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_第1页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_第2页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_第3页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_第4页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大变革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基本特征:大动荡——

大变革——

大发展——战乱频繁,政局动荡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经济、思想文化、科技1.经济上(1)铁器的使用和

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2)井田制下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逐渐瓦解,

逐步得到认可。牛耕土地私有权2.政治上(1)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瓦解了原有的

统治秩序。(2)新兴地主阶级实力增强,要求

和进行社会变革。(3)各国先后出现一系列的

。3.思想上:儒、墨、法等派别纷纷兴起,“

”局面形成。意义:形成中国历史上的

思想解放高潮,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宗法政治权利变法百家争鸣第一次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答案:

D

巩固: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的根本动力是()A、生产力迅速发展B、称雄天下的欲望C、阶级斗争十分尖锐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A2.必要性:秦国急需改变长期落后于东方各国的状况,实现富国强兵。3.可能性(1)秦献公变法①废除用人

的恶习。②迁都栎阳,并允许在国都内进行

等。殉葬商业活动(一)商鞅变法的背景1、大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2)秦孝公求贤:下达“

”,吸引了各方有识之士。(3)商鞅:取信于民,立志变法①商鞅的变法主张得到秦孝公的赏识。②鼓励

的变法政策,收到良好的效果。③南门徙木,取信于民,树立威信。求贤令开垦荒地下图反应的是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商鞅变法时,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商鞅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搬到北门去就赏给二百两。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商鞅又说:“能搬过去的赏一千两。”于是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拿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一千两的重赏。这时,商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

商鞅立木为信为什么法家学说会成为各国推行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提示:法家的学说适应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1.变法的目的:实现富国强兵。2.中心措施:发展

和厉行“法治”。3.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4.变法内容(1)第一次(公元前356年)①实行

、连坐制度,加强对居民的管理。②奖励耕织,重农

。③奖励

,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农业什伍抑商军功(2)第二次(公元前350年)①废

,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度。②推广

,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③统一

,规定全国都要严格执行,不得违犯。④“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推行“分异”令。井田县制度量衡

强国之术——商鞅变法的内容;1、经济;2、军事;3、政治;4、文化;5、习俗;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严肃军纪;实行什伍制度。

实行郡县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制定秦律。

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止父子、兄弟共居。

【重点优化】1、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活动。1)对封建社会初期以积极作用为主:2)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

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有利于增强秦国的综合国力,为秦国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回顾必修二内容: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1)发展农业生产,可以保证国家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政府财政收入;

2)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稳定;

3)发展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许多社会问题;

4)商品经济本身发展不充分,不如经营土地(农业)有保障;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有哪些?

背景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争霸战争的推动下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目的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富国强兵,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代表利益新兴地主阶级指导思想法家思想措施一是变革旧的经济基础;二是改革旧的上层建筑,建立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和巩固统治需要的新制度影响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效,促进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壮大,加快了封建化进程1.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这反映了商鞅的什么主张?其理论基础是什么?答案:

(1)主张:变法图强。(2)理论基础:法家思想。

(2009·高考浙江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荀子·议兵》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的“商鞅变法”这一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第(1)问的回答要精读史料,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第(2)问实际考查商鞅变法的影响,需依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答案:

(1)原因: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结果: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商鞅的“轻罪重罚”、“以刑去刑”的思想,韩非子评论道:“商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韩非子》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逃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回答时要密切结合材料作答。答案:

(1)态度:赞扬、肯定。(2)特点:与什伍制度相结合。直接目的: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1.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B.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C.新兴地主产生,奴隶主贵族势力完全消失D.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C项错误在于“奴隶主贵族势力完全消失”,这与历史事实不符。答案:

C2.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D.按军功授爵,废除贵族特权解析:

上层建筑的变化是由经济基础的变化所决定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实质上就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封建制的经济基础。答案:

A3.“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结合题干材料信息可知主要反映的是户数的增加,这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收入。答案:

C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读下图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3)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为什么?解析:

第(1)问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