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及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思想和成就: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③教育贡献:开创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
从礼乐射御书数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④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儒家学派开创者,儒学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2)孟子思想:①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
②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
(3)荀子思想:①强调“天行有常”和“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
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③其思想吸收了各家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内容。
2.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1)诸子百家的代表和主张:
派别
主张或特点
代表
代表的思想
儒家
提倡“仁”、“礼”、“德治”、“仁政”
见上面
见上面
道家
①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
②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方法
③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影响了古代文化
老子
①“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②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转化是无条件的
③阐发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原则
④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消极态度
庄子
认为万物没有界限与差别,主张逍遥自得
法家
①主张奖励耕战,推行严刑峻法
②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重大作用。
李悝
①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从而增加国家田租收入
②用严酷的刑罚确立新的政治秩序,以加强君权。
商鞅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定爵;
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
韩非
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
吸收道家学说,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墨家
推崇夏朝政治,学习大禹刻骨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墨翟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尙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认识论“三表法”和逻辑学“察类明故”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了解):
①阶级基础: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阶级、各阶层、各集团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②社会基础:当时诸侯割据,统治者无法在文化上实行专制,而且为本国或本集团的兴起,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社会环境宽松。
③人才基础:私学的兴盛,打破了官府垄断文教的局面,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群“士”的形成;
④其他因素: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等
(3)百家争鸣的意义:
人教版必修三: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十院校《中国古代史》: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
张岂之主编的六卷本《中国历史》先秦卷: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以后2000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在认识学术文化发展规律方面,先秦百家争鸣也给了我们重要启示。
(或见人民版教材7页知识链接最后两句)
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原因(了解):
①秦依法治国,却因暴政速亡;汉初实行黄老无为的方针,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解决不了王国势大、土地兼并等问题;
②战国以来各家学派出现融合趋势,董仲舒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创立新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要求,以文化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③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④儒家提倡仁政、倡导礼制,着眼于社会和统治的长治久安,适合国家正常发展的需要。(而汉初经济恢复后,国家生活逐渐转入正轨。)
(2)表现:
汉武帝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
太学建立的意义:①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管理学校;
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③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
④使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机会,一定改变大官富子嗣垄断教育局面;
⑤进一步推动了入学的传播和发展。
(3)影响:①结束了各派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②汉朝也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4.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1)理学兴起的原因(了解)
①东汉末年以后,由于道教、佛教等思想的传播,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②唐宋韩愈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③北宋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导致理学的产生。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或贡献:
①北宋周敦颐:构建了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
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②北宋邵雍:重新排列《周易》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③北宋张载:开创气学一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
宗旨和精神;
④北宋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认为天理的最高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核心也是“仁”。
⑤南宋朱熹:理气关系:理先于气,理不离气;
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审思明辨和格物致知。
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道掌握在儒家手里,儒家拥有敢于政治的天然权力、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四书》集注
(3)陆王心学:
①特点: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人教版:强调内心修养)
②意义:心学出现,标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③陆九渊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心即理也;
本心体悟、发明本心
④王守仁(阳明)主张:灵明是天理、是本心、是良知;
灵明产生天地万物和社会人生,即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主张修养的关键是“致良知”,并强调“知行合一”。
(4)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即理学的特点和评价:
发展特点:
①在传统儒学基础上,吸收佛教、道教的一些思想主张;(即“三教合一”)
②把儒家传统道德修养与对宇宙本原的探讨有机结合起来,(即将儒家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高度)使儒家思想深入到哲学层次,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③客观评价:(来自岳麓版教材:)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5.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P18
人名
时间
主张
文章
李贽
明朝中后期
①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即理存在百姓日常生活中。
②反对盲从孔子,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不能以孔子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事之至论”。
③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以此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④文学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摹古文风。
《藏书》
《续藏书》
《焚书》
《续焚书》
黄宗羲
明清之际
①批判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②提出君主平等的思想。
③提出限制君权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以学校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④认为工商皆本。
《明夷待访录》
顾炎武
明清之际
①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②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即“以天下之权,奇之天下之人”;
③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
明清之际
①政治观:主张“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
②哲学观:在“气一元论”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船山遗书》
唐甄
清初
①批判专制君主:自秦以来,凡为天下帝王皆贼也。
②寄托贤君明主:天下之主在君,君之主在心。
《潜书》
6.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发展特点:①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理学、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
②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主要主张: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要求限制君权甚至实行“众治”;
反对理学和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最求个性解放;
反对理学的唯心主义思想和空谈,提倡唯物论和经世致用。
③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根本动摇其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2)明清之际思想活跃或早期启蒙思想产生的原因:
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市民阶层壮大,要求自由和精神解放。
②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和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③明朝后期政治黑暗,阶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名称
发明
外传
世界贡献
造纸术
①考古文物证明,西汉已经发明;
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纸的普及
8世纪(唐朝)传入阿拉伯,以后经过阿拉伯人传往欧洲。
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进步
指南针
①战国出现“司南”
②北宋文献记载了人工磁化制成的指南鱼和指南针
③宋代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
12世纪末13世纪初由海路传到阿拉伯,再传入欧洲。
①应用于方向测定,对军事、经济尤其航海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②为明代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
①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
②东晋葛洪《抱朴子》提到火药(唐代有现今最早的火药配方记载)
③唐末至送出开始使用火药箭,火药武器产生
④明朝发明自动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12、13世纪传到阿拉伯,后传到欧洲
(用于采矿等,发展生产;制造烟火,丰富生活)
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印刷术
①隋唐出现雕版印刷,如《金刚经》卷子
②宋代毕升发明胶泥制作的活字印刷技术
③元代王帧发明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
④明代铜活字更多应用
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加速了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为欧洲走出黑暗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2.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本题课程标准中没有直接规定)P30.
(1)重视社会人文问题,忽视对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
(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即重视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
3.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1)高度发达的原因
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
②各朝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
③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充实和发展自身,在历史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富有创造力;
⑤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
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
(2)没有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①固守农耕经济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②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以及环境气候、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没有成熟的市场
(3)启示:
①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②明清科技滞后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的必然。
4.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1)书法艺术:
①含义: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②特点: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③演变:
时代
字体
特点或地位
代表作品或书法家
石器时代
陶器刻画符号
中国文字的起源
商代
甲骨文
比较成熟的文字
周代
金文
刻在青铜器物上的铭文
秦代
小篆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李斯
秦汉魏
隶书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居延汉简
汉末始
楷书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唐代欧阳询、颜真卿、
柳公权,元代赵孟頫
形成汉末
盛行晋代
行书
兼有楷书和草书长处,即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王羲之《丧乱帖》等
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起源汉初成熟东晋
草书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怀素、张旭等
(2)中国画:
①形成过程:石器时代:陶器图形
先秦两汉: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逐渐成熟
②分类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有工笔与写意。
③山水画的特点: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④文人画的艺术特点: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文人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5.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P35
(1)渊源:①秦汉魏晋南北朝: 乐舞百戏;
②隋代:四方散乐;
③唐代:杂技歌舞;
(2)产生:宋朝杂剧和南戏
(3)成熟:元杂剧
(4)繁荣:明传奇(其中昆山腔形成水磨调,即昆曲产生)和清京剧
(5)京剧:①来源:以徽戏和汉戏为基础,吸收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优点
②形成:始于乾隆年间的四大徽班进京
正式形成于道光二十年以后(1840年)
③特点:音乐属于板腔体,二黄、西皮;
角色为生旦净丑等
④地位:比较全面集中提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国粹”之一。
6.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诗经和楚辞
比较内容
诗经
楚辞
反映时代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公元前四世纪产生(战国)
语言特点
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句式灵活,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创作手法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代表作品
《风》平民生活揭露压迫
《雅》贵族生活和感情
《颂》祭祀典礼用,歌颂祖先和当权者功德
《离骚》政治抒情诗等
后世影响
“风”“骚”对后世文学产生重大影响;诗经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楚辞还促进汉赋产生
(2)汉赋:散文与韵文并用的文体。
时代
代表作家、作品
特点
西汉早期
贾谊《吊屈原赋》、《鹏鸟赋》
借物抒怀,意境深远
汉武帝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气势恢弘、辞藻华美
西汉后期
杨雄
东汉时期
班固、张衡
东汉后期
短篇的小赋兴起,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3)唐诗:附:唐诗繁荣的原因:
①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奠定基础
②庶族地主地位的上升
③科举制以诗赋取士的推动
④民族融合、南北、中外交往频繁提供丰富的营养素材
⑤唐政府较为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
⑥对前代诗歌的继承发展
姓名
时代
风格
李白
盛唐
浪漫主义
杜甫
唐朝由盛转衰
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严整格律、沉郁顿挫
(4)宋词: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制歌词
附:宋词繁荣的原因
①随着商业城市的繁荣,扩大的市民阶层需要更多精神食粮
②宋代阶级、民族矛盾尖锐的影响
③词比诗形式更自由,更适合表达丰富深刻的情感
④苏轼、柳永等人对词的改革
代表作家
时期
风格
柳永
北宋
以切身感受、市井风光、清浅婉约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词,用白描的笔法,不避俚俗,铺叙绘写,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
苏轼
北宋
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描写广阔社会人生,清新俊逸,刚健奔放
李清照
两宋之交
(晚年)蕴含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
辛弃疾
南宋
强烈的爱国情怀,豪放词派集大成者
(5)元曲:包括散曲与杂剧,其中散曲又包括套曲和小令。
①散曲特点:
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散曲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等
②杂剧: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
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
流行原因:
元代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和适应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
瓦肆、勾栏及农村戏台提供场所。
附:元杂剧盛行的其他原因,了解:
开封、大都、杭州等城市兴起为杂剧提供了依据;
农村的节日和庙会是演出日,一些著名演员也经常到各地作场。保持了戏曲在发展过程中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元朝的疆域广大,交通发达,密切了国际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北方诸民族乐曲的传播,对杂剧的兴盛也有一定的作用;
元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百姓怨怒已极,有口难言,要求在艺术上得到反映;
元初废科举,许多文人与民间艺术相结合,从事杂剧创作;
元杂剧本身是—种很易为人们所接受的形式。
(6)明清小说:
繁荣背景:1.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
2.封建专制空前加强和封建制度由盛转衰
多数作品的共同主题:反封建、反礼教,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
发展阶段:
时间
特点和成就
代表作
元末明初
产生章回形式的长篇白话小说;
为后来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创作树立楷模
《三国演义》
《水浒传》
明代中后期
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空前
短篇白话对社会风俗和人情世界的描绘更加精彩
《西游记》
“三言”“二拍”等
清代前期
描绘人生世情方面有更为成功表现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红楼梦》揭示封建盛衰
晚清
小说创作与近代政治生活创作密切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P48
代表
人物
时间
相关背景
主张或事迹
作用
林则徐、
魏源
鸦片战争前后
①鸦战前清朝国势衰落,矛盾尖锐
②读书人多埋首经书远离现实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
③林则徐等人提倡“经世致用”思潮
④英国坚船利炮的惊醒作用
①编译西书,了解外情
(如四洲志、华夷事言、海国图志等)
②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①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参考
②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③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洋务派
19世纪60年代
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二鸦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太平天国等人民运动兴盛。
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暂时“和好”
①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②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指导了洋务运动。
维新派
19世纪90年代
①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②洋务运动破产,甲午战后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深重
③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①以进化论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武器
②提倡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①爱国性:为挽救民族危机
②进步性:发展资本主义
③启蒙作用
④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革命派
20世纪初
①维新变法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受挫
②《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工具民族危机加剧
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腐朽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章太炎邹容著作
同盟会纲领
革命派改良派论战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国方案初步确立
2.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的主张和贡献:
人物
代表作
主张和贡献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打着孔子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理论。原因:
①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③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梁启超
《变法通议》
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
②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变官制
谭嗣同
《仁学》
对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批判
严复
《天演论》
提倡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思想理论武器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非课标直接规定内容)P53
(1)兴起背景:
①北洋军阀为复辟抵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③新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盛行,使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2)兴起过程:
①标志:《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的创办);
②代表人物及各自独特贡献: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发表《文学革命论》
李大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宣传十月革命
胡适:提倡新文学尤其白话文,反对旧文学
鲁迅:写作白话文小说,批判封建礼教
③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
④办学方针:“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⑤运动中心(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4.概述(前期)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即四个提倡四个反对P54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即文学革命)。
其中:科学指自然科学和科学精神;民主指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人权思想;
旧道德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或儒家传统道德);
新道德指以个人主义为核心、自由平等的的资产阶级道德观念;
文学革命包括普及白话文,提倡写实文学、通俗文学、大众文学等
5.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P55
(1)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科学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全面进攻,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如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各种主义传入中国,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促进民众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
(3)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4)局限:存在着对传统文化全面否定和西方文化全面肯定的绝对化倾向。
6.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P57
(1)传播原因(了解):
①近代以来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提出实施的各种能够救国方案先后失败,深重的民族危机促使中国人民寻找救国救民的新的理论武器。
②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和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③新文化运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为之奠定思想基础
④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巨大威力,指明方向)和五四运动的推动(马克思主义扩大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结合)
⑤在社会实践和与传入中国的各种思潮论战中,马克思主义显示了其正确性和强大生命力
⑥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2)传播途径:
①发表文章,办刊物,出版发行书籍: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讴歌十月革命,《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1920年《新青年》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刊物等
②开设课程,讲坛传授
③与反马克思主义者论战
三大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与改良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与无政府主义者交锋
④成立学会,组织会员学习,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举行演讲等
如李大钊在北京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⑤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有组织宣传,深入工人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工作。
(3)传播特点:
①与各种“主义”同时传入中国,但经过社会实践和相互论战,显示了其强大生命力,并进一步传播
②经历了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的过程
李大钊重视理论建设,陈独秀突出战斗色彩,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观点
③注意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4)历史意义(或作用):
①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②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南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P64
比较项目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容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即民族革命
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增加“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历史作用
①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②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③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④指导辛亥革命,对推翻帝制、建立民国、颁布约法等起了巨大作用
①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②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品格
局限(了解)
①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
②没有彻底地土地革命纲领
③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①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相比,缺少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彻底实现人民权力等内容
②中共还有一个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问题。
附: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的相关原因:
①吸收护国护法运动等失败的教训,孙中山本人对民主革命不懈地追求;
②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革命的新形式
③共产国际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影响等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P68
(1)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时间
相关文章
理论内容
意义或其他
诞生
(形成)
井冈山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会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典范,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
成熟
延安时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从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方面系统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发展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②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改造同时并举的理论
③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理论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2)科学定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实践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深远影响:(引自人教版相应教材)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P74
(1)形成过程:
时间
事件
理论成就
意义
1978年
中央工作会议
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
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
①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③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④认为改革和革命都是解放生产力
⑤发展才是硬道理等
坚持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路线,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有一个解放思想的宣言书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①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②确立了邓小平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和南方谈话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①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
②把邓小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写入党章
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引中共继续前进的旗帜
(2)主要内容(了解):
①发展道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发展阶段: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包括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④发展动力:强调改革是解放生产力;
包括经济、政治、精神改革目标(其中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和平外交和对外开放
⑥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⑦战略步骤:“三步走”的战略;
⑧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党是领导核心,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统一战线和人民军队;
⑨祖国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伟大意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它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引自《中共党章》等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1)提出背景: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
(2)基本内容:中共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重要意义:①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重大问题;
②同马毛邓理论是一脉相传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③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④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共和中国人民继续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方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P82
(1)背景: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②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
(2)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
(3)时间:1956年
(4)内容: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5)地位: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6)影响:导致一大批反映时代变化和新人物新思想文艺作品涌现(详见83页)
(7)破坏:由批判《海瑞罢官》引发“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洗劫文物和文化典籍,文艺工作者被政治批判、迫害致死或劳动改造,许多文艺作品被封杀,八个“样板戏”一枝独秀。
(8)恢复和新发展:
①背景:三中全会后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文化事业开始复苏;
②标志: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提出“二为”方针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③措施:设立一批文艺奖项
设立机构
奖项名称
奖项特点
中国作家学会
鲁迅文学奖
为鼓励优秀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等设立
中国作家学会
矛盾文学奖
鼓励优秀长篇小说
中共中央宣传部
五个一工程奖
每年评出一部好的戏剧作品,一部好的电视剧(片)作品,一部好的图书(限社会科学方面),一部好的理论文章(限社会科学方面)。P87
2.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阶段
措施
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
①《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②改革学制,确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
③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如开展扫盲识字教育等
④五四宪法确定新中国的教育性质是为人民大众服务
⑤1957年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⑥刘少奇提出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
⑦国家采取多种形式的办学方针
到1965年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全日制、业余、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等。
“文革”时期
①停课闹革命
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③开门办学和学制缩短的“教育革命”
④1970年开始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高校招生制度
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
全国文盲半文盲人数剧增
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发展
“文革”结束后
①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成为新时期教育指导方针
③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④初步建立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基本实现了“普九”和“扫盲”等(详见教材90页)
3.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P92
(1)附:发展科技的方针政策:
①新中国成立时: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
②1949年:成立中国科学院
③1956年:编制《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④1958年: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⑤1977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
⑥1985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⑦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⑧实施“863计划”、“火炬计划”和科教兴国战略等
(2)主要成就:
领域
时间
成就
所属时期
核技术研究和应用
1958年
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文革时期
1984年
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1991、1994先后投产)
改革开放新时期
空间技术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文革时期
1984年
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99年
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
2003年
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
生物工程
1965年
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73年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文革时期
2001年
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
改革开放新时期
2002年
水稻基因组工作序列图
信息技术
1981年
成功研制出银河巨型计算机
改革开放新时期
(3)作用:尖端科技成就对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P100
(1)智者运动背景:
①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②希腊工商业的发展
③平民地位的提高④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着这学派主张和特点:
①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尖锐地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②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③注重实利,以逻辑方法作为辩论工具
(3)智者学派代表人物和代表观点:
①普罗塔戈拉,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②代表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观点评价:进一步突破神灵的束缚,转而从人的角度理解和解释世界,
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思的第一次觉醒
(4)智者运动的意义:以人为本的西方人文精神滥觞。
(5)苏格拉底的代表主张和评价:
①提出“美德即知识”。评价: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但在强调人类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方面一致。
②提倡“认识你自己”。评价: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③提出“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即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
评价:这种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6)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基本内涵有三个层次:
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
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7)(了解)斯多亚学派(即画廊学派)的主张和意义:
①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所有人都有同样的理性。
②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③人生而平等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P105
作家
国籍
代表作品
内容特点
但丁
意大利
《神曲》
赞颂人的伟大,率先揭露教会的贪腐。
薄伽丘
意大利
《十日谈》
讴歌人性,但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
讽刺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批判贵族等级观念,提出人类平等思想
莎士比亚
英国
《哈姆雷特》
刻画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
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
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3.(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性质、作用等P104
(1)兴起背景:①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古典文明受到沉重打击,基督教建立了神权统治;
②11世纪以后,城市经济兴起,市民阶层要求追求世俗生活的乐趣,反对教会禁欲主张;
③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2)性质:①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表达自己主张
②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③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④是智者运动以来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3)历史作用:①以人文主义思想反对教会的神学世界观,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②诞生了大批文艺巨匠和杰出的文艺作品,推动了近代文艺的发展;
③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智力支持,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④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等
4.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P107
(1)马丁.路德的主张:①人的灵魂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而不需教士为中介或购买赎罪卷等)。即“信仰得救”。
②人人有权阅读理解《圣经》、和上帝直接沟通对话。
③《圣经》代表着理性和思想自由,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
(2)路德思想的意义: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
(3)新教的共同特点:①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
②简化宗教仪式,教士世俗化
③教会从属于国家
5.(了解)德意志宗教改革的背景和意义。P106
(1)背景:①德意志因为经济分散和政治分裂受到罗马天主教会更多的剥削、压迫;
②导火线:教皇为敛财兜售赎罪券。
(2)意义:①导致路德教的形成,新教的兴起改变了欧洲的宗教格局;
②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③把西欧人从长期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到来做了思想准备
6.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材:要求追求世俗生活的乐趣,反对教会禁欲主张,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赞颂人的伟大,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等。
人教版教材: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7.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霍布斯、洛克、狄德罗属于了解)
(1)代表思想家:
思想家
主要主张
作用或其他
霍布斯
提倡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理论
对推翻君权神授理论、摧毁封建专制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洛克
①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保护人民自然权利(包括生命、财产、人身自由)。即社会契约和自然权利学说。
②国家和政府应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管理国家行政权。(即分权学说,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外交权属于国王)
③当国王及政府破坏法律或威胁人民基本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即人民主权说)等
为英国革命提供理论基础等
伏尔泰
①提倡自然权利学说,自然赋予人类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
②赞成实行开明专制
是启蒙运动的领袖。
孟德斯鸠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卢梭
提倡“主权在民”,否定封建王权的合法性。
(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认为依靠情感办事比理性更可靠,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等
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成为浪漫主义之父。
狄德罗代表的百科全书派
自然权利(或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学说;
提倡科学民主,但对迷信专制等
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坚力量
为法国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康德
①提出了思想的自由:人不是他人的工具,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批判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指出启蒙运动的实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对理性做了哲学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2)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由对人的崇拜发展为对理性的崇拜。等详见115页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1.了解经典力学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P120
(1)奠基:伽利略创立自由落体定律
(2)内容:①运动三定律即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②万有引力定律
(3)初步建立标志: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4)历史地位:①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核心理论体系
②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③万有引力定律的确立使理学和天文学在理论上达到相当完备程度,同时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得到广泛应用和验证。
附:岳麓版结论——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2.知道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P121
(1)导火线:19世纪末对黑体热辐射问题的研究。
(2)确立经过:
时间
科学家
国籍
成就
1900
普朗克
德国
提出量子概念。
1905
爱因斯坦
德国
成功解释光电效应,得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结论
1923
德布罗意
法国
提出物质波理论,认为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数年后
奥、德
建立量子力学
波尔
丹麦
建立了有关原子的的量子理论(人教版)
(3)意义:①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
②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方式和思考方法。其他见教材122页
③人教版: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效的科学理论之一。
④人教版:和相对论一起不仅推动丁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附:岳麓版意义——量子力学对化学、生物学、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等科学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带来了许多划时代的技术创新,如半导体和激光器的发明等。这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不足,描绘了一个崭新的宏观宇宙世界和微观粒子世界,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它们不仅对物理科学本身,对自然科学,而且对整个人类的思维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3.知道相对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P122
(1)内容:
组成
提出时间
主要观点
适用范围
意义
狭义相对论
1905年
时间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
(提出质能转换公式:E=MC^2
匀速运动体系
①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②反映了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③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广义相对论
1915年
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是弯曲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
时间空间不是独立存在的,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加速运动的参考系
(即非惯性系)
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的思想
(2)意义:形成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及其深远影响。
4.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P127
(1)观点:
生物学家
国籍
时间
观点
拉马克
法国
19世纪初
①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
②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
③进化的规则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
英国
19世纪中
①物种不断进化,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②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③人类起源于古猿。
(2)分歧根源:
方面
宗教
科学
世界观
世界万物包括人类都是上帝一次性创造的,并且永恒不变。
世界万物包括人类首先是物质的,按照物质演变规律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论证方法
依靠主观想象和《圣经》臆断
依靠证据和实验来论证
5.(了解)近代生命科学的成果:P126
研究路线
科学家
年代
国籍
成就
观察分类法
林耐
18世纪
瑞典
将动植物分为纲目属种四级
解剖实验法
哈维
17世纪
英国
建立了血液循环理论
施莱登
施旺
19世纪
德国
创立了细胞学说
巴斯德
法国
为微生物学奠定基础
6.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认识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P130
技术发明
产生时代
发明家及贡献
社会作用
蒸汽机
18世纪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巴本发明实验型气缸;
②纽可门制成用矿山抽水的蒸汽机
③1769年后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成为“万能原动机”
①为机器提供蒸汽动力,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工厂的大量出现,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②导致了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推动了交通工具的改进
③加大了煤的开采,给环境和生态带来破坏。等
电气技术
19世纪后半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②1838年俄国雅可比制成电动机
③1866年德国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④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制成电动机
⑤1882年爱迪生创建发电厂
①促进了电力和电器工业的产生,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②人教版:便利的电力开始带动机器,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
③人教版: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等
7.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P136
(1)形成过程:①1946年,美国成功研制电子计算机技术
(以下选自人教版)
②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③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影响:①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使全人类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信息传递与汇聚成为可能
②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③将把人类带入信息文明时代。
附:人教版教材观点:互联网可以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巾场。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着改变,网络聊天、网上购物使人们足不出户也能够与其他人沟通并享受服务。但是,网络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文学流派
兴盛时间
相关背景
风格特点
代表作家及作品
西方文学
浪漫主义
19世纪初期
①工业革命向欧美扩展②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
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
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
①英国雪莱《西风颂》
②英国拜伦《唐璜》等
③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④俄国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
现实主义
19世纪中叶
①欧美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②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巩固,但社会矛盾更尖锐
③拜金主义价值观盛行
真实再现当时社会现实
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并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
①法国司汤达《红与黑》
②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③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
④俄国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等
①英国萧伯纳《苹果车》
②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
③德莱塞《嘉莉妹妹》和《美国悲剧》等
现代主义
20世纪上半期
两次世界大战、
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便利店店铺评估合同
- 2024年度北京某生物科技实验室建设施工合同
- 2024年度云计算服务合同:企业级云服务合作协议
- 狩猎或钓鱼用拟饵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物流配送及售后服务合同
- 视频游戏机器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磨刀石架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车轮胎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年度海洋船舶LED照明系统购销合同
- 2024年度承包合同:数据中心运营管理承包协议
- 儿童消化道出血诊疗(课堂PPT)
- 桥梁荷载试验讲座
- 医师定期考核表格参考模板
- 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方案
- 第八章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系统
- 水库坝型(课堂PPT)
- 二次电缆敷设、接线作业指导书
- 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记录表
-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认识您了”教案 说课稿 教学反思
- 机场大道连续箱梁转体施工技术
- 标准:化工部HG20592-97法兰标准(excel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