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国际分工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概述一、国际分工的涵义和类型划分
(一)涵义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是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1.按分工的深度划分
由自然差异形成的农矿产品之间的分工由发展差异形成的不同要素密集度制成品之间的分工由协议形成的产业内分工2.按生产关联性划分
垂直型(Vertical)国际分工水平型(Horizontal)国际分工3.按参与程度划分,可划分为混合型国际分工和单一型的国际分工(二)类型划分二、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1.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中叶)2.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3.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二战)4.深化阶段(二战后)A.影响战后国际分工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B.战后国际分工呈现出的主要特点三、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3.人口分布、人口素质、生产规模、市场条件也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4.跨国公司是推动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力量5.国际生产关系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6.上层建筑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7.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着国际分工的格局四、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一)两者的相互关系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决定交换的基本原理,国际分工是更具有决定性的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发展从根本上说要受到国际分工的制约和影响。(二)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及其发展速度2.国际分工的形式决定着国际贸易的格局3.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4.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政策5.国际分工与对外贸易依存度
第二节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西方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
创立阶段:绝对成本说——比较成本说2.新古典贸易分工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及对该理论的验证(“里昂惕夫之谜”)和补充3.现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二战后西方经济学界发展了传统国际分工理论,提出了一些用以解释战后国际贸易领域新问题、新现象的现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一、绝对成本理论(TheoryofAbsolute
Advantage)1.主要论点: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
存在绝对成本差异的原因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2.实例证明呢绒酒假定英、葡两国同时生产呢绒和酒。由于自然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不同,两国生产同量的呢绒和酒的生产成本不同。按照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其直接利益表现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劳动时间的节约等方面。英国100120葡萄牙110803.评价二、比较成本理论(一)理论的主要内容1.比较成本差异是贸易分工的基础
2.比较成本说阐述的贸易互利性原理呢绒酒(1)按比较成本原理进行生产的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量。(2)随着产量的增加,通过国际贸易,贸易参与国国内的消费水平都得到了提高。(3)节省社会劳动英国100120葡萄牙11080A.科学性与进步性以其简单易懂而又严谨的分析方法,透彻说明了国际分工的利益,成为自由贸易理论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进步作用。阐明了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分工中获益,这无疑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落后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分工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有助于整个世界贸易的扩大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分工而使贸易双方获利的程度实际上是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说明了互利和等价交换是不同的概念。B.局限性和理论缺陷未能正确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因而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是不彻底、不完善的。以一系列假定条件为前提的,只注重静态的平衡而忽略了动态分析。忽略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二)评价
第三节新古典贸易分工理论一、赫—俄要素禀赋论
(FactorEndowmentTheory)(一)理论产生的背景(二)H-O模型与李嘉图比较成说的主要异同(三)有关概念:1)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禀赋、要素价格比例;2)要素密集程度;3)要素禀赋程度(四)假设前提5.规模收益不变假设6.要素流动性假设7.完全竞争假设8.商品流动性假设1.2╳2╳2模型2.生产技术相同假设3.消费者偏好相同假设4.要素密集程度固定假设(五)理论的基本思路国际分工方式两国的比较优势两国商品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生产的技术水平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对生产要素的引致需求对最终产品的需求生产要素的供给生产要素禀赋差异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表1美、日两国X、Y两种商品价格的绝对差异以本国货币表示的价格同种货币表示的价格(按1美元=100日元换算)美国日本以美元表示以日元表示美国日本美国日本X商品1.5美元200日元1.5美元2美元150日元200日元Y商品2美元150日元2美元1.5美元200日元150日元2.各国商品价格比例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表2美、日两国X、Y两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差异以本国货币表示的价格同种货币表示的价格(按1美元=100日元换算)美国日本以美元表示以日元表示美国日本美国日本X商品1.5日元300日元1.5美元3美元150日元300日元Y商品2美元400日元2美元4美元200日元400日元3.各国商品价格比例的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4.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例题:假设A、B两国的生产水平完全一样,即两国生产每单位×产吕都需要投入2单位劳动力,6单位资本;生产每单位Y产品都需要投入4单位劳动力和2单位资本。A国每单位劳动力价格为100美元,每单位资本价格为20美元;B国每单位劳动力价格为60美元,每单位资本价格为10美元。(1)试用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分析两国将如何进行分工贸易。(2)试用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分析两国将如何进行分工贸易。(3)计算两国发生国际贸易后,同样的投入可增加的产出。(六)要素均等化定理(Factor-price
EqualizationTheory,H-O-S模型)1.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假定澳大利亚和日本两国生产小麦和布匹两种产品,两种产品的生产都要投入土地和劳动力两种生产要素。土地丰裕的澳大利亚出口小麦,进口布匹;劳动力丰裕的日本出口布匹,进口小麦。开展国际贸易后,澳大利亚小麦由于出口相对价格比国内高而继续扩大出口,土地和劳动力的报酬也因此降低。日本则情况相反。开展贸易后,由于小麦相对价格上涨,布匹相对价格下降,澳大利亚会缩减布匹的生产,将资源转移到小麦的生产上。假定贸易前澳大利亚每生产100吨小麦使用30单位劳动和2单位的土地;每生产100单位的布匹使用50单位劳动和1单位的土地。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假设:1)一国生产两种商品,各使用两种生产要素,每一种商品都不是另一种商品的投入物;2)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存在竞争;3)生产要素的供产量给定;4)两种生产要素均可得到充分利用;5)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6)生产要素在国内(不是在各国间)各部门间是流动的;7)开展贸易提高了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则:从封闭经济到自由贸易的转变过程中,价格上升行业(即出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会提高,价格下跌行业(即进口竞争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会降低。2.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根据上述定理,如果各国都以各自生产的要素禀赋比率差距为基础进行贸易,其结果是贸易前相对价格丰富的要素价格上涨,相对稀少的要素价格下降。这一过程发展的结果将会逐渐达到要素价格比率的国际均等化。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要素相对价格均等化:如:(Pk/PL)A=(Pk/PL)B要素绝对价格均等化:如:(Pk)A=(Pk)B;(PL)A=(PL)B3.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后果国内方面:生产要素的充分有效使用将提高要素的生产率要素所有者的收将受到不同的影响生产成本将逐步提高国际方面:使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要素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和使用,并因此而增加世界总产出使世界各国同种生产要素所有者乃至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趋于均等要素价格均等化将改变各国比较成本的状况,最终使各国的比较成本趋于消失(七)对生产要素禀赋论的评价主要贡献要素禀赋论继承了比较优势理论并使之更接近于国际贸易的现实情况在分析方法上,要素禀赋理论也有其独到之处,对贸易理论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把李嘉图的个量分析扩大为总量分析
首次将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区位分析方法和多要素价格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于国际贸易问题的研究要素均等化定理说明了国际贸易可以改变一国的经济结构,使生产要素得到最有效地利用,从而使产量增加,收入提高局限与不足脱离了价格分析,因而具有庸俗性该理论所依据的一系假定条件都是静态的,忽视了国际国内经济要素的动态变化,从而影响到对现实特别是二战后的国际贸易现象的解释力抹煞了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掩盖了国际生产关系中的剥削性和不平等性二、对要素禀赋论的检验和发展(一)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sParadox)(二)对“谜”的解释1.生产要素变换论——针对生产要素密集固定假设2.要素非同质说——针对要素同质假设3.贸易壁垒说——针对商品流动性4.需求偏向说——针对消费者偏好假设5.自然资源说——针对两要素假设(三)对“谜”的评价1.历史地位2.与H-O模型的关系3.局限性三、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1.技术要素说2.人力资本要素说3.研究开发(R&D)要素说4.信息要素说
第四节现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战后国际贸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1.
发达国家相互间贸易比重迅速上升,并逐渐成为占主体地位的国际贸易类型。2.产业内部贸易呈现主导化趋势,绝大部分的产业内贸易属于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3.贸易产品知识化,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比重迅速上升。一、产业内贸易理论(一)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的界定和衡量产业内贸易发展程度的衡量从某一产业的角度分析,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从一国角度分析,产业内综合贸易指数表示一国产业内贸易在其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1.产品的质异性(产品的垂直水平差别、水平差别)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2.国与国之间产品层次结构与消费层次结构的双向重叠使产业贸易成为可能。3.规模经济是导致产业内贸易的必要基础。(三)产业内贸易格局的决定因素和产业内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二、需求偏好相似理论(Theoryof
DemandPreferenceSimilarities)基本观点:需求是引进生产变动和产生贸易的基础,收入变动又是引起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收入增加的结果是使工业制成品贸易在人均收入较高的国家之间得到较大发展。一国经济增长→人均收入提高→该国代表性需求向某种较昂贵的商品移动→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扩大生产→产量增长速度超过需求增长速度→有能力出口产品出口的可能性取决于国内需求需求结构越相似,两国贸易量越大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结构最主要的因素三、公司内贸易理论(Internalization
Theory)(一)公司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公司内贸易属于国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主要区别(1)贸易双方都处于共同所有权控制之下;(2)进行交换的市场是跨国公司的内部市场;(3)交换的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制定的转移价格;(4)交易内容大多是中间产品。(二)理论解释公司内贸易的动机公司内贸易的利益(1)克服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建立企业内部长期的永久性供需关系,完善市场机制;(2)有利于公司协调业务,进行全面精确的生产划规和市场战略布置;(3)有利于实行有效的价格策略,实现利润最大化;(4)将买卖双方的所有权合二为一,可消除知识产品在市场转移中的各种不确定性,防止技术扩散。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oryof
ProductLifeCyle)产品生命周期说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动态理论:将产品密集度动态化;强调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2.对发展中国家发展对外贸易有重要启示作用:要重视科技进步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以获得动态贸易利益。3.成为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五、竞争优势理论(一)理论的逻辑思路(三)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模型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物流服务合同:国际货运与分销的一体化物流服务协议
- 04版柴油购买合同templatewith合同的强制执行条款
- 2024年度代理分销合同
- 2024年度新能源项目投资与建设运营合同
- 2024年度应急救灾设备租赁合同
- 2024年度借款合同违约责任协议
- 2024年度版权转让合同的版权权属与转让费用
- 2024年度旅游服务合同:旅游活动的组织与执行
- 2024年度农产品物流配送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国际环保项目合作合同
- GB/T 2941-2006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
- 食品微生物学7微生物与食品生产课件
- 浙江理工大学-答辩通用PPT模板
- 接触网作业车检查评分表
- 形考作业3:基于UML的大学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实验
-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评分标准
- DB32T 3794-2020 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
- 产学研合作项目策划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大小比较课件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课件
- 《梅岭三章》 完整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