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558-1997 硅中代位碳原子含量红外吸收测量方法》相比于《GB 1558-1983》,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
标准性质变化:从标准编号上的差异可以看出,《GB 1558-1983》是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GB),而《GB/T 1558-1997》变更为推荐性国家标准(GB/T)。这意味着后者虽然依旧为国家标准,但在具体应用中为企业或实验室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非强制执行。
-
技术内容更新:《GB/T 1558-1997》在测量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制备、测试步骤及数据处理等方面可能融入了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步,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例如,可能对红外光谱仪的性能要求、测试波长的选择、背景扣除方法等细节进行了优化或明确。
-
精度与误差要求调整:新标准可能会根据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需求,对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允许误差范围进行重新评估和定义,以更符合当前技术水平下的测量要求。
-
适用范围扩展或明确:《GB/T 1558-1997》可能对硅材料中代位碳原子含量的适用类型、浓度范围或特定应用领域进行了更详细的规定或扩展,使得标准的应用更加广泛且针对性更强。
-
术语和定义的规范:随着科学进步,一些专业术语可能有了新的定义或解释,新标准会对此进行更新,确保术语使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试验方法的改进:包括但不限于样品预处理技术、测量条件的标准化、数据分析方法的优化等,旨在提高检测效率和降低人为误差。
-
参考文献与国际接轨:新标准可能引用了更多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国际标准,增强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国际兼容性。
这些变更反映了自1983年以来,在硅材料中代位碳原子含量测定领域的理论研究、技术进步以及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情况,旨在为相关行业提供更为准确、可靠、高效的测量方法。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文档简介
ICS29.045H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58-1997硅中代位碳原子含量红外吸收测量方法Testmethodforsubstitutionalatomiccarboncontentofsiliconbyinfraredabsorption1997-12-22发布1998-08-01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GB/T1558-1997前本标准等效采用ASTMF123—91《硅中代位碳原子含量红外吸收测量方法》对我国标准GB1558—83《测定硅品体中代位碳含量的红外吸收方法》进行修订而成的。本标准对GB1558—83中半值宽度的定义和试样厚度的要求按ASTMF123—91作了修订。本标准在编写时略去了ASTMF123-91的第5章“意义和用途”,将ASTMF123的第8章“取样”和第9章“测试样品和参比样品"合并为本标准的第7章“试样制备"以使标准简单、明了。本标准从1998年8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国家标准GB1558—83.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峨眉半导体材料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洪、刘文魁、吴福立本标准1979年6月首次发布,1997年第二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硅中代位碳原子含量GB/T1558一1997红外吸收测量方法代替GB1558-83Testmethodforsubstitutionalatomiccarboncontentofsiliconbyinfraredabsorption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硅中代位碳原子含量红外吸收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载流子浓度小于5×10"m~"、室温电阻率大于0.10·cm的硅单品中代位碳原子浓度的测定。由于碳也可能存在于间隙位置,因而本方法不能测定总碳浓度。本标准也适用于硅多品中代位碳原子浓度的测定。其晶粒界间区的碳同样不能测定。本标准测量碳原子浓度的有效范围为:室温下从硅中代位碳原子浓度1×10""at·cm-(200PPba)到碳原子的最大溶解度,77K时下限降到5×10"at·cm-(100PPba).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6618—1995硅片厚度和总厚度变化的测试方法3定义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3.1基线basiclinc从参比图谱吸收峰两侧最大透过率处作出的一条切线,用来计算吸收系数“。见图1。3.2碳浓度carbondensity在本方法中,是指占据晶格替代位置的碳原子的体密度。根据比耳定律,它与吸收系数成正比,单位是at·cmn-。3.3半值宽度fullwidthathalfmaximum半峰高处的吸收带宽度。见图1。3.4参比样品referencespecimen在本方法中,是指与被测试样的厚度及表面制备相同,载流子浓度不大于被测试样的载流子浓度碳浓度小于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2025部门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标准卷
- 2024-2025车间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模拟题)
- 2024-2025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综合卷】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故事新编》精美课件
- 2025钢筋班组承包合同
- 2025农产品采购合同样本协议
- 2025上海赛宝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同代理协议汇编
- 2025《设备购销合同模板》
- 2025年合成材料抗氧化剂项目建议书
- 2025二手房屋买卖合同官方版空白
- DB3301∕T 0451-2024 医学美容机构电子病历系统技术规范
- 《大国浮沉500年:经济和地理背后的世界史》记录
- 水工维护初级工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运维项目进度计划
- 商场中央空调租赁协议模板
- 十八项核心制度
-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数学试卷(人教版)
- 国家开放大学《Python语言基础》实验4:条件分支结构基本应用参考答案
- OTA代运营协议文档
- 内分泌科常见急危重症抢救流程
- 污染源权重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