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秦皇岛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秦皇岛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秦皇岛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秦皇岛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皇岛十三五现代

物流业发展规划秦皇岛市“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一.“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发展成就物流产业地位不断提升在经济持续增长和各项利好政策不断落实的推动下,“十二五”期间全市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0%,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20%,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物流业已发展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以来,全市物流业增加值、社会物流总额稳步增长,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6%,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达10%。,全市物流业增加值134.7亿元,社会物流总额3695.9亿元;完成货运总量7611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4773万吨,铁路货运量1415万吨,水路货运量1426万吨,航空货运量为694.9吨,快递业务量744.39万件,港口吞吐量27403万吨,集装箱吞吐量41.40万箱;货运总量、公路货运量、铁路货运量和水路货运量分别比“十二五”初期增长了12%、5%、6%和50%。物流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当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具备公铁水联运条件的临港物流园,以北部物流中心、北港货运中心、百路通货运中心、上徐物流园为代表的公路物流集聚区和以秦皇岛南站、秦皇岛东站、三期煤港站、柳村南站和龙家营站为主的铁路物流集聚区。临港物流园已建成面积2.3平方公里,吸引了18个物流项目入驻,拟开工和在谈项目达11个,被评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北部物流中心、秦东物流中心、山海关临港物流园等园区的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营,北部物流中心、秦东物流中心分别获得省交通厅和交通运输部补助资金;以北港货运中心和百路通货运中心为代表的四个公路货运中心承担了秦皇岛市近80%的公路货运业务。物流通道设施逐步完善当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海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五大运输方式齐全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以及以秦皇岛港东、西港区为主体,新开河港为辅,秦山化工、腊纶厂和山船厂等业主码头为补充的港口作业群。重点物流园区多式联运条件初步具备,西港区、东港区和山海关港区铁路专用线直接入港,疏港公路便捷畅通,已实现了公铁水的无缝连接;东港区东作业区、杜庄工业园,正积极推进铁路专用线入港和入园。物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当前,全市工商登记正在运营的内资物流企业1355家,其中“十二五”期间成立且仍在运营的内资物流企业715家,外资物流企业2家。全市重点物流企业89家,骨干物流企业9家(4A级物流企业4家,3A级4家,2A级1家),业务覆盖仓储及储备、配送、干线运输、货代、网络化配送、物流信息等众多领域,物流企业综合服务能力逐步提升,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扎实推进,涌现出渤通物流、运通物流等一批年营业额突破亿元的龙头物流企业。(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战略重塑区域竞争格局“十三五”时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落实期,战略布局中沿线重要港口、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必然占尽先机。新格局下,沿海城市将直面全球资源整合和竞争。秦皇岛地处华北地区通往东北地区的咽喉要道,是面向东北亚的重要港口城市和面向蒙俄的陆路节点城市。“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为全市物流业融入区域经济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跨境产业新合作释放国际物流新需求中国与日本、韩国、蒙古、俄罗斯诸国陆海相连,能源、资源、资金、技术等领域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当前中国与日韩、蒙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各国正积极推动跨境铁路、桥梁建设,完善油气管道、通讯和口岸等配套网络,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同时进一步消除贸易和投资障碍,促进货物、人员流动便利化。秦皇岛港作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东北亚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一带一路”战略、中日韩及中蒙俄国际合作的深入实施,将极大促进东北亚地区在基础设施、外向型经济和国际物流领域的合作,这将为港口带来持续的跨境物流资源。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推进区域物流互联互通“十三五〃时期,京津冀三地经济合作将不断加强,产业协同、交通协同和物流协同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物流一体化运作加速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为全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创新能力、完善和优化城市功能、在更高起点融入区域开发开放大局,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历史机遇,坚持与京津联动发展、错位发展,坚持港口带动、产业联动、区域互动,加强连通华北和东北两大经济区域的区域通道建设,将秦皇岛打造成京津冀和面向东北亚的重要物流枢纽。物流业同步进入转型提升期“十二五”期间,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全国物流业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出现了产业与物流深度融合、互联网与物流深度融合、物流产业链深度延展、多式联运深度推广、线上线下网络向纵深推进以及电商物流快速发展等发展趋势。在经济新常态下,“十三五”期间,为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物流业将着力突出高效、集约、连通、创新、协调和改革六大发展重点。(三)“十三五”时期需要突破的问题港口与产城融合度需要提升由于受港口管理体制、业务结构、功能、临港产业及腹地货源支撑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秦皇岛港对当地物流业、临港产业、城市经济的贡献度较低,港口对城市、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亟需增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滞后。当前港口布局与城市发展总体发展出现矛盾,港口与城市融合度迫切需要优化提升。同时物流特别是临港物流对地区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未充分发挥,物流纽带的供应链和产业链集聚效应未得到体现。腹地物流资源竞争力需要增强港口对腹地多样化物流资源集聚的主动性和力度不足,多年来港口功能较为单一,煤炭业务一枝独秀,煤炭吞吐量占比超过85%,杂货、集装箱业务量相对薄弱,业务结构发展极不平衡,全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港口业务的影响已经显现。全市产业物流需求相对不足,临港物流资源外向型依赖度强,而环渤海唐山、沧州、天津、锦州等港口与秦皇岛港腹地存在部分交叉,各港口对腹地物流资源竞争非常激烈。物流通道设施成为制约全市物流持续发展的瓶颈。全市过境四条铁路线,除大秦煤运专线外,沈山线、京哈线(北京-沈阳段)、津山线运力基本饱和。作为华北地区通往东北地区的重要铁路关口,秦皇岛与辽西、蒙东的铁路通道存在瓶颈,与冀北地区没有直接通道。产业层次和企业水平有待提升全市1355家内外资物流企业中A级以上物流企业仅有9家,物流从业单位规模普遍较小,物流服务仍多以仓储、运输、配送、货代和信息服务站为主,缺乏现代化手段,物流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物流金融、物流信息等高附加值服务少,多数处于配货运输的初级阶段。临港保税物流监管区不完善,全市仅有出口加工区涉及保税服务且发展与区域产业脱节。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亟待完善与旅游业、制造业等其它产业相比,物流业管理体制缺位,政策扶持力度不强。部门和区域分割等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物流业发展要素支撑能力不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