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植物细胞和组织_第1页
第1章植物细胞和组织_第2页
第1章植物细胞和组织_第3页
第1章植物细胞和组织_第4页
第1章植物细胞和组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授课人:曾晓燕

教学目标:1、细胞的一般概念、形态和大小,理解细胞的基本构。2、植物细胞的三种繁殖方式。3、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概念及相互关系;4、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5、组织的的概念、各组织的功能及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教学重点与难点:1、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2、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与特点;(难点)3、组织的概念和及各类组织的分布、功能;教学时间:12课时植物的细胞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和构造一、细胞的基本概念植物体是由细胞所构成的。细胞: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发现细胞一般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细胞是英国学者虎克发现的。

显微镜的发明300多年前

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

虎克(RobertHooke)

软木蜂窝状的小格子“细胞”1838年施莱登(Schleiden)(德国植物学家)1839年施旺(Schwann)(德国动物学家)细胞是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显微镜的发明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细胞学说的建立:

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分别以植物和动物为材料进行研究,证明:1.植物和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3.卵和精子都是细胞4.一个细胞可分裂形成组织从而发表了细胞学说:确认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植物(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植物离体细胞是独立的个体,是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分裂、生长和分化,产生亲本有机体的“复制品”。

细胞学说被认为是19世纪科学上的三大发现之一。组培试管苗(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

多种多样,一般与它们所处的环境、担负的生理功能有关,如长筒形(导管);圆柱形(叶肉细胞);梭形(形成层细胞);多面体;星形等。反映了形态与功能相适应的规律。(二)植物细胞的大小

细胞的大小差异很大.一般很微小,非肉眼能看到(分辨),必须借助显微镜。直径大多为10-100um(1um=1‰0mm)。但有些细胞更小:球菌直径0.5μm有些细胞较大:成熟的西瓜果肉细胞1mm苎麻的纤维细胞长达550mm这些细胞我们用肉眼都能看到。

植物细胞的形状三、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细胞壁细胞原生质体细胞质细胞核质膜细胞后含物(一)细胞壁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是位于原生质体外面的保护层,使细胞保持一定的形状.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1、细胞壁的分层和化学成分细胞壁的结构可分三层: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1)胞间层:

为相邻细胞所共有的一层,成分主要是果胶质。作用:将相邻细胞粘合在一起,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能缓冲细胞间的压力。思考:为什么生的果实硬,而果实成熟时又松又软口感好?胞间层(2)初生壁:初生璧是细胞生长(增长体积)时所形成的壁层,由相邻细胞分别在胞间层两面沉积壁物质而成。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特点:壁很薄,质地柔软,有较大的可塑性,能适应细胞的生长。胞间层初生壁(3)次生壁:次生壁是在细胞停止增大体积后,在初生璧内表面增加厚的壁层。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常有木质素等物质填充其中。特点:很厚,无弹性,较坚韧。

刚分裂的细胞只有胞间层较成熟活细胞有胞间层和初生壁成熟死细胞具有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可达三层)

次生壁2、细胞壁上的纹孔和胞间连丝

胞间连丝——指相邻细胞间,通过纹孔穿过细胞壁的胞间连丝,是细胞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纹孔——由次生壁形成时所产生的中断部分形成的孔(这些中断部分的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

胞间连丝、纹孔的存在,有利于细胞与环境以及细胞之间的物质和信息交流。

初生壁次生壁

胞间连丝

3、细胞壁的变化次生壁形成后,常常有其它物质填充其中,使细胞壁的性质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适应一定的生理机能。细胞壁的次生变化:(1)木质化木质素渗透到细胞壁中,加大细胞壁的硬度,增强细胞的支持力量。(2)角化细胞壁渗入角质,并常在细胞壁外连成一层称角质层,角质是脂类物质,在外表形成膜。不透水,但可透光。减少蒸腾和雨水浸渍,增抗性;(3)栓化木栓质(脂类化合物)渗入细胞壁引起的变化。不透水、不透气。原生质体最终解体成为死细胞,只剩下细胞壁,起保护作用。如植物茎干和老根外表层。(4)矿质化细胞壁渗入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等矿物质使细胞壁坚硬粗糙,矿化能增强细胞壁的机械强度,提高抗倒伏和抗病虫能力。如水稻、玉米、甘蔗等禾谷类作物。

(二)原生质体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细胞膜或质膜细胞壁细胞质质

膜核

膜核

仁核

质细胞核白色体叶绿体线粒体液

泡液泡膜胞间隙植物细胞

(1)质膜或称细胞膜

是细胞质最外面紧靠细胞壁的一层界膜,它是原生质体的最外部分。具有选择透性,能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调节物质运输,并有识别的功能。2、细胞质及细胞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属于细胞质,包括胞基质和细胞器。在光学显微镜下细胞质透明、粘稠并且能流动,其中分散着许多许多细胞器。

(1)细胞基质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无定形部分,称为细胞基质。细胞基质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细胞25%~50%的蛋白质都存在于细胞质之中。这些蛋白质中包括多种酶。细胞基质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在新陈代谢活动旺盛的细胞中,常可见到细胞质运动现象。(2)细胞器:细胞器是细胞内具有特定 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质体线粒体内质网细胞器液泡核糖体高尔基体其他细胞器溶酶体圆球体微体微管a.质体:与糖类合成和储藏有关质体有色体叶绿体白色体

叶绿体

白色体

有色体

叶绿体

分布:植物绿色部分的薄壁细胞中,如叶肉细胞等。一个细胞中可含十几个到几十个叶绿体。

所含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占所含色素总量的2/3,故叶绿体呈绿色。形状:形状:扁椭园形.功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片与叶绿体

叶绿体的超微结构模式图有色体分布:存在于果实、花瓣或其他部分,如胡萝卜根中。所含色素:主要含类胡萝卜素,呈黄色、橙色或红色。功能:吸引昆虫及动物传粉,利于授粉、种子传播;也有积累淀粉、脂类的能力。

问题:秋天到了,为什么叶片由绿色变成黄色?白色体分布:存在于植物体无色部分的贮藏细胞中,如萝卜根。所含色素:不含色素,一般近球形。根据功能不同:淀粉体—贮藏淀粉造油体—贮藏油脂造蛋白体---贮藏蛋白质三种色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西红柿由白--绿--红;萝卜见光为绿色;胡萝卜见光为绿色;韭菜黄化为韭黄;树叶由绿色---黄色、红色。B、线粒体

在所有生活细胞中普遍存在。功能:是细胞内呼吸作用的场所。细胞中线粒体数目的多少是细胞呼吸作用强弱的标志。在生长旺盛的的细胞中数量多。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模式图C6H12O6+6O26CO2+6H2O+能量(ATP+热能)

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C、液泡

是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结构之一(占90%体积)。液泡膜:单层,选择透过性高于质膜

细胞液:约70%的水、贮藏物(糖、有机酸等)、排泄物(咖啡碱、烟碱、单宁、花青素、草酸钙等)。浓度高,易形成结晶,色深。结构液泡的形成过程、细胞质的运动

功能:A:与细胞的吸水有关,并形成膨压,使细胞保持紧张状态,有利于各种生理活动的进行。B:贮藏营养物质,如糖、有机酸、无机盐。C:是存储代谢废物的场所。D:液泡内有多种水解酶,参与细胞内物质的分解。中央大液泡: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如甘蔗、甜菜——蔗糖,罂粟——鸦片,刺梨、酸枣——制饮料,花、果实——天然色素。D、其他细胞器在生活细胞中,除了以上介绍的细胞器以外,还有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圆球体、微体、微管等细胞器。(3)细胞核

植物中除了最低等的类群——细菌和蓝藻外,所有的生活细胞都具有细胞核。细胞核是生活细胞中最显著的结构。

细胞核常呈圆球状。细胞核的结构可分为

核膜

核仁

核质

染色质

核液细胞核的结构

u

核膜包括外膜、内膜、核孔.是核内外物质交换的通道。u

核仁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折光性强、发亮的小体。

核质:核液、染色质。u

核液是是细胞核内的基质,染色质和核仁悬浮其中。u

染色质由DNA、少量RNA、蛋白质组成,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细胞分裂时变粗短成染色体。

细胞核的功能: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细胞的生长、发育和遗传。(三)细胞后含物

后含物: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不仅为自身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同时还产生代谢中间产物、贮藏物质和废物等,这些物质统称为细胞后含物。有的贮藏在细胞液中,有的分散在细胞质中。贮藏物质主要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和油生理活性物质:如:酶、维生素、植物激素抗生素等。一些中间产物及其他物质。1、贮藏物质(1)淀粉形式:以颗粒状态存在,称为淀粉粒鉴定:用碘—碘化钾溶液染色时,通常呈蓝黑色形成淀粉粒时,先从一个点(脐点)开始,向外层层沉积,形成许多同心的层次——轮纹(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交替沉积而成)不同植物的淀粉粒有不同的形态,可作鉴定植物种类的依据之一。细胞后含物(淀粉)

淀粉粒

(2)蛋白质

贮藏形式:糊粉粒鉴定:贮藏蛋白质遇碘呈黄色糊粉粒集中分布于种子的胚乳和子叶中细胞内贮藏的蛋白质与构成原生质的蛋白质不同,贮藏的蛋白质是无生命的。后含物(蛋白质)

糊粉粒

(3)脂肪和油脂肪积累于造油体或圆球体中。常以小滴、小固体状存在于细胞质中。常温下呈小油滴的称为油。呈固体状的称脂肪。以苏丹Ⅲ液染色,呈橙黄色或橘红色。通常在种子或果实的细胞中含量最多,如花生、大豆、芝麻、油菜、油茶、核桃、油桐等。2、生理活性物质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数量极微,但对植物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种类很多,总称为生理活性物质,如酶、维生素、植物激素、抗生素等。3、其他物质细胞在代谢过程中还能产生一些中间产物及其他物质,这些物质通常溶解于细胞液中主要有糖类、有机酸、单宁、芳香油、花青素植物碱、无机盐与结晶体。此外,有些植物还含有一些特殊物质。如松类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松脂,橡胶树含有丰富的橡胶等,均为工业上的重要原料。思考题:为什么苹果等果实未成熟时又酸又涩,而成熟时又甜又好吃?(1)糖类主要是葡萄糖、蔗糖和果糖。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能源的物质基础。如甘蔗和许多水果的甜味主要是含有大量的糖分。(2)有机酸常见的有草酸、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它们都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中间产物,果实中因含有机酸而呈酸味。(3)单宁单宁广泛分布在多种植物的细胞中,使未成熟的果实具有涩味。单宁遇铁呈蓝黑色,可根据此来检验单宁是否存在。单宁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革、防腐、印染、医药等。(4)芳香油是一类具有挥发性的芳香物质。如樟属的皮、叶木材,柑橘属的花、果、叶,桉属的叶以及很多植物的花中都含有芳香油。芳香油挥发的气味是观赏植物价值的重要方面,芳香油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医药原料。(5)花青素普遍存在植物的花或叶中,通常溶于细胞液中。有些植物的花、果实呈现红色、紫色蓝色以及某些植物的茎叶呈现红色都是花青素表现的。花青素的颜色与细胞液酸碱度有关,细胞液酸性时呈红色,碱性时呈蓝色,中性时呈紫色。液泡中的花青素

液泡中花青素

(6)植物碱是一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它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动物啃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植物碱种类很多,如烟草中的烟碱,罂粟果实中的吗啡等。中药中的许多有效成分均是植物碱。(7)无机盐与结晶体植物细胞液内还含有无机盐类,如钙盐、镁盐、钠盐等,有的呈溶解状态,有的呈结晶状态,常见的有草酸钙结晶。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叶绿体线粒体细胞壁细胞膜液泡细胞质光面内质网细胞核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粗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中心体纤毛四、植物细胞的繁殖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植物体内细胞的繁殖、增大和分化密切相关。细胞的繁殖作用是以分裂的防止体现的。细胞分裂方式: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一)无丝分裂

存在:常见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如禾本科植物居间分生组织,块根、块茎膨大,胚乳细胞发育,愈伤组织分裂。分裂时核内不出现染色体,也不形成纺锤丝分裂过程:核仁一分为二,细胞核延长,核仁向两端移动,核中间缢缩断裂成两个子核,随后在两子核之间形成新壁,成为2个子细胞。植物细胞的无丝分裂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解(二)有丝分裂间期间期是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开始的一段时间,它是分裂前的准备时期,核内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主要是RNA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DNA的复制等。为细胞分裂进行物质上的准备。同时,细胞内也积累足够的能量,提供分裂活动需要。前期从前期开始,细胞进入了分裂时期。前期的特征是细胞核出现染色体,核膜、核仁消失,同时纺锤丝开始出现。间期核内的染色质呈松散的细丝状,进入分裂前期的染色质丝开始螺旋化,逐渐缩短变粗,成为明显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是由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组成。随后,核仁消失,核膜解体,开始从两极出现纺锤丝。2.中期染色体受两极纺锤丝的作用而向赤道面移动,有规律地在该处排列。这时,前两种纺锤线已形成,整体排列如纺锤形而被称为纺锤体。此时染色体已收缩到比较固定的状态,且彼此松开,是观察染色体形态特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3.后期后期的特征是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由赤道面移向细胞两极。

4.末期末期的细胞特征是染色体到达两极,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形成两个新细胞。当染色体逐渐到达两极后,就成为密集的一团,外面重新出现核膜,细胞膜与细胞壁重新形成,染色体通过解螺旋作用,又逐渐变成细丝状,最后分散在核内,成为染色质。此时,核仁重新出现,原有的纺锤体演变成膜体,然后发育成细胞极,最后发育成胞间层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

有丝分裂的生物学意义:每次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子细胞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保证了细胞遗传的稳定性(三)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植物有性生殖中进行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在被子植物中,减数分裂发生于大小孢子的时候,即花粉母细胞产生花粉粒和胚囊母细胞产生胚囊的时候。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包括两次连续分裂,而DNA只复制一次。因此,一个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减数分裂由此得名。减数分裂过程比较复杂,包括两次连续分裂。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图解

1.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可分为四个时期:(1)前期I。经历时间长,变化复杂,根据变化特点,可分为五个时期:①细线期:细胞核内出现细长、线状的染色体,核和核仁增大。②偶线期(又称合线期):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其形状大小相似的染色体)逐渐两两成对靠拢,这种现象称为联会。

③粗线期:染色体进一步缩短变粗,同时可以看到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但着丝点处不分离。所以2条染色单体在着丝点处仍连在一起。同源染色体上相邻的两条染色单体常发生横断和染色体片段交换现象,使每一条染色体都带有另一条染色体的片段,这种互换现象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重要意义,使后代具有巨大的多样性。④双线期:染色体继续缩短变粗,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开始分离,但在染色单体交换处仍然相连,这期间染色体因而呈现“X”、“V”、“8”、“O”等形状。⑤终变期:染色体更为缩短变粗,此时是观察与计算染色体数目最好的时期。以后,核膜、核仁消失,开始出现纺锤丝。(2)中期Ⅰ。成对的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部的赤道面上,纺锤体形成。(3)后期Ⅰ。由于纺锤丝的牵引,每对同源染色体各自分开,并向两极移动,每极染色体数目只有原来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这时每条染色体仍旧有2条染色单体联在一起。(4)末期Ⅰ。到达两极的染色体解螺旋,重新出现核膜,形成两个子核,并且赤道面形成细胞板,将母细胞分隔成两个子细胞。称为二分体。也有的植物,不形成细胞板,两个子核继续进行第二次分裂。2.第二次分裂一般与第一次分裂的末期紧接,这次分裂与前一次不同在分裂前,核不进行DNA复制和染色体加倍,与有丝分裂过程相似,分成四个时期:(1)前期Ⅱ。染色体缩短变粗,核膜、核仁消失,纺锤丝重新出现。(2)中期Ⅱ。每一子细胞的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面上,纺锤体出现。(3)后期Ⅱ。着丝点分裂,使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向两极移动。每极各有一套完整的单倍的染色体组。(4)末期Ⅱ。到达两极的染色单体各形成一个子核,核膜、核仁出现。同时在赤道面上形成细胞板,产生两个子细胞。这样一个母细胞产生了四分体,以后四分体中细胞各自分离,形成了四个单核的花粉粒。

减数分裂虽属于有丝分裂的范畴,但和有丝分裂有着一些明显不同点:1、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仅复制一次,故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一半。2、在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出现染色体片段的互相交换和再结合,导致后代遗传性状的变异,对物种进化有重要意义,是有性杂交培育新品种的根据。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不同点体细胞中生殖细胞中分裂次数一次分裂次数两次无联会有联会,同时出现有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现象1母细胞→2子细胞,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1母细胞→4子细胞,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2nn相同点它们都是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纺锤体。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减数分裂在植物的进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由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的单核花粉粒,形成单倍体的雄配子(精子)。胚囊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了单倍体单核胚囊,形成单倍体的雌配子(卵细胞)后,精卵融合,又形成了二倍染色体的胚,这样使各种植物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使其遗传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在减数分裂中出现了染色单体片断的交换现象和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交叉,极大地丰富了植物遗传性的变异性,促进了物种的进化。(四)染色体和多倍体的概念

二倍体2n单倍体n多倍体植物如:三倍体(3n)、四倍体(4n)、六倍体(6n)、七倍体(7n)、八倍体(8n)等。五、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种子植物:受精卵细胞分裂胚幼苗成年植物体(一)细胞的生长细胞生长---在分裂产生子细胞后,跟随着发生的细胞体积增大和重量增加的变化过程。(二)细胞的分化细胞----细胞群----组织第二节植物的组织

一、植物组织的概念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执行同一生理功能的细胞群称为组织。组织→器官二、植物组织的类型植物组织的概念简单组织:由一种类型的细胞构成。如薄壁组织。复合组织:由多种组织构成;如维管组织。(一)分生组织分生组织:具有细胞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群。成熟组织:薄壁、保护、机械、输导、分泌组织。根据位置来区分: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1、顶端分生组织分布:根、茎及各级分枝的顶端。功能:经过分裂活动使根、茎不断伸长,也是形成新叶和腋芽的基础。

2、侧生分生组织分布:裸子植物与双子叶植物根、茎周侧,与所在器官平行。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功能:形成层——分裂活动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使根、茎增粗。木栓形成层——使根、茎表面或受伤器官表面形成新的保护组织—周皮。注意:在没有加粗生长的单子叶植物中,没有侧生分生组织。草本双子叶中活动微弱或根本不存在。3、居间分生组织分布:间插在已分化成熟的组织区域之间,如单子叶植物茎、叶基部。功能:加速茎叶的纵向伸长。

根据来源和性质区分(1)原生分生组织来源:直接由胚细胞保留下来。特点:有很强的持续分裂能力。分布:根尖、茎尖最先端。(2)初生分生组织来源:由原生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衍生而来。特点:边分裂,边开始初步分化,显现液泡。分布:根尖、茎尖分生区的稍后部位。(3)次生分生组织来源:某些成熟组织脱分化而来。特点:同侧生分生组织。分布:同侧生分生组织。只有裸子植物和木本的双子叶植物才具备,它能使树木的枝干不断增粗。(二)成熟组织成熟组织的概念分生组织衍生的大部分细胞,逐渐丧失分裂的能力,进一步生长和分化,形成的其他各种组织,称为成熟组织。有时也称永久组织。成熟组织分类可以按照功能分为基本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1、基本组织(薄壁组织)

1)特点细胞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发达。2)主要功能:与植物的营养有关,具有吸收、同化、贮藏、通气等营养功能。3)类型①吸收组织

特点:细胞外壁常向外突出形成许多根毛。功能: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分布:根尖外表(表皮)。植物的基本组织吸收组织②同化组织特点:细胞内含有大量叶绿体。功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分布:叶肉、幼茎、幼果。③贮藏组织特点:细胞较大,近等径,内部贮藏大量营养物质及某些特殊物质。功能:贮藏营养物。分布:根、茎的皮层、髓;果实(果肉);种子(子叶、胚乳);块根、块茎。④通气组织特点:细胞间隙特别发达,有的形成通气腔室或通气道,含蓄大量气体。功能:贮藏和通导气体。分布:水生和湿生植物的根茎叶中。

通气组织2、保护组织概念:覆盖于植物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组织功能:减少体内水分蒸腾,控制植物与环境的气体交换,防止病虫害侵袭和机械损伤等类型:分为表皮和周皮

①表皮:位置:覆盖在幼嫩器官的表面结构特征:一层细胞,彼此紧密嵌合,无胞间隙,外壁加厚并覆盖一层角质膜;有的还有蜡质(蜡被,呈白霜状)气孔器气孔:窄缝状开口保卫细胞:气孔两侧肾形或哑铃形的特殊细胞,细胞中含叶绿体,细胞壁不均匀增厚(内侧壁厚),与气孔开关有关。植物的保护组织表皮附属物: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延长,形成各种毛状附属物,又叫表皮毛加强表皮的保护作用—减少水分蒸腾,免遭动物采食。还有分泌、散布种子等作用。棉花是重要纺织原料(2)周皮木栓层:木栓层是取代表皮的次生保护组织。在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根和茎,由于不断增粗,致使表皮破坏,这时表皮的保护功能由木栓层组织所代替。木栓层细胞之间无细胞间隙,细胞成熟时,原生质解体,细胞壁高度木栓化,是具有不透水、绝缘、隔热、耐腐蚀等特性的保护组织。

木栓形成层向外分裂细胞分化形成木栓层,向内分裂细胞分化成栓内层。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合称周皮(树皮)。3、机械组织1)概念2)类型①厚角组织特点:细胞稍长,活细胞,常含叶绿体,细胞壁增厚不均匀,常在相邻的角隅处增厚。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一般不木质化。故其既有一定的坚韧性,又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延伸性,既有一定的机械支持力,又可适应器官的进一步伸长、生长。分布:正在生长和经常摆动的器官中。植物的机械组织②厚壁组织特点:细胞增厚均匀,常木质化,细胞腔小,细胞质在成熟时消失,是死细胞.石细胞:特点:细胞短而宽,细胞壁极度增厚,且强烈木质化.

纤维:

特点:细胞狭长,末端尖锐,呈长纺锤形。A:韧皮纤维:分布在韧皮部;主要成分纤维素,木质化程度低,故坚韧而有弹性。B:木纤维:分布在木质部;木纤维较短,木质化程度高,壁厚而坚硬,抗压力强,增强了木材的机械巩固作用但韧性降低,脆而易断。4、输导组织

1)概念是植物体内长距离运输水分和溶于水中的各种物质的组织。2)分布:常与机械组织一起组成束状,上下贯穿植物体各个器官。3)类型

(1)导管和管胞——运输水分和无机盐①导管分布:普遍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结构特点:长筒形的细胞纵向连接而成,侧壁不同程度增厚并木质化,端壁溶解,原生质体消失,是死细胞,彼此以穿孔相连。植物的输导组织——导管和管胞根据发育先后及侧壁木化增厚方式不同可分:环纹导管:环状增厚螺纹导管:螺旋状增厚梯纹导管:几乎平行的横条状增厚网纹导管:次生壁突起呈网状,网眼为初生壁孔纹导管:全部增厚,只留细小的纹孔②管胞分布:裸子植物和绝大多数蕨类植物唯一的导水结构。被子植物中与导管同时存在于木质部中。结构特点:是纺锤形的单细胞,原生质体消失,为死细胞,倾斜端壁上不具穿孔,而为具缘纹孔,故输导能力弱。(2)筛管和筛胞——运输有机物

①筛管:分布: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结构特点:长筒形的薄壁细胞纵向连接而成,为活细胞,含原生质体,但核已消失,细胞器也退化,它们以端壁相连,端壁上形成许多小孔——筛孔,具筛孔的横壁叫筛板,有机物通过筛孔运输。伴胞:筛管分子的一侧有一至数个狭长的伴胞。植物的输导组织筛管和伴胞②筛胞:分布:蕨类和裸子植物的韧皮部中。结构特点:系统发育上早于筛管,为细长的纺锤状细胞,运输效率不及筛管。5、分泌组织某些植物体内有些细胞常分泌一些特殊物质,如挥发油、树脂、乳汁、蜜汁和其他液汁等,这些细胞称为分泌细胞。分泌细胞或特化组合称为分泌结构。根据分泌物是否排出体外,分泌结构可分成外分泌结构和内分泌结构两大类。①外分泌结构分布:植物体的外表,能将分泌物排于体外。类型:腺毛、腺鳞、表皮腺、盐腺、蜜腺、排水器。

排水器排水器是植物将体内过剩的水分排出到体表的结构。它们排水的过程称为吐水。排水器由出水孔、通水组织和维管束组成。水孔大多存在于叶尖或叶缘,它们是一些变态的气孔,保卫细胞已失去了闭孔的能力。通水组织是水孔下的一团变态叶肉组织,细胞排列疏松,无叶绿体。细胞较小,水从木质部的管胞经通水组织到水孔排出叶表面,形成吐水。如旱金莲、卷心菜、番茄、草莓、慈姑和莲等植物吐水更为普遍。植物的分泌组织②内分泌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