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子的结构【全国一等奖】_第1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子的结构【全国一等奖】_第2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子的结构【全国一等奖】_第3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子的结构【全国一等奖】_第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子的结构【全国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0单元酸和碱》(西藏日喀则地区昂仁中学)一.选择题1.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本质的原因是()A.能与指示剂作用 B.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C.能解离出H+ D.都含有氢元素2.盐酸是一种主要的工业用酸,下列关于盐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B.浓盐酸是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C.人的胃液里含少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3.在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这是利用浓硫酸的()A.酸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氧化性4.我们已经学习和掌握了很多物质,并进行了分类,下列各组内物质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A.氢氧化钠、烧碱、火碱 B.氢氧化钙、消石灰、生石灰C.盐酸、氯化氢、食盐 D.冰、干冰、水5.酸雨对人类已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汽车排放出的一氧化碳B.工业上燃煤时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D.造纸厂排放的污水6.我们已经熟知的下列物质中,溶于水时不会放出大量热量的是()A.生石灰 B.氢氧化钠固体 C.浓硫酸 D.氢氧化钙7.下列氧化物中,通常情况下既不与酸反应,又不与碱反应的是()A.CO2 B.CO C.CaO D.CuO8.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叫做碱石灰,常用作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A.CO B.CO2 C.H2 D.O9.盛放在敞口瓶内的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瓶内物质的质量会减少的是()A.浓盐酸 B.生石灰 C.食盐 D.烧碱固体10.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溶液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盐酸C.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证明该固体是铵盐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11.将2.8g生石灰放入47.7g水中,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 B.% C.10% D.小于1%12.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浓硫酸和浓盐酸.若把它们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则()A.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B.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C.浓盐酸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D.浓硫酸对杯底的压强变大13.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和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冰箱中使用含氟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C.大量含硫燃料的燃烧会导致酸雨的增多D.气候变暖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14.下列方法中,能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的是()A.加强热 B.加盐酸 C.加氢氧化钠 D.加水15.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稀H2SO4至过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B.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减小C.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D.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增大二.填空题16.从H、O、C、C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一种物质,并用化学式填空:具有可燃性,可作火箭燃料的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可作温室肥料,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农业上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的是.17.在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铁粉剩余.过滤,滤纸上一定有,可能有,滤液里所含的溶质是.18.用一种试剂或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CaO(CaCO3);(2)FeCl3(Fe2O3);(3)Cu(CuO);(4)Ca(OH)2(CaO);(5)C(CaO);(6)FeSO4(Fe);(7)NaOH(Na2CO3).19.下表列出了家庭中一些物质的PH白醋牙膏食盐溶液肥皂水pH39710(1)上述物质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2)黄蜂的刺是碱性的,若你被黄蜂刺了,应用上述物质中的涂在皮肤上,理由是.20.小强在厨房里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液体.(1)他闻了闻,初步判断为白醋,小强是利用白醋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作出的判断;(2)他取少量此液体放入玻璃杯中,加入纯碱,产生气体,说明该液体具有(填“酸性”“碱性”或“中性”),进一步判断为白醋;(3)他另取少量此液体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为色,要使其变为蓝色,可向其中加入(填编号)A.食盐B.熟石灰C.白酒D.水.21.近年来,乳酸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乳酸在医药食品等工业中应用前景广阔,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试计算:(1)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乳酸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22.实验室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后发现有气泡产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要使pH=5的溶液pH升高,可在此溶液中加入(填物质的化学式).在酸、碱、氧化物这三类物质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的是,一定含有两种元素的是,酸碱中含有的相同元素是.三、计算题23.现有16.3g由NaOH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将它完全溶解于一定量的水中,得50g混合物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50g,恰好完全反应,得氯化钠溶液.求:(1)所用盐酸的溶质的质量;(2)原固体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3)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24.98克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跟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在得到的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试求:(1)硫酸钠溶液的质量.(2)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5.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32.5g与93.7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滤出不溶物,将其洗净,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冷却,所得固体质量为32.5g.计算:(1)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7.某样品为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取20g此样品,分成4份,分别加入稀盐酸与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盐酸的体积与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表:序号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剩余固体的质量/g140162401234084408求:(1)20g此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2)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0单元酸和碱》(西藏日喀则地区昂仁中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本质的原因是()A.能与指示剂作用 B.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C.能解离出H+ D.都含有氢元素【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酸类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都能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都能和碱反应生成水等,都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解答】解:酸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它们的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酸的通性的理解.2.盐酸是一种主要的工业用酸,下列关于盐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B.浓盐酸是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C.人的胃液里含少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盐酸时氯化氢的水溶液,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解答】解:A、盐酸时氯化氢的水溶液,故A正确;B、浓盐酸是无色液体,故B错误;C、胃液中的盐酸具有帮助消化的功能,故C正确;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能形成白雾,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盐酸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物质性质的识记,以便灵活应用.3.在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这是利用浓硫酸的()A.酸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氧化性【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做干燥剂的物质一定具有极易吸水的性质,浓硫酸做干燥剂就是利用了其吸水性的特点.【解答】解:浓硫酸是常见的液体干燥剂,其原因就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较强的吸水性.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干燥剂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浓硫酸的吸水性,属基础知识型物质考查题.4.我们已经学习和掌握了很多物质,并进行了分类,下列各组内物质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A.氢氧化钠、烧碱、火碱 B.氢氧化钙、消石灰、生石灰C.盐酸、氯化氢、食盐 D.冰、干冰、水【考点】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分析】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B、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C、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D、水的固体称为冰,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解答】解:A、氢氧化钠、烧碱、火碱属于同种物质.故选项正确;B、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故选项错误;C、盐酸、氯化氢、食盐属于不同的物质.故选项错误;D、冰、水、属于同种物质,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有些物质有俗称,要掌握物质的名称、俗称,为学好化学奠定基础.5.酸雨对人类已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汽车排放出的一氧化碳B.工业上燃煤时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D.造纸厂排放的污水【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根据已有的酸雨形成以及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不会形成酸雨,错误;B、燃煤时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正确;C、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不会形成酸雨,错误;D、造纸厂排放的污水不会形成酸雨,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酸雨的知识我,完成此题,可以依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能形成酸雨进行.6.我们已经熟知的下列物质中,溶于水时不会放出大量热量的是()A.生石灰 B.氢氧化钠固体 C.浓硫酸 D.氢氧化钙【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放热还是吸热来考虑本题,知道常见放热物质有哪些?常见吸热物质有哪些?并能灵活运用.【解答】解: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构成物质的微粒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这一过程需吸热,构成物质的微粒与水分子形成水和分子的过程,这一过程需放热,如果吸热大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吸热,如果吸热小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放热,如果吸热等于放热则表现为溶于水温度不变.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氢氧化钙溶于水时吸收的热量与放出的热量基本相同.故选D.【点评】要了解物质溶于水的过程,知道为什么放热和吸热,记住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质.7.下列氧化物中,通常情况下既不与酸反应,又不与碱反应的是()A.CO2 B.CO C.CaO D.CuO【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根据提供的这些氧化物的化学性质逐一分析,即可解答此题.CO2能跟碱起反应,CaO、CuO是金属氧化物能跟酸起反应.【解答】解:A、CO2能和碱溶液反应,如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不符合题意;B、CO既不能与酸发生反应,也不能与碱发生反应,符合题意;C、CaO能和酸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如和稀盐酸等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不符合题意;D、CuO能和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如和硫酸反应生硫酸铜和水,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氧化物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性质,一般规律是金属氧化物与酸发生反应,非金属氧化物和碱溶液发生反应;至于特殊氧化物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8.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叫做碱石灰,常用作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A.CO B.CO2 C.H2 D.O【考点】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实验室选干燥剂是有要求的,不能随便选,总体原则是:酸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而碱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解答】解:由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可用作干燥剂,此干燥剂属于碱性干燥剂.A、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干燥,故A不可选;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不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干燥,故B可选;C、氢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干燥,故C不可选;D、氧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干燥,故D不可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氢氧化钠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可以用作干燥剂,所干燥的物质不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9.盛放在敞口瓶内的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瓶内物质的质量会减少的是()A.浓盐酸 B.生石灰 C.食盐 D.烧碱固体【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生石灰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食盐在空气中质量基本不会发生变化,固体烧碱具有吸水性且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据此回答问题即可.【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使溶液质量减小,故正确;B、生石灰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熟石灰,质量增加,故错误;C、食盐暴露在空气中,基本不会发生变化,故错误;D、固体烧碱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且能进一步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烧碱固体的质量增加,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敞口放置对质量的影响,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10.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溶液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盐酸C.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证明该固体是铵盐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实验的现象来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注意离子之间的相互影响来作出合理的判断.【解答】解:A、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根据酚酞的变色范围可知,该溶液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属于盐溶液也可使酚酞变红,故A说法不合理;B、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沉淀可能为氯化银,也可能是碳酸银等,则溶液可能为盐酸或碳酸钠溶液等,故B说法不合理;C、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氨气,则白色固体与熟石灰共热生成氨气,即白色固体为铵盐,故C说法合理;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氮气也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即让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D说法不合理.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及常见物质的检验,学生应明确物质的性质、明确出现现象的原因,能用具体的实例来分析解决问题.11.将2.8g生石灰放入47.7g水中,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 B.% C.10% D.小于1%【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本题中的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然后根据氢氧化钙的微溶性来分析、并作出选择.【解答】解:生石灰溶解于水会和水反应:CaO+H2O=Ca(OH)2,但是由于Ca(OH)2的溶解度很小,它属于微溶物;A、由于×100%=%,所以该选项是误认为2.8g氧化钙即是该溶液的溶质,故错误;B、设2.8g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质量是xCaO+H2O=Ca(OH)256742.8gxx=3.7g而×100%=%,所以此选项中的错误在于误认为生成的氢氧化钙已经完全溶解,但氢氧化钙属于微溶物,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C、由B选项的分析可知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为10%;D、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符合以上分析,是该问题的备选答案;故选D【点评】解答中出现的错误分析:①错误认识“放到水里的物质就是溶质”所造成.溶质为氧化钙,其质量为5.6g;②考虑问题不够全面“溶质是否全部溶解”所造成.溶质为氢氧化钙其质量为7.4g(根据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计算得出);忽视了Ca(OH)2微溶于水这一特性,而错选B.12.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浓硫酸和浓盐酸.若把它们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则()A.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B.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C.浓盐酸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D.浓硫酸对杯底的压强变大【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放置时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解答】解:A、由于浓盐酸的挥发,导致溶质的量不断减小,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故此选项错误.B、浓硫酸由于会吸收水分使溶液溶剂变多,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此选项错误.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不断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液质量变小,对杯底的压强应变小.故此选项错误.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水,使溶液质量变大,对杯底的压强变大,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浓酸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及浓盐酸的挥发性等知识13.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和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冰箱中使用含氟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C.大量含硫燃料的燃烧会导致酸雨的增多D.气候变暖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考点】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专题】热点问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含氟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B、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有大量的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D、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造成土地沙化.【解答】解:A、在冰箱中使用含氟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正确;B、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正确;C、二氧化硫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大量含硫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故正确;D、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造成土地沙化,气候变暖不是主要原因,故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联系生活考查了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方面的知识,警示同学们需要在平常生活中提高“节能、环保”的意识,保护我们的地球.14.下列方法中,能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的是()A.加强热 B.加盐酸 C.加氢氧化钠 D.加水【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氧化钙和碳酸钙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氧化钙和碳酸钙均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不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5.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稀H2SO4至过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B.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减小C.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D.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增大【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可以根据具体的化学反应以及酸碱性与PH的关系进行解决.【解答】解:酚酞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故在反应过程中溶液会先为红色,至恰好反应到过量时溶液会变成无色,PH会由大于7到等于7再到小于7.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指示剂的考查,解决的关键是掌握指示剂与酸碱溶液的变色现象,以及溶液PH的变化情况.二.填空题16.(10分)(2002•河南)从H、O、C、C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一种物质,并用化学式填空:具有可燃性,可作火箭燃料的是H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可作温室肥料,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CO2;农业上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的是Ca(OH)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火箭的燃料;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作温室肥料,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二氧化碳;农业上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的是氢氧化钙.【解答】解:氢气的化学式是H2.故填:H2.水的化学式是H2O.故填:H2O.碳酸钙的化学式是CaCO3.故填:CaCO3.二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2.故填:CO2.氢氧化钙的化学式是Ca(OH)2.故填:Ca(OH)2.【点评】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时要遵循两个原则:要根据客观事实书写;不能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式.17.在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铁粉剩余.过滤,滤纸上一定有Fe、Cu,可能有CuO,滤液里所含的溶质是FeSO4.【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抽出共性信息迁移解题.【分析】根据铁粉过量,分析铁粉与氧化铜的混合物与一定量稀硫酸发生反应的情况,判断反应后所余固体物质的成分及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解答】解: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既可以与硫酸反应,也可以与生成的硫酸铜反应,因此铁有剩余时,一定说明硫酸不足,硫酸量不足,则氧化铜就也有可能有剩余,因此滤纸上的固体除了置换出的铜和剩余的铁粉外还可能有氧化铜;而溶液中的硫酸铜和硫酸都被铁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有硫酸亚铁;故答案为:Fe、Cu;CuO;FeSO4【点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都可以和硫酸反应,而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可以和铁进一步反应.18.(14分)用一种试剂或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CaO(CaCO3)CaCO3CaO+CO2↑;(2)FeCl3(Fe2O3)Fe2O3+6HCl═2FeCl3+3H2O;(3)Cu(CuO)H2SO4+CuO═CuSO4+H2O;(4)Ca(OH)2(CaO)CaO+H2O═Ca(OH)2;(5)C(CaO)CaO+2HCl=CaCl2+H2O;(6)FeSO4(Fe)Fe+H2SO4═FeSO4+H2↑;(7)NaOH(Na2CO3)Ca(OH)2+Na2CO3=CaCO3↓+2NaOH.【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1)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2)氧化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然后过滤即可,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3)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然后过滤即可,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CuSO4+H2O.(4)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5)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不与稀盐酸反应,然后过滤即可,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HCl=CaCl2+H2O.(6)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7)要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实质就是除去碳酸根离子,可利用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过滤即可,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故答案为:(1)CaCO3CaO+CO2↑;(2)Fe2O3+6HCl═2FeCl3+3H2O;(3)H2SO4+CuO═CuSO4+H2O;(4)CaO+H2O═Ca(OH)2;(5)CaO+2HCl=CaCl2+H2O;(6)Fe+H2SO4═FeSO4+H2↑;(7)Ca(OH)2+Na2CO3=CaCO3↓+2NaOH.【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9.下表列出了家庭中一些物质的PH白醋牙膏食盐溶液肥皂水pH39710(1)上述物质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牙膏、肥皂水(2)黄蜂的刺是碱性的,若你被黄蜂刺了,应用上述物质中的醋涂在皮肤上,理由是醋呈酸性,可与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专题】压轴实验题.【分析】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的pH应该大于7,黄蜂的刺呈碱性,使人难受,可以用酸性物质中和它.【解答】解答:(1)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的pH应该大于7,故答案为:牙膏和肥皂水;(2)黄蜂的刺是碱性的,可用呈酸性醋来中和它以减轻疼痛.答案:醋,醋呈酸性,可与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点评】本题考查了pH的应用,联系实际生活,是一道不错的试题.20.小强在厨房里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液体.(1)他闻了闻,初步判断为白醋,小强是利用白醋的物理(填“物理”或“化学”)性质作出的判断;(2)他取少量此液体放入玻璃杯中,加入纯碱,产生气体,说明该液体具有酸性(填“酸性”“碱性”或“中性”),进一步判断为白醋;(3)他另取少量此液体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要使其变为蓝色,可向其中加入B(填编号)A.食盐B.熟石灰C.白酒D.水.【考点】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酸碱指示剂的使用;酸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1)“闻了闻”,闻物质的气味;(2)纯碱即碳酸钠(Na2CO3),为碳酸盐,碳酸盐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3)酸能使石蕊就成红色,而石蕊变为蓝色说明溶液呈碱性;要把酸溶液溶液变成碱性,需要加入过量的碱.【解答】解:(1)物质的气味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答:物理;(2)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说明溶液为酸性;故答:酸性;(3)酸性溶液使石蕊变成红色;能使酸性溶液变成碱性的物质应是能与酸发生反应的碱或碱性物质,所提供四种物质中只有熟石灰为碱;故答:红,B.【点评】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的有: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和味道、密度、溶解性、硬度、熔点沸点等等.21.近年来,乳酸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乳酸在医药食品等工业中应用前景广阔,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试计算:(1)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0;(2)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6+16×3=90.(2)乳酸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3=36,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6,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3=48,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答案为:(1)90;(2)氧.【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2.实验室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后发现有气泡产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OH+CO2═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要使pH=5的溶液pH升高,可在此溶液中加入NaOH(填物质的化学式).在酸、碱、氧化物这三类物质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的是碱,一定含有两种元素的是氧化物,酸碱中含有的相同元素是氢元素.【考点】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根据酸碱中和反应会使酸性溶液的pH值升高碱性溶液的pH值降低进行分析;根据碱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进行解答;根据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进行解答;根据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而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进行解答.【解答】解: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要使pH=5的溶液的pH升高,可在此溶液中加入NaOH,在酸、碱、氧化物这三类物质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的是氧化物,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而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所以酸碱中含有的相同元素是氢元素.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NaOH;碱;氧化物;氢元素.【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以及中和反应能改变酸、碱的pH值,难度不大.三、计算题23.现有16.3g由NaOH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将它完全溶解于一定量的水中,得50g混合物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50g,恰好完全反应,得氯化钠溶液.求:(1)所用盐酸的溶质的质量;(2)原固体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3)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1)根据盐酸的质量以及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即可求出所用盐酸的溶质的质量进行解答;(2)根据盐酸的溶质的质量求出NaOH的质量以及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即可;(3)根据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然后利用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即可求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解:(1)所用盐酸的溶质的质量=50g×%=7.3g;(2)设原固体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NaOH+HCl═NaCl+H2O40x7.3gyx=8gy=11.7g(3)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20%答:(1)所用盐酸的溶质的质量为7.3g;(2)原固体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为8g;(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4.98克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跟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在得到的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试求:(1)硫酸钠溶液的质量.(2)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压轴实验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参与反应的H2SO4的质量,即可计算出反应生成Na2SO4的质量(即溶质质量)和参与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前硫酸溶液的质量+参与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