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_第1页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_第2页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_第3页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_第4页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韩绍辉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内容提要12了解电控汽油发动机的发展过程掌握电控发动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单元一电控发动机概述模块一电控发动机基础课程重点

12电控发动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电控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电控发动机的发展、优点一、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发展起因:1、194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被认为是汽车废气排放污染问题的首次出现。1960年,加州颁布了第一部汽车废气排放法规。以限制汽车排气中CO、HC和NOX等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并且排放标准日趋严格。2、1973年,由于战争等原因,中东地区的石油危机造成世界范围内的石油短缺。因石油危机造成的能源危机,世界各国不得不制定燃油经济法规,对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提出严格的要求。

为了同时解决汽车发动机的排气净化和经济性两大难题,满足趋于苛刻的法规,传统的机械式化油器和点火方式已经难以胜任。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发动机的控制系统也采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配合汽车工程师已研究多年的燃油喷射技术,汽车发动机的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得到飞速的发展,加装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车辆越来越多,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化油器。电控发动机的发展、优点

1912年,博世(BOSCH)公司开始研究汽油喷射系统。1937年,博世公司机械方式控制汽油喷射系统在航空发动机上应用。1952年,博世公司将汽油喷射系统装备在奔驰300SL型轿车上,但仍然采用机械控制技术。1953年,美国本迪克斯(Bendix)公司研究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于1957年开发出称为Electrojator的电控汽油喷射系统。这种系统采用了晶体管电路,体积庞大,并不实用,没有得到推广,但这套系统被称为现代燃油喷射系统的“雏形”。1962年,博世公司从本迪克斯公司购买了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专利,并改进后于1967年推出D型电控汽油喷射系统(D-JetronicSystem)。这是第一套实用型的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最先装备在大众汽车公司的VW-1600型轿车上。采用机械真空膜片式进气压力传感器。1973年,博世公司推出了L型电控汽油喷射系统(L-JetronicSystem)。采用计量更精确的叶片式空气流量计。同年,博世公司推出另一种控制方式完全不同的汽油喷射系统——K型汽油喷射系统。这是一种机械控制的连续喷射系统。1976年,博世公司推出了采用氧传感器闭环控制的K型汽油喷射系统。电控发动机的发展、优点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单片微处理器被应用到汽车上产生了一种新的控制系统的类型——微处理器(电脑)集中控制,博世公司命名为Motronic系统,即数字式发动机控制(集中控制)系统;丰田公司命名为TCCS,日产公司命名为ECCS。集中控制系统的特征是:从模拟电路发展到数字电路;控制的对象已不再局限于汽油喷射的控制,还包括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制动防抱死的控制等等。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进气量的检测方式也得到很大的改进:1981年,日立公司和博世公司研制成功热线式空气流量计,称之为博世LH系统。它的最大特点是反应快、阻力小,还能适应各种海拔高度的大气压力而不需进行修正。1980年,三菱公司首先推出了卡门(KARMAN)涡流式空气流量计,利用气流流过涡流发生体后产生的卡门涡流的数量来推算进气流量。1984年丰田公司推出了光学卡门涡流空气流量计。两者的不同之处是:三菱公司的用超声波方式检测涡流,而丰田公司的产品用光学方式检测涡流。博世公司对K型喷射系统作了进一步改进,于1982年开发出电子控制的机械式连续喷射系统(波许KE系统),在燃油分配器上增设的电液调节器(电子差压阀),能根据各种不同工况控制燃油量。除了上述的多点汽油喷射系统(MPI),1980年出现的单点汽油喷射系统(SPI),或称节气门体喷射系统(TBI),博世公司将其命名为Mono-Jetronic。单点喷射系统价格低,大部分应用在小型车辆上。二、电控汽油发动机的优点

汽油喷射与化油器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其主要优点是:1、空燃比控制精度高,降低油耗和排放污染物通过电子控制系统精确控制各喷油器的喷油量,满足各种工况下的最佳空燃比,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可提高发动机功率,降低油耗和排放污染物。2、混合气分配均匀性好多点燃油喷射系统,每一个气缸都配置一个喷油器。燃油喷在进气门前或直接喷入气缸,进气歧管的气流中不含燃油,进气歧管壁上不会出现油膜,每一个气缸都可以得到相等的燃油量,使吸入各气缸的可燃混合气完全一致。3、加、减速性能好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的燃油喷射在进气门口或直接喷入气缸,发动机控制单元响应迅速,能及时增减燃油,从而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加速及减速性能。4、具有良好的起动性能在发动机起动时,发动机控制单元通过检测发动机温度、起动转速、起动时间和次数等因素,精确地计算起动供油量,使发动机起动容易,且暖机性能好。电控发动机的发展、优点

电控发动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一、电控发动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电控发动机统由以下子系统组成:燃油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点火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辅助控制系统和随车自诊断系统。电控发动机最明显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由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组成。1、燃油供给系统功用是供给喷油器一定压力的燃油,喷油器则根据ECU指令喷油。由电动燃油泵、汽油滤清器、压力调节器、油管、喷油器组成。有些早期的发动机还装有冷起动喷油器,以改善发动机的低温起动性能。2、空气供给系统功用是为发动机提供清洁的空气并控制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进气量。由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或进气压力传感器、节气门体(怠速、加速控制)组成。电控发动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图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框图电控发动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3、电子控制系统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传感器的功能是将发动机运行时的各种状态信息,由非电量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电子控制单元。它包括各种传感器及一些开关信号。

电子控制单元常用缩写ECU(ElectronicControlUnit)表示。有的制造厂商用缩写ECM(控制模块)、PCM(动力控制模块,同时控制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等表示,它的作用是接收来自各种传感器的信息,经过快速地处理、运算、分析和判断后,适时地输出控制指令控制执行器动作,从而控制发动机运行。

执行器的功能是执行ECU发出的指令,完成各项控制任务。常见的执行器有喷油器、电动燃油泵、点火控制器、各种继电器、各种电磁阀等,所有执行器的内部基本结构都是线圈。

二、电控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电控发动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图1-1-2电控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单元二电控发动机分类一、按燃料分类

1、汽油喷射

2、柴油喷射二、按对空气流量的测量方式1、D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它是是通过检测进气歧管的压力(真空度)和发动机的转速,推算发动机吸入的空气量,并计算燃油流量的速度密度控制方式。“D”是德文“压力”一词的第一个字母。D型EFI是最早的、典型的多点压力感应式喷射系统。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日本的丰田、本田铃木和大发等公司都有类似产品。由于空气在进气管内的压力波动,该方法的测量精度稍差。2、L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这种方式是用空气流量计直接测量发动机吸入的空气量。“L”是德文“空气”一词的第一个字母。其测量的准确程度高于D型,故可更精确地控制空燃比。L型EFI系统常用的空气流量计有叶片式、热式和卡门涡旋式三种类型1、间歇喷射对每一个气缸的喷射都有一限制的喷射持续期,喷射是在进气过程中的某段时间内进行的,喷射持续时间相应就是所控制的喷油量。对于所有的缸内直接喷射系统和多数进气道喷射系统都采用了间歇喷射的方式。间歇喷射由可细分为同时喷射、顺序喷射和分组喷射。三、按喷射方式分类(a)同时喷射(b)顺序喷射(c)分组喷射2、连续喷射燃料喷射的时间占有全工作循环的时间,连续喷射都是喷在进气道内,而且大部分的燃料是在进气门关闭后喷射的,因此大部分燃料是在进气道内蒸发的。四、按喷射位置分类1、缸外喷射它是指在进气歧管内喷射或进气门前喷射。在该方式中,喷油器被安装于进气歧管内或进气门附近,故汽油在进气过程中被喷射后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再进入气缸内。采用低压喷射。缸外喷射又可以分为单点喷射和多点喷射。(1)、单点喷射(2)、多点喷射五、按控制方式不同分类1、机械式燃油喷射系统2、机电混合式燃油喷射系统3、电子控制式燃油喷射系统六、按有无反馈信号分类1、开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按预先设定在电脑中的控制规律工作,只受发动机运行工况参数变化的控制,简单易行。但其精度直接依赖于所设定的基准数据和喷油器调整标定的精度。喷油器及发动机的产品性能存在差异,或由于磨损等引起性能参数变化时,就不能使混合气准确地保持在预定的浓度(空燃比)上。因此,开环控制系统对发动机及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精度要求高,抗干扰能力差,当使用工况超出预定范围时,不能实现最佳控制。如下图所示。2.闭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可达到较高的空燃比控制精度,并可消除因产品差异和磨损等引起的性能变化,工作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但是,为了使排气净化达到最佳效果,只能运行在理论空燃比14.7附近。对起动、暖机、加速、怠速、满负荷等特殊工况,仍需采用开环控制,使喷油器按预先设定的加浓混合气配比工作,以满足发动机特殊工况的工作要求。所以,目前普遍采用开环和闭环相结合的控制方案。如下图所示。单元三电控发动机发展趋势1、柴油机电控技术2、进排气孔氏技术3、新燃料发动机4、混合动力装置5、汽油机负荷控制技术6、水泵及节温器电控技术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