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可穿戴未来怎么走_第1页
分析:可穿戴未来怎么走_第2页
分析:可穿戴未来怎么走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可穿戴未来怎么走

这是目前国内智能硬件单品销量的最高纪录。四天后,华米科技在其合肥总部准备了个大蛋糕,八个零镶在蛋糕最显眼的位置,为了庆祝这个似乎属于他们的时代。来自IDC的数据称,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销量非常可观,达到了1140万台,为上年同期的3倍。但是平均价格下降很多,逾40%的可穿戴设备价格不足100美元。第二季度,由于AppleWatch的加入,贡献了360万台的销量,升至销量榜第二位,仅次于Fitbit。总体上看,二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总体销量达到了1810万台,环比增长近60%。IDG还预测,今年可穿戴设备总体销量将同比增173%,达到7210万台,2020年将达到4亿台。销量疯涨的情况下,整个可穿戴产业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产品逐渐陷入同质化,伪需求又被陆续证伪,用户对可穿戴的热情在快速升温后又经历了快速降温。这期间最具代表性的当属AppleWatch——即便是苹果,也未能在可穿戴领域复制出iPhone、iPad似的成功。一边是日益变大的蛋糕,一边是日益降低的预期,在很多投资机构眼中,可穿戴已不再是智能硬件创业的主流。资本寒冬的大背景下,可穿戴产业正迎来阵痛,早期的一些企业也开始尝试转型。改变已然发生,一场革命似乎正在从手腕上酝酿。产品形态之争虽然可穿戴产品的种类繁多,但从功能上区分,不外乎以下三类:1、具备某一单一功能的产品。以小米手环为例,产品仅满足用户的计步需求,但在接入手机微信后,衍生出运动社交属性;2、具备相对复杂的功能,但依旧定位于手机伴侣。在小米手环之前,包括Pebble智能手表、索尼SmartWatch等都属此类。相对于功能单一的可穿戴,此类产品大多具备屏幕,但自身处理能力低下,需要在连接手机后完成操作;同时作为智能手机的外延,完善手机的一些体验,诸如来电震动等;3、具备较强的独立处理计算能力,基本与手机独立。以AppleWatch为例,由于此类产品具有最为强大的硬件基础,一般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并可独立完成任务序列;但由于可穿戴产品体积受限,此类产品续航能力一般较差,大多难超过两日。事实上,后两种形态的产品长期并行,各有弊端和优势,用户也在长续航和强处理能力之间抉择,二者的销量量级上在AppleWatch之前也一直未拉开差距。在联想手机配件负责人吴迪看来,可穿戴本身的“小”,使得在功能上具有较大的限制,“丰富的功能到手机上用就好了,没有必要在手表手环上玩”。相对而言,如果在有限的功能上做到更好的体验,可能会实现更大的价值。这也是当前联想将旗下手环产品定位手机伴侣的一大原因。推出过手表操作系统Ticwear的出门问问CEO李志飞却坚持认为,作为通用计算平台的可穿戴产品也应该会有一席之地,“用户的需求会很多,有简单有复杂,所以产品更需要先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问题恰恰出现在“定位”上。纵观当前市场,手机伴侣产品现在大多还停留在看短信、来电震动这种简单的功能延伸点上,独立计算产品更是缺乏刚需情景;这也是这两类产品层出不穷,却难出爆品的症结所在。“技术和产品先有了,相关的需求却有所滞后,所以大家不知道如何定位自己的产品”,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行业都浑浑噩噩的情况下,忽然冒出来一个功能最简单,但定位最明晰的产品,“可能小米手环一开始就没打算做个什么什么多好的东西,他们只是做了一个可以计步的便宜玩具而已”。最讽刺的是,起码从销量上看,这款不起眼“玩具”,已经成了可穿戴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从极客玩物到做电子消费品但销量归销量,销量并不能掩盖用户的不满。在网易科技为期一周的用户调查中,有54%的用户宣称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手腕类可穿戴产品。这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即便是小米手环这类销量很大的产品,在用户粘性上仍有所不足;回归到功能本身,有27.5%的用户表示,可穿戴产品最大的缺点还是计量不准确、功能鸡肋。作为2C的消费级产品,停留在“玩物”阶段的可穿戴,的确有很多还不合格。事实上,不少据称可以测心率的手环手表,静止状态下精准度尚可,只要人一移动,测量数据就误差较大;在计步上,此前有人做过实验,用户同时带上数个运动可穿戴产品,最终测出来的结果也相去甚远。分析人士称,相对于以往的极客市场,大众消费市场对于产品问题的耐受力较低,而智能硬件厂商大多是初创企业,做出的相对不成熟的产品,在大众消费市场即便有了一定市场份额,也很可能会在进一步扩张过程中,因为达不到消费者需求而被忽略。但从面向极客市场,到大众消费品市场,这种思路的转变并不容易。这关系到很多企业的基因,以及现有资源。如果按照普通电子消费品的路子,可穿戴企业也需要在渠道上有所发力。诸如Misfit方面就表示,公司不愿意将旗下产品定义为纯粹的科技产品,而是作为首饰、配饰,其产品也已入驻施华洛世奇和维多利亚的秘密的门店。在搜狗糖猫负责人吴滔看来,对于传统的消费品来说,线下渠道甚至是不可或缺的,“极客用户看看参数可能就会来尝鲜购买,但普通用户摸一摸试一试再买的需求可能会更大”。但他同时强调,很多互联网企业和一些初创企业,在渠道上还是有一些短板,需要时间去补缺。可以预见,当可穿戴逐渐转变为普通电子消费品,既有的玩法有可能会使得整个产业变得更为“传统”,也相应的会要求相关企业必须更接地气、更接近实业的套路。小厂商2B,大公司成主流?这种日趋“传统”的趋势,对于初创企业,自然会十分不利。在当前的创投环境中,硬件企业本身拿钱就较为困难,如果模式变重,只会更加不堪重负。一位从业者坦言,其实今年投资机构对可穿戴类的初创企业已经不怎么感冒了,投资经理一般会问一个问题,“巨头已经在做了,你有什么比他做得好的地方?”这并非危言耸听。目前可穿戴的idea、技术、认知度已基本成熟,初创企业能创新的空间已经较小,在渠道、供应链等问题上,初创企业也难以比肩大企业。“对创业,可穿戴可能已经没太多机会了;对消费品,可穿戴才刚刚开始,”吴迪强调。而可穿戴当前最缺的“需求”,完全依靠初创企业来做也显得有些不太现实。映趣科技(inWatch)CEO王小彬表示,现在的消费者需求十分细分,仅手表厂商就有上万个品牌,对inWatch来说很难完全覆盖各种性别、人群、年龄的需求,“所以我们将全套软硬件的解决方案开放出去,目前已经在和五六家手表厂商谈”。对更广阔市场的相对陌生,使得可穿戴厂商显得相对谨慎,不仅仅是inWatch,如咕咚这类早期可穿戴企业,目前也都开始走2B路线,试图发挥可穿戴企业的既有优势。李志飞更是坦言,当前做智能手表Ticwatch主要就是为了配合出门问问的手表系统战略,“将来如果大厂商取得了较大的硬件优势,出门问问可能会选择退出硬件市场”,但出门问问在语音交互系统上的优势,在李志飞看来,不可能在大厂商的角逐中被淘汰掉。有分析人士称,在整个领域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