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透析技术应用研究4700字【论文】》_第1页
《微透析技术应用研究4700字【论文】》_第2页
《微透析技术应用研究4700字【论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透析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报告目录TOC\o"1-3"\h\u20545引言 引言微透析技术虽然还是一中新兴的体内药物分析技术,但是目前已经有许多关于微透析技术的研究。目前关于微透析技术的研究集中在动植物以及医药方面,微透析技术能够为这些研究中所需要提取的物质提供简单便捷的方法,可以解决在医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对微透析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同时对微透析技术的应用进行展望。微透析技术概念微透析技术就是通过微透析探针在生物体中的植入,收集生物体中待测物的浓度变化,以此来研究各种物质。微透析分析技术在体内取样中基本上不会对生物体造成很大的创伤,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将微透析分析技术运行在活体取样中,能够实际反应待测物在生物体体内生理过程。微透析分析技术需要取得的样品很小,所以对于生物体内物质平衡干扰也很小,在测量可以进行实时、优先测量。目前,微透析分析技术在实验动物及人体、样品部位包括心、脑、肝、血液、肌肉等基本体内各种组织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透析分析技术就是首先将微透析探针植入生物体内。植入前,需要用导管将探头插入取样位置,防止探头半透膜磨损。然后启动微量注射泵,注射泵产生的推力使灌注液达到探头的半透膜。当生物体的组织液浓度高于微透析探针中灌流液的浓度,就会使生物体中的待测物质与微透析探针中灌流液平衡,然后运用微透析探针将待测物带出,通过对这些待测物的收集,可以检测被测物质浓度的动态变化。二、微透析技术特点(一)安全、可再生微透析分析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实现在对生物体的取样中不构成干扰,基本上对生物体不会产生伤害,并且微透析分析技术是采取探针植入的方法,可以进行回收,具有安全、可再生的特点。(二)实时性微透析分析技术能够实时的反映待测物在生物体中的代谢过程和生物活动过程,通过观察可以检测出待测物在生物体重的变化情况,具有实时性的特点。(二)时间、空间分辨性微透析分析技术的时间分辨性就是说在应用过程中基本不会使生物体的生理状况发生变化,也可以连续性的对体内的多种物质的动态变化进行追踪,能够准确的掌握体内待测物的动态信息。微透析分析技术的空间分辨性就是微透析分析技术可以在生物体清醒、自由活动的状态下进行取样,比较真实的记录了待测物在生物体中的物质浓度等数据。三、微透析技术的优缺点(一)微透析技术的优点1.对生物体伤害较小微透析分析技术可以用于实验动物的活体采样,对生物体的伤害是比较小的微创手术。生物体在采样过程中能够维持活动的状态,收集的数据是动物的活体生物指标,可以减少麻醉等剧烈的影响微透析分析技术具有微创的特性,对标本部位的损伤较小,因此对组织生理功能的影响较小,所得样品对药物进入集体的影响和药物的实际变化会更加真实的反映。2.检测结果更准确微透析分析技术样品在透析液中可以实时反映待测物的变化,以纵向竖度坐标,时间用横坐标描绘测量物时,能真实地反映出测物量的变化曲线,如果是微量样品的测定,花费的时间更少,这样也能避免因为待测物的降解而影响研究的准确性。其次,如果样品中没有大分子物质,基本上可以不用处理直接进行检测。对于微透析的样品经过半透膜透析,蛋白大分子都被截留,所以样品可以直接进行液相色谱、质谱等精密仪器分析,既省时又比较高效,检查结果能够更加精准。在重症监护医学领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一般都是基于指标物质的血液浓度,并且大部分生化反应在组织中发生,因此,应用微透析分析技术对一些组织血液中的化学水平分析统计具有意义非常大的意义。3.可以检测细胞外液微透析探针植入机体后,通过微透析取样,细胞外液中待测物质经扩散进入灌流液,最后由灌流液带出。这样就可以检测出细胞外液中待测物质的含量,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二)微透析技术的缺点虽然微透析分析技术对于生物体的影响较小,但是在测量神经递质时,微细疮口也会导致动物的体质水平的波动,结果会造成微小的结果的不准确性。Morgan等对蔗糖和尿素等小分子非电解质的代谢研究,分析了微透析技术在其应用中微透析探针对局部血脑屏障的损伤,可以得出微透析探针插入时蛋自质分子的通透性先升高然后恢复正常,虽然过程较快,但是仍然认为对血脑屏障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另外,透析液经体内或体外的回收率校正后能否反映生物体内的水平水仍然是有争议的问题,并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回收率也不相同。最后,微透析分析技术的运用成本相对较高,微透析探针比较脆弱,并不耐用,配套的仪器也相对的较贵,实验成本较高。四、微透析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自1987年首次报道微透析分析技术在进行人体脂肪组织中质葡萄糖研究中的应用以来,它在人体组织中游离药物和内源性物质的检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脂肪组织、骨组织、中耳、脊髓、眼、关节滑液、肠、蛛网膜下腔、腹膜、脑、心、肺以及实体瘤。本文主要研究微透析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抗生素研究中的应用因为微透析分析技术可以检测组织空间中游离药物的浓度,而这些位置通常就是细菌感染的靶点。因此,该技术可以通过评价抗菌药物对组织通透性的影响来解释抗菌药物的药理特性。微透析数据显示,健康人体内p-吲哚甲酰胺的浓度在游离血浓度范围内,而华诺酮和大环烷的浓度远低于活组织检查。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时,组织中的抗生素浓度将处于亚抑菌状态,甚至有效浓度将达到血液浓度。Delacher等人通过监测8名健康受试者皮下脂肪层间质液环丙沙星浓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确定其药动学参数。然后,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体外培养,模拟体内浓度-时间曲线。结果发现,非房室模型的药动学参数与药效学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二)抗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与传统的肿瘤组织均匀化和采血相比,微透析分析技术能够在不干扰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前提下,不断研究药物在局部肿瘤组织中的动态分布、代谢和清除,因此,在肿瘤药物的临床前和临床药动学研究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MD和PK/PD模型的结合研究,有助于从候选药物中选择合适的抗癌药物,设计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近年来,利用微透析分析技术对肿瘤局部组织的PK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预期的结果:利用微透析分析技术成功地获得了肿瘤局部组织中药物的PK参数,建立了合理的PK模型,一些临床前PK参数可以准确模拟肿瘤药物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进一步应用于肿瘤药物临床疗效的预测。1991年,blomquistL等人首次报道了肿瘤微透析的临床前研究。1996年,在对癌症患者的初步试点研究中,blochlDaumB等人报告了微透析在体内评估实体肿瘤药物浓度的可行性。肿瘤微透析技术的研究表明,药物在肿瘤空间的渗透不足,限制了化疗的临床疗效。BrunnerM0等人将微透析技术应用于乳腺癌和黑色素瘤患者,发现抗癌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肿瘤暴露于药物之间没有相关性。然而,初步证实细胞毒药物的浓度与化疗的效果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微透析技术可以根据药物的局部渗透性进行筛选。同时也为药物渗透性低导致化疗效果不理想的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通过微透析技术,体内肿瘤空间药物浓度分布的评价与体外常规细胞研究相比显示出绝对优势。(三)神经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微透析分析技术可以进行单个动物的多个组织或器官同时取样的,大大减少了实验动物的数量,可以管理给药前后的控制,消除个体差异带来的错误。为了具体药物的吸收等,有必要对同一给药途径的靶组织中药物浓度进行比较,分析药物转运的机理和速率,为其他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微透析分析技术是穿透血脑障碍的药物,可以利用微透析分析技术研究抗抑郁药、抗癫病药等神经药物。在取样过程中,蛋白集聚物之间的药物可以通过半透膜,因此,药物的分析样品中药物的浓度可以反映药物和药物的作用。(四)代谢和内分泌研究中的应用临床上大部分的诊断和治疗结果的评价依赖内源性物质的血液浓度。然而,药物的生化和药理反应大多发生在局部组织中,因为组织化学将提供更准确的依据。细微的分析技术具有局部标本的优势,因为,大脑离散性神经体质及其他相关物质透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外信神经体质水平,得到了大量内源性神经体质相互作用的信息。另外,将全身或局部药结合在一起,分析技术检测药物的神经体质及其他内源性为了了解化合物的变化,为了解这种物质和药物的变化提供了了大量信息,促进对药物的变化机制的认知。五、微透析技术应用展望微透析技术可以直接检测体内药物的组织浓度和生化生理反应,以定量的方式阐明药物浓度与疗效的关系,即药动-药效学结合。例如,乳酸和甘油是酪蛋白分解和脂肪分解的标志物,常被用作药物局部作用的生理指标。在脑研究中,微透析技术通常用于检测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谷氨酸、氨基丁酸及其代谢物)、神经调节剂(如camp、cGMP、no)和能量底物(如葡萄糖、乳酸)等包括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其他对大脑有药理作用的药物。微透析在其他器官和组织中的应用包括皮肤或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或皮下葡萄糖浓度检测。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安全性高、选择性强、疗效好的药物的开发。微透析作为一种体内微创取样技术,近年来在医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微透析技术在中药领域也具有一定的研究潜力。中药对多种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但中药含有水溶性、脂溶性、挥发性、大分子和小分子等复杂成分。此外,其定性和定量活性成分(或组分)的含量有限。在吸收和分布后,它在人体内更为微小,并且局限于现有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所以哪些物质对通过血脑屏障达到焦点或作用等关键问题以及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靶器官浓度及药物疗效的关系知之甚少。目前微透析技术以其生活性、微创性、实时性等特点将被广泛应用于对中药领域问题的解答中,并显示出其优越性。此外,利用微透析技术监测生理和治疗条件下同一部位和器官组织间质液的变化,观察肌肉群、组织、器官甚至细胞间信息的规则流动或远距离传递,并从神经-有机液-内分泌的角度进一步阐释中医理论中的经络概念。我们有理由相信,微透析技术未来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必将取得巨大的成就。参考文献杨邦坤,陈谦学.脑微透析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7,34(08):1430-1432.陈荣祥.微透析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9):2956-2958.肖萌,金保哲,张岱男.微透析技术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8,34(7):748-751.韩冬,班春林,崔黎丽,etal.微透析技术及在药学中的应用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05(03):15-18.刘会臣,侯艳宁.在体微透析技术及其在临床药理学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9(2):138-140.陈芳,胡晋红,朱全刚.微透析技术在皮肤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2(01):36-39.潘越芳,李范珠.脑微透析技术及其在脑内药动/药效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01):7-10.刘健,吴嘉敏,方平飞.微透析技术在肿瘤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7):792-795,804.SongW,XuL,LiuJ.微透析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J].ZhongguoZhongyaoZazhi,2009.邓亚利,陈道阳,周莉玲.微透析技术在药物局部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