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管理的经济学原理几种经济学理论介绍
1.劳动价值论(19世纪60年代《资本论》)认为没有人类劳动参与的东西没有价值,所以天然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没有价值。环境资源无价值,是传统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缺陷。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安排劳动→计划经济。
2.效用价值论(19世纪70年代成型)效用(物品满足人需要的能力)价值论是从物品满足人的欲望能力或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角度来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的经济理论。一切物品的价值都来自效用,物品的效用在于满足人类主观的欲望,无用之物没有价值→寻找需求→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是一种以群体利益为目标,按劳动分配为根本,以是否对社会发展有利,作为衡量标准的社会。追求幸福的社会。
资本主义:商品和服务借助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追求经济发展和资本增殖,经济发展为大众分享(股票、福利、慈善)也可以使大众幸福。有些社会属性的东西不能拿来商品化,否则会道德沦丧、社会矛盾激化等:医疗、教育、卫生、福利……
3.马歇尔均衡价值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价值由“生产费用”和“边际效用”共同构成。商品供给价格等于它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供给数量随着价格的升高而增加,随着价格下降而减少。当供求均衡时,一个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量即为均衡产量,其销售价格为均衡价格。价格确定取决于物品“稀缺”的程度,价格就是为了限制消费需求的。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方法研究环境资源的价值和价格,有利于资源流动按比例配置,使资源向边际效用最大的领域流动,使资源利用合理且有效率。有偿使用资源才是环境资源价值的真正体现。4.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20世纪40年代)‘战后繁荣’之父。从心理和投资因素论述经济周期的理论。经济发展有周期性(繁荣、恐慌、萧条、复苏)和规则性。“繁荣”和“恐慌”是两个最重要阶段。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干预、调节经济。问题造成:“滞胀”(经济停滞,物价上胀)。
20世纪70年代后的结构性经济危机(传统的是生产过剩危机)周期更长;形式上是生产停滞或缓慢增长;波及各国,伴生美元危机、能源危机、伴生贸易失衡、信用危机;主要由结构失衡而触发的。投资:选美、博傻、空中楼阁……
5.新凯恩斯主义(20世纪70年代)认为由于存在着价格粘性、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完全,完全的自由放任会引导经济达到一种非效率的均衡,也就是市场失灵。必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新凯恩斯主义在财政政策指导思想上的又一特点在于主张"适度"的国家干预。比老凯恩斯更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国家干预和调节的形式、手段上提出注重对经济进行内在结构调整、主张“适度”干预的思想应说是国家干预经济学说的深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宏观经济调节“质量”的提高。6.有计划的市场经济----鸟笼经济“鸟笼经济”理论。市场经济笼中的小鸟。笼子就是对整个国民经济中重要资源、供给、价格进行宏观调节。对经济的调控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国企运行调控价格、影响经济;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改变投资方向和货币的价值;谨慎地采取货币自由化的策略(延缓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保有高储蓄率,以巨大的投资动能来创造巨大的产能,来持续地满足海外市场的需要,使得国民收入和国家财富得以积累,进一步支撑本国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环境管理的经济学原理
一、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1.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经济上看,主要是人们没有全面权衡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只考虑了经济利益、眼前利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和长远利益。
20世纪70年代初有污染经济学(公害经济学)
人们已经意识到:社会经济发展不能超出环境负荷,否则,自然资源的再生增殖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将受到破坏,将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社会经济也不能持续地发展。2.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是人们通过劳动把(自然界提供的)资源变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过程,同时又不断地把各种废弃物排入环境的过程。环境经济学就是从经济学出发合理调节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使经济活动(直接效果)符合自然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规律(间接效果)。主要任务: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3.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①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治理保护环境的劳动成为社会必要劳动、实行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经济活动的环境效应能反馈到国民经济体系和核算的体系中。②社会生产力的合理组织把环境质量(生存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容,使生产和消费的决策同生态学的要求协调一致;按照经济和生态相统一的原则,拟定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确定产业结构和社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③环境保护的经济效果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的经济损失估价、生产生活废弃物最优治理和利用的经济选择,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的经济分析,各种污染物排放标准确定的经济准则,建立各类环境经济数学模型。④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环境管理通过税收、财政、信贷等经济杠杆,促使企业和个人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建立适合的环境税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资源定价政策,依靠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来强化环境管理。
二、环境管理的经济学原理
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管理原则
(1)客观上存在的两种‘失灵①市场失灵环境外部不经济性:企业生产的环境污染给他人和社会带来环境损害和额外成本(污染使水不能养鱼)。如企业没有给他人和社会以合理补偿,也就是没有纳入企业成本。实质是把环境看作免费的‘原料库’和‘垃圾箱’,加上资源价格和价值的背离。改变了市场本来应该做到的资源(按价格)的最优配置,这是“市场失灵”。此外有些资源也不应进入市场。例如森林、珍稀动物、矿产资源。
②政策失灵政策兼顾公平和效率。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涉及‘代内公平’(包括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和‘代际公平’(连接当代与后代);效率则涉及管理成本与实际效果。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政策不足或者过分,也会引起“政策失灵”。如:价格扭曲引起企业政策性亏损;补贴不当招致浪费;国家既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和国家资产的所有者(国有企业),难以避免某些政策失灵。由于政策环境和对象变化导致政策失灵;行业、部门和地方政府,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与环境政策冲突表面化;企业结构的变化;消费者享有消费选择权。
(2)与环境有关的两种理论①福利经济学理论
(A·C·PIGOU)1920年他出版《福利经济学》:环境是一种财富,遵循“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功利原则。
PIGOU认为,通过自由竞争、资源流动,使边际私人纯产值(生产者增加单位生产要素得到的纯产值)与边际社会纯产值(社会增加单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纯产值)趋于一致,资源达到了最优配置,增加一国福利。应对边际私人纯产值大于边际社会纯产值的部门征税,加以限制;对边际私人纯产值小于边际社会纯产值的部门则给予津贴,促其发展。涉及共享环境而又损害环境这一外部性问题,提出以课税办法来解决“政策失灵”问题。
②社会成本论科斯(R·COASE)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社会成本问题》中指出:
“甲→乙造成损害,就制止甲,是错误的;避免对乙的损害,会使甲也受到损害。整个社会的成本,应该是避免较严重的损害”。
“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在设计和选择社会格局时,应当考虑总的效果”。环境市场失灵是因为环境产权或使用权不明晰。解决办法是:政府限量,将公共物品(环境质量)的使用权作为特殊商品进入市场。
法律规定受害者(乙)有免受外部不经济的权利,政府根据受害方的要求,强制污染者(甲做补偿)将外部不经济性减到零。但在允许排污限量(保障环境质量)的严格规定下,乙方这种权利又可以转让给甲方,甲乙双方就可以利用市场机制(权利的转让价格),寻找各自利益损失的合约安排。
社会成本=内部成本十外部成本
一个工厂为节省内部成本,向外部排污以至污染一条河使外部成本(治污成本)增大,社会成本激增。如果政府立法限制排污量,则外部成本大量内部化;如果限量(环境容量)以内的排污权又可通过市场购买,则该外部成本进一步内部化,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使社会成本相应锐减。例如:乙养鱼受甲企业排污的损害,甲补偿乙使水清洁(继续养鱼),而不是制止甲生产,乙可以改行不养鱼,得到足够补偿后任甲生产(在环境容量内)。只要环境资源产权界定还清晰,交易各方就会力求降低成本,使资源的使用转移到产出最大,成本最低的地方,达到优化配置。
(3)加强以环境资源产权界定为核心的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环境资源产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可以脱离土地的单项资源(林木、水产品等生物资源,矿物等非生物资源)的原始产权应属国有,作为商品可以通过市场转移其产权。作为基础环境资源本身(广义的土地)却不应出让所有权,只能出让使用权,而且这种使用权限制在不破坏环境下的使用权。最不明确的是生态环境及其基础因子(大气、土壤、水、森林)的产权是国有的,但是市场的价格体系还没有发育到环境资源的合理有偿使用,依然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
2.按客观经济规律管理的原则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利用者补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以及资源的有偿使用和转让;环境经济政策与国家税收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相协调;发展可持续的资源产业等。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建立制度;统一规划;指导经营权和使用权的交易、建立自然资源环境的经济核算体系;逐步取消不利于自然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价格政策(如低于再生产成本的森林砍伐,矿产资源的无偿开采,水资源的价格补贴以及能源价格补贴)政策。
3.筹集环境保护资金和提高投资效益的管理原则
(1)环境经济政策的两种功能行为激励和资金再分配。我国筹集环保资金功能的重要性是首要的。国民具有足够的环境意识和支付意愿,国民经济具有足够的承受能力,筹资已逐步让位行为激励方式。
(2)我国环保投资的现状环境保护资金约占国民收入1%。八条环保筹资渠道:“三同时”(控制新污染的发生);更新改造拿出资金7%用于防治污染;排污收费;综合利用产品五年不收税;老污染源治理可申请优惠贷款;污染治理项目免交建筑税;城市建设费中还要拿出一部分用于城市污染集中治理;环评报告。
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筹资金的总量远远不能满足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例如排污费中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约占我国同期全部工业污染防治费用的16%。二是,在资金使用方面,环境经济政策规定一部分筹集到的资金以补助金的形式返还环境责任者(如排污费的80%以补助金的形式返回企业),使企业缺乏费用最小化的动力。
三、环境管理的经济分析方法1.费用-效益分析费用-效益分析亦称经济损益分析,用币值形式定量反映效益,寻找达到一定管理目标的最小费用方案。只限于对环境管理中可用货币表示的那一部分进行评价,得出不同备选方案,提出一种准优化(尚不能做到最优化)的建议。
(1)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在污染严重时,较少的投资可以用来去除较多的污染物,获得较大的效益,随着环境状况的改善(去除废物量的增加),去除单位污染物的投资则以比较快的速度增长。
去除污染物量越多,环境质量越好,经济损失越小;当污染物去除到一定程度以后,即使用较多的治理投资,环境状况的改善和经济损失的减少就不是很明显了。治理投资是支出,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支出,两者之和最小为好。下图的曲线Ⅰ-Ⅰ表示去除污染物的费用;曲线Ⅱ--Ⅱ表示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与投资成反比关系;曲线Ⅲ--Ⅲ表示总的支出(两条曲线相加)得到‘U’型总费用曲线,图中A点是总费用最小,即经济上最优。
换一个角度研究:治理污染使损失的减少,可以看作是治理污染得到的效益。随着污染物削减量的增加,费用和效益的比率是不同的,随污染物消除深度的增加,其费用增加的比率是逐步上升而相应效益增加的比率下降。总效益与总费用之差为削减污染物的净效益。如下图所示:当污染物削减量为A时,净效益最大,即净效益:改善环境总效益-
改善环境总费用。
将所有费用和所有效益都列出来。以货币的形式进行定量表示,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把所有费用和效益进行贴现,计算出净效益的现值。用各方案净效益的现值作为评价方案优劣的依据,选出净现值最大的方案。
(2)费用--效益分析的特点①数据的充足度和可靠性充足度:费用可直接利用市场信息;效益分析要建立污染物与接纳体的剂量反应关系,数据充足度将影响模型准确性、可靠性;数据的连续性和区域性影响模型的适用范围。
②市场价格和市场物品费用--效益分析,尽量依赖市场价格。但因市场价格扭曲(如垄断价格、税收、补贴、企业外部不经济性等),采用“市场价格”未必真正反映物品的实际价值。
使用各种物品的影子价格和机会成本来计算。影子价格国内产品:生产价格+经济效果系数价格;国际产品:国际市场价格×合理汇率;机会成本排它用途中的最大收益为机会成本。环境质量改善的间接效益有公共物品性质,排斥于市场之外而成为非市场物品,一般通过寻找替代市场物品或支付愿望(例如人们愿意为每天清洁空气),使它们与市场发生联系。
③费用与效益的时空分布性污染控制项目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因此费用和效益计算不能基于一年,必须确定合理的费用效益发生年限和社会贴现率。
费用:采用项目的寿命期效益:采用统一的社会经济贴现率费用效益分析除给决策者提供各个方案的净效益现值信息外,还需提供费用与效益的时空分布和概率分布,使决策者对效益的分配有所了解,从而合理筹集污染控制费用。
④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任何污染物控制费用效益分析都是在许多假设条件下进行的,由于实际情况可能变化,费用效益分析一定存在风险。不确定性,许多效益至今也不能用货币度量,其次是由于费用、效益时空分布变化(如有些效益只有在特定时空实现)。
⑤非最优性费用效益分析是通过有限方案中选择最好的方案,因而是非最优的。
(3)环境保护费用和效益计算方法①效益的计算效益包括环境改善带来的经济效益(有价格依据容易计算)和环境社会效益(有下面几种方法)。第一,市场价值法:把环境看成生产要素,环境质量的变化导致生产率的降低。如污染物对渔业、林业、农业和水资源;对对建筑物、材料腐蚀的影响。第二,机会成本法:一种自然资源使用都存在许多互相排斥的备选方案,选择此种就放弃了其它机会,一般把其它方案中能获得的最大经济效益,称为该资源的机会成本。第三,恢复和防护费用法:恢复或防护被破坏的资源所需要的费用(例如针对生态破坏的问题)。
第四,影子工程法:在环境破坏以后,用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环境功能。旅游海湾被污染了→建造一个海湾公园;水源被污染了→代替水源。
②费用的计算方法防护费:为了避免因环境污染或破环所造成的损害而需要增设的防护装置或材料等费用,如隔音、抗振、防锈以及搬迁住房等。清除费:用包括防治和减轻污染或破坏所需要的费用,有时也称为治理费用,如消烟除尘设施、污水处理厂、固体废物焚烧炉等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管理费用则包括防治机构的业务费,如:资料、监测、科研、规划等费用。
具体的针对环保建设工程或规划项目费用采用基建费用、运转费用。宏观计算时,采用投资系数(去除单位污染物所需投资(来估算总投资。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实施的技术政策、采用的治理技术、控制的治理深度水平,因而相应的投资系数可以通过统计获得。费用--分析,力图使环境改善的效益用货币来估价,以便权衡投资费用与环境改善的效益。但是由于环境是公有的资源,没有价格能准确地确定它的价值。例如,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景观的影响等都难以估价。所以,效益的估价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2.费用的有效性分析
应用时常无法准确估计环境效益的币值,因此环保费用货币单位来计量;环保效益采用有效性表示。费用-效果分析(即费用有效性分析),在经济分析时,用有效性来代替环保效益,任一项环保措施都需要费用,在实现目标的程度与费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目标实现的程度就是有效性。有效性比较可以有三种形式:
①费用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效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