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黄永山黄瓜五大病害
黄瓜霜霉病、黄瓜白粉病、黄瓜炭疽病、黄瓜灰霉病、瓜类枯萎病。
设施黄瓜发生的叶部病害及症状
霜霉病:成株期发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叶片正面发生水渍状淡绿色或黄色的小斑点,后渐扩大,由黄色变成淡褐色,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的病斑,在叶片背面病斑处生成紫灰色霉层。在潮湿的条件下,霉层变厚,呈黑色。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全叶黄褐色,干枯卷缩,全枯叶片枯死。
炭疽病:叶片受害,初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的病斑,红褐色,外围有一圈黄纹。干燥的条件下,病斑中部破裂形成穿孔,叶片干枯死亡。后期,病斑出现小黑点,潮湿时长出红色粘质物。
细菌性角斑病:成株期叶片受害,初为水渍状浅绿色斑点,扩大后变淡褐色,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斑,后期病斑呈灰白色,易穿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乳白色粘液即菌脓。
圆叶枯病:叶片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圆形直径10~30毫米,后变褐色,湿度大时表面生黑褐色霉层。
细菌性叶枯病:叶片病斑初为褪绿色水浸状,圆形,后扩大呈近圆形或多角形,直径1~2毫米。周围有褪绿晕圈,病叶背面不易见到菌浓,有别于细菌性角斑病。
细菌性缘枯病:叶部发病,初在水孔附近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淡褐色不规则形斑,周围有晕圈。严重时产生大型水浸状病斑,由叶缘向中间扩展,呈契形。
叶斑病:叶片病斑褐色至灰褐色,圆形或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直径0.5~12毫米,病斑边缘明显或不明显,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色霉层。
褐斑病:叶部病斑初呈淡褐色,后变褐绿色,略呈圆形,直径6~12毫米,多数病斑的扩展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有的病斑呈灰白色至灰褐色,上生灰黑色霉。
细菌性圆斑病:叶片正面初现黄化区,背面现水渍状小斑点。病斑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很薄,黄色至褐黄色,中间半透明,周围具黄色晕圈,菌浓不明显。
上述病害发生所需的环境条件基本相同:较高的空气湿度,黄瓜生长期适宜的温度。因此,冬季大棚、温室中,在通风换气较少的情况下,极易混合综合发生。由于症状大多相同,不易区别,因而多数做真菌性病害防治,致使细菌性病害猖獗,反过来又促进了真菌性病害的严重发生。
黄瓜霜霉病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中的一大病害,不单发病迅速,危害严重,而且发生普遍。在发病季节,一周左右时间就可使成片的植株发病,减产30-50%。霜霉病不仅严重危害黄瓜,而且对甜瓜、南瓜、丝瓜、苦瓜等瓜类也造成危害。黄瓜霜霉病在地势低洼通风不良浇水过多的情况下,危害较为严重,主要为害叶片,偶尔也为害茎、花梗。发病初期有水渍状多角形病斑,病斑不穿孔,湿度大时背面病斑可能长出黑色霉层,严重时由于病斑数目多、扩展快、病斑相互愈合,造成叶片提早焦枯死亡。
黄瓜霜霉病的症状黄瓜
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形成多角形病斑,开始发病时,在叶背常先形成一些较小的浸润状多角形病斑,病斑的初期是看不到其他生物的。随着病斑的发展扩大,在叶背的病斑上会逐渐生出较短的,灰白色的绒毛状物,严重时形成灰色的霉层。后期严重时,则形成紫褐色的较大多角斑,在叶背病斑相应的叶片正面出现黄色失绿斑。为有效防治该病害的发生。
典型病斑:沿叶脉呈多角形。病斑逐渐扩大,正面显露,病斑变黄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
初期叶片反面出现水渍状、淡绿色小斑点典型病斑:沿叶脉呈多角形。黄瓜霜霉病重病表现黄瓜霜霉病田间表现黄瓜霜霉病生态防治措施
一.选择抗病品种
在大棚黄瓜栽培中,选择抗霜霉病的品种有津杂四号、津杂二号、。
二.培育壮苗
提高秧苗质素,是加强植株抗病性的一项有效措施。徒长苗、僵化苗抵抗各类病害的侵袭能力差,只有适龄的壮苗,光合作用能力强,根系吸收能力强,叶片不易遭受病菌的侵染,容易获得较高产量。
三.合适的温湿度调控,避免霜霉病发生
黄瓜在大棚生长期间,通过对温度、湿度和水分的科学管理,创造一个适于黄瓜生长,而不利于霜霉病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因而可以在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通过控制生态环境来达到减轻病害的目的。平时大棚的管理原则是,当温度适合霜霉病发生发展时,通过人为控制湿度,使其不适于霜霉病发生发展;当湿度适于病菌发展时,再控制温度,使其不利于霜霉病的发生和发展。
具体的管理方法是:早上首先放风一小时,进行空气对流,更新棚内气体,同时补充棚内二氧化碳气体含量,有利于光合效率的提高,也降低棚内空气湿度。然后关闭风口,令棚内气温上升到28-32℃,此时尽管湿度适于霜霉病发生发展,然而,在此高温下,却不利于霜霉病的发生,而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当温度接近35℃时,开始放风,使温度较快下降到20-25℃,相对湿度则降到60-70%,在此条件下,尽管温度适于霜霉病的发生,而湿度却又限制了此病的发生。傍晚继续放风1-2小时使棚内相对湿度仍保持70%左右,下半夜虽然湿度上升到85%以上,但温度又降到12-15℃,这样的低温仍不利霜霉病的发生,但对黄瓜的生理活动却无大的影响。
当外界气温夜间维持在13℃以上时,则可以整夜放风,降湿、降温,通过低温、低湿来控制霜霉病的发生。
在水分管理方面,要做到适时、适地、适量,生育前期少灌水,浇水在晴天上午进行,避免阴雨天浇水,适时中耕,减少土壤水分,提高地温,有利于黄瓜生长,不利于霜霉病的发生。生态防治措施四.加强叶面营养
黄瓜霜霉病一般是在生长中后期,首先是从老叶上发生,而后快速向上蔓延。适时追施叶面肥,增加片叶的营养状况,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五.高温闷棚
一般在中午密闭大棚两小时,使植株上部温度达到44-46℃,不要超过48℃,可杀死棚内的霜霉菌,每隔7天进行1次,2-3次后,可基本控制病情的发展。
总之,用控制温湿度使其不利于病菌生长发育的措施,降低病情的发展,是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无公害防病技术。六,科学施肥
施足基肥,生长期不要过多地追施氮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植株发病常与其体内
“碳氮比”失调有关,碳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时易发病。根据这一原理,通过叶面喷肥,提高碳元素比例,可
提高黄瓜的抗病力。经验表明,从定植后开始,按尿素:葡萄糖(或白糖):水=0.5~1:1:100的比例配制成溶
液,每5~7天喷1次,连喷4次,防效可达90%左右。
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发展极快,药剂防治必须及时。一旦发现中心病株或病区后,应及时摘掉病叶,迅速在其周围进行化学保护。一般每4~7天要喷药1次,至于两次喷药间隔时间的长短,应按当时结露情况而定。露重时,间隔期要短。因为霜霉病主要靠气流传播,且只从气孔入侵,幼叶在气孔发育完全之前是不感病的.喷药须细致,叶面、叶背都要喷到,特别是较大的叶面更要多喷。目前防治霜霉病较好的农药有70%乙磷·锰锌500倍液,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800倍液,50%福美双(秋兰姆、赛欧散)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四氯间苯二腈Daconil2787)可湿性粉剂700倍液,25%甲霜灵(瑞毒霉、雷多米尔、灭霜灵、甲霜安、阿普隆)600倍液,20%苯霜灵乳油300倍液,25%甲霜灵·锰锌(瑞毒霉·锰锌)600倍液,50%甲霜铜(瑞毒铜)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40%三乙磷酸铝(疫霉灵、乙磷铝、抑霉灵、双向灵、疫霜灵)可湿性粉剂200~250倍液,64%杀毒矾(恶霜·锰锌,含恶霜灵8%、代森锰锌56%,为保护性内吸杀菌剂)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0%甲霜铝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敌菌灵(B-622)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霜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72%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50倍液,80%万路生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甲米多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等。
靶斑病与霜霉病、角斑病的区别:靶斑病病斑,叶两面色泽相近,湿度大时上生灰黑色霉状物,而细菌性角斑病,叶背面有白色菌脓形成的白痕,清晰可辨,两面均无霉层;与霜霉病的区别是靶斑病病斑枯死,病健交界处明显,并且病斑粗糙不平;而霜霉病病斑叶片正面褪绿、发黄,病健交界处不清晰,病斑很平。靶斑病黄瓜靶斑病
症状特点
黄瓜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叶片正、背面均可受害,叶片发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后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大,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外围黄褐色,中部淡黄色,患病组织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发病中期病斑极易穿孔,叶片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变为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且病斑中央常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常伴有环状灰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叶片干枯死亡,造成提早拉秧。
诊断要点
黄瓜靶斑病的典型症状与细菌性角斑病的重要区别:靶斑病病斑叶片两面色泽相近,湿度大时上生灰黑色霉状物;细菌性角斑病病斑叶片背面有白色菌液形成的白痕,清晰可辨,两面均无霉层。黄瓜靶斑病与霜霉病的区别:靶斑病病健交界处明显,病斑粗糙不平;霜霉病病健交界处不清晰,病斑叶片正面退绿、发黄,病斑很平。
黄瓜靶斑病叶片背面病斑略凹陷,病斑近圆形,病斑外围颜色稍深,黄褐色,中部颜色稍浅,淡黄色,患病组织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黄瓜靶斑病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病蔓、病叶、病株,并带到田外烧毁,减少初浸染源。科学浇水,小水勤灌,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通风排湿,增加光照,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菌萌发侵入的温度、湿度条件。药剂防治:可用0.5%氨基寡糖素400~600倍液或s-诱抗素喷雾预防。发病后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40%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发病严重的,加喷铜制剂,可喷施30%硝基腐殖酸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叶面喷雾,轮换交替用药。在药液中加入适量的叶面肥效果更好。喷药重点是喷洒中、下部叶片。黄瓜靶斑病叶反面黄瓜靶斑病叶正面细菌性角斑病正面黄瓜霜霉病叶正面较严重细菌性角斑病正面黄瓜霜霉病叶反面黄瓜靶斑病叶正面黄瓜角斑病叶反面黄瓜靶斑病叶反面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症状特征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有时也侵染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子叶染病,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微带黄褐色;真叶染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有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具白痕,病部质脆易穿孔,别于霜霉病。茎、叶柄、卷须染病,侵染点出现水浸状小点,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也见菌脓,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瓜条染病,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受害瓜条常伴有软腐病菌侵染,呈黄褐色水渍腐烂。病菌侵入种子,致种子带菌。保护地黄瓜重点抓好生态防治,方法见霜霉病。须用药时可选粉尘法:喷撒10%乙滴粉尘剂,或5%百菌清或10%脂铜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缘枯病、细菌性叶斑病混合发生时,为兼治4病,可喷撒酯酮粉尘剂,
每667平方米用1千克,或
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DT)可
湿性粉剂500倍液加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配成150毫克/升的溶液加
40%三乙磷酸铝250倍液防治。
熏烟也是目前防治霜霉病的有效方法,保护地内黄瓜上架后,植株比较高大,喷药较费工,特别是遇阴
雨天,霜霉病已经发生,喷雾防治会提高保护地内的空气湿度,防效较差,此时最适宜熏烟。每200立方米
温室容积可用45%百菌清烟剂300~330克,或10%百菌清烟剂900克,或75%百菌清粉剂加酒精130~200
克,傍晚闭棚后熏烟。其方法是,将药分成若干份,均匀分布在设施内。烟雾剂用暗火点,烟柱引信用明火
点或暗火点,百菌清粉加酒精用明火点燃,次日早晨通风。一般7~14天熏l次,共3~6次。百菌清烟剂对
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均有效。黄瓜白粉病为害植株地上各部分,但以叶、蔓受害为主。初期叶片两面出现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后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发病后期白色霉斑因菌丝老熟变为灰色,病叶黄枯,有小黑点。
防治方法:田间管理:尽量选用抗病品种,注意透光、合理灌水、降低空气湿度、施足有机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天诺颗粒丰杀菌型兑水1000倍液喷雾,间隔5~7天喷一次,重复2~3次即可。
黄瓜灰霉病症状特征
主要为害幼瓜、叶、茎,病菌多从开败的雌花侵入、致花瓣腐烂,并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进而向幼瓜扩展,致脐部呈水渍状,幼花迅速变软、萎缩、腐烂,表面密生霉层。较大的瓜被害时,组织先变黄并生灰霉,后霉层变为淡灰色,被害瓜受害部位停止生长、腐烂或脱落。叶片一般由脱落的烂花或病卷须附着在叶面引起发病,形成直径20-50毫米大型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明显,表面着生少量灰霉。烂瓜或烂花附着在茎上时,能引起茎部的腐烂,严重时下部的节腐烂致蔓折断,植株枯死。该病不仅危害黄瓜,还对青椒、茄子、菜豆等均有破坏,灰霉病主要危害黄瓜的叶、果、花等,灰霉病病菌从败谢的雌花中侵入,长出灰褐色霉层,继而侵入幼瓜,造成顶部腐烂,变软萎缩,大瓜受害病部先发黄,直至腐烂脱落。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越冬的分生孢子和从其它菜田汇集来的灰霉菌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黄瓜结瓜期是该病侵染和烂瓜的高峰期。本菌发育适温18-23℃,最高30-32℃,最低4℃,适湿为持续90%以上的高湿条件。春季连阴天多,气温不高,棚内湿度大,结露持续时间长,放风不及时,发病重。棚温高于31℃,孢子萌发速度趋缓,产孢量下降,病情不扩展。防治方法1,消除菌源瓜条坐住后摘除幼瓜顶部的残余花瓣,发现病花、病瓜、病叶要立即摘除并深埋。收
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带出棚室外深埋或烧掉。重病地,在盛夏休闲期可深翻灌水,并将水面漂浮物
捞出深埋或集中烧掉。2,加强管理进行高畦覆膜栽培,铺地膜可以降低田间湿度,减少叶片表面结露和叶缘吐水时间,
可以减少病菌的侵染机会。及时打掉黄瓜植株下部的老叶,而后盘蔓。避免大水漫灌,阴天不浇水,防
止空气湿度过高。清除棚室薄膜表面尘土,增强光照,及时放风。灰霉病在气温高于25℃后发病明显
减轻,高于30℃不发病。因此建造保温性能良好的高标准温室,白天提高温度可以有效地抑制灰霉病
的发生和蔓延。此外,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可以诱导植株的抗病能力。3,黄瓜灰霉病药剂防治
从黄瓜发病初期开始,可选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速克灵(二甲菌核利、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甲霜灵10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7~10天喷洒1次,连续喷2~3次。其中,农利灵是防治灰霉病的经典药剂,为触杀性杀菌剂,主要干扰病菌细胞核功能,并对细胞膜和细胞壁产生影响,改变膜的透性,使细胞破裂,是对灰葡萄孢属真菌有效的选择性杀菌剂。
此外,生产实践中,乙霉威的表现也很好,乙霉威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能被蔬菜吸收并在体内运转,防效高,持效期长。乙霉威有两种复配剂型,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由甲基硫菌灵52.5%和乙霉威12.5%混配而成;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由多菌灵25%和乙霉威25%混配而成。防治黄瓜灰霉病时,每667平方米可用65%硫菌·霉威80~125克,配成800~1250倍液,于黄瓜花期喷药,连喷3~5次,每次间隔7天。
保护地栽培是也可用45%百菌清烟雾剂,或10%速克灵烟雾剂熏烟防治,每667平方米250~350克,分放5~6处,傍晚暗火点燃,闭棚过夜,次日早晨通风,隔6~7天再熏1次。还可用10%杀霉灵粉尘剂,或10%灭克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喷粉防治,每667平方米1千克,7天喷1次。黄瓜炭疽病主要危害茎、叶片等。初出现水浸性小斑点,叶片受害病斑近圆形,红褐色;外有晕轮,干枯时病斑中部破裂。果实受害发生黑褐色病斑,易弯曲变形。
黄瓜炭疽病从幼苗到成株皆可发病,幼苗发病,多在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淡褐色病斑,上有橙黄色点状胶质物,茎部发病,近地面基部变黄褐色,渐溢所,后折倒。成叶染病,病斑近圆形,直径4---18毫米,灰褐色至红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茎蔓与叶柄染病,病斑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褐色,稍凹陷,严重时病斑连接,绕茎一周,植株枯死。瓜条染病,病斑近圆形,初为淡绿色,后成黄褐色,病斑稍凹陷,表面有粉红色粘稠物,后期开裂。
黄瓜炭疽病的发病特点病菌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盘,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病菌借助风雨、灌溉水、农事操作等传播,引起再侵染。种子调运可造成远距离传播。田间发病适温在20~27℃,病菌最适生长温度24℃,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5%,叶片有露珠时有利于发病,适宜的温湿度潜育期仅需3天。土壤粘性、排水不良、偏施氮肥、保护地光照不足、通风不及时的瓜地发病重。黄瓜炭疽病多在保护地栽培中发生,发病盛期在5~6月和9~10月黄瓜炭疽病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津研4号等较为抗病。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具体方法是50度温水浸种20分钟,冰醋酸1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清水冲净后催芽。2)防感染。无病土育苗,防止苗期感染。3)轮作。与非瓜类作物施行3年以上轮作。4)栽培及生态防治。铺盖地膜,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放风,避免伤口等。5)药剂防治,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为福美双和福美锌)800倍液等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喷洒1:2: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锰锌500-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亩250克熏蒸。每7~10天使用1次,连续3~4次。瓜类枯萎病是瓜类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它主要发生在黄瓜、西瓜上,常年损失以死株率计算,在10-30%左右。枯萎菌的生理分化现象明显,中国、日本、美国等都已鉴别出数个生理小种。我国已经从黄瓜上鉴别出与原有小种不同的新的小种。鉴于黄瓜是枯萎菌的主要受害者,而且大部是受一个强致病力的生理小种制约,
病菌侵染寄主受一些条件的制约,主要的环境条件有:(l)温度。病菌的发育和侵染适温为24-28℃,高于30℃,或低于18℃明显受影响。(2)酸碱度。PH值4.5-5.8最适合病菌发育。也就是说,枯萎菌适合在酸性土壤环境中,而不适合在碱性土壤环境中生长、发育、侵染。(3)土壤通气性。土壤松散、通气性好,发病轻;土壤粘重、通气性差,发病重。此外,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明显,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的死株率可相差一倍以上,同一品种种性的强弱对发病程度有明显形响,据我们试验,选用8个不同来源的"长春密刺"品种,进行接种试验,其死株率可相差一倍以上。
黄瓜枯萎病为真菌性病害,又称萎蔫病、死秧病、蔓割病,是瓜类蔬菜的重要病害,病原为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f.sp.cucumerinumOwen.。本病菌专化型仅侵染黄瓜和甜瓜(香瓜),自然条件下不侵染西瓜、瓠瓜、南瓜、丝瓜(但苗期人工接种可使南瓜、西瓜轻微发病)。发生普遍,发病率高,毁灭性强。减产30%~50%,重者绝收。为害症状1.幼苗子叶先变黄、萎蔫或全株枯萎,茎基部变褐缢缩倒伏,维管束变褐色或呈立枯状。2.开花结果后陆续发病,被害株最初表现为部分叶片或植株的一侧叶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但萎蔫叶早晚恢复,后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致整株枯死。成株期发病,下部叶片叶脉逐渐退绿,叶片呈掌状黄色病斑,黄叶逐渐向植株上部蔓延发展,全株叶片中午呈现萎蔫状,早晚恢复正常,反复数日后,整株叶片萎蔫下垂,直至干枯死亡。茎基部水浸状腐烂缢缩,后生纵裂呈丝麻状,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现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主蔓基部纵裂,纵切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有时其上有桃胶状分泌物。地下根部变褐色,无新生须根,维管束变褐色。本病与黄瓜疫病症状共同点是病株外观呈萎蔫状。不同点在于:黄瓜疫病染病的茎蔓维管束不变色,仅茎节表面变褐,收缩成线状,并侵害果实引致果腐,潮湿时果面出现稀疏白色霉状物。枯萎病不侵染果实,染病茎基部潮湿时长出黄白色至粉红色粉状霉,内部维管束则变褐。横切茎基部,可看到维管束变黄褐色,这是枯萎病的重要特征。
茎:茎基部褐变,形成胶状物,有时出现裂口。根部褐变、腐烂。
黄瓜枯萎病侵染过程
是受尖孢镰刀菌侵染所致,在真菌分类上属于半知菌亚门尖镰孢属,它以产生的大量絮状菌丝为害寄主,成熟后产出大量镰刀状孢子为主的镰刀状分生孢子和蝗卵状分生孢子进行传播、侵染。在病原菌的一生中,可经过菌丝、厚垣孢子、菌核、分生孢子等几个存在形态,周而复始的进行越冬、侵染、为害、传播。寄主不存在的,它以茵丝、厚垣孢子或菌核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和粪肥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来临,温度回升,寄主的种子和幼苗出现在土壤中,这些越冬病菌就成为田间寄主的初侵染来源。它通过根部的伤口或从根毛顶端的微孔中侵入寄主组织,在根部细胞内外经过一定繁殖活动,随着根部液态养分的体内输送,而进入维管束。在导管内继续繁殖、发育,而导致维管束的阻塞。同时,分泌一些酶来消解细胞、破坏和堵塞寄主的辅导组织,造成寄主秧蔓的萎蔫和死亡。黄瓜枯萎菌是很顽固的一种菌,在遇不到寄生活体时,可以在土壤中离体存活5-6年,其厚垣孢子或菌核,即使通过了牲畜的消化道,还可以继续保持侵染活性。土壤中存活的菌原是使黄瓜受害的主要初侵染源,种子上也带有菌原,但带菌率较小,仅有0.5-3%的机率。
由于侵染途径不同,从侵染到发病的时间相差很大。据山东省农科院蔬菜所试验,用同等浓度的孢子悬浮液进行不同方式的人工接种,其潜育期很不一致。用胚根法浸种接种的幼苗7-10天即可发病,用菌液膜入根周土壤接种的,则要16-25天才见发病,用菌土播种接种的,达一月以上。将种子插入菌土的试验方法,更有实践意义,其抗病品种发病株率为10-20%、感病品种为20-30%。另据试验,离体保存的病菌孢子悬浮液,在16个月之内,其侵染率可达90%以上。
瓜类枯萎病微公害无公害防治技术1.选用抗病品种传统性的地方品种,如长春密刺、北京小刺、叶儿三等,近期选育成功的抗病性超过长春密刺的有山东的87-l、87一2、黑龙江的龙杂黄3号、北京的中农5号、广东的夏青4号等。
2.注意轮作最好与非瓜类作物间隔5-6年轮作。至少也要间隔3年。在有条件种植水稻的地区,与水稻间隔一年轮作,有明显的效果。
3.改变土壤酸碱度在重茬栽培黄瓜的地区或重发病地块,结合播前整地,每亩施入热石灰粉80-100公斤,改变土壤PH值。
4.椎广嫁接防病措施黄瓜属浅根作物,抗病性差,可采用南瓜作砧木的方法,在苗前进行嫁接,成活后定植,病情可明显降低,用瓠瓜作砧木也有良好的效果。大棚栽培者尤宜。
5.药剂防治重病地块,可在定植前按药、土比例1:100,选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农药配成均匀药土撒入定植沟内,按每亩药土100公斤施用。另据甘肃省植保总站1988年试验,用48%瑞枯霉水剂800倍液防治,最终防效为81.49%。河北容城植保公司用2000倍液进行西瓜浸种6-8小时。水洗后播种平均防效达88.4%。
6.土壤盖膜高温处理鉴于枯萎菌耐热高限为34-36℃,可对重病地块采用事先盖地膜、强晒增温(日晒3-5天,划翻表土后再晒3-5天)的办法处理表层土壤。黄瓜细菌性萎蔫病--黄瓜青枯病该病是系统性侵染的维管束病害,病菌由黄瓜甲虫传播。该病除危害黄瓜外,还可侵染葫芦科香瓜属、南瓜属、西瓜属的植物。黄瓜和甜瓜较南瓜和矮瓜易发病,生产上应予以重视。自根栽培的没有发生的记载,嫁接栽培的发生普遍。剖开茎蔓用手捏挤从维管束的横断面上溢出白色菌脓,用干净火柴棍或小刀刀尖沾上菌脓轻轻拉开可把菌脓拉成丝状。导管一般不变色,根部也未见腐烂,别于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
黄瓜病毒病药剂防治
(1)用85%三氯异氰尿酸1000倍水溶液浸种2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2~3次后晾干备用或催芽播种。
(2)播种沟、或移栽穴用85%三氯异氰尿酸300倍水溶液喷湿,然后播种或移栽。
(3)发病初期喷用85%三氯异氰尿酸1500倍水溶液茎叶喷雾,2-3次间隔7天。另外,可喷硫酸锌25至30克/亩,硼肥20克/亩,配合杀蚜剂每5至7天喷一次,连续喷雾2至3次。
又称黄瓜花叶病,是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各地蔬菜产区均有分布,以夏、秋季发病较重,病株率可达30%以上,对黄瓜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影响。病原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CMV)、甜瓜花叶病毒(MMV)、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绿斑花叶病毒(CGMMV)。
为害症状
黄瓜病毒病多全株发病。苗期发病时子叶变黄枯萎,幼叶现浓绿与淡绿相间花叶状。成株发病新叶呈黄绿相嵌状花叶,病叶小略皱缩,严重时叶片反卷,病株下部叶片逐渐黄枯。瓜条发病表现为深绿与浅绿相间疣状斑块,果面凹凸不平或畸形,发病重的节间短缩、簇生小叶、不结瓜,致使萎缩枯死。瓜条发病现浓绿色花斑,有的也产生瘤状物,引起果实成为畸形瓜,严重影响黄瓜产量与商品价值。
黄瓜皱叶型病毒病植株黄瓜病毒病—花叶型黄瓜病毒病—蕨叶型黄瓜花叶型病毒病植株黄瓜病毒病造成植株矮化黄瓜生理性病害氨气为害状
症状
黄瓜对氨气特别敏感,当棚内空气中氨气温度达到21.5毫克/升时,叶片即会产生伤害,表现遭受酷霜或强寒流袭击似开水烫过的样子,植株最终变白死亡,叶片受害多发生在生命活动比较旺盛的中、上部叶片或生长点。氨过剩幼苗叶片褪色,叶缘呈烧焦状,向内侧卷曲;植株心叶叶脉间出现缺绿症,致心叶下的2-3片叶褪色,叶缘呈烧焦状。棚室保护地氨害多发生在施肥后3-4天,中位叶片正面出现大小不一的失绿斑块或水渍状斑,叶尖、叶缘干枯下垂,且植株上部发病重,一般突然发生。
病原
大棚内氨气大量发生并迅速积累,主要是由施肥料不当造成的,如施用碳酸氢氨,未腐熟鸡粪及农肥,在高温条件下释放出氨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黄瓜产生危害。
防治方法
农肥,特别是鸡、兔粪,一定要发酵好再用,农肥一定不要在棚室内发酵。一旦发现有氨气积累,要立即寻找根源,迅速铲除,对受氨气危害的植株,要立即叶面喷雾100倍液食用醋来降低氨气危害。黄瓜二氧化硫药害
症状当棚室内二氧化硫浓度达到0.5~10毫克/升时,会对黄瓜造成危害。二氧化硫气体由气孔进入叶片,再溶解浸润到细胞壁的水分中,使叶肉组织失去膨压而萎蔫,产生水渍斑,最后变成白色,在叶片上出现界限分明的点状或块状坏死斑,严重时斑点可连接成片,造成全部叶片枯黄。
病原
是由在棚室内黄瓜生长期间错误地用硫磺粉熏蒸消毒而造成的,或者含有硫化物的工业废气进入棚室而造成的。
防治方法
生火加温时,炉子、烟道要严防烟气泄露,建造棚室要避开大量燃煤工厂区。黄瓜绿叶症状
黄瓜发病初期叶片正、背面出现不规则形黄色小粉团,常从叶正面的叶脉处发生,后扩大互相愈合,覆盖全叶,呈黄绿色丝绒状粉层。病叶叶脉多皱缩,变形,叶肉较粗糙。严重的叶柄、卷须、残花、蔓均常受害,覆盖一层绿粉。该病先从基部叶片发生,后向上扩展,严重的可扩展至全株。
病原
一种集球藻,属绿藻门卵囊藻科。藻孢卵圆形、长椭圆形、淡绿色、单胞,大小3.39-12.38×1.06-10.82微米,表面有山脊状隆起,是一种依附于体表的气生性自养生物。初期孢子体内为均匀的淡绿色,后产生颗粒体。该集球藻除为害黄瓜外,还为害西葫芦、番茄、辣椒、芹菜、小油菜及周围的杂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据调查,每年1-3月份发生,该病发生与大棚内湿度关系密切,每日温棚中相对湿度不低于80%或相对湿度100%,持续12小时以上,藻斑生长旺盛;当中午有1小时以上相对湿度低于70%时,藻孢的发育受到抑制。生产上栽植过密或浇水过多,湿气滞留时间长发病重。
无公害防治法
(1)来自南方的竹杆等架材可能带茵,生产上应注意。(2)1-3月要注意通风散湿,防止高湿持续时间长是预防该病发生的重要措施。黄瓜花打顶黄瓜花打顶
黄瓜的生长点变为花的器官,花开后,瓜条停止生长,无生产价值。单性结实能力弱的品种,遇有低温或高温,妨碍受精则产生化瓜。
发病原因
多发生在结果初期,棚内高温干旱,尤其是土壤干旱时,由于肥料过多及水分不足而伤根,或土壤潮湿,但地温和气温偏低而发生沤根,或根吸收能力减弱,都会出现花打顶或化瓜。
防治方法
及时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根部发新根,必要时轻浇水追肥后,再松土提温,即可有效地控制花打顶。黄瓜花打顶【防治方法】(1)采取营养钵育苗,覆膜栽培,保护植株根系不受损伤。(2)如果不覆地膜,则要在灌水后及时中耕松土,提高温度,促进根系发,多发新根。破除土壤板结,防止干裂,避免黄瓜断根。(3)土壤低温高湿引起沤根,立即停止灌水,实施深中耕或采取扒沟晒土,降低土壤含水量,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生态环境。(4)防止施肥烧根,因施肥烧根、枯根主要是土壤含水量低。应及时灌溉,而且水量稍大些,至土壤含水恢复正常为止,灌水后需适时中耕,使土壤温度不致降低。(5)植株光照条件不足,且夜间温度偏低,影响有机物质运输引起花打顶。在满足光照条件下,白天温度保持23℃以上,并进行二氧化碳叶面追肥。已出现花打顶的植株的挽救方法①用5mg/L萘乙酸水溶液和爱多收3000倍液混合灌根,刺激新根尽快发生。②摘除植株上可以见到的全部大小瓜纽,减轻植株结瓜负担量。③对植株喷用快速促进茎叶生长的调节剂,如天然云薹素等,促进茎叶生长。④追用速效氮肥(硝酸铵),浇水后封闭温室提高温度,保持尽量高的夜温。—般通过7—10天即可基本恢复,期间可酌情再浇1次水。以后逐渐转入正常管理。黄瓜化瓜
症状
刚座下的幼瓜或果实在膨大时中途停止,由瓜尖至全瓜逐渐变黄,干瘪,最后干枯,俗称为化瓜。黄瓜出现少量化瓜(约占1/3)是植株自我调节的正常现象。但大量化瓜则属异常,它往往与品种不适、管理不当或天气异常等因素有关。
防治方法
⑴选择化瓜率低的品种。⑵多施底肥有机肥,并深耕促进根系发达。⑶及时采收下部瓜,以免与上部瓜争夺养分,引起上部瓜化瓜。
(1)不同品种对肥水要求不同,化瓜率也不一样。
(2)高温引起化瓜白天气温高于32℃,夜间高于18℃,正常光合作用受阻,呼吸作用骤增,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同时高温条件下,雌花发育不正常,出现多种形状的畸形瓜。应采取措施,加强管理,防风降温。
(3)连续阴天、低温引起化瓜连续阴天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根系吸收能力受影响,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
(4)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棚室内夜间二氧化碳浓度可高达500毫克/升,而日出两小时后,植株吸收二氧化碳,使棚室内夜间二氧化碳浓度降到100毫克/升,这样就影响黄瓜植株制造养分。
(5)密度对化瓜的影响密度过大,化瓜率高,原因有多种,主要是根系集中于地表,密度大时,根系竞争吸收养分,而地上部蔓叶、叶柄竞争空间气体,使透光、通风性降低。
(6)水肥对化瓜的影响光合作用离不开水,同化物质的运转也是以水为介质进行的。如果水肥供应不足,光合产物减少,可能引起化瓜。若施肥不科学,氮过多,营养生长过旺,消耗大量养分,也引起化瓜。棚室湿度过大也引起化瓜。
(7)底部瓜对上部瓜的影响从开花到收瓜7~12天要及时采收,否则底部瓜会夺走大量养分,从而引起上部瓜化瓜。
(8)育苗技术不高引起化瓜苗期温湿度、肥、水控制管理不科学,如过分干旱、低温,育出的苗“花打顶”,入棚室后管理不善,雌花分化过多,引起化瓜。
(9)激素浓度过大,配比不科学,座瓜太多引起化瓜。
(10)病虫害引起化瓜黄瓜霜霉病等病害、温室白粉虱等虫害发生严重时,明显阻碍了植株产生养分供应瓜条,导致化瓜。
黄瓜化瓜【防治方法】由于造成化瓜的原因较复杂,防止化瓜需及时查明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选择耐低温,耐弱光的大棚春黄瓜品种,适合北方日光温室越冬栽培的黄瓜品种。适期播种,播种过早,不利于培育壮苗,定植过早,大棚温度低,易导致僵苗;大苗龄定植活棵慢、生长势弱。播种过迟,则不利于早熟和提高经济效益。及时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根部发新根,必要时轻浇水追肥后,再松土提温。为防止化瓜,可以在黄瓜雌花开花后,施用8%胺鲜酯可溶性粉剂1000—1500倍液、3.8%苄氨基嘌呤·赤霉酸乳油1000—1500倍液、0.0025%羟烯腺·烯腺可溶性粉剂300—500倍液、4%赤霉素·萘乙酸乳油1500—2500倍液,茎叶喷雾,可以有效地减少化瓜,提高产量和品质。黄瓜畸形瓜种类
(1)曲形瓜:产生曲形瓜有生理或物理原因。生理原因多因营养不良,植株瘦弱造成,如光照不足、温度、水分管理不当,或结瓜前期水分正常,结瓜后期水分供应不足,或伤根,病虫为害引起。尤其是高温,或昼夜温差过大过小,光照少,地温低等条件易发生。有的花期子房就表现出弯曲状态,随幼果长大弯曲加重,曲形瓜在最初或最后的果穗发生多。此外,雌花或幼果被架材及茎蔓等遮阴或夹长等物理原因也可造成畸形果。
(2)尖嘴瓜和大肚子瓜:早春保护地中传粉昆虫少,黄瓜不经受粉,也能结实,这是单性结实,没有种子。这种瓜营养条件好,能发育成正常果实,反之则形成尖嘴瓜。当雌花受粉不充分,受粉的先端先膨大,营养不足,或水分不均,就会形成大肚瓜。有的在营养充分情况下,仍发育成正常瓜。有时高温持续时间长,黄瓜果实因高温为害也成畸形怪状。
(3)细腰瓜:当营养和水分有时好,有时供应不正常,反应在同化物质积累不均匀,就会出现细腰瓜。此外,黄瓜染有黑星病,或缺硼,也会出现畸形瓜。
(4)苦味瓜:有些黄瓜出现苦昧,这是由于苦味素在黄瓜中积累过多所致,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或磷、钾不足,特别是氮肥突然过量很易出现苦味,黄瓜对氮磷钾吸收基本遵循5:2:6的比例,否则就会出现生育不平衡,造成徒长,或出现座果不齐或畸形,或在侧枝上,弱枝上出现苦味瓜。此外,地温低于13℃,细胞透过性减低,致养分和水分吸收受抑,也会出现苦味或变形。棚温高于30℃持续时间过长,致同化能力减弱,损耗过多或营养失调都会出现苦味瓜,有时棚内或土壤湿度过大形成生理干旱苦味素易在干燥条件下进入果实。苦味还有遗传性,叶色深绿的苦味多。黄瓜畸形瓜发病条件弯曲瓜。茎叶过密,特别是行距窄,植株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或肥料不足,干旱缺水,引起植株生长衰弱、营养不良,均易产生弯曲瓜。但有些瓜弯曲是由于卷须缠绕、架材和茎蔓阻挡等机械原因造成,应予区别。大肚瓜。授粉但受精不完全时可形成大肚瓜。不经受精单性结成的瓜若形成大肚瓜时,多数是由于植株生长势弱,营养不良,特别是缺钾等原因造成。瓜在膨大过程中,如前期与后期缺水,而中期不缺水也可形成大肚瓜。尖嘴瓜。大棚内单性结实或连续高温、干旱情况下或植株生长势弱,营养不良,使瓜条从中部到顶端部分膨大不良,果实长度也小得多,于是形成尖嘴瓜。蜂腰瓜。瓜条中部细如蜂腰,纵切瓜条可见变细部分果肉已经空洞。整个果实变得发脆。高温干旱,植株本身长势弱、养分供应不及时、浇水不均匀而使瓜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所致。瘦肩瓜。果梗变得特短,肩部变得瘦而长如瓶状的畸形瓜。营养过剩而过分偏向于结瓜生长的生理状态易引起此类瓜产生。这种生理状态在摘心后更容易发生。钩子瓜。瓜先端弯曲如钩。主要是由于养分集中到茎叶中去而不能充分供应给果实,或因病虫害影响植株生长所致。
导致黄瓜畸形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是施肥不当。黄瓜需要氮、磷、钾的比例,苗期为4.5∶1∶5.5,盛瓜期为2.5∶1∶3.7,氮钾的比例大于磷,钾的需要量大于氮,所以钾肥施用不能忽视。施肥量过大,土壤盐分浓度高,阻碍黄瓜吸收水分和养分。这不仅影响黄瓜植株生长,而且结瓜畸形。因此,黄瓜施肥要适量,一般每生产1000公斤黄瓜需要氮肥2.8~3.2公斤,磷肥1.2~1.8公斤,钾肥3.6~4.4公斤。要注意后期施肥。随着黄瓜的收获,养分不断消耗,需要稳而长的养分供应,若后期忽视追肥,黄瓜因缺肥而早衰,有效采收期缩短,黄瓜产量下降,而且弯曲瓜等畸形瓜增多。为了保证后期养分的需要,一般黄瓜定植后需要追肥8~10次,还要结合有机肥的施用。黄瓜畸形瓜的防治发现畸形瓜及时摘除。
做好温度、湿度、光照及水分管理。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或喷洒喷施宝、磷酸二氢钾,或氮磷钾按5:2:6比例施用,喷洒喷施宝每毫升加水11-12升。
种植无苦味的品种。
注意温度管理,避免温度低于13℃,或长期高于30℃,湿度尽量稳定,避免生理干旱现象发生。
提倡施用农家宝、迦姆丰收植物增产调节剂等。黄瓜瓜老
症状
在瓜秧上结出的黄瓜很小,形状像小香瓜样的瓜蛋,俗称瓜佬。
病原
是完全花结实造成的。黄瓜在花芽分化时,有雌、雄两种原基,决定其发育成雌花还是雄花,主要与环境条件有关。在冬季、早春日光温室的环境条件下,有利于向雌花转化,但也有适合于雄花发育的条件和因素,有时在偶然的条件下,同一个花芽的雄蕊原基和雌蕊原基都得到发育,就开出了完全花,结下了瓜佬。
防治方法
(1)在黄瓜花芽分化时,白天保持25~30℃,夜间10-15℃;光照保持8小时,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且土壤湿润、二氧化碳充足,以促进雌蕊原基正常发育,抑制雄蕊原基的发育。(2)生产上产生瓜佬的完全花多生于早期,疏花时应注意疏掉,以免浪费养分。黄瓜缺素症---缺皱硼缩
症状
该病为生理病害。当植株缺硼时叶片会出现皱缩。叶片沿叶脉皱缩,叶脉扭曲,叶片外卷畸形,叶缘不规则褪绿黄化,黄化部位呈线状。严重时生长点附近的叶片萎缩干枯。黄瓜果实表皮木质化,瓜内形成较大的空腔,瓜条弯曲。
防治方法
因苗因时浇水。一是少浇定植水;二是酌浇返苗水,气温低、土壤湿度大、遇上连阴雨天气,少浇或不浇返苗水;三是进入结瓜盛期,结合追肥,以水带肥,每10天左右浇施一次,严防一次施肥过量灼伤瓜苗;四是宜在晴天中午浇水,忌早晨及傍晚浇水;五是阴雨天不宜全棚内灌水。在连续阴雨天气后要采取拉花帘的方式,严禁一次全部拉开。黄瓜缺硼症的症状为生长点节间明显缩短,叶脉萎缩,叶片变小,叶缘反卷坏死,变褐色,芽尖卷曲、枯黄、萎缩,幼瓜严重化瓜,多细腰瓜,瓜条上有褐色斑现象发生缺镁缺镁黄化
症状
黄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育期提前,果实开始膨大并进入盛期的时候,下部叶叶脉间的绿色渐渐地变黄,进一步发展,除了叶脉、叶缘残留点绿色外,叶脉间全部黄白化。
病原
土壤本身含镁量低;钾、氮肥用量过多,阻碍了对镁的吸收。尤其是大棚栽培反映更明显;收获量大,而没有施用足够量的镁肥。
防治方法
土壤诊断若缺镁,在栽培前要施用足够的含镁肥料;避免一次施用过量的、阻碍对镁吸收的钾、氮等肥料。黄瓜降落伞叶多数叶脉间失绿,主脉尚可保持绿色;植株矮化,节间短,顶部节变短明显,新生叶变小,呈“降落伞状”,也可向上卷曲呈匙或勺状,后期这些叶片由边缘向内干枯。
黄瓜降落伞叶产生原因这是黄瓜植株的缺钙的一种表现形式。冬季遇低温冷害或连阴天等气象条件,温室气温、地温均低,黄瓜根系的吸收活动受阻,导致缺钙;因为低温,不能大量浇水,土壤浓度过高,抑制了植株对钙的吸收;定植过深,根系缺氧,影响对钙的吸收。此外,进入4月份后,由于温室内中午前后温度高,有时因放风不及时,植株蒸腾作用受阻,钙在植株体内的运送不畅,也会出现降落伞叶。再者,进入4月份后,放风量过大,降温速度过快,也会在放风口附近出现降落伞形叶。
形成原因:氮多、钾多明显地阻碍了对钙的吸收;由于土壤干燥,土壤溶液浓度大,阻碍对钙的吸收;
黄瓜降落伞叶标准化解决方案1、标准化光温气管理,详见7F标准化,冬茬或冬春茬黄瓜栽培后期,温度升高,要及时放风,但放风时不能过急。2、提高温室保温性能这是防止黄瓜出现降落伞形叶的根本方法,如果温室结构不合理,在遭遇低温连阴天时应采取各种有效的保温措施或进行临时加温。3、喷施果蔬钙进行预防,7-10天一次。
黄瓜焦边叶症
状:保护地黄瓜经常出现。
黄瓜枯边叶,植株叶片均可发生,但以中部叶片最重。发病叶片,多是在大部分边缘或整个边缘,发生干枯。干枯一般约2—3毫米一圈。病
因:
黄瓜枯边叶是生理性病害,其诱因有几种可能:
①土壤盐分浓度过高,造成的盐害;
②过速失水:在棚室内高温高湿情况下,突然放大风,叶片失水过急所致;
③药害:喷布农药时,药液浓度偏大,药液过多,滴留于叶缘造成药害。受到化学伤害的叶子边缘一般呈污绿色,干枯后变褐。防治措施:
①要配方施肥,适当减少施肥量或多施有机质,特别是追肥要掌握合理的用量,要尽量少使用硫铵等副成分残留土壤的化肥,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②盐分含量大的土壤(土表有白色盐类析出的土壤),可灌水泡田洗盐。可在夏季休闲期灌大水,连续多日泡田,使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分的渗失而淋溶到深层土壤中去。
③表层盐分高,有条件时也可上下土层翻转或换土。
④科学放风,避免放风过急、过大。
⑤用药时,注意药剂使用浓度和药液喷布量。浓度不能随意加大,叶面着药液量以叶面湿润而药液不滴淌为宜。黄瓜焦边叶的田间表现金边叶又称黄边叶,是保护地黄瓜常见的一种生理病害,叶片边缘呈整齐的镶金边状,黄色部分的叶肉组织一般不坏死,这一点不同于枯边叶。植株上部叶片骤然变小,生长点紧缩,在温室黄瓜定植后到采收前的一段时间最容易出现。
肥料使用过多烧根表现黄瓜焦边叶发病条件:1.钾元素失调引发的黄边最为普遍。棚室蔬菜肥料用量大,一般不会出现缺钾引起的黄边,钾过量是叶片黄边最为常见。因为土壤中钾离子等含量过高,导致其他中微量元素吸收困难,如钙、硼、铁等,也容易引发叶片黄边。解决方案:标准化施肥。2.药害、气害等也常引发叶片黄边。当前,随着病虫害抗性的提高,农药的使用浓度也在逐步提高,产生药害的几率也大大增加,黄边也是药害的一种表现。尤其是喷药或使用烟剂熏棚防治粉虱等顽固性害虫时,如时间长或使用量大,常会使叶片边缘变黄。粪肥发酵、熏烟等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通风又不及时,也会引发叶片黄边。解决方案:喷施植物复壮剂、芸苔素内酯及氨基酸叶面肥3.低温下不合理浇水施肥,冲施高氮激素肥料,导致伤根,出现金边叶。
标准化解决方案:1、按照标准化栽培管理及光温气管理,合理提高地温。2、科学施肥,低温时每亩地冲施蔬乐丰40斤配加肽素活蛋白1-3袋。3、经常喷施植物复壮剂100毫升/喷雾器,15天一次。
黄瓜药害
症状特征症状药害,是指不适当施用农药后,致被保护的作物正常生理功能或生长发育受阻,或受到破坏引致一系列异常征象出现。药害有急性、慢性两种。急性是喷药后几小时至3-4天出现明显症状,发展迅速。如烧伤、凋萎、落叶、落花、落果。慢性药害是在喷药后,经较长时间才引起明显反应,由于生活动受抑,表现生长不良,叶片畸形,成熟推迟,风味变劣,籽粒不满等。常见症状为下几种:叶部症状:表现较明显且普遍,如出现五颜六色的斑点,局部组织焦枯,穿孔或脱落,或致叶黄化,褪绿或变厚畸形。
发病原因
农药喷洒到叶上后,多从气孔、水孔、伤口进入,有的还可从枝、叶、花果及表皮渗透,当施药不当时,引致药害机制有二:药剂的微粒直接阻塞叶表气孔、水孔,或进入组织里堵塞了细胞间隙,致作物正常呼吸作用,蒸腾和同化作用受抑;药剂进入植物组织或细胞后,与一些内含物发生化学反应,致正常生理机能被破坏,出现异常症状和生理变态。
药害症状
药害的防治措施
(1)选择对作物安全的农药。
(2)尽量避开在作物耐药力弱的时期施药。一般苗期、花期易产生药害,需特别注意。
(3)正确掌握施药技术,严格按规定浓度、用量配药,做到科学合理混用,稀释用水要选河水或淡水。
(4)避免在炎热中午施药。因为在光照高温下,作物耐药力减弱,药剂活性增强,易产生药害。
(5)采取补救措施,种芽,苗轻微受害,通过加强管理,适当补施氮肥,促使幼苗早发转入正常生育。叶片或植株受害较重,应及时灌水,增施磷钾肥,中耕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恢复能力。如果喷错药剂,可喷洒大量清水淋洗,并注意排灌。黄瓜泡泡病症状
又称黄瓜泡泡叶。黄瓜泡泡叶多出现在冬茬、冬春茬黄瓜植株中、下部,这种叶片生长受到抑制,光合能力降低。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鼓泡,逐渐增多,各叶的鼓泡数量差异较大。鼓泡直径约5毫米,正面凸起,背面凹进,叶面凸凹不平。在凹陷处常有白毯状物,无病菌。凸起部分逐渐褪绿,变为灰白色、黄色或黄褐色。病因
关于泡泡叶的发生原因,目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可明显地看出,泡泡叶的产生与环境条件不良有关,特别是低温、弱光下易发生。定植初期气温低,植株始终处于缓慢生长状态,在生产上遇到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日照严重不足,后来天气突然转晴,温度迅速提高;或因阴天低温而减少浇水量,晴天升温后浇大水等情况下,均易发生泡泡叶。因而有人认为泡泡叶的发生是某些黄瓜品种不适应低温、弱光环境的一种表现。
黄瓜泡泡病【发生原因】2①移植过晚,根系老化,再生受阻,引起吸水与失水的比例失衡。②因划锄等作业因素造成伤根,导致吸水小于失水。③湿度过大,蒸腾作用减弱。④根部病害,造成伤根。⑤激素使用过频,引起累积中毒。黄瓜泡泡病【防治方法】(1)经常打扫棚、室塑料膜或玻璃上的灰尘,增强透明度,提高棚室内光照度。(2)加强保温、增温措施,防止低温冷冻。(3)灌水要均衡,避免大起大落。选播适宜于当地气候变化的品种。(4)适期、适时定植;一般2叶1心或3叶1心为定植最佳适期,选择晴天的中午定植。定植前移苗时,尽量要少伤根,土壤过于黏重的地块,增施草木灰、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新根形成。避免使用三唑酮、助壮素、多效唑等农药、激素。黄瓜泡泡病防治方法
2
①选用耐低温弱光的品种
如长春密刺、新泰密刺等密刺系统品种(注意:因消费习惯的差异,某些地区不喜欢食用密刺系列品种)。
②加强环境调控
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壮苗。早春棚室地温应保持在15~18℃以上,控制灌水,严禁大水漫灌。使用无滴膜,透光率高、保温性强、防尘性好,在实际生产中表现很好。冬茬生产时,可在温室后墙上张挂反光幕,增温补光。进行二氧化碳施肥。黄瓜泡泡病病叶片凹凸不平,叶片正面突起,背面凹陷,叶片凸起部位不产生病原物。泡的背面基部周围往往出现水浸状环,凹陷处白毯状,刮之无附生物,叶正面泡顶初褪绿,变黄,最后呈灰黄色。黄瓜起霜果和裂果症状起霜果是指在果皮上产生一层白粉状物质,果实没有光泽,如把此果放入水中,霜状物仍不脱落,用手轻揉后粉状物才消失。黄瓜裂果果实多呈纵向裂开,多数从瓜把子开始裂。病因起霜果在沙地或土层薄的土壤中长期栽植黄瓜,4月份以后易发生起霜果。此外,温室栽培黄瓜遇有天气不正常或根老化,机能下降及夜间气温、地温高或日照连续不足,黄瓜吸收消耗大时易发生。产生白霜是因黄瓜的呼吸消耗受到抑制时,在果皮上产生的一种蜡状物质。黄瓜裂果产生在长期低温干燥条件下,突然浇水或降大雨,植株急剧吸收水分或叶面施肥及喷洒农药,植株突然吸水时,易发生裂果。防治方法(1)防止裂果要从温、湿度管理入手,防止高温和过份干燥条件出现,科学浇水。(2)土壤水份要适宜,均匀,防止土壤过干或过湿,蹲苗后浇水要适时适量,严禁大水漫灌。(3)施用有机肥,采用深耕,培养黄瓜根系发达。(4)防止起霜果,嫁接黄瓜的砧木,要采用无霜砧木,其他方法参见上述3条。(5)坐瓜后开始喷洒10%宝力丰瓜宝,每支对水10~15公斤或惠满丰活性液肥,每667平方米320毫升,稀释5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喷洒2—3次。低温障碍症状特征
黄瓜遇到低温,表现出多种症状,轻微者叶片组织虽未坏死但呈黄白色;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多不表现局部症状,往往不发根或花芽不分化,有的可导致弱寄生物侵染,较重的引致外叶枯死或部分真叶枯死,严重的植株呈水浸状,后干枯死亡。
发病原因低温是黄瓜早春或晚秋受冻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寒流侵袭或突然降温或降雨,会出现上述症状。冰点以上的低温称为寒害。南方易发生寒害。低温达到使植物体发生冰冻,或霜后植物体内水分结冰,这种低温称为冻害。北方多。寒害的发生因寄主不同而异,黄瓜耐寒力弱,O-10℃就会受害,低于3-5℃生理机能出现障碍,造成伤害,试验表明黄瓜根毛原生质10-12℃即停止流动,尤其湿冷比干冷为害更大。低温时,根细胞原生质流动缓慢,细胞渗透压降低,造成水分供求不平衡,植株受到冻害。温度低到冻解状态时,细胞间隙的水分结冰,使细胞原生质的水分析出,冰块逐渐加大,致细胞脱水,或使细胞涨离而死亡。近年,国内外研究证明,植物体上存在具冰核活性的细菌(简称INA),这是增加植物发生霜冻的因素之一,这类细菌可在-2--5℃时诱发植物细胞水结冰而发生霜冻。
黄瓜低温障碍防治防治方法
(1)采用转基因育种技术,培育耐低温品种。目前生产上可选用农大12号、14号,北京小刺等。
(2)低温锻炼。黄瓜对低温忍耐力是生理适应过程,原生质胶体粘性提高,酶活性增强向耐寒方向发展,因此育苗期定植前低温锻炼十分重要。
(3)选择晴天定植,霜冻前浇小水。
(4)采用地面覆盖或植株上盖报纸,如报纸地膜同时覆盖效果更好;棚室四周围草帘子。
(5)熏烟或临时补温。
(6)喷洒链霉素500ppm,可使冰核细菌数量明显减少,是预防霜冰方法之一。
(7)冻后解救措施:特别注意冻后缓慢升温,日出后用报纸或草帘遮光,使黄瓜生理机能慢慢恢复,千万不可操之过急。黄瓜高温危害表现
1.生长抑制。黄瓜在生长期内,如果长时间处于35℃以上,光合作用将难以进行,即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因此制造的养分不如消耗的多。当夜温过高时,呼吸消耗更是剧烈,黄瓜长势弱,易早衰,产量低。
2.徒长。高温高湿是导致徒长的主要因素。苗期易形成高脚苗,造成节间长、易倒伏、花芽分化不良、结果小而瘦等不良现象。
3.叶片异常。在高温干燥时,叶缘向下反卷,叶脉凹陷,叶片皱缩,叶色由绿变黄,而后变暗褐色,质地变脆,严重时全叶干枯而死。在高温高湿时,叶面积增大,叶片薄而软,叶色淡绿,叶柄伸长,中下部叶片因受高温高湿和弱光的影响开始变黄,而后霉烂或叶片变暗绿色,无光泽,萎蔫下垂。春季棚内外温差大,有时发生中上部叶片背面有水浸状斑点,类似病斑,接近中午或通风后即消失。这种现象是因棚温较高,空气湿度已近饱和,棚面滴水,叶面结露,影响叶面蒸腾而产生的。如不及时通风,极易造成严重病害。这种情况在高温闷棚或闷棚结束后放风过快时极易出现,甚至会引起植株失水萎蔫,若水分跟不上可能造成植株死亡。
4.畸形瓜增多。在高温、干旱,水分、营养供应不足时,易产生“长把瓜”、“带勾瓜”;在高温和水分分布不均匀时,则易产生“大肚瓜”和“蜂腰瓜”。特别是在生长后期,若温度管理不当,肥水调节不利,近地面通风不佳,异形瓜的发生概率较以前加大。畸形瓜增多,使其质量和商品性显著降低。
5.易发生药害。中午前后的高温时段喷药很容易产生药害,虽然温度较高时药效发挥迅速,但是也容易发生药害。
6.易感病害。高温易使黄瓜感染病毒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等病害。地温高易使根系老化,甚至枯萎,不但降低吸收能力,还易造成植株枯死。
7.缺素症。高温使土壤的蒸发量加大,叶片的蒸腾加强,由于土壤干旱,供水不足,各种元素如磷、钙移动性差,容易出现生理性缺磷、缺钙问题。另外,也会引起顶部叶片缺铁、缺锌而出现黄化现象。叶烧多发生在植株中上部叶片上,以接近或接触棚膜的叶片,易发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病部的叶绿素明显减少,在叶面上出现小的白色斑块,形状不规则或呈多角形,扩大后呈白色至黄白色斑块,轻的仅叶缘烧焦,重的致半叶以上乃至全叶烧伤。黄瓜疫病药剂防治苗床或大棚土壤处理。每平方米苗床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克与适量土拌匀撒在苗床上,大棚于定植前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喷淋地面。
药剂浸种,72.2%普力克水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半小时后催芽。
症状特征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保护地栽培主要为害茎基部、叶及果实。幼苗染病多始于嫩尖,初呈暗绿色水渍状萎蔫,逐渐干枯呈秃尖状,不倒伏。成株发病,主要在茎基部或嫩茎节部,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后变软,显著缢缩,病部以上叶片萎蔫或全株枯死;同株上往往有几处节部受害,维管束不变色;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浸状大病斑,直径可达25毫米,边缘不明显,扩展迅速,干燥时呈青白色,易破裂,病斑扩展到叶柄时,叶片下垂。瓜条或其它任何部位染病,开始初为水浸状暗绿色,逐渐缢缩凹陷,潮湿时表面长出稀疏白霉,迅速腐烂,发出腥臭气味。黄瓜根结线虫病症状主要表现在根部,轻病株症状不明显,重病株则较矮小,发育不良,结实不好,在干旱条件下中午萎蔫。将病瓜秧拔起,会发现侧根或须根上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有的呈现串珠状发生,使根系变粗,解剖根结,会发现病部组织内有很小的乳白色根结线虫。防治:可采用深翻晒土、闲时灌水,增施腐熟有机肥等方法,黄瓜生长期间发生根结线虫病,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30%佳盛微囊悬浮乳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0.25~0.5公斤,一般灌1次即可。生长点部分叶面边缘发生腐烂大部分菜农和个别技术人员定义为黑星病,大量施用治疗黑星病药物。其中有“福星”(氟硅唑)使其产生严重的药害。影响产量,使春节产量严重下降,造成全年效益下降。就本人通过多年多个大棚查看发现以下几种清况。1。缺钙引起生长点叶边腐烂,此情况发生连续阴天嫩叶初呈钩状,从叶尖和叶缘向内死亡,重要表显土壤干燥的地方严重,土壤湿润的地方轻和不发生。本大棚施用大量氮和钾,明显阻碍了对钙的吸收。盐碱地发生较重。2。细菌性缘枯病和疫病也能引发生长点腐烂,细菌性缘枯病表现为棚内湿度较大,叶缘产生不规则行淡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有荤圈。疫病则表现为叶缘腐烂,并且腐烂部位有白色絮毛。3。黑星病。此病发生较轻个别植株发病,发生在大棚通风不好的死角。表现为叶片有星状病斑,茎蔓有梭行病斑,并有胶状体流出,生长点腐烂,而且腐烂较快。从近几年大棚的实际情况来看前几种病害发生较重。黑星病发生较轻。建以上几种情况,建议使以下药物解决;1.阿米西达+链霉素;2扑海因+液体钙(最好用葡萄糖钙片)。3。阿米多彩+链霉素。4。晴天浇水。黄瓜细菌性叶枯病
症状特征
主要侵染叶片,叶片上初现圆形小水浸状褪绿斑,逐渐扩大呈近圆形或多角形的褐色斑,直径1-2毫米,周围具褪绿晕圈,病叶背面不易见到菌脓,别于细菌性角斑病。除为害黄瓜外,还可侵染西瓜、西葫芦,症状与黄瓜相似。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
症状特征
叶、叶柄、茎、卷须、果实均可受害。叶部染病,初在水孔附近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淡褐色不规则形斑,周围有晕圈;严重的产生大型水浸状病斑,由叶缘向叶中间扩展,呈楔形;叶柄、茎、卷须上病斑也呈水浸状,褐色。果实染病先在果柄上形成水浸状病斑,后变褐色,果实黄化凋萎,脱水后成本乃伊状。湿度大时病部溢出菌脓。黄瓜立枯病立枯病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幼苗茎基部起初出现椭圆形或不整形暗褐色病斑,有的病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斑逐渐凹陷。湿度大..黄瓜猝倒病直播出苗前就可受害,染病后常造成种子、胚芽或子叶腐烂;幼苗受害,露出土表的茎基部或中部呈水浸状,后变成黄褐色于枯缩为线状。黄瓜菌核病症状特征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距地面5-30厘米发病最多,瓜被害脐部形成水浸状病斑,软腐,表面长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停车场排水系统施工合同规范文本3篇
- 固化剂采购合同6篇
- 编程软件课程设计
- 抗肿瘤新药行业专题
- 脱甲烷塔课程设计
- 2024幼儿园招生工作计划(31篇)
- 算法课的课程设计
- 线上课程设计基本要素
- 算数运算测试java课程设计
- 药剂课程设计报告
- 江苏省期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英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
- 耕地占补平衡系统课件
- 2022年山东师范大学自考英语(二)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 医院工作流程图较全
- NB/T 11431-2023土地整治煤矸石回填技术规范
- 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文件(2024版)
- 上海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分科检测试题含解析
- 血液透析高钾血症的护理查房
- 佛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带答案】
- 使用权资产实质性程序
- 保险公司增额终身寿主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