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课外诗词上_第1页
八上课外诗词上_第2页
八上课外诗词上_第3页
八上课外诗词上_第4页
八上课外诗词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诗词一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xīkūnhuā背景资料

本诗选自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原有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乐府:官署名称——诗体名称诵读提示:这首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使所表达的哲理既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春天的太阳散布恩惠花叶枯黄、衰败百川东流到海,什么时候回头西归呢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息了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园中的葵菜青青的,晨露等待太阳照耀。春天太阳散布恩泽,万物呈现一派生机。常常担心秋天到来,繁花绿叶枯黄衰败。百川东流汇入大海,什么时候回头西归?青少年时候不努力,老了只能悲伤叹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年之计在于春,植物群生的园圃里充满了生机。温煦的阳光传播光和热,给万物以德惠恩泽。大自然的另一面,即由盛而衰,由生长而消亡。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以此比喻韶光之匆匆流逝。劝勉世人珍惜光阴,有所作为。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托物起兴葵菜起调。对首句形象的发挥。自然法则前的无奈。正面道理侧面传达。水到渠成诲人不倦。赏析指导: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就要枯黄衰败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开篇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用生动巧妙的比喻,来揭示时光就像流水一样不会倒转,人老了就不会再年轻这一客观规律,从而突出人应珍惜宝贵时光这一中心意思。比喻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使诗句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劝诫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叹息。全诗看起来平淡,都是些当时年间的口头用语,但仔细体味,就会觉得意味深长,乃是在平浅的语句中寄寓着不平凡的内容,词浅意深,淡而多味。主题归纳:诗歌通过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归海等自然现象与规律,说明美好时光短暂而易逝,且一去不复返,劝诫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叹息。理解背诵:1.劝勉人们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的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通过鲜明的色彩表现春季生机和活力的句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4.描写阳光普照,万物欣欣向荣的诗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5.通过季节的变化,隐喻要珍惜大好春光的诗句: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6.蕴意深远,极具感染力和劝勉之意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gāodúxǐyǐbó

作者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其诗多描写田园山水,描写隐居生活和饮酒情趣,淳朴自然,无齐梁藻饰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后人辑有《东皋子集》。本诗选自《东皋子集》卷中。背景资料

诗人与隋末举孝廉,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简傲嗜酒,屡被弹劾。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皋。这首诗作于唐代初年,诗中流露出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诵读提示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诗人隐居的地方傍晚徘徊,来回地走落日小牛,这里指牛群鸟兽,这里指猎物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傍晚在东皋我极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了秋色,重重山岭全披覆着落晖。牧人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骑马归来。看着他们我又并不相识,只好咏首长歌怀念隐士。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首联借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颔联写薄暮中所见静态景物。互文颈联写薄暮中所见动态景物。尾联用典,道出心中苦闷与惆怅:既然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古之隐士了。赏析指导:本诗描绘了萧瑟恬静的秋天黄昏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孤独、抑郁的心情。第一二句写傍晚在东皋伫望,以及望后产生的寂寞惘然心情。三四句写秋野静景,用“树树”、“山山”、“皆”、“唯”极写“秋色”、“落晖”的浓重。五六句通过人事活动,进一步写秋野动景。这两联写出了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美感,含蓄的表达了向往之情。尾联说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自己只能追怀“采薇而食”的隐居生活。这首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主题情感: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考题精选: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2.本诗写景有何特色?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理解背诵:1.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2.对季节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3.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4.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苦闷之情的: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5.化用曹操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的: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3.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xiāng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树木的叶子落下来大雁南飞在汉水的转弯处。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天边迷失道路形容长江水势很大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树叶飘落大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寒冷。我的家在汉水弯上,远远隔着楚地云天。思乡之泪旅途流尽,一叶孤帆远在天边。迷失道路想要问问,暮色苍茫江水漫漫。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首联扣题,写出季节气候特点,为下文抒情做准备。颔联写诗人面对寒秋的萧条景象,不禁起了思乡情怀。颈联点明了思乡,一个“尽”字,将思乡之情作了尽情抒发。尾联以景物描写作结,寄寓着思归之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和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春晓》等。背景资料孟浩然曾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是二十一年再到吴越漫游。根据此诗的内容看,大约是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

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诗人睹物伤情,不免起了思乡之情。再加上当时诗人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有归隐之意,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诵读提示选自《孟浩然集》。秋风乍起,树叶飘零,大雁南飞,诗人站在长江边上遥望云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看到孤帆从天边驶过,勾起乘船返乡的念头。然而江水漫漫,试问路(归路?人生之路?)在何方?

赏析提示

《早寒江上有怀》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此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苦闷。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此诗真切描写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描写诗人船上思念家乡的愁苦心态,表现了诗人怀乡思归的无限怅惘之情和人生失意的郁闷。主题情感

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试题精选: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萧瑟凄清的景象。2.尾联情景交融,请作分析。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更烘托出作者思乡怀亲之情和前路茫茫欲归不得的愁绪。

背诵默写1.借鸿雁南飞寒秋已至,表达思归之情的诗句: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2.表现诗人欲归不得的抑郁之情的诗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3.借乡泪、归帆表达睹物伤情,思念故乡的诗句: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4.此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近的诗句: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5.寄托诗人思归的哀愁和前途渺茫的愁绪的诗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6.交代家乡的位置而自然成对诗句: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7.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诗人远离他乡的羁旅之情的诗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1)夕阳西下,断阳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和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春晓》等。背景资料选自《孟浩然集》。洞庭湖,在湖南。张丞相,即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身在相位是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推荐。但为了不失尊严,此诗写得极其委婉,极力掩盖干谒的痕迹。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包容天空虚空蒸腾摇撼渡船只安居太平盛世白白地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八月湖水与岸齐平,湖水天空浑然一体。云梦泽上水气蒸腾,岳阳城下波涛摇撼。想要渡湖却无船只,闲居盛世心中羞愧。坐看那些垂钓之人,白白产生羡慕之情。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首联交待时间,描写浩瀚的湖水。颔联写从岳阳楼上看到的景象,由远而近。颈联转入抒情,表达了出仕求官的愿望。尾联表达自己因无官位而不得施展才华的幽怨。希望得到提携或引荐。诵读提示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白了自己的心愿。前四句描绘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后四句抒写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赏析提示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出来。诗的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是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一个“平”字,写出湖水涨漫,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后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触景兴怀,就近设喻。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满怀壮志,却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就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意谓在这太平盛世,自己本该一展宏图,大有可为;现在却是闲居无聊,浪费光阴。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只能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是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向张丞相发出呼吁。“钓鱼者”暗指当政掌权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而言。主题情感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通过面对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羡鱼的情怀,曲折的表达了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试题精选: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A.“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B.“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C.“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D.最后两句借用了“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的古语。试题精选:2.对诗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是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C.后两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背诵默写1.表现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的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2.运用对偶,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3.表现诗人不甘寂寞、渴望援引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4.表明作者心怀内疚祈望出仕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5.表明诗人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6.表明诗人无职可做,寂寞无依之情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7.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水的名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5.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作者简介

崔颢(hào)(704—754),汴州(现在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全唐诗》收录了他42首诗,最有名的当推《黄鹤楼》。背景资料选自《全唐诗》卷一三○。这是诗人登楼抒怀之作。格调优美,为人传送。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上。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指传说中骑鹤的仙人飘荡的样子茂盛故乡平原分明的样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往昔仙人驾鹤而去,这里只剩空楼一座。黄鹤离去不再回来,悠悠白云千年依旧。汉阳晴川树树分明,鹦鹉洲上芳草萋萋。时至黄昏家乡何在?烟波浩渺使人发愁。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首联由传说入笔,鹤去楼空,为乡愁的抒发作了铺垫。颔联抒发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为乡关难归作铺垫颈联写登楼所见实景,为下文抒情作铺垫。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思乡之愁。诵读提示此诗前四句抒写人去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