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全国公开课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全国公开课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全国公开课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全国公开课_第4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全国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名师讲析【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1.关于作者竺可祯(1890—1974),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2.名词解释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气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气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如: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泥鳅静,天气晴。猪衔草,寒潮到。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课文分析】1.文章主题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2.文章结构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l~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6~lO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3.对话文本(1)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人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2)文章是如何体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的特点的?文章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材料之间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安排的。先说明物候学研究的对象,从一年四季物候的变化谈起,用短短百十来字,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接着,作者再以具体现象作例子,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自然地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等问题。这就是由表及里的说明方法。然后把话题转到农业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与文章结尾形成了照应。文章进一步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值得注意的是,每讲一个问题,都举有实例,这样文章就有说服力,也容易让人明白。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首先”“对于”“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四层意思,有轻有重,突出了物候学在四个方面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最后,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课文第一部分照应。全文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4)说明语言准确、生动、典雅的特点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这是一种描写的方法,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大地”“苏醒”是拟人的笔法,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配以一个长句,具体描述大地的“苏醒”,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次第”用得非常典雅。燕子是“翩然归来”,活泼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变黄的树叶在秋风中是“簌簌”地落下来,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田间草际”“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如一个个电影镜头。“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又是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为下文用另一个拟人“大自然的语言”作准备。最后,作者用“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八个字概括这一段的四季更替情况,极其简洁。总之,作者在第一段运用的优美词语,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以这些优美词语为主,又构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简直像一篇写景散文的开头。第二段的“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两组词,一句四字,极其概括、雅致,文气扑面。这一段更让人注意的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三句话中“传语”“暗示”“唱歌”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它们似乎都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唯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此外,文章语言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如第三段中“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谨。在说明物候现象的时候,先分说“植物”和“动物”,再概说“生物”,用词处处都经过推敲。在说明影响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时列出了精确的数字,举出了确切的例子,并把例子加以比较,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同时还使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课堂达标一、语言知识1.根据拼音写汉字。_______育(yùn)销声_______迹(nì)连_______(qiáo)(sù)(sù)落下_______然(piān)2.给加点的字注音。翘首()衰草连天()观测()播种()落叶()3.解释下列词语。(1)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簌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周而复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学常识4.本文作者是_______,我国著名的_______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三、重点语句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5.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能否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这里的“前者”与“后者”各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强化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萌发(mínɡ) 翩然(pián) 炎热(yán) 人参(shēn)B.谚语(yàn) 称心(chèn) 载途(zài) 区域(yù)C.传语(chuán) 衰草(āi) 刺槐(guǐ) 适宜(yí)D.纬度(wěi) 连翘(qiào) 丘陵(1énɡ) 侵害(qīn)2.选出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1)销声匿迹()A.隐藏。B.暴露C.隐蔽D.不具备(2)风雪载途()A.满载B.充满C.带着D.夹杂3.判断下列语句运用的说明方法。(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2)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年迟十天左右。()4.对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拟人)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拟人)C.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打比方)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设问)5.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1)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家院子里的第一朵桃花次第开放,给小院带来了春天的消息。B.春天,小燕子从南方翩然归来,忙着寻找它们的旧居。C.没有春天的播种,涮麸的孕育,哪里会有的收获。D.他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一定要在这个山村办一所学校,让所有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愿望——_这将是他一生的追求。7.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列举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与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3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8.概括两段的主要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第一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第二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第一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第二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大自然的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选文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形象,试各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气候的威力(节选)①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则是变幻莫测的气候。气候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因此,人类对于气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惧,所以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慨。②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③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造化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④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平8月24日,苏联人在他们设在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一89.6℃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oC.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⑤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14.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要求: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1)造福于人类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冥中又甲圆横线刚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本文第④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18.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着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续写—个结尾。(要求:语言简明概括,过渡自然,6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交流文章开头,人们一般主张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可本文开篇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说明什么是物候,偏偏从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说起,这是为什么?这与介绍物候知识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与导解16大自然的语言【课堂达标】1.孕匿翘簌簌翩2.qiáoshuāiguānzhǒnɡluò3.(1)一个接一个地。(2)纷纷落下的样子。(3)一次又一次地循环。4.竺可桢气象学5.举例子。作用:以事实来说明逆温层的存在,从而说明研究“高下的差异”这个因素时,要注意特殊情况特殊对待。6.这三个例子生动地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并且形成了必然规律,“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不能改成分号,因为前后说的是不同季节。“杏花开了”、“桃花开了”说的是晚春时节:而“布谷鸟开始唱歌”指出的是夏初时节;且前面讲的是植物,后面讲的是动物;还有句式也不相同。7.“前者”指“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后者”指“19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