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汇编5篇_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汇编5篇_第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汇编5篇_第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汇编5篇_第4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汇编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汇编5篇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熟悉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便利。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力量。

教学重点:初步熟悉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嬉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嬉戏:我们来玩个嬉戏轻松一下,嬉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嬉戏规章:教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响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学问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意义正好相反)

3、谈话:周教师的一位朋友喜爱旅游,11月下旬,他又准备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将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预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熟悉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熟悉温度计,请大家认真观看: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拟:“4℃”和“—4℃”的意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负号能不能省略不写?为什么?

②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氏度(板书-4)。跟教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相互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刚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限,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心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氏度为界限,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顶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教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消失网页,上面有简洁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日教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状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沟通,答复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洁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沟通: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小结:以海平面为界限,+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争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比拟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拟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挨次,完成对数的构造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

负数与负数的比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0-82

2、假如+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例如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状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沟通。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答复,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熟悉。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看: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觉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除了可以表示整数外,还可以表示分数和小数。请学生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假如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将来一周的天气状况,让学生把将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拟他们的大小。

2、学生沟通比拟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拟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

4、再让学生进展比拟,利用学生的详细比拟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拟“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拟大小时,肯定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全部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稳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某日黄昏,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黄昏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其次课教学反思:

很多教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洁,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根本能把握。可假如深入钻研教材,其实会发觉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

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

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

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和分数。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负整数,最终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表示出—1.5。建议此处教师补充要求学生表示出“+1.5”的位置,由于这样便于比照发觉两个数离原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端,渗透+1.5和—1.5肯定值相等。

同时,还应补充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如—1/3、—3/2等,提升学生数形结合力量,为例4的教学打下夯实的根底。

2、渗透负数加减法

教材中所呈现的数轴可以充分加以应用,如可补充提问:在“—2”位置的同学假如接着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数轴什么位置?假如是向东走1米呢?假如他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当如何运动?假如他想从“—2”的位置到达“+3”,又该如何运动?其实,这些问题就是解决—2—1;2+1;—4—(—2);3—(—2)等于几,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初中进一步学习代数学问是极为有利的。

例4——薄书读厚、厚书读薄。

薄书读厚——负数大小比拟的三种类型(正数和负数、0和负数、负数和负数)

例4教材只提出一个大的问题“比拟它们的大小”,这些数的大小比拟可以分为几类?每类比拟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则没有明确标明。所以教学中,当学生明确数轴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根底上,我还挖掘了三种不同类型,一一请学生介绍比拟方法,将薄书读厚。

将厚书读薄——无论哪种类型,比拟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哪种比拟方法,最终都可回归到“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即使有学生在比拟—8和—6大小时是用“8>6,所以—8。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理解杠杆平衡的原理,并通过试验探究,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力量和抽象概括力量。

2.经过启发、争论和独立思索、学生主动参加、积极探究,获得了杠杆平衡的条件,学生熟悉水平、实践力量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育。

3.学生在试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学问有机结合,培育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把握杠杆平衡的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学问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

竹竿,棋子,塑料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备材料,导入活动:

1.检查课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简洁杠杆)的作业。

学生对比制作要求,自查和同组相互检查。

小黑板或媒体出示制作要求:

(1)预备的竹竿长1m,尽量做到粗细匀称。

(2)在竹竿中点打孔,拴绳子时留意绳子的长度,同时留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3)从中点处每隔8cm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离。

拿出预备好的棋子和塑料袋。检查大小是否一样。

2.提醒课题:好玩的平衡(板书)

二、动手实践,探究规律

1.活动一:探究特别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1)假如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一样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①学生思索,回答下列问题。“两边所放的棋子要同样多。”

②演示:如:左边放3个棋子,右边也必需放3个棋子,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2)假如左右两边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①学生思索,说出自己的见解。“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要一样。”

②演示。如:

左边塑料袋挂在刻度“4”的点上,右边塑料袋也要挂在刻度“4”的点上,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3)小结:

你有什么体会?

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边两边棋子个数一样,且所挂位置与中点,刻度(距离)要相等。

2.活动二:探究在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A)

(1)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保证平衡?

①也放4个棋子行不行?会产生什么结果?

②应当放几个?

“放3个。”

(2)假如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

①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

学生沟通,各自说出自己的见解。

②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2上呢?

学生不难得出结果,放3个。

③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1上呢?

学生不难得出结果,放6个。

(3)小结:

师:你有什么体会?

左右两边棋子个数与刻度数的积要相等。

3.活动三:探究在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B):

(1)问题: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

(2)试验活动:

①学生动手进展试验活动。

②将试验结果记录下来。

③教师供应表格,引导学生绽开活动。

右刻度

所放棋子数

乘积

(3)汇报结果。

学生发觉: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

(4)从表中你发觉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什么比例?

学生观看表中两个量的变化状况,不难发觉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三、应用规律,体会揣摩

1.根本练习:

母女俩在玩跷跷板,女儿体重12千克,坐的地方距支点15分米,母亲体重60千克,她坐的地方距支点多远才能保持跷跷板的平衡?

提示:从新课探究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体重和坐的地方距支点的长度成反比例。因此,可直接设她坐的的地方距支点的距离是x分米。可以得到方程

60x=12×15

解方程得x=3

答:她坐的地方距支点3分米才能保持平衡。

2.综合练习:

桌子上有一个天平,天平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可以滑动的托盘,天平的臂上各有几个相等的刻度。现在要把1克,2克,3克,4克,5克五个砝码放在天平上,且使天平左右两边保持平衡,该怎样放?

提示:(1)依据臂长和质量成反比例

(2)先确定每个托盘中所放砝码的总质量,在确定臂长。

四、回忆整理,反思提升

1.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学问?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讨论这些学问的?

2.评价。

师: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足吗?

可实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进展。

板书设计:

好玩的平衡

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边两边棋子个数一样,且所挂位置与中点,刻度(距离)要相等。

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

作业设计

根底:

1.用边长20厘米的方砖铺一块地,需要20xx块,假如改用边长为40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综合:

2.有一位菜贩很不狡猾,他有一架动过手脚的天平。这架天平的两臂不等长。有一天,当他向农夫们购置实际重5千克的白菜时,就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较短这一侧,这样称起来较轻,天平显示只有4千克重;而当他把白菜买出去的时候,他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较长这一侧,这样称起来白菜会有多少千克重?

提示:

(1)可以像例题中一样,用列表的方法做。

(2)依据臂长与质量成反比,列方程求解。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熟悉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晰地表示出各局部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猎取所需要的信息,进展简洁的分析,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

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依据统计图进展简洁的数据分析。

教学预备:

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爱的体育工程,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

2.在这些体育工程中,你喜爱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展统计。(可在课前进展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爱的工程

乒乓球

足球

跳绳

踢毽

其他

人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爱的体育工程,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供应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纳真实的数据进展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受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预设:数量的多少比照:如喜爱乒乓球人数最多,喜爱足球的比喜爱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爱乒乓球的和喜爱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假如要比拟喜爱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拟?

3.如何计算喜爱各种运动工程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学生进展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展校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熟悉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把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依据试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和肯定的空间想象力量。

3、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剧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把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具预备:

每人一个圆锥,师预备一个大的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熟悉(直观感受观看争论汇报)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看和摆布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看的结果,从而使学生熟悉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