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页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下列不是光源的是()A.萤火虫 B.水母
C.恒星 D.太阳下闪闪发光的抛光金属假如在你家附近正在施工,干扰你的学习和休息,下列措施无效的是(
)A.
赶快将门窗关紧 B.
用棉花塞住耳朵
C.
将门窗打开 D.
将棉毯挂在窗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50dm3
B.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的重量约为3N
C.干松木的密度大约是3g/cm3
D.估测我们自己喝一口水的质量约为30g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当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如图)可以领到支付宝红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维码是光源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才能使图象清晰
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才能使图象清晰
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
A.3.65cm B.3.6cm C.3.65mm D.0.36dm小芳同学在操场上测量自己步行的平均速度,得到的下列测量结果中,肯定不正确的是()A.1m/s B.60m/min C.4km/h D.18m/s下列四幅图中的现象主要是因光反射而形成的是()A.平行光射到粗糙表面
B.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
C.手影的形成
D.近视眼的矫正三种材料的密度之比为3:2:1,取其质量之比为1:2:3,制成相同高度的圆柱体竖立在水平
桌面上,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之比是()A.1:2:3 B.3:2:1 C.1:4:9 D.1:1:1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湖中倒影 B.日食现象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常会蒙上一层水雾,这一现象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 B.液化 C.凝华 D.汽化如图所示的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A.甲:物体长度为1.45cm B.乙:物体质量为6.6g
C.丙:温度计示数为16℃ D.丁:实际时刻是17:00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擦拭酒精以缓解症状
D.向可乐中加冰使饮料变得更凉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6.0分)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与在轨道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进行首次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
(1)此时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______的;
(2)要完成本次推进剂补给任务,天舟一号储箱内的压强比天宫二号内的压强______。冬天,护路工人常向公路面撒盐除冰,这是利用______(填“升高”或“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酒精,其原理是利用酒精和水的______不同。在湖边散步的小明惊奇的发现一只小鸟在水中飞翔,当小鸟向高处飞行时,水中的“小鸟”的大小将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明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
(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逐渐变小,由此可推理得出:______。
(2)如图乙所示,他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由物体振动的______决定。在历代诗人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现象形成的。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______现象形成的。如图所示,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界面
(填“左边”或“右边”)是水
下列几种现象①霜的形成;②樟脑丸变小;③湖水结冰;④雾的形成;⑤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⑥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其中属于吸热的有______(填序号),⑤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火箭和探测器的总质量______(填“不变”、“增加”、“减少”)汽化的两种现象是______和沸腾,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持续吸热,______。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根据该光路图,这人的眼睛是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可佩带装有______镜的眼镜加以矫正。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请在图中作出被测者通过平面镜M看到视力表上A点的光路图。
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请分别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在进行光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
(
1
)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作用:用来可以验证反射光线是否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
(
2
)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比较物和像______。
(
3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点燃蜡烛后,光屏上得到了______(放大/缩小)的实像,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若将蜡烛向左移,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将向______(左/右)移。
小姚同学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1)使用天平时,应用______夹取砝码。
(2)小姚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②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
③将烧杯中液体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
④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如图所示,以上操作可省去步骤______,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3)由图可得:量筒内液体的质量为______g,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g/cm3。
(4)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该种液体可能是______。
A、食用油B、水C、盐水D、水银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小明想测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小花看了地图想测量我们泉州地区海岸线的长度,应该如何测量?请你帮他们把测量方法写下来。
小明用阿基米德原理测某物体密度的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他用细绳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然后把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4N.接着再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与排开水的总重力G1=5N和空小桶的重力G2=1N。
g取10N/kg,求:
(1)物体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
(2)物体的重力
(3)物体的密度
小明郊游时捡到一块不规则的石头,为了测定它的密度,他称出石头的质量为0.56千克,将石头放入水中,测出溢出水的质量为0.20千克(石头吸水不计,g取10N/kg).求:
(1)石头的体积。
(2)石头的密度。
答案和解析1.【答案】D
【解析】解:萤火虫、水母、恒星都能自身发光,属于光源;太阳下闪闪发光的抛光金属是反射光线,故不是光源.
故答案为:D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本题考查了光源的判断,知道光源的概念即可正确解题.
2.【答案】C
【解析】解:A、将门窗关紧,可以在噪声的传播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用棉花塞住耳朵,可以在噪声的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将窗打开,这样只能会使噪声更大,符合题意;
D、将棉毯挂在窗上,可以在噪声的传播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C
【解析】解:
A、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体积在V===0.05m3=50dm3左右,故A正确;
B、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300g=0.3kg,物理课本的重力为G=mg=0.3kg×10N/kg=3N,故B正确;
C、水的密度是1.0g/cm3,干松木的密度比水小得多,在0.5g/cm3左右,故C错误;
D、估测我们自己喝一口水的质量约为30g左右,故D正确。
故选:C。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4.【答案】C
【解析】解:A、二维码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C、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物体应位置其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此时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C正确;
D、白色可以反射所有色光,黑色可以吸收所有色光,因此,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吸收光,白色部分反射光,故D错误。
故选:C。
(1)能自身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2)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物体应位置其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3)白色可以反射所有色光,黑色可以吸收所有色光。
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光源的概念等,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5.【答案】A
【解析】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A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6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65cm。
故选:A。
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读数,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6.【答案】D
【解析】解:∵60m/min=1m/s,4km/h≈1.1m/s
∴由于中学生的步行速度大约是1.2m/s,选项A、B、C与1.2m/s相近,测量结果可能正确;
而18m/s远大于1.2m/s,
∴选项D测量结果肯定不正确.
故选D.
一中学生的步行速度大约是1.2m/s,据此分析.
此题考查对平均速度的了解和掌握,知道中学生的这场步行速度大约是1.2m/s.
7.【答案】A
【解析】解:A、平行光射到粗糙表面上将发生漫反射,故A正确;
B、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属于光的折射,故B错误;
C、手影的形成属于光沿直线传播,故C错误;
D、近视眼需要利用凹透镜进行矫正,而凹透镜是利用折射原理制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①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②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
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根据四幅图中形成的原理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光的反射、折射及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着很多的现象,要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8.【答案】B
【解析】解:∵圆柱体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桌面受到的压力:F=G=mg=ρVg=ρShg,
桌面受到的压强:p===ρhg,
∵三种材料的密度之比为3:2:1,圆柱体高度之比为1:1:1,
设三种材料的密度为ρ1=3、ρ2=2、ρ3=1,三个圆柱体高度h=1,
∴对桌面压强之比:
p1:p2:p3=ρ1h1g:ρ2h2g:ρ3h3g=3×1×g:2×1×g:1×1×g=3:2:1.
故选B.
由题知,圆柱体竖立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力等于圆柱体重,桌面受到的压强p=====ρhg,知道材料的密度之比和高度之比,据此求压强之比.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对于圆柱形、方形均匀物体,用好公式p固=ρhg.
9.【答案】B
【解析】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比如:日食、月食、手影、皮影、立竿见影等;
A、湖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日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正确;
C、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选:B。
明确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然后分析各个选项形成原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此题是光现象中的综合题,涉及到光的反射、色散、直线传播等,分析时要分清选项是哪类光选项,并深究其成因,就可解答
10.【答案】B
【解析】解:洗澡的时候,水大量蒸发,有许多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液化形成小水滴,故B正确.
故选B.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了解和掌握,体现了由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11.【答案】A
【解析】解:由图知:
A、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1.4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45cm,故A正确;
B、天平平衡时的示数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为1g,所以物体的质量为5g+1g=6g,故B错误;
C、温度计0℃~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所以温度计示数为-4℃,故C错误;
D、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5:00(或17:00),故实际时间是7:00(或19:00),故D错误。
故选:A。
(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首先要明确标尺的分度值。被测物体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
(3)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
(4)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
此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几种物理仪器的读数方法及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
12.【答案】D
【解析】解:
A、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不符合题意;
B、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利用了水的汽化吸热,不符合题意;
C、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擦拭酒精,是利用酒精的蒸发吸热,不符合题意;
D、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利用了冰块的熔化吸热,符合题意.
故选D.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注意分清,是中考的热点.
13.【答案】静止;大
【解析】解:(1)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完成对接后,此时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2)要完成本次推进剂补给任务,根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则推进的力要大于阻力,即天舟一号储箱内的压强应比天宫二号储箱内的压强大。
故答案为:(1)静止;(2)大。
(1)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题主要考查参照物、力与运动等知识点,是一道常见题目。
14.【答案】降低;沸点
【解析】解:(1)冬天,护路工人常向公路面撒盐除冰,这是利用降低熔点使冰雪尽快熔化。
(2)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分离出酒精常采用分馏法,主要是因为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
故答案为:降低;沸点
(1)晶体的熔点由于杂质的存在或外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含有杂质、外加压强变大,都会使晶体的熔点降低。
(2)由于水的沸点高于酒精的沸点,因此可利用酒精和水沸点不同来分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馏法的应用以及改变晶体熔点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15.【答案】不变
【解析】解: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不管小鸟飞多高,像始终和物体等大,因此小鸟越飞越高时,小鸟在水中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和掌握,紧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做出解答。
16.【答案】真空不能传声
音调
频率
【解析】解:(1)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差,若空气全部被抽出,我们将不能听到声音,故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2)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响度相同;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尺子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发声的音调也不相同,即振动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1)真空不能传声;(2)音调;频率。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属于声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7.【答案】反射
折射
【解析】解: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看到湖水中的岸边树木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即光的反射形成的;
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的,所以是光的折射现象而形成的虚像;
故答案为:反射;折射。
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就是光的反射;
当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就是光的折射。
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比较简单,属于常见的考题。
18.【答案】左边
【解析】本题考查了折射定律,仔细分析题图,先分析哪是界面,AO、BO、CO不可能是界面,只有MM′或NN′是界面。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必在同一种介质内,并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图可知,∠BOM′=∠COM′,那么∠BOM′和∠COM′,就是入射角或反射角,可确定MM′是法线,NN′就是界面,那么CO应是入射光线,BO是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AOM是折射角,∠COM′是入射角;
由图可知,∠AOM<∠COM′,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界面NN′的左边是空气。
故答案为:左边。
19.【答案】②⑤⑥
汽化
【解析】解: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需要放热;
②樟脑丸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③湖水结冰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④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需要放热;
⑤秋天,早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⑥冰消融,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故答案为:②⑤⑥;汽化。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20.【答案】减少
【解析】解: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由于火箭的燃料燃烧质量减小,探测器的质量不变,故火箭和探测器的总质量减少。
故答案为:减少。
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火箭的燃料燃烧质量减小。
本题考查质量的定义难度不大。
21.【答案】蒸发
温度不变
【解析】解:汽化的两种现象是蒸发和沸腾,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蒸发;温度不变。
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本题考查汽化现象,需要知道汽化的种类和水沸腾的特点。
22.【答案】近视眼;凹透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根据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
图中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近视眼的眼睛成像,故应该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推迟会聚,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近视眼;凹透。
23.【答案】解: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由A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找到A点的像A'点,连接眼睛和像点A',交平面镜于O点,连接AO即入射光线,O到眼睛为反射光线。如图:
【解析】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做出A点的像,A点像A′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必然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经过眼睛和像点,两者的连线确定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
用常见的检测视力的方法考查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4.【答案】解: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一条直线上,而且方向相同;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如图所示:
【解析】要作出折射光线,必须知道对于凸透镜: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25.【答案】同一平面;大小;缩小;照相机;左
【解析】解:(1)可折转的光屏,说明可以使光屏位于两个平面内,而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由此可知:光屏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验证反射光线是否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3)由图知,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了此原理;
如果使烛焰向左移动少许,则物距变大,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可知则光屏应向左移动。
故答案为:(1)同一平面;
(2)大小;(3)缩小;照相机;左。
(1)将光的反射规律中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与题目中的可折转联系在一起,就能确定折转光屏的作用。
(2)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此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实际应用,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和基本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前提。
26.【答案】镊子
①
④③②
44
1.1
C
【解析】解:(1)避免砝码生锈,实验时用镊子夹取砝码;
(2)实验中用步骤③的示数减步骤②的示数,便为量筒中液体的质量,所以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是多余的,即①多余;
要测量液体的密度,正确的过程是: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将烧杯中液体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所以正确的实验顺序是④③②。
(3)在量筒上,10ml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2ml,即量筒的分度值为2ml=2cm3,液体的体积为V=40cm3;
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50g+20g+10g+2.2g=82.2g,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为20g+10g+5g+3.4g=38.2g,
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m=82.2g-38.2g=44g,
液体的密度为ρ===1.1g/cm3。
(4)水的密度是1.0×103kg/m3,水银的密度远大于水,食用油的密度小于水,所以此中液体可能是盐水,密度略大于水。故选C。
故答案为:(1)镊子;(2)①;④③②;(3)44;1.1;(4)C。
(1)为了避免砝码生锈,用镊子夹取砝码。
(2)实验中只要能够测出量筒中液体的质量和体积即可。
测液体密度的基本方法是:先用天平测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再将适量液体倒入量筒,读出体积为V,并用天平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得到倒入量筒中的液体的质量;已知液体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ρ=得到液体密度。
(3)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首先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体最凹处所对刻度线相垂直;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已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以及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两者之差是量筒中液体的质量;已知液体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ρ=得到液体密度。
(4)根据液体密度的测量结果和对常见液体密度的了解进行判断。
此题考查的是天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