出:运发动进展跑步竞赛。

师:在一些短跑竞赛中,运发动所在的起跑位置是不一样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引导学生答复:弯道处外圈比内圈长一些。

3、提醒课题,下面我们就用几个详细的例子来验证同学们想法是否正确。

二、结合实例、探究问题(24分钟)

实例一:

课件显示:

调皮和笑笑分别从A,B处动身,沿半圆走到C,D。他们两人走过的路程一样长吗?

(1)笑笑所走路线的半径为10米,她走过的路程是()米。

(2)调皮所走的路线半径为()米,他走过的路程为()米。

(3)两人走过的路相差()米。

1、理解题意

依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指名答复。

2、小组争论

先让学生独立思索,待大多数学生根本解决上面3个小题后,在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沟通。

3、全班沟通

抽生汇报,教师板书。

实例2:

课件显示:(一)了解跑道构造:出示完整跑道图(跑道最内圈为400米)

1、观看跑道由哪几局部组成?

2、在跑道上跑一圈的长度可以看成是哪几局部的和?

(板书:跑道一圈长度=圆周长+2个直道长度)

(二)简化讨论问题:

1、85.96米是指哪局部的长度?一条直道吗?

2、争论:运发动沿跑道跑一圈,各跑道之间的差距会在跑道的哪一局部呢?

3、小结:既然与直道无关,为了便于我们更好的观看,临时将直道拿走看看差距在那里,好吗?(课件:直道消逝,屏幕上只剩下左右两个弯道。)

(三)寻求解决方法:

1、左右两个半圆形的弯道合起来是一个什么?

2、争论:你怎样找出相邻弯道的差距?相邻弯道差距其实就是谁的长度之差?

3、沟通小结: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算出相邻两圆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距,也就是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

(四)、动手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周长要知道什么?(直径)

2、课件出示:第一道的直径为72.6米,其次道是多少?第三道呢?

3、教师带着学生填写表格的前两道,留意计算第1道和第2道相差米数,应指导学生完成。

引导学生将3.14159换成进展计算

汇报结论:相邻起跑线相差都是2.5,也就是道宽2。说明起跑线确实定与道宽最有关系。

4、计算相邻起跑线相差的详细长度:2.5=2.53.14=7.85米

师:同学们通过努力找到了起跑线的隐秘,运发动们的竞赛应当把起跑线依次提前7.85米才公正。

三、稳固练习、实践应用(3分钟)

400米的跑步竞赛,道宽为1.5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四、拓展延长、自我评价(5分钟)

1、解决问题: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的竞赛,道宽为1.25米,起跑线又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2、课后自学课本第45页你知道吗?

五、全课小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107~108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查找规律,发觉规律,学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2.让学生经受猜测与验证的过程,体会和把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根本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探究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查找规律,并利用图形来解决有关数的问题。

教学预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提醒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探究了图形中隐蔽的数的规律,今日我们连续讨论有关数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板书课题:数与形)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简洁明白,有利于学生清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方向。

二、探究发觉,学习新知

(一)教师与学生竞赛算题

1.教师:你知道等于多少吗?(学生:)

教师:那等于多少呢?(学生计算需要时间)教师紧接着说:我已经算好了,是,不信你算算。

2.只要根据这个分子是1,分母依次扩大2倍的规律写下去,不管有多少个分数相加,我都能立马算出结果。有的同学不信任是吗?咱们试试就知道。为了便利,我请我们班计算最快的同学跟我一起算,看看结果是否一样。谁来出题?

在学生出题后,教师都能立即算出结果,并且是正确的,学生感到很惊异。

3.知道我为什么算得那么快吗?由于我有一件神奇的法宝,你们也想知道吗?

【设计意图】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学生竞赛计算速度,且每次教师成功,使学生产生奇怪心,再通过教师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为接下来学习例题做好铺垫。

(二)借助正方形探究计算方法

1.这件法宝就是(师边说边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我们来把它变一变,聪慧的同学们肯定能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2.进展演示讲解。

(1)演示: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先取它的一半就是正方形的(涂红),再剩下局部的一半就是正方形的(涂黄)。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熟悉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便利。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力量。

教学重点:初步熟悉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嬉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嬉戏:我们来玩个嬉戏轻松一下,嬉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嬉戏规章:教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响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学问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意义正好相反)

3、谈话:周教师的一位朋友喜爱旅游,11月下旬,他又准备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将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预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熟悉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熟悉温度计,请大家认真观看: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拟:“4℃”和“—4℃”的意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负号能不能省略不写?为什么?

②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氏度(板书-4)。跟教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相互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刚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限,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心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氏度为界限,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顶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教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消失网页,上面有简洁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日教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状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沟通,答复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洁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沟通: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小结:以海平面为界限,+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争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初步熟悉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设备: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谈话沟通

谈话:同学们,刚刚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日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四周有许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状况,请看屏幕:(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剧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假如沿着刚刚的话题连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详细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现沟通。

……

2.熟悉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刚,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全都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熟悉的许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沟通、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熟悉。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同桌沟通。

②全班沟通。依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识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熟悉“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局部城市的气温状况(出示)。

哈尔滨:-15℃~-3℃

北京:-5℃~5℃

深圳:12℃~23℃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协作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3℃吗?

(3)提升熟悉。

请学生观看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觉?

在学生发言的根底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根底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假如过去我们所熟悉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日我们可以对“数”进展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日你学习了什么新学问?熟悉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日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依据学生的答复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熟悉负数。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进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配音播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熟悉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xx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便利,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制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熟悉经受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消失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2)沟通。

简洁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三、练习应用

今日,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旧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

月球外表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贮存室在地下一楼。假如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假如到贮存室取东西呢?

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

5.“净含量:10±0.1g”表示什么意思?

四、总结延长

1.学生沟通收获。

2.总结。

简要、详细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学问等待我们去探究,信任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9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1.提问激趣。

依据“甲是乙的”,你能想到什么?

预设

生1:乙是甲的。

生2:甲比乙少,乙比甲多。

生3:甲是甲、乙之差的5倍。

生4:甲是甲、乙之和的。

生5:乙比甲多20%。

……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复习用分数和百分数的学问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

⊙回忆与整理

1.分数(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1)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

①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②解题关键:精确推断单位“1”的量。找准所求问题对应的分率,然后依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2)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

①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拟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就是求它们的倍数关系。

②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理清把谁看作标准量,也就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单位“1”的量作比拟,谁就是被除数。

(3)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常见题型有哪些?如何解答?

①求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乙。

②求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甲-乙)÷乙或(乙-甲)÷乙。

③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甲:乙×。

④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乙:甲÷。

⑤求百分率。

发芽率=×100%

小麦的出粉率=×100%

产品的合格率=×100%

出勤率=×100%

⑥求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工程问题。

(1)什么是工程问题?

明确:工程问题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2)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