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马克思的理论的“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应用”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现在没什么用,我说有用。什么东西使得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就是因为中国的市场经济没有照搬西方经济学所推祟的模式。如果完全照搬,跟前苏联差不多,整个经济很快就会垮下去。什么东西使得中国人采取局部、有限度推行市场经济的办法?我觉得是马克思主义。
—高鸿业1921-2007(经济学教育家、著名经济学家、西方经济学学科主要奠基人、资深翻译家)一、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下,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又经过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同以往其他社会的更替一样,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经历了长期的过程。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通过雇佣劳动实现剩余价值生产的一种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途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和城市行会组织的瓦解,导致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早期意大利的威尼斯:本身没有农业人口,工业是造船业,是商业中心,设有同业公会;威尼斯垄断了制盐后来推广到小麦;早期是欧洲最大的奴隶贩卖市场;大部分商业资本垄断了政府功能;这里的人民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唯利是图、顶贪婪而特别注重物质生活的人民。”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ⅱ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基础,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对雇拥劳动者进行剩余价值剥削为特征的物质财富的谋取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须具备两条件:一是大批有人身自由而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二是大批的货币资本。“这种方法的蜗牛爬行的进度,无论如何也不能适应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要。”资本原始积累:指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即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封建贵族使用暴力,掠夺生产资料,加速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资本原始积累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即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所以称作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要求,这就是: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用资产阶级政权取代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在资产阶级政权的帮助下,实现了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空前大发展,最终建立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表明,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可以采取不同的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存在的两种典型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过程,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ⅰ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它与低下生产力水平相联系,以分散、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水平低下,以生产使用价值为目的。它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些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以社会分工的发展为基础。人们进行生产是为了交换,不是为了直接满足自己的需要。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经济联系,主要是通过交换、通过市场建立起来的。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有效应对这场危机,还必须高度重视道德的作用。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真正的经济学理论,决不会同最高的伦理道德准则产生冲突。经济学说应该代表公正和诚信,平等地促进所有人,包括最弱势人群的福祉。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温家宝《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在剑桥大学的演讲》近代形而上学物质观:把物质原子的特殊性质看成物质本身(实物的结构和属性)
传统物质结构理论: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牛顿的质点力学在哲学中的反响;是原子论的直接外推。从古希腊直到近代道尔顿(1766-1844,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的原子论都认定,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不变的和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原子和由原子组成的物体才是物质;而原子的各种物理属性,如不可入性、不可分性、质量不变等是物质永恒不变的属性。
19世纪末物质结构理论: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元素的三大发现,表明物质无限可分。
虽然任何时候也不能担保,物理学的未来不会隐藏比过去更使人惊讶的奇迹,但是似乎十分可能,绝大多数重要的基本原理已经牢固地树立起来了;下一步的发展看来主要在于把这些原理认真地应用到我们所注意的种种现象中去。正是在这里,测量科学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定量的结果比定性的工作更为重要。
—迈克耳逊1852-1931(美国物理学家)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客观实在(恩格斯“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物、物质无非是多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这样的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据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
—恩格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哲学唯物主义是同承认这个特性分不开的。—列宁
白马非马—公孙龙白马,马也,骊马,马矣。乘马,不待周乘马,然后为乘马。有乘于马,因为乘马矣。—《墨经》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毛泽东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ⅱ列宁物质定义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同唯心论、二元论划清了界限;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坚持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批判了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坚持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从个性中看到共性,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成为形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从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中加以阐明)
ⅲ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的起源:物质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非生命的反应特性:一切物体之间机械、物理、化学相互作用留下的痕迹;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列宁生物的感应性:表现为刺激感应性,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机体对直接生物学意义的直接外界刺激产生的反映,并以其自身整体的变化来回答外界的影响,进而趋利避害;意识起初只是对直接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
—马克思动物心理的反映形式:表现为动物的感觉心理,是动物有机体对没有直接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物作出的反应,以更好地保证对环境的定向活动,是中枢神经系统建立的暂时的神经联系,包括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的萌芽阶段;
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马克思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表现为人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
—马克思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主观形式);
两个信号系统:大脑皮质的信号活动是人和动物感觉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称为条件反射。它是动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以条件刺激物代替无条件刺激物对大脑皮层起作用,在大脑皮层中建立起复杂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信号系统。现实中的具体事物及其属性的具体信号称为第一信号,以这类具体信号为刺激物而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它是人与高级动物所共有的一种信号系统;对具体事物及其属性用语言表述的抽象信号称为第二信号,对于抽象信号刺激物发生反应的反射机能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信号系统。
—巴甫洛夫1849-1936(俄国生理学家)意识具有人之外的客观源泉和内容(客观内容)狼孩卡玛拉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鲁迅1881-1936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意识具有内容的近似性和意识主体的差异性。)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ⅰ世界统一性问题一元论:主张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各自独立、并行不悖的本原,世界不统一。(一般认为二元论动摇于唯物论与唯心论之间,最终导向唯心论。)多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原。ⅱ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统一性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反对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错误;物质是一切变化的主体。机械位移—从无限宇宙、总星系、星系团、星系到各个天体都不停地在太空遨游;历史的生成发展与灭亡—宇宙、星系、天体都有自己生命的历史。—马克思
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²,表达了作为物质惯性量度的质量与作为物质运动量度的能量之间存在的更深刻的联系。运动: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
—恩格斯你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的水不断地流过你的身旁。…—赫拉克利特静止: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两种暂时未变的状态。)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
《庄子·天下篇》飞矢不动(飞着的箭是静止的。因为,如果每件东西占据一个与它自身相等的空间时是静止的,那么飞着的箭在任何一定的瞬间总是占据一个与它自身相等的空间,就是不动了。)—芝诺约前490-430运动和静止:反对绝对主义不变论和相对主义诡辩论
我们走下又不走下同一条河,我们存在又不存在。—赫拉克利特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王船山)1619-1692(明末清初思想家)
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净是不动没有,净是动也没有。动是绝对的,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毛泽东运动是(时间和空间的)不间断性与(时间和空间的)间断性的统一。运动是矛盾,是矛盾的统一。—列宁《哲学笔记》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性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列宁《反杜林论》
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约前5世纪
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庄子约前369-286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从辩证的观点看来,运动表现于它的反面,即表现在静止中。…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中找到它的量度。
—恩格斯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的平衡状态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
—恩格斯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割断,不使活生生的东西简单化、粗糙化,不加以割碎,不使之僵化,那末我们就不能想象、表达、测量、描述运动。—列宁《哲学笔记》
芝诺悖论(资料):二分法:运动着的事物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地;理由是位移事物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必须先抵达它的一半处。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论证希腊传说中的善跑者、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阿喀琉斯永远也赶不上乌龟。飞矢不动:飞着的箭在每一时刻都占据着一个位置,它在一段时间里通过一段路程,它停驻在这段路程的各个不同位置上,它是静止不动的。运动场:同等数目、同等大小、同等速度在同一跑道循相反方向前进的两列物体,互相越过;其中开始的时候,一列物体占据跑道的终点与中点之间的距离,一列占据中点与起点间的距离。相对于静止的跑道和运动的另一列物体而言,可以得出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的结论。—芝诺约前490-430
讨论思考题:1赫拉克利特所说的“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河流”与克拉底鲁的“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说法是否有区别?有什么区别?2芝诺的“飞矢不动”命题与人们观察到的现实相悖。这个论证是否能够成立?为什么?
(提示:恩格斯提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他和芝诺都谈到了机械运动,但观点对立。他们分歧的焦点何在?你能否用恩格斯的观点解开芝诺悖论之“谜”?)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能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列宁久,弥异时也;宇,弥异所也。—《墨经》时间和空间及其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和间隔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
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并存的秩序;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牛顿欧几里得几何:欧几里得几何学认为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180°;非欧几何学中有的分支学科认为三角形三内角之和大于180°,有的则认为小于180°。究竟是哪一种几何学正确反映了空间的特性?科学证明:它们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空间特性的反映。欧几里得几何学只是近似地反映了普通的、有限的地面空间的特性,它被人们在地面的普通的实践活动所证实;非几何则反映了天体运行的大尺度宇宙空间和微观粒子活动的小尺度微观空间的特性,它的正确性被人们对天体活动的精密和对微观粒子的深入研究所证实。—肖前《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非欧几何(非欧几里得几何):主要把欧几里得的平行公理—–平面上一直线和两直线相交,当同旁两内角之和小于两直角时,则两直线在这一侧充分延长一定相交;即在平面上,过直线外一点只能作一条和这直线不相交的直线—–作了改变。
双曲空间(罗巴切夫斯基负曲率空间):约定过一点可引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或过直线外已知点至少可以作两条直线和已知直线不相交。
—罗巴切夫斯
1792-1856(俄国数学家)
球面空间(黎曼正曲率空间):约定没有这样的直线可引。凡直线都相交;直线不能无限延长。—黎曼1826-1866(德国数学家)
相对论: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建立起物理学中新的时空观和(可与光速比拟的)高速物体的运动规律。
狭义相对论(1905年):认为时间和空间各量从一个惯性系变换到另一个惯性系时,应该满足洛伦兹变换—–在不同参考系中时间间隔不同、物体的大小也不相同、时间坐标同空间坐标有密切关系,—–而不是满足伽利略变换。
广义相对论(1915年):认为万有引力的产生是由于物质的存在和一定的分布状况使时间空间性质变得不均匀(所谓时空弯曲)所致;并由此建立了引力场理论—–在场的同一点上,任何质量的物体都得到同样的加速度。过去认为,如果从宇宙中把物质去掉,时间、空间依然存在,相对论则确信,去掉了物质也就去掉了空间和时间。—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
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时中。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相对性和绝对性
时空的有限性:指物质世界的每一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始有终的、所占的空间位置也是有限的。
这个世界或物质实体的全部,其广袤是无有界限的,因为不论我们在什么地方立一个界限,我们不只可以想象在此界限以外还有广袤无定的许多空间,而且我们看到,那些空间是真正可以想象的…—笛卡尔1596-1650(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
时空的无限性:指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没有开端,也没有尽头。当我们说我们的空间是无限的,我们要表示的意思是什么?那不过是说我们可以一个挨着一个地安放任意个同样大小的物体而永远填不满空间。假设我们有很多个同样大小的立方盒。依照欧几里得几何,我们能把它们在彼此的上下、左右、前后堆放起来,以填满空间的一个任意大的部分;但这样的构造会永无止境,我们能够继续加上愈来愈多的方盒,而永远不会没有余地。这就是我们说空间是无限的意思。—爱因斯坦
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有限包含着无限。
时空的相对性:指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和人们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受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制约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发展的。
时空的绝对性:指时间和空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客观实在的、不变的、无条件的。事实上,一切真实的、详尽无遗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我们从有限中找到无限,从暂时中找到永久,并且使之确定起来。—恩格斯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们谋取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的每一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或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物质在其一切变化中仍永远是物质,它的任何一个属性任何时候都不会丧失。—马克思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3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ⅰ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只要一息尚存,我永不停止哲学的实践。—苏格拉底实践是包括了完成目的在内的活动。—亚里士多德实践理性是通过规范人的意志而支配人的道德活动。—康德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费尔巴哈实践理念高于理论理念。—黑格尔
生而知之—孔子不行而知—老子知先行后—朱熹知行合一—王守仁知行相资以为用…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必矣—王夫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魏源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以观察和实验为内容的科学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使人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ⅱ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自在世界(天然自然):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或之后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在独立于人的活动或尚未纳入到人的活动范围时,处于自发、盲目的相互作用中。人类世界(属人世界):指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被人的实践改造过并打上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它和人的活动不可分离,体现人的需要、目的、意志和本质力量。人和自然的分化与统一:人类社会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人类世界则在总体上、根本上更深刻、更全面地依赖于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只有通过实践才可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三、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ⅰ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指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指是一切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普遍性:指世界是由相互联系的事物构成的统一整体;世界上每一事物都与其他事物联系着。多样性:指联系的方式是复杂多样的。
如:猫、田鼠、熊蜂和三色堇看似毫不相干,但却处在联系之中:
小麦、蚜虫、瓢虫、山雀和老鹰;水稻、螟虫、蜻蜓、鸟蛙和猛禽蛇…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苹果熟透要掉到地上,却恰好掉在一个人的头上。—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条件性:事物所处各种联系的总和。系统性ⅱ发展的永恒性及其本质联系引起运动、变化(量变和质变)发展:是表明运动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是指一种前进和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指符合客观规律、合乎历史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指丧失生命力、失去存在依据的事物。新生事物不可战胜:新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尽管开始时比较弱小)。ⅲ联系发展观的意义:关于事物存在和发展整体性、开放性、过程性的观念。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恩格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冰三尺非一时之热”。2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ⅱ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既对立又统一。逻辑矛盾: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同时作出既肯定又否定的判断;辩证矛盾:是现实事物变化发展中表现出的对立统一关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老子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即互为存在的条件;互相包含和转化的两方面。)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趋势。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意义: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结合推动事物发展。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指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解决矛盾的形式各有其特点。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矛盾解决的三种形式:一方克服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双方融合为一个新事物。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般与个别、绝对与相对的关系ⅳ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基础,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活的灵魂;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老子勿以善小而不为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秃头辨:脱掉多少根头发才能成为秃子?谷堆辨:多少粒谷子组成谷堆?—古希腊麦加拉学派五行毋常胜,说在宜。
—《墨经》
ⅰ质、量、度:质: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和事物具有直接同一性;质是通过一事物与他事物相互联系的属性表现出来的。)量: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量的存在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度:事物保持自己质的幅度和范围。关节点(临界点):度两端的极限或界限;度的意义:为我们提供把握事物的准则—“适度”原则。ⅱ量变与质变:量变:是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渐进性的变化(微小的、不显著的、逐渐的和缓慢的;表现为数量的增减和构成成分在空间秩序上的变化两种形式。)质变:是事物在原有度范围内质态的中断和转变(突发的、剧烈的和显著的;一般有爆发式和非爆发式飞跃两种形式。)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ⅲ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看事物的变化是否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反对两种形而上学观点:生物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注意细微的变化;也不能坐失良机)。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ⅰ肯定: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ⅱ否定:事物中使其灭亡的方面。人们总以为肯定与否定是有绝对的区别,其实两者是相同的…譬如说,财产与债务并不是特殊的独立自存的两种财产。同样的关系,又如一条往东的路同时即是同一条往西的路。因此,肯定的东西与否定的东西本质上是彼此互为条件的,并且只是存在于它们的相互联系中。…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是相互区别的又是相互联系和转化的。肯定的一面是一种同一的自身联系,而不是否定的东西。否定的一面是自身的差别物,而不是肯定的东西。—黑格尔《小逻辑》ⅲ辩证否定观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实现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东西。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克服、间断,又保留、连续)。既意谓保存、保持,又意谓停止、终结。—黑格尔《逻辑学》ⅳ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容上: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使某一特定事物发展总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即新的肯定,形成一种类似回到出发点的运动,从而显示出一个相对完整性的发展过程;形式上:螺旋式上升(不封闭的圆圈式形式),表明事物发展过程是前进与曲折、上升与回复的统一。ⅴ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反对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形而上学否定观;反对直线性的思想认识和循环论。仅仅知道大麦植株和微积分属于否定的否定,既不能把大麦种好,也不能进行微分和积分,正如仅仅知道靠弦的长短粗细来定音的规律还不能演奏提琴一样。—恩格斯5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ⅰ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形式;主观辩证法采取观念、逻辑的形式。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恩格斯ⅱ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十个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活动、遭受等。—亚里士多德《范畴篇》十二个范畴:统一性、多样性、全体性;实在性、否定性、限制性;依附性与存在性、因果性与依存性、交互性;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存在性与非存在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德国古典哲学家五对对偶性范畴: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与现实。—黑格尔《小逻辑》
范畴:概括和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
在人面前是自然现象之网。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自觉的人则区分开来了,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梯级,即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梯级,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列宁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生活方式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现象与本质:世界分为生成变化、为感觉所认识的感觉世界与永恒不变真实存在为思维所认识的理念世界。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柏拉图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感觉或观念的集合,本质是一种虚无。—贝克莱人们只能认识现象,无法把握处于彼岸世界的自在之物。—康德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的。—黑格尔本质:是事物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象:指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不等同于错觉)。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统一决定了科学认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是科学认识的基本任务。内容和形式:探究世界本原的构成万事万物的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后三者又合成为形式)—亚里士多德内容是零乱的感性材料总和,形式是为用以整理感性材料的主观框架;但形式为人先天所固有,不依赖于内容。—康德形式不是外在于内容的东西,是内容的形式,彼此相互作用、相互转化。—黑格尔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各种要素;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组织类型。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矛盾运动。反对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两种片面性。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毛泽东原因与结果:我们不仅发现一个运动后面跟着另一个运动,而且我们也发现,只要我们造成某个运动在自然界中发生时所必需的那些条件,我们就能引起这个运动…因此,由于人的活动,就建立了因果观念。即一个运动是另一个运动的原因这样一种观念。—恩格斯
水、火、气、原子、数、逻各斯、理念等。—古希腊哲学道、气、阴阳、五行、太极、无极等。—中国古代哲学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佛教因果报应或因果轮回说上帝创世说。—中世纪经院哲学原因和结果只是感觉现象的先后顺序和心理习惯性联想。—休谟因果范畴是人们用来整理经验材料的先天知性形式。—康德原因与结果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黑格尔因果关系: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结果: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因果联系的特点:必然性、时间顺序性因果联系的复杂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现实因果关系的多样性: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等。反对宿命论和神学目的论。偶然与必然:
道、理、法等。—中国逻各斯、奴斯、理念等。—西方因为有所必然,事物就不得不然,…并非必然,也非经常,却随时可得而见其出现,这就是偶然属性的原理与原因。—亚里士多德世界上一切细小的现象都服从于绝对的必然性,偶然性只是反映人们无知的主观概念。—斯宾诺莎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先天的知性形式。—康德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黑格尔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区别与联系。反对机械决定论和非决定论。可能与现实:现实之于潜能,犹如正在从事建筑的东西之于能够从事建筑的东西,醒之于睡,正在观看的东西之于闭着眼却有视力的东西,已由质料构成的东西之于质料,已经制成的东西之于尚未制成的东西。—亚里士多德现实是本质与实存、内与外的统一,内在的或潜在的现实就是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是实际存在的各种与其有关的条件的总和,可以说它本身就是现实;形式的可能性是完全撇开某一事物所需要的条件的空洞的逻辑上的不矛盾性,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黑格尔可能性:是客观事物内部包含着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现实性:是可能性的实现,是各种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总和。可能与现实关系的区别与联系。可能与现实关系的复杂性:不可能:现实中没有它出现的任何根据和条件;抽象可能: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只在将来阶段才可实现;现实可能:现实中有充分根据,现阶段可以实现的可能性。好的可能和坏的可能。或然率:可能性在量上的大小。或然率为零,是不可能;或然率为1,是现实可能。一些新的范畴会越来越重要(结构与功能、系统与要素、有序与无序)ⅲ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思维的分类:从思维的水平和层次—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从思维的方法和性质—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从把握世界的对象及方式—哲学思维(辩证思维)、科学思维、艺术思维、宗教思维…归纳和演绎归纳:从特殊对象知识得出一般性知识。
完全归纳:根据某类每一对象有共同属性,得出这类对象都有这个共同属性的结论。
不完全归纳:根据某类部分对象有某种属性,得出这类所有对象都有这个属性。
简单枚举:列举某类部分对象有某种属性,无一反例而类推全体;
科学归纳:根据分析现象出现在部分场合的原因而判明因果的方法(求同、求异、求同求异并用、共变、剩余法)。演绎:把一般性知识应用到特殊场合。
简单推理(性质推理和三段论)
复合推理(联言、选言、假言推理)归纳和演绎互相补充分析与综合分析:把对象分解为不同的部分、方面、特性加以研究,是从整体走向部分的思维方法;综合:把分析之后的部分再联系成一个整体进行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目的。抽象和具体抽象:指思维中抽取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而暂时舍弃其他属性、因素的逻辑方法;具体:指多种规定性的综合。
感性具体:大量外部特征包括其中的感性综合;
理性具体(思维具体):抽象基础上各方面本质规定性在思维上的综合。思维运动的一般过程: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运动:感性具体—抽象—理性具体。逻辑与历史统一逻辑与历史一致;指理论体系的逻辑顺序是客观历史发展顺序和认识发展顺序的反映;逻辑与历史的辩证关系: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是修正过的历史的东西,能更深刻地反映历史的本质。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系统、控制、信息、结构功能、模型化和理想化方法等;
系统方法:是由相互联系的部分或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方法的特征:相关性—事物不是要素的简单堆积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整体性—系统具有它每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功能和性质(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之和);
有序性—系统内部结构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组织化特征,系统通过与外界物质、能量、信息的动态交流中才能保持和发展。
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就不象原来长在身上时那样,它的灵活性、运动、形状、颜色等都改变了,而且它就腐烂起来了,丧失它的整个存在了。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黑格尔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辩证关系:一致并量化。四、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1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ⅰ规律及其客观性规律: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特点:客观性:指规律只决定于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普遍性(本质的联系):指在同类事物中普遍起作用;必然性:指由事物内部原因引起某种条件下的确定性;稳定性(可重复性):指当条件具备时可反复出现。
ⅱ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自然规律: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意识的能动作用ⅰ意识的能动作用:指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ⅱ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除了文明人以外“没有一种动物,也没有一种野蛮人会为了冬天吃粮食而在春天工作。”
—罗素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马克思
人离开动物越远,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就越带有经过事先思考的、有计划的、以事先知道的一定目标为取向的行为的特征。—恩格斯意识具有能动性
动物是有能力作出有计划的经过事先考虑的行动的。…但是一切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不能在地球上打上自己意志的印记。这一点只有人才能做到。
…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恩格斯意识具有创造性
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马克思
意识对生理心理活动的控制ⅲ意识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综合计算机科学、信息论、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和数学等,研究智能的计算机系统,使计算机显示出人类智能行为的特征;本质上是对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的模拟。
1997年5月,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一场“世纪之战”象棋对抗赛。比赛的一方是世界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另一方是IBM高性能并行计算机上的国际象棋对弈系统“深蓝”(DeepBlue)。双方的较量于5月3日开始,共进行6局,持续至5月11日结束。结果“深蓝”以3.5对2.5的总比分获胜,赢得70万美元的冠军奖金。赛后,卡斯帕罗夫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对今天的表现,我感到十分抱歉。我已经没有力气了。”卡斯帕罗夫与“深蓝”树上有10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一只,树上还有几只?
9只!
0只!
思考题:1你对卡斯帕罗夫和“深蓝”的比赛结果有什么看法?您是否感到人类的智慧因此受到挑战?人类的尊严因此受到威胁?2你对电脑将胜过人脑而最终支配人类有过担忧吗?请说明理由。人工智能的意义:扩展了人的脑力;局限在于不能模拟人的心理、人的社会性、人的创造性。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ⅰ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际上,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对一切理论思维尽可以表示那么多的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恩格斯ⅱ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从实际出发通过实践活动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ⅲ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主体选择的关系社会历史趋向: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主体选择性: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ⅰ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结构和精神素质是认识主体的本质规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客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在认识活动中接受主体的观念改造;中介: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物质、观念、语言),是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发展的客观标志。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环节: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目的通过手段实现通过实践结果和实践评价反馈和调节(效果、效能、效率)ⅱ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社会一旦有了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马克思实践是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知,接也。…知:闻、说、亲。
—墨子
每一个体都必须亲自去经验,这不再是必要的了;它的个体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它的历代的祖先的经验来代替。—恩格斯任何时候我都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足,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马克思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ⅲ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正确与错误)
看一棵树:
植物学家:这是什么树(纲、目、属、种、科)?
木材商人:哇,能卖多少钱?
画家:真美呵,这是造化的杰作!
道德家:啊,无言的大树,它为多少家园挡住了风雨,为多少行人提供了绿荫!
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世界欺骗了我们。—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文学家)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1840-1917(法国雕塑家)
一个残废!有伤风化!真美!对同一事物,不同人会形成不同、或相反的看法。
F=GM1M2/R2苹果掉到牛顿头上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ⅰ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认识论: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反映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人的头脑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认识理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荀子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它。—费尔巴哈1804-1872(德国哲学家)唯心主义认识论: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先验论:把人的认识形式、能力看作是先于感觉经验的东西,是人先天就有的或头脑中固有的东西的认识理论。
“不虑而知”“不学而能”—孟子知识就是回忆。在我们生下来以前就已经得到这种知识了。
—柏拉图
不可知论:对人的认识能力持怀疑论的态度。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非鱼,故不知鱼之乐也。—惠施ⅱ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消极、直观反映离开实践考察认识;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能动、革命反映把实践观引入创立能动反映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反映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反映的特点:反映具有摹写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接受、客观性原则;反映具有创造性,有对对象信息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虚拟的过程。
人的意识有仅能够反映世界,而且能够创造世界。—列宁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ⅰ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是感觉器官对事物现象、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具有直接性的特点;有物则有感因物为心—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理性认识:是借助抽象思维达到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间接、抽象的特点;生气的脸与平静的脸格拉斯哥大学菲利普和奥利维设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知:闻、说、亲。
—墨子德性之知,不萌于见闻。—张载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一切比较完全的知识都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个阶段是感性知识,第二个阶段是理性知识,理性知识是感性知识的高级发展阶段—毛泽东悟性不能直观,感觉不能思维。唯有二者联系,始能发生知识。—康德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毛泽东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总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德1822-1895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丰富、真实的材料运用理性思维制作、加工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毛泽东经验论和唯理论导致的实际工作中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表现人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心灵是怎样得到那些观念的呢?…我用一句话来答复这个问题:是从经验得来。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
—洛克1632-1704(英国哲学家)
是否在心灵上留下痕迹的东西,都是仅仅从感觉和经验而来,还是心灵原本就包含着一些概念和学说的原则,外界的机缘把这些原则唤醒了。…观念与真理是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在能力而天赋在我们心中。
—莱布尼茨1646-1716(德国自然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非理性因素对认识影响认识结构划分:自然结构、意识结构:意识结构划分:
意识内容结构:知(理性),情、意(非理性);
意识自觉度:无意识、显意识;
意识发展:传统、现实、未来意识;
意识指向:对象意识、自我意识。
认知(理性)是基础;情感是认识过程的特性成分;意志是认识过程的悟性核心。知:认知是长期的学习和经验习惯中形成的结构,它可以认识、完善和调整;作用于人的认识过程,构成参与对象信息分析的主观条件。
前知识结构广博、深刻,影响到后认识过程的迅速、敏捷、准确、深度和广度;前知识结构偏狭、浅陋,影响到后认识过程的肤浅、迟钝和谬误。
知识类型差异使个人认识过程带有不同风格特点: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细,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科学使人深刻;…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情(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中产生的主观体验(与人的自然性需要有关,伴随着一定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礼记》情感:人类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
情操是对客观事物持续稳定的情感倾向和坚定而持久的行为方式综合(与人的世界观和文化素养关系密切)
简单而又无比强烈的三种激情主宰了我的一生:爱的渴望、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极度同情。
—罗素
情感的品质:
情感的倾向性:积极、愉悦、宁静、平和、开朗…,或消极的、悲痛、烦恼、焦虑、压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假如你为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将失去群星了。—泰戈尔不犯错,那是天使的梦想;少犯错,这是人间的法则。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情感的广阔性:产生某种情感反应的对象范围,贫乏…,和丰富…没钱什么都没意思登山则情漫于山,临海则情溢于海。—林则徐1785-1850(清末政治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族大团结教学反思
- 小班游戏教案五篇
- j q x 课件教学课件
- 我运动我健康作文(汇编15篇)
- 公司、项目部、各个班组三级安全培训试题加解析答案可打印
- 承包商入厂安全培训试题及完整答案(名校卷)
- 新版车间安全培训试题答案审定版
- 项目部安全培训试题有完整答案
- 公司厂级员工安全培训试题含答案解析
- 新员工入职前安全培训试题附完整答案【历年真题】
- 电工隐患排查岗位清单
- 船舶管理知识考核题库与答案
- 《锦瑟》课件15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城市设计》2课件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摆的快慢》学习任务单
-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8.1分数的初步认识 - 人教版(共15张PPT)
- 小学数学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 比的认识部优课件
- 中国古代舞蹈史
- 摩托罗拉328-338系列写频软件教程
-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风力发电设备选型技术导则
- 林地养鸡技术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