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使用_第1页
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使用_第2页
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使用_第3页
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使用_第4页
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使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关系。3、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什么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Commandeconomy),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其余的三种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同属于经济体制的范畴。是指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或者说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本质区别:资源配置方式是指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种不同使用方面之间的分配。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①“文革”结束后,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③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2.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3.内容: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路线: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③经济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4.意义:(1)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2)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几次?实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会议名称时间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八七会议1927年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遵义会议1935年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知识归纳: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八七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是为了大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改革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思考: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其内容、前提、实质和目的、目标是什么?前提目的实质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小岗村的做法,在当时是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的。既不符合宪法的规定,宪法上有人民公社;又不符合党的决议,中央文件明确规定,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979年秋,小岗大丰收,全队全年粮食总产量达6.6万公斤,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的产量总和,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人均收入由22元升为400元。

——《中国文明网》:小岗村--农村土地包产到户的先行者小岗生产队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为了摆脱自身的困境,大胆地把生产队的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自负盈亏,充分调动了这些承包土地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过他们的精心劳动,获得了比以往多得多的收获。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最先在农村开始1、现实原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2、历史原因:人民公社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统一;分配过于平均。3、直接原因:安徽、四川一些农民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1)历程:1978年,首先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后在全国广泛推行。(2)内容:经营方式:集体生产分户经营分配方式:平均分配按劳分配土地的所有权依然属于集体(3)意义:农民有了

自主权,克服了

弊端由此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生产分配平均主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用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易混易错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核心内容土地改革(1950--1952)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1953--1956)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人民公社化(1958--1983)实行一大二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至今)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深化改革(配套措施)管理方式人民公社→乡、镇政府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获得了成功促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城市中为什么要进行经济改革呢?1983年材料1: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探究】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2: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没有自主权)。提示: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导致政企职责不明。企业缺乏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全面展开改革内容:①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②管理体制:政企分开,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③所有制:变单一公有制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④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提高了企业效益,使城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农村经营方式改变家庭承包责任制管理方式改变人民公社乡、镇、村居委会大集体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农民农业农村企业职工活力效益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P56】: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1990年——计划还是市场:中南海没有结论

1990年7月5日下午,在中南海勤政殿,江泽民召开经济问题座谈会。意见一:认为改革有方向性错误,应该是计划去向,但是搞了市场取向,所以出了问题。意见二:吴敬琏和薛暮桥、刘国光则强调必须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路线,维护市场取向。包产到户姓“社”姓“资”?——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生气勃勃,姓“社”姓“资”?——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之源,姓“资”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社”姓“资”?——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市场经济姓“社”姓“资”?——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姓“资”90年代后,经济体制改革何去何从?如何选择?2.建立过程: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21世纪初确立基本框架明确提出目标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完善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基本建立(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认识上存在误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更加明确地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建立过程: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21世纪初确立基本框架明确提出目标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完善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基本建立(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认识上存在误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更加明确地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3.意义:①使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②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③中国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增长图19781988199820084088.2018027.0089831.603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