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第一编法学导论_第1页
法理学第一编法学导论_第2页
法理学第一编法学导论_第3页
法理学第一编法学导论_第4页
法理学第一编法学导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理学第一编法学导论第二编法的本体第三编法的起源与发展第四编法的运行第五编法的作用和价值第六编法与社会第一编法学导论

第一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第二章法学的历史第三章法学的体系第四章法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第一节法学研究的对象什么是法学?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以特定的概念、原理来探求诸多法律问题和法律现象的答案的学问。一、“法学”的语源考察中国法学传统

先秦—“刑名法术之学”汉代—“律学”南北朝—“法学”西方法学传统

“Jurisprudentia”,“法律知识”/“法律的技术”“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二、法学的研究对象

法学是一门以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法律现象主要是指具有法律意义并受到法律调整的一类社会现象。第二节法学与相邻学科一、法学与哲学

哲学上的每一次更新,每一种新的较有影响的哲学流派的出现,都会引起法学方法论的更新或法学价值定向的改变,并推动着新的法学流派的出现或既有法学流派的产生、分化或消失。

二、法学与政治学

法是政治活动和实现政治目标的一种常规形式;政治必须采取合法的形式,有规则、有秩序地运行;政治和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三、法学与经济学

法律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由一定的经济基础、经济生活所决定,同时又对经济基础起着反作用。四、法学与社会学法学要研究社会中的法,即把法作为社会现象的一部分研究;社会学要通过法律研究社会,即把法律作为社会内容的形式。五、法学与历史学

第一,法律是凝结的历史。第二,法律的生命不仅是逻辑,重要的是经验。第三,历史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是法学可以借鉴的重要方法,何谓“实证研究”,即“从实在的事实中获取确切的知识”。第四,法学中的许多概念、范畴、理论观点、学说学派都是历史的产物,有一定的产生和演变的过程。六、法学与逻辑学逻辑学是关于思维及其规律和规则的科学;逻辑问题几乎贯穿于法律运行的各个环节;逻辑是创制和实施法律不可或缺的工具。第三节法学教育

大陆法系国家法学教育模式普通法系国家法学教育模式

—法学知识

—法律技能

—法的逻辑和观点第二章法学的历史

第一节西方法学的历史一、西方法学的起源

古希腊——法学思想往往包含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和文学当中;法学思想涉及法与人、神、自然的关系,法与民主、自由、平等的关系,法与权力、理性的关系,法与正义、利益的关系,法治与人治等。古罗马——古代西方世界法律制度发展的顶峰:出现了职业法学家集团,产生了正式的法学教育,第一次产生了专门的法学著作(如:盖尤斯的《法学阶梯》)。中世纪的欧洲——神学至上;神学法学思想中世纪中后期——罗马法复兴:注释法学派、评论法学派、人文主义法学派等

二、近现代西方法学的形成和发展1.十七、八世纪:古典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法国的孟德斯鸠、卢梭。反对神性和神权,主张人性和人权;反对专制和等级特权,主张自由和平等;反对人治,要求法治。天赋人权、契约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制、民主。2.十九世纪三大法学派历史法学派:否认法律是人类理性的体现;法是民族精神的产物,是来自历史上长期沿用下来的习惯法,不受国家政权干涉的影响;同时法又是至高无上的、与世隔绝和独立存在的。分析法学派:法学的任务应限于从形式上分析成文法规范和解释法律,而不考虑所要去解释的法律的优劣;恶法亦法,因为法律是掌握主权的人对臣民所下达的命令,并不因其恶而影响效力。

哲理法学派:代表人物康德、黑格尔,他们主要是以抽象的概念、保守的理论立场、费解的哲学语言论述和传播天赋人权、自由主义、宪政、法治这些问题。

3.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社会法学派:用社会学的观点来研究法学,根据法律的社会生活效果研究法,认为法的适用过程是最重要的。强调法不仅应保护个人权利,还应注重保护社会利益,强调法的社会化。4.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社会法学派、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和新自然法学派三足鼎立,经济分析法学、系统法学和新马克思主义法学派异军突起。第二节中国法学的历史

大体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夏、商、西周时期:天命、宗法;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治理百姓应以礼以德,不用或少用法和刑;强调圣人、贤人,特别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圣君、贤相的个人统治力量,重视道德礼教的作用,认为德礼教化比刑罚压制有更好的效果。墨家:

“兼相爱,交相利”;经济上重视生产、节约、利民,在刑罚上“赏当贤,罚当暴,不杀无辜,不失有罪”;执法严明公平。道家:“小国寡民”;反对制定各种礼法制度,主张一切顺乎自然,强调“无为而治”,趋向于法律虚无主义。法家:主张法治;代表人物管仲、李悝、商鞅、韩非;总结历史和现实的治国经验,把法律和权势推崇为立国和治国之本,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主张,并发动了一系列旨在实现法律治理的政治改革和变法。3.西汉至清代中期律学:不仅从文字上、逻辑上对律文进行阐释,也阐述某些法理,如关于礼与法的关系,条文与法意的联系,还有定罪与量刑,刑法的宽与严,肉刑的存与废,刑名的变迁以及诉讼和狱理等。4.清代末至中华民国从儒家法律思想向近代西方法学转型第三节中国法学的现实与未来

中国法学近现代以来的第二次转型--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正式产生机遇:社会转型、法律变革;新兴科学发展挑战:国外法学理论和社会思潮的涌入,理论多元化第三章法学的体系

第一节法学的体系与分科一、法学的体系

法学体系是由各个法学分支分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的整体。二、法学分科

从认识论的角度,法学可以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从各种法律类别的角度划分,法学可分为国内法学、国际法学、法律史学、比较法学和外国法学。从法律的制定到实施这一角度来划分,法学可分为立法学、法律解释学、法律社会学。从法学和其他学科关系的角度看,法学又可分为法学本科与法学边缘学科。第二节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法理学的研究范围:法哲学方面的基本问题,如法的本质、特征和价值问题法社会学方面的基本内容,如法与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等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的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如法的创制、法的实施、法律关系、法律责任等等第三节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体系

民主法制战略论民主法制关系论法制立国论依法治国论法制发展论第四章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法学方法论

方法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第二节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价值分析法

从“应当如何”的角度分析、判断和评价法律问题的研究方法。“法律是什么”--本体论(事实认知):法律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事实和根据“法律应当如何”--法律的价值判断:以事实认知为基础,又是对事实认知的发展

二、实证分析方式把法律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整体,致力于维护法律系统内部的统一性和逻辑性。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法律实际上是什么”而非“法律应当是什么”。法律实证主义者的眼中,法律是命令、权力、效力;法学的研究应当限于在经验的领域感知法律实际上是什么。法学对理论的现实性和立法的可操作性更加重视,法学的理论和结论与法律机构的实际工作更加密切的结合起来。案例:法学方法论的实际运用

(1)诽韩案

20世纪70年代,台湾一作家在报纸专栏中发表“韩文公、苏东坡给予潮州后人的观感”一文,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死因进行了考证,认为韩愈由于流连于风月场所而身染性病,又误信江湖医生,互用硫磺类的药物,最终死于硫磺中毒。这种说法引起“韩愈第三十九代直系血亲”韩思道的强烈不满,因此向台北地方法院以“诽谤死人罪”对该作家提起诉讼。根据中国台湾地区的刑法规定,“对已死之人,犯诽谤罪者,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罚金”。此罪的诉讼主体限于死者的直系血亲。对于“直系血亲”的概念,台湾法律并未在年代上加以限制,因此根据当时法律的规定,韩思道具有诉讼主体的资格。本案法官依据法律的相关规定,认为被告人以“涉于私德而与公益无关之事”,对素以道德文章为世人尊敬的韩愈在名誉上构成了损害,判决该诽谤诉讼成立,处被告罚金300元。(2)“恶法非法”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最后的阶段。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变本加厉,某盖世太保官员在执行搜捕犹太人的命令时,将一名试图逃跑的无辜德国公民枪杀。纳粹战败后,被害者的妻子以故意杀人罪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承认了自己杀害原告丈夫的事实,但同时辩称,由于纳粹政府曾经在1943年颁布命令规定:对于逃犯,每一个德国武装人员都负有不经过审判就可以执行枪决的责任。自己枪杀被害者,完全是一种执行职务的行为。当时的联邦德国联邦法院经过审议,认为如果法律违背了人类良知的底限、践踏了正义原则,就不再是法律,每个德国公民都有反抗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最终判决被告有罪。三、社会学分析方法1.欧洲社会学法学法律发展的中心既不在于立法、也不在于法律科学和司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一个专门的社会组织可能对行为者施以强制,以使各种社会行为合乎这个秩序的要求,并对违反者给予惩罚,那么这种秩序就称为法。2.美国社会学法学法律是一种制度,即通过政治组织的社会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安排而满足人们的需要或实现人们要求的情形下,它能以最小代价为条件,尽量满足社会需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