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4926.9-2001 实验动物 鼠棒状杆菌检测方法》与前版《GB/T 14926.9-1994》相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1. 技术方法的改进:2001版标准引入了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这些改进可能包括样本处理流程的优化、培养基的选择与使用、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如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鼠棒状杆菌的存在。

  2. 采样策略的调整:新标准可能对实验动物的采样部位、采样数量以及采样频率提出了更具体或不同的要求,以更好地反映动物群体的真实感染状况,并提高检测效率。

  3. 诊断标准的明确:2001版标准对鼠棒状杆菌的诊断标准进行了细化和明确,包括细菌的形态学特征、生化反应特性及鉴定标准,确保了检测结果的统一性和可比性。

  4. 质量控制和实验室操作规范:本版标准加强了对实验室操作程序和质量控制的要求,明确了实验环境、仪器设备的校准、试剂选择及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旨在减少检测过程中的误差和污染风险。

  5. 结果报告格式与解读:更新了检测结果报告的格式,可能包含了更多详细信息要求,如检测方法的描述、结果分析、不确定度评估等,以便于结果的交流与解读。

  6. 参考文献与标准更新:2001版标准引用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国际标准,反映了该领域最新的理论与实践进展,提升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1-08-29 颁布
  • 2002-05-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14926.9-2001实验动物鼠棒状杆菌检测方法_第1页
GB/T 14926.9-2001实验动物鼠棒状杆菌检测方法_第2页
GB/T 14926.9-2001实验动物鼠棒状杆菌检测方法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 14926.9-2001实验动物鼠棒状杆菌检测方法-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65.020.30B4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4926.9—2001代替GB/T14926.9-1994实验动物鼠棒状杆菌检测方法Laboratoryanimal-MethodforexaminationofCorynebacteriumkutscheri2001-08-29发布2002-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T14926.9-2001前本标准是对GB/T14926.9—1994《实验动物鼠棒状杆菌检验方法》的修订。本标准增加了血清玻片凝集试验。本标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红。本标准于1994年1月首次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4926.9—2001实验动物鼠棒状杆菌检测方法代替GB/T14926.9—1994Laboratoryanimal-Corynebacteriunkutscheri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动物鼠棒状杆菌的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小鼠和大鼠鼠棒状杆菌的检测。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淮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4926.42-2001实实验动物细菌学检测标本采集GB/T14926.43-2001实验动物」细菌学检测」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3原理鼠棒状杆菌为革兰阳性小杆菌,主要寄居于小鼠和大鼠的上呼吸道,于血琼脂平山上形成特殊的菌落形态·具有独特的生化反应,菌体可与相应的免疫血清在玻片上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据此可进行分离培养和检测。主要设备和材料4.1普通恒温培养箱4.2生物显微镜。5培养基和试剂5.1血琼脂平血5.2硝酸盐还原试验培养基。5.3糖发酵培养基。54尿素培养基。5.5营养明胶,5.6鼠棒状杆菌诊断血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