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1沁园春
长沙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3百合花*哦,香雪注:标*为自读课文单元学习任务请同学们浏览本单元内容,看一看本单元的课文构成有什么特点?提示:可以考虑从文体的角度进行分析本单元7篇课文,有词1首,诗4首,当代小说2篇,是一个文体混编的单元。这样的文体混编,要使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呢?主题上,内容上,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通之处?不同之处?单元学习任务请同学们阅读本单元导语部分,圈画关键词,看看你可以获得哪些启示?青春激昂!导语: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就此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是不同历史阶段的作品,都是对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时忧国、抒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验到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学习本单元,可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欣赏作品,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要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尝试写作诗歌。新课导入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唐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多少年后,有位诗人在长沙奏出了同样的一首秋之壮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部世界,领悟他对秋的所思、所想,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说说你对秋的印象?学习目标与重难点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掌握诗中陌生的字词,同时能熟练地背诵整首诗。
能力目标:体会雄浑阔大的秋的意境,能够运用一些意象来摹写现代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能够把握作者寓秋于景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毛泽东为了国家统一和名族团结的远大抱负和理想。重难点重点:反复诵读。体会意境、揣摩语言。
难点:鉴赏词作的意境。写作背景
“五四”时期,毛泽东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他会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年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写成这首境界开阔、气势恢弘的不朽诗篇。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生于1893年12月26日,逝世于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一生致力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立新中国,经过近三十年的奋斗,终于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缔造了新中国,于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毛泽东的作品有:《毛泽东选集》等。1957年1月号《诗刊》刊登了毛泽东同志多篇诗词,1986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诗词选》。知识拓展
(1)关于“过片”过片是词特有的章法。除小令外,词都是分片的,而多数分为上下两片。它们是表现同一主题的两个层次,其间必定要密切关联,关键就在上下片衔接之处。古人尤其重视下片的开头部分,称之为过片。过去写词、评词的人是很重视过片的,特别强调“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承上接下”是个总的要求,要接得紧密、自然,又以能出新意为上。过片的具体写法千模万式,并无成规可循。《沁园春·长沙》采用了上片尾下片头一问一答的方式,即上片尾以问句作结,而下片虽未直接回答,但内容实际上是就问题而发,呼应上文的。这种写法其间没有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格式本身就决定了上下片既是整体又有区别的关系。知识拓展
(2)关于“领字”所谓“领字”,是指有统领作用的字,它是词的句法特点之一。这种字的用法,从内容上看,它不仅管着本句,有时还管着下面若干句;从结构上看,和后面的句子之间有明显的停顿,叫做“一字逗”。“领字”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虚词。是动词的,后面经常连带着一串词或词组,且常形成对仗。如《沁园春·长沙》上片“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中“看”是领字,领起后面的几句,后面的几句是对仗工整的。领字若是虚词,常兼有动词的作用。如《沁园春·长沙》的上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中的“恰”是副词,含有“正当是”或“正当处在”的意思。“领字”统领到哪里,要根据文义而定。就《沁园春·长沙》而言,上片统领七句,上片统领七句。文本赏析沁(qìn)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liáokuò),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zhēngróng)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è)飞舟?阅读探究1、快速默读全词,圈点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语。立、看、怅、问、携、忆、记2、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看到了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万山红遍,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3、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想到了什么?想到了往昔岁月,想到了祖国的命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词人思索的问题。4、概括全词,上片、下片各侧重写了什么?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下片侧重追忆往事。5、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几幅图画?四幅图画: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阅读探究体会“立”“看”“问”的精妙之处。立: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引出下文。“独立寒秋”,引领“湘江秋景图”。看:总领七句。描绘独立橘子洲头所见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诗人选取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生动的描绘,动静结合、远近互衬,由分而总,从跟前的山、舸、水、树、鹰、鱼,扩展到世间的万物,对寒秋严霜下万物活跃自强的情态,作哲理性的概括。问:通过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主宰的问题,展现出词人的博大胸怀和革命豪情。湘江秋景图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2、展开想象,扩展语句,进行形象而有诗意的大胆描述。......3、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不行。“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独立二字提前,增强了表现力,凸现了毛泽东卓然而立的伟岸形象。4、柳宗元诗“独钓寒江雪”与本词“独立寒秋”表现的诗人胸襟境界是否相同?柳诗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穷则独善其身”的封建士大夫的心志;毛词则表达了词人身处险境、坦荡磊落、砥柱中流的革命伟人气度。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湘江秋景图5、“看”字所领7句所描绘的景色具有什么特点?绚丽多彩生机盎然6、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眼前这大好景色的?看
万山红遍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仰视
俯视
远景
近景
高景
低景
静景动景动景动景万类霜天竞自由
独立寒秋图1、通过想象,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上面7句所描绘出来的景色。远山层峦迭嶂,层层枫林被秋霜染得火红;江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千帆竞发,往来船只你追我赶;雄鹰敏捷脚尖,奋力冲向万里长空;鱼儿轻快自如,在清澈明净的水中游弋......2、鉴赏“湘江秋景图”体现出的色彩美和雄壮美。(1)山红水绿的静景的色彩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2)事物动态的雄壮美。“百舸争流”中的“争”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的“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独立寒秋图3、古人非常讲究练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断几茎须”,《沁园春·长沙》上片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象?层林尽染:用拟人手法,活化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写出秋色之深浓。百舸争流:活现出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之强劲有力。(刘禹锡《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排”也有这种作用)鱼翔浅底:“漫江碧透”一句突出了湘江水的清澈,“鱼翔浅底”之“浅”可理解为江水清澈见底,一望而可见之,故曰“浅”.一个“翔”字,便写活了这一景象,开拓了一种新的审美想象空间,鱼儿既是在水中游,又是在空中飞翔。词句鉴赏
4.如何理解“万类霜天竞自由”?
鉴赏诗歌要做到知人论世,联系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词人把“镜头”自然拓展到世间万物。细想之下此句颇不合自然之理。因为倘是“霜天”,依“秋收冬藏”之序,万木萧条,生灵潜迹,当是时,它们本不会有“竞自由”之心,然而词句助人豪兴之力,却又是不容抹杀的。此句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做了哲理性升华。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不是更应该竞争自由吗?这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号召和呼唤。词句鉴赏
5、“看”字统领下面哪些句子?这些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看”字领起后文七句,描绘了作者独立橘子洲头所看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这幅图画的主色调是红色。红色热烈奔放,象征着革命形势的如火如荼,同时也表现出秋天强劲的生命力。体现出诗人必定成功的乐观信念和美好愿望。6、有人认为搏击长空的雄鹰是作者的写照,有道理吗?
有道理。都充满着斗争、进取、拼搏精神。词句鉴赏
6.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上片写了这些景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群山上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漫江碧透——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百舸争流——无数船只争相行驶。鹰击长空——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鱼翔浅底——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特点:山——树茂色红
水——碧绿清澈
船——争先恐后
鹰——展翅高飞万类霜天竞自由——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从江边遥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都染上红色——远景;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千帆竞发——近景。同时远山、江面是静景,雄鹰、鱼儿、百舸是动景,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所以让我们读来觉得特色鲜明,又安排有序。阅读探究品读上片后三句,思考词人为什么“怅”?联系时代背景,想一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此人怎样的感情?背景:1925年秋天,当时正是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统一战线内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加紧了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在共产党内,党的总书记陈独秀错误估计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等主张,拱手将革命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中国革命领导权问题就成了一个迫切问题。阅读探究
(1)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作为这些自然万物的主宰者人类,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2)词人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然后类比联想,“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词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重要问题。(3)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比较鉴赏
下面三篇作品中描绘的景色有什么特色?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①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②秋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③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湘江秋景图”。比较鉴赏
作品景色特点表达情感秋思萧索寂寥悲伤孤独,游子思念,故乡知情秋词秋高气爽
充满力量
乐观开朗,豁达向上湘江秋景绚丽多姿
充满生机开朗昂扬、积极向上,热爱祖国山河随堂练习【答案】C(奔放)【答案】C(应为设问,因为下文暗含着问题的回答。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
)A.书生义气
挥斥方遒
风华正茂
指点B.鱼翔浅底
浪谒飞舟
峥嵘岁月
苍茫C.百舸争流
独立寒秋
激扬文字
霜天D.橘子洲头
漫江碧透
层林尽染
廖廓【答案】C(A项义-意;B项谒-遏;D项廖一寥)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大船)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盛衰)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斥)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浊扬清)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对偶)C.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几句词的正常语序应是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头。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D)随堂练习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开篇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B.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湘江秋景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C.古典诗词多悲秋之作,而作者笔下之秋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寒秋注入了积极的情感。D.“万类霜天竞自由”从眼前的景扩展到世间万物,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为后面的写景作了铺垫。【答案】D(应是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随堂练习随堂练习7.对词中意象描写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里的“红”字用得极妙。“红”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在这里有了动词的意义,既有了色彩,也有秋天渐来、万山渐红的动态意境。B.“漫江碧透,百炯争流”里,人们常常吟咏的是“碧”与“争”的动静结合。其实,“漫”字也很有特色:“漫”是“满”之意,放眼望去,满江透碧,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和沉重的感受。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的运用,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D.词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答案】B(“……沉重的感受”不妥)随堂练习8.下面对“看”字领起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看”字领起七句,状写了一幅绚丽的秋景图。B.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C.近观秋水,碧绿清澈,江水满溢。D.仰视天空,雄鹰在空中展翅高飞;俯瞰江面,无数船只竞相行驶,鱼儿在水中轻快地畅游。【答案】D(“无数船只竞相行驶”应是“近观”的内容,与“远望”相对。)随堂练习9.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触景生情,见物起兴,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浮想联翩,感慨万千,才发出气壮山河的一问。B.“怅”紧承“看”而来,“问”由“怅”而发C.这句话主要是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人定胜天的思想。D.“大地”和“沉浮”一语双关,它包含着自然界、民族、国家等丰富的内涵,实质上词人已提出革命的领导权应该掌握在谁的手里的问题。【答案】C(分析停留在字面上,不符合当时词人的心境)课堂小结
1、词的上片的词眼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问题的提出方式是:由物及人,由大自然到国家、民族,由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绚丽多姿过渡到民族的命脉及国家的前途。3、色彩美和雄壮美决定了词作的昂扬基调,发出的问题深远重大,决定了词作的博大意境。下片赏析
1、上阕末句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那些内容作了回答?
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两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曾携来百侣游。忆往昔岁月峥嵘稠3、下阕中的哪个字是领字,一直管到哪里?
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句是在问谁?“击水”一词有何深意?“曾记否”唤起回忆,鼓舞斗志。“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浪遏飞舟”借回忆当时游泳的情况,表现“同学少年”的急流勇进的斗争精神和无比强大的革命力量。下片赏析5、注意“峥嵘”、“风华”、“意气”、“挥斥”、“方遒”、“激扬文字”、“遏”等词的语境意义,理解“指点江山”、“万户侯”的借代手法和“粪土”的名词意动用法。“携”、“侣”“同学”表明革命同志的亲密团结。“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恰”引起的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风貌和战斗行动。“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6、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
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下片赏析7、如果说上阕侧重写景,那么下阕侧重什么?侧重抒发诗人的革命豪情。理解作者借助形象抒发忧思国家前途的情怀,是学习本诗的难点。“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就是在一览“万类霜天竟自由”的情势中的直抒胸臆。后三句用“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设问,巧妙地对“谁主沉浮”的问题作了回答,号召革命青年应该像飞年那样激流勇进,担负起历史的重任。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气豪情,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作答。8、词的下阕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突出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年轻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间接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深入探究
1、“看”统领的借景抒情写到哪些景物?
山、林、江、舸、鹰、鱼2、通过诵读和想象,同学们体会到怎样的意境?红叶、绿水、鸟飞鱼游,这些景物单独看上去也很美丽,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诗文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深入探究1.词人是怎样来展现“峥嵘岁月稠”的?
选用典型事例,将往事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2.词的下片围绕“同学少年”,展现了他们怎样的形象?
想其人,忆其事。作者采用典型事例,将往事化为触手可及的形象,用一个“忆”字把过去的岁月在很短的篇幅中生动地勾画了出来。写他们“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封侯之说,乃读书人自古以来的理想追求,陆游说:“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但对于功名富贵,“同学少年”不屑一顾,理想气概远超古人。由此,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清高,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的放纵。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青春年少、神采飞扬、自由奔放、矫健奋发、充满豪情壮志的斗士。
深入探究3.词的最后三句有什么深意?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你们还记得当年急流勇进、搏击风浪的革命豪情吗?词人用这一问句激励一切革命者应当朝气蓬勃,做革命的中流砥柱,为让劳苦大众成为天下的主人而奋力拼搏。采用了象征手法,运用大胆夸张和神奇想象,含蓄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4.概括主旨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艺术鉴赏1.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即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语),而不是写景和抒情“两张皮”。这首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上面的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还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诗人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诗人眼光折射出来。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诗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
艺术鉴赏2.对比手法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更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哈尔滨货运从业资格考试模拟考试题库答案解析
- 2024年委托反担保合同模板-项目投资风险控制协议3篇
- 2025年沈阳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答案大全
- 高端商务年终总结工作汇报述职报告模板27
- 2024年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合同
- 《团队与冲突》课件
- 《卸料平台制作及使》课件
- 2024外派海员聘用合同:船舶教育与培训员工范本3篇
- 2024年度数字货币私人合伙股权分配与交易平台协议3篇
- 2024年度新能源出租车司机聘用服务协议3篇
- 手术安全培训
- 乘风化麟 蛇我其谁 2025XX集团年终总结暨颁奖盛典
- 车间生产现场5S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文书模板-《公司与村集体合作种植协议书》
- 码头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 《死亡诗社》电影赏析
- JJF(京) 105-2023 网络时间同步服务器校准规范
- 老年科护理查房护理病历临床病案
- Python语言基础与应用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工程系列自然资源行业级评审专家库成员表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建筑材料A》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