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步教学设计《散步》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以往一直是自读课文,此次编者将其归为教读课文,我认为大抵出于以下考量:《散步》是本单元这些课文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抒写浓浓亲情的文章,是“立德树人”的有效文本,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该文记叙的是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情感,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表达了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可以说是一首温馨隽永的亲情之歌、伦理之歌、生命之歌。文章在凸显人性美的同时,字里行间也弥漫着浓浓的诗意气息。“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1这些晓畅素雅的语言文字和温馨舒适的生活场景使人享受,且颇具审美价值,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叙事美文。教学目标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2.品读文章的情味,感悟人性的美丽;学习以小见大、结尾升华主题的写作方法;领悟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和勇于担当的生命意识。教学重点1.品读文章的情味,感悟人性的美丽。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和勇于担当的生命意识。教学难点1.学习以小见大、结尾升华主题的写作方法。2.领悟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一、课题导入、问题激趣

(3分钟)教师: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散步》,看到这个标题,你会提出一些什么问题呢?明确:学生由此会提问:谁在散步?什么时候散步?在哪里散步?散步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散步?散步看到了什么?散步有什么收获?教师简单小结,并在黑板上板书:何时、何地、何人、何故、何事、结果,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文。设计意图:散步是全文的中心事件,由课题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2分钟)1.快速阅读,简述内容教师:请同学们带着刚刚大家提出的主要问题,快速阅读全文,筛选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明确:这是一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过程。在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作者、作者的妻子、作者的儿子一起陪熬过了一个冬天的作者母亲一起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作者的母亲想走大路,作者的儿子想走小路,正在作者要做出重大决策时,母亲改变了主意走小路;最后,在母亲和儿子都累了时,作者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回家。2.小结要点,简单概括教师:用一句话概述本文的内容。明确: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教师:概括文章内容的要素是什么?明确: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设计意图:六个问题基本能完整概括全文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筛选信息,组织语言。通过概述文章的内容概括事件的六要素。三、品读语文,探究赏析

(22分钟)1.小组合作,品读赏析教师:我们概述了文章内容,我们发现这篇文章人美、景美、情美,这些美都是通过作者细腻的语言描写表现出来的,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从人、景、情、旨等角度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品读赏析。明确:(1)景物描写,描绘生命的美好文章有两处看似闲笔实则意蕴深刻的景物描写:第一处是第4小节“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第二处是第7小节母亲远望小路,“那里有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新绿、嫩芽、水泡,这些景物都会使人眼前不由自主地出现一副春天的画面,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那不可遏制的朝气。这绿绿的、嫩嫩地描绘着春天的颜色,咕咕的水泡声在奏着生命的旋律。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勾勒出一个色彩温暖、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让人倍感温馨。这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召唤,也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这两段景物描写,信手拈来,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景为情设,情景交融,生机盎然的美景让人感受生命的美好,为一家三代人之间的真挚的情美起了渲染烘托作用。(2)用词精准,感悟生命的不易第三段,“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一个“总算”、一个“熬”写出了母亲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在寒冷的冬天承受折磨。“总算”和“熬”与前文的“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的“太迟”相呼应:对春天的急切盼望,对母亲的焦虑担心,对母亲平安过冬的庆幸,都表达得分明真切。“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这两句话的“信服”“早已习惯”两个词语把母亲的老迈、顺从刻画出来了。都说“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母亲一直是我们的依靠。忽然有一天,你会发现曾经保护我们的母亲的两鬓被染白了,开始听从她的儿女了。就像文中的母亲,原不想出去散步,却“信服”她的儿子,从某一天开始习惯听从她的儿子。从景物描写中感受了生命的生机与活力,从这些简约精准的用词中感受了生命的不易。(3)对称回环,吟唱人物的温情本文语言的另一个特点,表现在多用对称句与回环句上。在对称和回环的句式上,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吟唱了生命的温情。“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而且这个回环句把母子关系倒溯到几十年前,幼童的柔弱乖顺、老人的孤弱依赖、生命的轮回之感尽在其中,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读来不能不为之动容。“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活泼,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让人感受浓浓的暖意。“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体现了妻子的贤惠,顾全大局。(4)小词大用,彰显生命的责任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那样”。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这篇文章一个重要的主题:责任。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全”,只能顾一头,那么顾哪一头呢?这个决定权其实就是我们中年人对于家庭的责任。赡养老人、抚养小孩,我背上的母亲,妻子背上的儿子就是我们的整个世界。体现了本文的主旨:亲情之美好,生命之贵重,责任之重大。2.小组派代表分享精彩语段3.教师用ppt展示精彩语段设计意图:通过对语言的赏析,多角度感受生命,认识生命的美好、生命的艰辛、生命的温情、生命的责任,在教师的朗读指导下,多形式朗读精彩语段,进一步感受人情美、人性美和责任的重大。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8分钟)1.联系实际,拓展延伸教师:散步是生活中非常平常的事情,可文中一次平常的散步,让我们感受那么多的美丽和温馨。请同学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你生活中与家人最温馨的事情。明确:生活中,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身影,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和点点滴滴的温馨。2.课堂总结教师: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它表现了生命的生机和活力,也道出了生命的不易与艰辛,更多的是在对称回环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