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的规律 课件【备课 精讲 精研】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第1页
社会发展的规律 课件【备课 精讲 精研】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第2页
社会发展的规律 课件【备课 精讲 精研】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第3页
社会发展的规律 课件【备课 精讲 精研】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第4页
社会发展的规律 课件【备课 精讲 精研】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整个世界)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社会)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马哲基本框架图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物质意识运动静止规律)(联系发展矛盾创新)(实践认识真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正确认识社会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四单元知识框架】实现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社会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人生观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我们要认识并尊重社会历史规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革命和改革促进社会的进步。第四单元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高频考点5年考情频次社会发展的规律

2021·全国乙卷402020·全国Ⅲ卷232020·全国Ⅱ卷23

2019·全国Ⅲ卷232018·全国Ⅰ卷402017·全国Ⅲ卷215年6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019·全国Ⅱ卷402019·全国Ⅲ卷392017·全国Ⅰ卷405年3考考情分析明确方向

考向定位1.主要考查的知识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政治生活》里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2.试题类型:选择题以体现类、原因类、启示类为主。主观题以体现类、原因类为主。3.关注热点:有关于政策和法律、制度改革和调整的时政,因为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或社会意识,比如分配政策的调整、三次分配、计划生育法修改等。第四单元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①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②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心理以及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的精神生活。下列现象分别属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是()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③生产关系④生产力⑤航天精神⑥自然地理环境⑦文学艺术⑧人口因素社会存在:②③④⑥⑧社会意识:①⑤⑦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

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候又会先于社会存在。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4、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注意: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主线之一。它不仅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革命的,在于它的全部理论来自实践。1、(2017全国卷III)“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2017年春节期,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真题演练2、(2018海南卷)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这一论述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社会意识的变革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②先进的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③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同步性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融合,没有确定的界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3、(2018天津卷)“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做出的重大判断。基于这一判断,党中央进行重大战略部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引领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表明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③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④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关系的调整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BB4、(2020全国卷Ⅰ)广西某山村有许多珍稀鸟类,但一直存在打鸟、捕鸟等现象。近年来,该村引导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观鸟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鸟友”前来参观,以护鸟观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产业蓬勃发展,以前打鸟、捕鸟的村民成为爱鸟、护鸟的“土专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自觉守护者。这表明①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②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是落后的社会意识③社会意识能够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④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知识分析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求我们要注重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落后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答题模板1、(2021年全国乙卷,40)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习近平说:“直到今天,‘两个务必’的教育还远未结束,继续‘赶考’的任务也远未结束。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都要不断地接受人民的‘考试’、执政的‘考试’,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始终强调和坚持“两个务必”,带领人民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在一场场历史性考试中交出了优异的答卷,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不断“赶考”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原理限定: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材料限定:中共要永葆“赶考”的清醒的相关材料设问指向: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分数:12分,三到四个要点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永葆“赶考”的清醒(12分)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A推出B),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永葆“赶考”的清醒(C)①大前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A)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B)。(A推出B)②小前提:“赶考”意识(C)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A),反映了实践要求和人民期盼,是奋斗精神的体现(证明C是A,因为反映人民的期盼,是奋斗精神)。③结论:永葆“赶考”的清醒(C),才能应对新的风险和挑战,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重要性B1)。否则可能像李自成那样丧失政权,被人民所抛弃(紧迫性B2)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A推出B),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永葆“赶考”的清醒(C)①大前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A)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B)。(A推出B)②小前提:“赶考”意识(C)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A),反映了实践要求和人民期盼,是奋斗精神的体现(证明C是A,因为反映人民的期盼,是奋斗精神)。③结论:永葆“赶考”的清醒(C),才能应对新的风险和挑战,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重要性B1)。否则可能像李自成那样丧失政权,被人民所抛弃(紧迫性B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生产力生产关系

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分配制度三要素三内容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基本矛盾辩证关系基本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以及产品如何分配。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

下列观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①生产资料公有制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国家政权④社会意识形态⑤按劳分配制度⑥大机器生产⑦人民代表制度⑧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上层建筑:②③④⑦⑧特别提醒:不要混淆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一般而言,涉及经济方面的改革,如国企改革、所有制结构调整(三权分置,农村土地改革)、分配制度改革(三次分配)、税制改革、全国统一大市场改革等,体现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一般可以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来回答。涉及政治改革、文化建设、意识形态建设等,如出台法律法规、政府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则体现的是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一般可以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回答。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未必促进生产力发展)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生产力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决定反作用总和劳动对象劳动者劳动工具产品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的关系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社会意识形态当上层建筑适合先进的经济基础的状况时,它才会促进先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考试中,经常故意混淆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张冠李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知识总结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总趋势:

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①阶级社会的实现方式:在阶级社会里,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加以解决实现的。即改变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改变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提醒不能认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③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社会意识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会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3、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易错认识辨析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两者的变化发展并不同步)7、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1、

(2016课标Ⅰ)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劳动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的。真题体验D2、(2020全国卷Ⅲ)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民众各个方面全力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制定民法典体现的唯物史观原理是()①经济基础的变革总是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②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③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推动作用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2·山东卷8)8.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部署。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将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哲学上看,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是因为(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合②联系是客观的和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③通过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

【解析】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属于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而不是上层建筑。当然国务院印发《意见》属于上层建筑,但设问指向强调的是推进的动作。故①无关,③正确。联系具有条件性,任何事物之间不一定存在必然联系,故②错误。故本题选D。4、(2018年全国1卷)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