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建筑_第1页
欧洲中世纪建筑_第2页
欧洲中世纪建筑_第3页
欧洲中世纪建筑_第4页
欧洲中世纪建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uropeanmedievalarchitecture欧洲中世纪建筑

目录I,历史背景II,欧洲中世纪建筑III,对比

引言中世纪是欧洲建筑史上的巅峰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宗教信仰的逐步成熟,形成了各种风格迥异的建筑风格,引导和促进了世界建筑发展的多样化进程,为建筑的发展篇章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所形成的建筑文化体系,更是影响当代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让我们不断去探索,推陈出新,学以致用。

历史背景I.欧洲中世纪地图

历史背景

公元395年,古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从西罗马灭亡到14~15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萌芽出现的这段欧洲封建制度时期被称为中世纪。欧洲中世纪是欧洲建筑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主要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基督教,随着基督教的分化,东西欧建筑也产生了很大的不同,东欧发展的是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式形制,而西欧发展的则是古罗马的拱顶结构和巴西利卡形制。两种类型的建筑都各有各的特点,并且都对建筑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欧洲中世纪建筑II.1,东欧拜占庭建筑2,西欧罗马风格3,哥特式建筑

东欧拜占庭建筑风格形成: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迁都君士坦丁堡,成立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拜占庭建筑特点.结构特点: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做法——帆拱上的穹顶。【帆拱】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做水平切口,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为了进一步完善集中式形制的外部形象,又在4个券的顶点高程的水平切口上再砌半圆形穹顶。在进一步,则先在水平切口上砌一段圆筒形的鼓座,穹顶砌在鼓座上端。

拜占庭建筑特点帆拱的特点:1.外形上使穹顶完整;2.结构上覆盖的是完整的方形平面;3.只需四个支点支撑穹顶。帆拱既使建筑方圆过渡自然,又扩大穹顶下空间,是拜占庭结构当中最具有特色的。

拜占庭建筑特点.教堂平面格局大致有三:集中式(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巴西利卡式(叙利亚托曼宁教堂)、十字式(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建筑特点:平面中央是圆穹窿顶的集中式平面与十字平面,空间以穹窿顶为主要构造,外观厚墙与不大的窗子,无柱无廊,内部装饰华丽,外面装饰朴实。

拜占庭建筑装饰艺术玻璃马赛克和粉画:平整的墙面上贴彩色大理石板,拱券和穹顶表面用马赛克或粉画。马赛克壁画是用半透明的小块彩色玻璃镶嵌成的。为了保持大面积画面色调的统一,在拱顶和穹顶上先铺一层底色。在不重要的教堂,墙面抹灰,作粉画。圣维达莱教堂、加拉.普拉其帝亚墓内的马赛克装饰(mausoleumofgallaplacidia,420年)圣维达莱教堂、加拉.普拉其帝亚墓内的马赛克装饰(mausoleumofgallaplacidia,420年)

拜占庭建筑装饰艺术圣维达莱教堂、加拉.普拉其帝亚墓内的马赛克装饰(mausoleumofgallaplacidia,420年)圣阿波里纳雷教堂的室内马赛克壁画(6世纪上半叶)

拜占庭建筑装饰艺术

拜占庭建筑装饰艺术石雕:发券、拱脚、穹顶底脚、柱头、檐口和其它承重或转折的部位用石头砌筑,并在上面做雕刻装饰。雕刻的手法是:保持构件原来的几何形状,用镂空和三角形截面的凹槽来形成图案。

拜占庭建筑代表作品圣索菲亚大教堂于公元537年由查士丁尼大帝兴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建成以前,此教堂是世界最大的教堂。教堂采用拜占庭式的建筑风格,圆顶,室内无柱.教堂前庭高悬着巨大的圆形牌碑,上面刻有古兰经文,教堂本来没有拜望塔的,但转为伊斯兰教寺后,便在教堂四角加建四座拜望塔。

拜占庭建筑代表作品索菲亚教堂内部空间平面形制—教堂中心正方形。一个典型的以穹顶大厅为中心的集中式建筑。4角为4个大圆柱及4个矩形柱墩,中央为32.6m直径的大穹顶通过帆拱架在四个柱墩上。中央是大通廊。

拜占庭建筑代表作品集中统一的空间。大穹顶总高54m两端的半圆形穹顶和两侧的通廊,扩大了空间,形成十字形平面。穹顶上的40个肋。每两肋之间有窗,天然光线引入教堂,增加了宗教气氛。内部装饰--门窗玻璃是彩色的,柱墩和内墙面用白、绿、黑、红等彩色大理石拼成,有的地方镶金,穹顶内贴着蓝色和金色相间的玻璃马赛克,璀璨夺目。

拜占庭建筑代表作品圣索菲亚大教堂马赛克壁画

拜占庭建筑代表作品圣马可教堂教堂建筑循拜占庭风格,呈希腊十字形,上覆5座半球形圆顶,为融拜占庭式、哥特式、伊斯兰式、文艺复兴式各种流派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杰作。教堂正面长51.8米,有5座棱拱型罗马式大门。顶部有东方式与哥特式尖塔及各种大理石塑像、浮雕与花形图案。

拜占庭建筑代表作品

拜占庭建筑代表作品教堂的内部,从地板、墙壁到天花板上,都是细致的镶嵌画作,其主题涵盖了十二使徒的布道、基督受难、基督与先知以及圣人的肖像等,这些画作都覆盖着一层闪闪发亮的金箔,使得整座教堂都笼罩在金色的光芒里,教堂又被称之为“金色大教堂”。

西欧罗马风格风格形成:公元9世纪左右,建筑艺术上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形式上又略有古罗马的风格,故称为罗马风建筑。它所创造的扶壁,肋骨拱与束柱在结构与形式上都对后来的建筑影响很大。

罗马风建筑特点墙壁罗曼式建筑的墙壁通常厚度很大,开口部分极少并相对较小,因此显得沉重封闭。它们通常为双层壁体、填以碎石。在欧洲各处其建造材料差异很大,取决于当地的石材和建造传统。在意大利、波兰、德国的大部分以及荷兰的一部分地区通常会使用砖块。其他地区可见大量的石灰石,花岗岩和燧石。用于砌筑的石头常常相对较小并且呈不规则的块状,置于厚厚的灰浆中。平整的方石墙并非是这一风格区别性的特色,特别是在早期,但是会主要出现在那些可以获得宜于加工的石灰岩的地区。

罗马风建筑特点柱柱子是罗曼式建筑结构上一个重要的特色,细长柱和附柱也会应用在结构和装饰上。在意大利经常使用由单块石料凿成的整体柱,就像在罗马和早期基督教建筑中那样。它们也会,特别是在德国,于更巨大的墩柱间交替使用。由多个单块石料凿成的拱廊柱也常用于不需要承受较大砖石重量的结构,例如在回廊中,并有时采用双柱。回收的柱子这一时期在意大利,数量众多的古罗马时期的柱子被回收并再利用于教堂的内部和柱廊上。在这些柱子中大理石质地并有横向基石的最为耐久,但大部分为竖向基石并有时会呈现各式各样的颜色。它们可能保留了最初的罗马柱头,一般来说是科林斯或罗马混合式。一些建筑可能以大柱头放在短柱上、小柱头放在长柱上这种奇怪的柱子搭配来取得高度的均等,例如在罗马圣克里蒙教堂的中庭。这种建筑上的折中会见于材料回收自多座建筑的地方,在法国这种回收的柱子也在较小程度上利用。空心柱在那些需要真正庞大的柱子的地方,如达勒姆座堂中的那些柱子会以大块的方砖石建造,中空部分填以碎石。

罗马风建筑代表作品比萨大教堂(PisaCathedral)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位于意大利比萨。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

罗马风建筑代表作品为了纪念比萨城的守护神圣母玛利亚1063年比萨人开始在城区东北角的广场上建筑这个具有所谓罗马-比萨风格(Romanesque-PisaStyle)的比萨大教堂(Duomo-theCathedral)。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诺(BonannoPisano)主持设计,另外还有一个圆形的洗礼堂和一个钟塔,构成一组建筑群,这也是意大利仿罗马建筑之典型。洗礼堂位于主教堂前面,与教堂在同一中轴线上,这两个圆形建筑在空间上的大小、矮高、远近搭配得当,显得与主教堂非常和谐。

罗马风建筑代表作品

罗马风建筑代表作品比萨主教堂正立面高约32米,底层入口处有三扇大铜门,大门上方是几层连列券柱廊,以带细长圆柱的精美拱圈为标准逐层堆叠为长方形、梯形和三角形,布满整个正面。教堂的外墙是用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砌成,色彩庄重和谐

罗马风建筑代表作品比萨大教堂的建筑样式,并不是纯粹的巴西里卡式,而是掺有罗马式风格的一种建筑样式。何谓罗马式建筑?它产生于公元9世纪查理大帝(即查理曼)时期。自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的政局一直是动荡不定的,查理曼皇帝想寻求疆域统一,但帝国缺乏这种统一的经济基础。为了防御外敌,当时的宫殿或教会建筑,都筑成城堡样式,在封建割据的年代里,差不多所有宫廷住宅与教会建筑都筑造得极其厚实,教堂的旁边要加筑塔楼。于是,在结构方面,趋向于一种有机性--有系统的机能上的平衡以及结构与形式上的密切配合,这表现在建筑的结构部分与间隔部分的分工:一方面在筑墙时,把建筑的全面承重改为重点承重,因而出现了承重的墩子或扶壁与间隔轻薄的墙;另一方面是创造了肋料拱顶。一般的教堂,平面仍呈巴西里卡式,但加大翼部,成了明显的十字架形,而十字交叉处从平面上看,由于上有突出的圆形或多边形塔楼,渐渐接近正方形。比萨大教堂的建筑特色:比萨教堂略为例外,它建于1063至1092年间,平面虽是巴西里卡式,其中央通廊上面是用木屋架,然其券拱结构,由于采用层叠券廊,罗马式特征依然十分明显。

罗马风建筑代表作品比萨教堂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纳省省会,由于历史条件的原因,中部与南部的建筑一般比较保守,而它附属的塔楼则呈圆形,教堂与塔楼均为大理石结构,前面圆形的比萨洗礼堂在后来风行哥特式时期,受过大规模改建与装修工程,故已失去原来的样子。意大利比萨斜塔,位于比萨主教堂圣坛东南20余米处。1174年开始建造,是作为主教堂钟楼而设计的。斜塔用大理石建造,圆形建筑,直径16米,重1.42万吨。全塔8层,从底层到顶层分布数量不同的圆柱,并有213个拱门位于塔的各处。塔顶为钟亭。

附塔楼怎么会倾斜的,要涉及到公元1174年兴建时的情景:原来这座白色大理石塔楼是比萨大教堂一组建筑中属于第3期的工程。原设计为8层,高56米,塔顶的钟楼上还有7个钟,每个钟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当第三层完工时,发现基础沉陷不均匀。那时的责任工程师B·皮萨诺打算在继续建造时将下陷的一边层高加大,以资补救,但结果沉陷得更厉害。当时为了寻求解决的办法,工程曾经数次停顿,但最后还是在倾斜状态下于14世纪全部营建完工。这座偏离垂直线有5.2米的斜塔,成了建筑学上一段奇闻。.

哥特式建筑

风格形成:罗马风(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就是12~15世纪西欧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起源于法国,是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哥特”原义是指野蛮人,哥特艺术是野蛮艺术之义,是一个贬义词。在欧洲人眼里罗马式是正统艺术,继而兴起的新的建筑形式就被贬为“哥特”(野蛮)了。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特点

歌特大教堂的最著名,也是最易区别于其他风格教堂的三个特点,一个就是尖拱(PointedArch),一个是飞扶壁(FlyingButtress),还有拱肋(Ribs)I:拱(ARCH)标准的哥特式的尖拱

哥特式建筑特点

各种类型的拱Ogee(威尼斯拱)这里有一段专门讲述Ogee拱的:双曲线Ogee是十四世纪从阿拉伯引入的,并且很快就风靡了当时处于中世纪的英格兰.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它也十分受欢迎,并在那里获得了一个别名:威尼斯拱.由于它与船身结构的相似性,它也可以被称作龙骨拱.Round(圆拱)Segmental(弓形拱)Tudor四心拱

哥特式建筑特点

II:拱肋(RIBS)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拱肋(RIBS)和飞扶壁(FLYINGBUTTRESS)组成的,我们先从拱肋认识起。拱肋的构造一般来说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拱肋所承受的穹顶压力在矩形的各个角上被内部的细圆柱承受。侧向推力被外面看得见的斜向拱垛承受,它们又把压力传到扶垛支墩上。这样,整个穹顶的力都集中在拱角上,墙壁减轻了负荷,从而可以在整个拱的宽度上用窗户来代替墙.

哥特式建筑特点

既然说到拱肋,就不能不说与之相关的拱顶(Vault):拱肋和拱是不可分割的一套系统:未被拱肋分割的半圆拱顶BARREL下方带垂直的小拱顶的BARREL拱顶

哥特式建筑特点

由两个拱顶交叉而成(注:垂直交叉)一种六分的拱顶,布尔日大教堂和上面有点像,但是拱肋是从两个拱的相交处延伸出来的

哥特式建筑特点

一系列的拱肋,从一个点跃出形成拱顶在哥特式的设计者们为了使建筑物更高、让教堂内部变得明亮,在交叉肋拱上又建交叉尖券,把肋拱的承重转移到尖券上,使其承担穹窿四角的重量。这些尖券不仅可以使拱的表面更为平滑,而且比半圆形拱顶更为稳固,并能够跨越各种形状的开间。有了这种结构,艺术家就可在肋拱之间的间隔中填以很轻的石片,从而只要纤细的墩柱或圆柱便可支撑拱顶的重量了。

哥特式建筑特点

III:飞扶壁在有肋拱的支撑分压情况下,交叉尖券不但施加向下的压力,还要向侧面施加强大的推力,按以往的解决方法是建造坚固的墙壁,这必然仍使室内处于黑暗之中,因此,建筑师想出了更绝的办法:增加从穹窿基石到侧廊扶垛的外围拱,即所谓的飞扶壁。这样,这些侧推力就顺利地转移到建筑物的外部和其基础上,从而采用空前巨大的彩色玻璃窗成为可能。礼拜堂也不再像早先建筑那样呈孤立的单元,它们之间的墙壁被除去,造成一种统一的空间效果,昏暗的罗曼式室内被宽敞、开放、充满各色光线的结构所取代,成了石头的骨架加彩色玻璃墙的建筑。于是,歌特式大教堂得以摆脱罗曼式建筑的沉重砖石桎梏,轻盈地飞升起来.

哥特式建筑特点可以明显地看出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它的存在有效地分担了来自中厅拱角的压力,同肋拱一起将墙从承重的使命中解放出来.

哥特式建筑特点

层层迭起的高大的砖墙,巧妙地利用着线条和块面,光影在精心雕筑的线脚扶垛间灵动地游走跳跃,赋予石头神性的光辉与吟咏默想般的厚重感,和一种隐忍与浪漫,热情并存的诗般的流动感。这光影由大教堂的架构产生,那些先代的大师们竭尽所能地利用着大自然最常见最丰富的馈赠:阳光,而这些光影也成为了装饰并构成大教堂影象乃至象征意义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感受到当站在大教堂脚下时,那高耸跃立的飞扶壁是多么让人敬畏。

哥特式建筑特点

历史背景和流行趋势12世纪以后,以法兰西为代表的民族国家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发展,随着人口的大量聚集以及手工业、商业和银行业的快速发展,新的社会阶层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各类手工业者协会也纷纷建立起来,城市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城市的发展意味着流通,与东方阿拉伯人的通商不仅带来了财富,还让人们见识了7世纪以来阿拉伯建筑里的尖顶券。在城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各类工匠又把雕刻、绘画等工艺美术技艺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能够把建筑师的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财富在城市积累的同时,也在影响和动摇着教会的固有美学观点。城市管理者把半数以上的财政开支用于建造值得骄傲的大教堂,还给予参加协会的石匠等手工业者免除其它劳役和赋税等优惠政策。在这种有利于发挥工匠智慧的环境中,当时的建筑师和工艺美术大师们将罗马教堂的十字交叉拱和骨架券,以及阿拉伯的尖顶券等技艺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新型的教堂造型和支撑结构体系。这种新的建筑形制首先诞生于法兰西,它对建材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能将财富和对天国的向往更好地结合起来。它一问世,就在西欧各地流行起来,延续达400年之久。然而,各国的哥特建筑还是显示出各自不同的审美倾向。在英格兰,垂直线条得到强化。在德意志地区,高塔成为重要标志。具有文化优越感的意大利人,在这种新的建筑形制面前表现出相当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他们蔑视这种新的风格,并将之取名为哥特建筑(“Gothic”,让人连想起愚昧和野蛮的北方游牧部落);另一方面,在建筑的外观装饰等方面借鉴了哥特风格的尖拱造型。

哥特式建筑特点

基本特征——尖拱哥特建筑多数为教堂。相对于罗马式教堂而言,哥特建筑用尖拱形取代了所有的罗马式半圆拱形。这一基本线条的变化带来了意境的变换:原先厚重阴暗的印象转变成轻快上升的线条。尖拱有比半圆拱更实用的地方在于,它在同样的跨度内可以把拱顶造得更高(中厅一般都在30米以上,最高的达48米),而其所产生的侧推力会更小,从而有利于减轻结构;此外,采用尖拱还可以适应多种间的形状,而半圆形十字拱只能覆盖正方形的间

哥特式建筑特点

A和B,骨架券与普通十字拱的区别。A,原先的十字交叉拱的砌法;B,尖拱的常见砌法,先砌拱肋,然后再在拱肋上砌石板,这种拱肋又称为骨架,这种技术的难度明显增大,但石板的厚度可以显著减小,从而减轻结构的重量;C,四分尖拱肋;D,六分尖拱肋;E,星状尖拱肋示意图,分叉的拱肋向下汇合成束柱。

哥特式建筑特点

框架结构哥特教堂的基本结构单元可以理解为: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又称尖肋拱顶(上张图片)。为了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从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设飞扶壁(下图)。为了增加稳定性,一般都在柱墩上砌尖塔。由此可以看出,哥特建筑独特的框架结构。哥特教堂的框架结构示意图巴黎圣母院

哥特式建筑特点

内部和外部处理哥特教堂的中厅一般不宽,但很高很长,由束柱引导的向上垂直线条占据统治地位,塑造了很强的升腾态势。由于摆脱了承重墙,窗子因此占满支柱之间的的整个面积,窗子由构成一幅幅图画的彩色玻璃镶嵌而成,也称。阳光照耀时,教堂内部漾起夺目的色彩,宛如天堂圣境(下张图)。室内装饰的重点是华盖、壁龛等处,也以尖券为主题。一般在教堂正门两侧建有方形主塔,从而增加主立面的宽度和宏伟。德意志人喜欢在方形主塔之上增设极高的尖塔,造成冲天而起的态势(由于高塔耗费更多的时间和财物,一些教堂至今只建成一座高塔)。尖塔,不仅设在主塔之上,而且还以相应的比例建在扶垛、墙垛、栏杆、窗棂、等物之上。大小不等的尖塔,以及塔上的小卷花状饰物,如同大大小小、拔地而起的尖笋。与这些尖塔相呼应,在西部主立面上布满繁杂的垂直线条和众多有意被拉长的人物雕像。整个建筑的外观使人联想到向上的神秘天国。尖券、尖拱、飞扶壁以及大量以尖券为主题的细部装饰如华盖、壁龛等,使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哥特式建筑特点

巴黎圣母院的正门山墙两侧的方形高塔并不为尖顶所覆盖,整个立面的中心为巨大的玫瑰花窗,其它的门窗等全部采用尖券。右图为萨拉曼卡市伊诺尼马斯大教堂的中厅,为了增加垂直上升的线条,柱墩全部塑造成束柱状,向上成放射状分叉成拱肋,拱肋之间由相互交错成4轴对称的复杂图案,中厅两侧的花窗玻璃清晰可见。

哥特式建筑特点

维也纳斯特凡大教堂(Stephansdom)。左图,教堂外观十分华丽,一个主塔建于圣坛外侧;右图,装饰富丽的圣坛(巴洛克风格),两侧为巨幅花窗玻璃。该教堂始建于1137年按罗马式风格建造,1258年顶层被火灾损坏,之后按哥特风格重修并建成南塔等(137米),后来又增加了文艺复兴风格的元素,在巴洛克时期,又对内饰进行了改造。

哥特式建筑特点

科隆大教堂(KolnerDom,1247年起建造,断断续续历时达六百余年),保持世界最高建筑纪录(157米)到1884年。

哥特式建筑特点

英格兰的剑桥大学(King'sCollegeChapel,1446-1515),虽然不是教堂,但哥特风格明显,采用扶壁、尖塔和尖顶券,四个主塔和巨大的花窗玻璃都用纵向线条装饰。

哥特式建筑特点

米兰大教堂(DomdeMilan,1386年实践,到1858年才彻底完工),正门有众多小尖塔,大小尖塔约138座,总体显示哥特风格(意大利境内仅此一例),有很多后来的巴洛克和新歌特元素。

哥特式建筑特点

窗巨大的窗子射进了阳光。神学家们说,阳光灿烂的、明朗的教堂更象天堂。或者说,这阳光从天上射来,象征着“神启”进入信徒的心灵。但是,暖溶溶的光线适足以冲淡幽秘。当然,哥特教堂内部,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宗教气氛。市民文化只不过对它进行着有力的冲击而已。所以,恩格斯说哥特教堂体现了“神圣的忘我,……象是朝霞”。周末礼拜黑暗与光明

哥特式建筑特点

哥特式教堂几乎没有墙面,而窗子很大,占满整个开间,是最适宜于装饰的地方。当时还不能生产纯净的透明玻璃,,却能生产含有各种杂质的彩色玻璃。受到拜占庭教堂的玻璃摩赛克的启发,心灵手巧的工匠们用彩色玻璃在整个窗子上镶嵌一幅幅的图。这些画都以《新约》故事为内容,作为“不识字的人的圣经”。但是,它们同样也经历着宗教神学和市民文化的争夺。

哥特式建筑特点

11世纪时,彩色玻璃窗以蓝色为主调,有9种颜色,都是浓重黝暗的。以后,逐渐转变为以深红色为主,再转变为以紫色为主,然后又转变为更富丽而明亮的色调。到12世纪,玻璃的颜色有21种之多。阳光照耀时,把教堂内部渲染得五彩缤纷,光彩夺目。教士们解释,这正是上帝居处的景象。长老许杰说,注视物质的美丽能导致“对神的理解”。可以利用尘世的光辉,用贵金属、宝石、马赛克、彩色玻璃等的光彩引导信徒接受神的启示。可是,冲破神学玄秘的迷雾,把彼岸世界搬到可以直接感知的现实中来,正是工匠们的世界观的特点,更何况较晚的彩色玻璃窗,万紫千红闪烁,分明洋溢着欢乐的情绪。

哥特式建筑代表作品

案例分析巴黎圣母院

哥特式建筑代表作品

建筑位置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绿水环绕,掩映在都市霓虹粼粼水畔之间。

哥特式建筑代表作品

历史背景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到了12世纪路易七世时期,原有的罗马式教堂已经毁损不堪,在1160年被选任为巴黎主教的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在这个地方建造一座可以和圣坦尼大教堂媲美的宏伟教堂。现在的巴黎圣母院1345年建成,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时期,教堂的大部分财宝都被掠夺,使圣母院千疮百孔。之后教堂改为理性圣殿,后来又变成藏酒仓库,直到1804年拿破仑执政时,才将其还为宗教之用。

哥特式建筑代表作品

“它是一曲用石头谱写的波澜壮阔的交响乐,是人类和一个民族的卓越杰作”——维克多.雨果

哥特式建筑代表作品

建筑特色圣母院的正面形象严谨独特,气势非凡,它的宏伟壮阔,深深地映在每个法国人的心中马克思在谈到天主教堂时说:"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使人吃惊。……“这些庞然大物以宛若天然生成的体量物质志影响人的精神。精神在物质的重量下感到压抑,而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点。”

哥特式建筑代表作品

思想起源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市民意识渐渐觉醒,文化开始萌芽,人们期望通过教堂寄托与宣泄自己的情感,再也不愿在负罪与忏悔中度日。于是,教堂的建筑形式发生了悄悄的变化。巴黎圣母院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哥特式教堂建筑。

哥特式建筑代表作品

外部造型分析整个正立面被壁柱纵向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其横向分为三个部分。最下面是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国王廊”,镂刻着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两侧的方形高塔并不为尖顶所覆盖,整个立面的中心为巨大的玫瑰花窗,其它的门窗等全部采用尖券

哥特式建筑代表作品

“国王廊”的上面为立面中心,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是一个供奉着圣母圣婴和天使塑像的直径约10米的玫瑰花形大圆窗;立面的顶端对称矗立着两座高达69米的钟塔,让整个建筑看起来更加雄伟庄严。□

哥特式建筑代表作品

石雕像

哥特式建筑代表作品

哥特式建筑代表作品

建筑特色之玫窗绚丽的彩窗情迷欧罗巴---邂逅孤独(巴黎圣母院)

哥特式建筑代表作品

平面图分析中轴线————————————————总体布局上遵循严格的对称性,以及规整的柱式网状体系,同时由长方形与半圆形有机结合构造,显示出完整严肃的建筑特色,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之为规则美的终极体现。

哥特式建筑代表作品

立面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