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 2900字_第1页
探究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 2900字_第2页
探究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 2900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究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2900字摘要:师源性心理障碍是指由于教师行为不当导致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其表现形式有多种,产生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有教师自身因素也有教育环境因素,因此,减少师源性伤害的措施应该兼顾内外双方面因素。

关键词:师源性心理障碍;表现;原因;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个人因素。而随着对学生心理问题成因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因素逐渐凸现出来,大量的教育实践与研究结果均说明,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身心开展将产生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教育行为会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开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影响可以表现为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学生乐观情绪的建立,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驰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便揭示了教师的期待、认同、称许等积极心态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而教师的心理情绪问题及其导致的不合适的教育行为,常常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自信与自我效能,使学生过度焦虑、压抑或抗拒、逆反,严重影响学生人格、情感、意志的健康开展。因此,揭示教师因素对学生心理影响的表现、原因和对策很有必要。

一、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的概念

教师因素成为学生心理研究者的关注点,突出表现为师源性心理障碍这一概念的提出与研究。陈远东认为师源性心理障碍,是指由于教师的心理问题或教育行为不当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厌学、焦虑、恐惧、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以及抑郁症、恐怖症、神经症、反馈性精神病等各种心理疾病;马雪玉认为“师源性心理障碍〞是指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引起对学生的不当教育行为,如挖苦、讽刺、体罚等,从而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于晨在?师源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一文中指出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困扰,如厌学情绪、学习焦虑、学校恐惧、自卑孤僻、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和学校恐惧症、神经症、反馈性精神病等心理疾病。这种由于教师的原因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并引起的问题,称为师源性学生心理问题。顾玲玲认为所谓师源性心理障碍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不当的教育行为——外界环境中的不良刺激而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学校恐怖症、神经症、反馈性精神病等心理疾病。综合起来,他们都认为“师源性心理障碍〞是指由于教师对学生不当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从主体和客体来说,师源性学生心理问题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教师作出的伤害学生心理健康的行为;另一方面指学生在心理健康上所受到的来自教师的伤害。正是由于师源性学生心理伤害的表现经常是隐性的,才使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易被大家无视,殊不知,它对学生的心理伤害是长期甚至是终生的。

二、师源性因素的表现

对于师源性因素的表现,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见解,刘雪苏按引起学生受到伤害的事件性质把师源性伤害事件分为:适合法律调节的事件:如教师对学生的性侵害、歹意殴打等,这些事故的起因没有基于任何教育目的、教育冀望,没有任何属于教育活动的行为特征,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根本权利的侵害。适合道德诉求的事件:如讽刺、讥讽甚至当众羞辱学生而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甚至是自杀的行为。适合专业诉求的事件:如体罚学生,侵犯学生个人隐私权等,这些除了归因于教师法律意识淡薄、道德水平不高,更重要的一个归因是教师在教育伎俩的选择方面存在着“技术性〞问题。在师道尊严的教育价值取向占主导地位时期屡试不爽的教育伎俩已相去甚远的今天,有些老师在选择教育办法时仍只凭传统型、便利性和功利性,而很少考虑自己的选择有什么价值缺失或者道德冲突。刘雪苏还指出大多数师源性伤害事件都是三者的混合物,师源性伤害的本源在于教师的道德问题,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

程赞红通过对高中生的调查发现,教师会引起师源性伤害的不良行为包括:以自我为中心,不允许学生发表意见、语言不文明,骂人打人、恐吓学生、不信任疑心学生,侵犯学生的隐私、挖苦贬低学生、以成绩的好坏评定学生、拖课,抢占自修课等。

徐俊华指出师源性因素主要表现在:过度社会化,即从学校秩序和管理角度追求至善至美,苛求学生,挫伤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充斥无助感,挫败感和负罪感。冷漠,对学生不闻不问。指责,对做错事情的学生采取指责批评的负强化伎俩,习惯用“总是〞“从来〞等过度概括性字眼,可能给学生带来持久的负性情绪,形成习得性无助。威胁,对学生动不动就采取“告诉家长〞“把你开除〞等威胁性字眼,会造成学生的反抗情绪。体罚和变相体罚,教师这种非人道行为会使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报复性反馈,或导致厌学逃学。心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其人格,伤害其感情,如:谩骂,挖苦,嘲弄,隔离等。心罚比体罚危害更大,更持久,易使学生形成“退缩性人格〞或“暴发性人格〞,要么不敢与人交流,要么更暴躁,更具攻击性。侵犯隐私,教师对学生的书包、日记、信件,手机短信和QQ进行监控,甚至作为谈资,有意无意透漏出来,给学生心理造成惨重负担。

三、师源性因素形成的原因

目前,我国还没有对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做相关的实证研究,但是,针对该问题的理论探讨已经日益增多,综合各家之说,形成“师源性心理障碍〞原因除了学生个人因素外,可以从“教师本身〞和“教育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

(1)错误的教育观念,以体罚为主的教育办法。

传统的“师道尊严〞教育观念仍然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师与学生存在等级化,在师生关系中,老师高高在上,学生是弱势群体。“严师出高徒,棒打出孝郎〞的观念还在影响着局部教师,他们采取以批评为主的教育办法或简单粗犷的惩办方式。据对“中小学生在学校中最胆怯什么《〞的问题调查说明,“教师批评或体罚〞的选中率(30.8%)位居第一,学生经常和偶尔有被教师惩办的比率在30%以上,况且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有更多地受惩办的经历,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受到惩办。在应试教育中,差生成了教师挖苦的对象,局部好学生在受宠环境下成长,心理也向畸形开展。

(2)教师心理健康知识不足,重现象轻本质。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为了片面追求高升学率,无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不足心理健康知识。教师不足对中小学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