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用)2011高考地理 第四章第2课时 山地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广东专用)2011高考地理 第四章第2课时 山地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广东专用)2011高考地理 第四章第2课时 山地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广东专用)2011高考地理 第四章第2课时 山地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广东专用)2011高考地理 第四章第2课时 山地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山地的形成考点突破考点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基础梳理概念: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陆地的骨架类型:①

、②

、③

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山地褶皱山断块山火山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④作用下,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形态:岩层向上拱起岩层新老关系:中心岩层较⑤

,两翼岩层较⑥形成地形:背斜山和背斜谷形态:岩层向下弯曲岩层新老关系:中心岩层较⑦

,两翼岩层较⑧形成地形:向斜谷和向斜山定义: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⑨

和⑩

的统称分布:科迪勒拉山系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褶皱山褶曲背斜向斜褶皱山挤压老新新老谷地山岭断层: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超过岩石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水平位移: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

,如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

,如华山、泰山和庐山等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谷地,统称为断块山断块山形成地貌垂直位移压力张力谷地低地山岭高地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形成: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

高原,如东非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形成

,如长白山的主峰火山口是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没有破坏的火山口是中间低凹的封闭洼地,有时会形成湖泊,如长白山天池破坏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地形:上部坡度较

,下部坡度较火山形成的地形火山锥组成火山口形成的地形熔岩火山大缓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深化探究1.常见的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和断层两种形式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2.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2)利用背斜找油、气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走了,因此岩层中如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因此选址应避开断层。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强化专练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D四处中属于背斜的是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属于断层的是________。(2)比较完成下表地貌成因C处D处(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____处,找地下水应在图中的____处。(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解题时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连续岩层上凸为背斜,连续岩层下凹为向斜;断层处有断裂面,岩层断裂面相错运动。第二,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外力影响下,亦可能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第三,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答案(1)DCB(2)(3)DC(4)D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将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在背斜部位建地下隧道难度较小,工程造价较低,而且符合力学原理,更为安全地貌成因C处山岭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紧实不易被侵蚀D处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层裂隙发育,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考点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基础梳理山地对交通运输

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

影响较大山地地区修建交通干线,成本

,一般优先建

,其次是选线原则: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技术要求:道路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方式分布延伸方向高公路铁路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迂回前进学法指导图示法解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山地地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交通运输优先建造公路,其次才是铁路山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往往需要迂回前进方式线路分布线路方向特别提示山区公路的选线原则及技术要求当前几乎所有的交通线路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以联系居民点和城市并促进其发展为主要目的,但自然条件仍是选线的基础因素。在某局部地区,线路的走向可能主要受自然要素的影响。不同级别的公路在选线时的主导区位也不相同:公路的等级越高,直达运输就是其主要职能,应尽量缩短线路的长度;桥隧工程量大,成本就高;低等级公路的主要职能是尽量多地联系居民点,其长度就长。强化专练2.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据图回答(1)~(2)题。(1)河流上段(②处以上)的剖面图可能是()(2)为了改善该区域各居民点间的交通运输条件,该区最适宜的交通方式是 ()A.铁路 B.公路 C.水运 D.管道解析该题组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流水侵蚀地貌的判定及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第(1)题,河流②上游位于山区,下蚀作用显著,形成“V”形谷。第(2)题,山区公路建设投入较铁路少,效益明显。答案(1)D(2)B考向调研考向一地质构造及其地理意义【例1】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处的地形属_________山地。(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双选)()A.渭河平原B.长江三峡C.汾河谷地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背斜、向斜的判断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为背斜,反之则为向斜,在形成初期侵蚀不明显,往往表现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而形成年代久远的,由于差异侵蚀的缘故则往往表现为“向斜成山,背斜成谷”,图中④处两侧岩层相对上升,中间岩层相对下降,形成地堑,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答案(1)②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被侵蚀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块状(2)绘图略(3)AC(4)①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反思归纳图文分析地质构造的应用【预测1】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完成(1)~(2)题。(1)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A.① B.② C.③ D.④(2)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庐山属于断块山,是由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图中③处是上升岩块。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①是背斜构造。

答案

(1)C(2)A考向二地质构造与地层演化【例2】(2008·上海地理)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图中,陡崖出现在

处。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

。(2)在图中数码①②③④所示地层中,有可能找到大量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数码是

,有可能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数码是

,早期人类遗迹应该到数码

代表的地层中去寻找。(3)地球演化过程中,灭绝的恐龙等生物种属不可复生,这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

性。解析(1)甲处岩层上拱,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属于背斜。其顶部由于受张力易被侵蚀而成为谷地。乙处岩层下凹,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属于向斜。丙处岩层不连续,属于断层,在地貌上为陡崖。(2)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早期;恐龙出现在中生代;人类出现在新生代。(3)生物灭绝而不可复生,说明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答案(1)背斜向斜断层丙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该处容易形成断裂,岩石比较破碎,因此更容易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2)④②①(3)不可逆借题发挥根据地层分布特点判断地壳变动过程的方法(1)根据地层性质根据地层,尤其是沉积岩层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组成成分和颜色等,可以推断沉积时的环境特征。例如,根据石灰岩地层可推知当时为海洋环境。(2)根据地层厚度地层厚度大,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内,地壳下降快、时间长,或者是沉积物来源丰富;反之,相反。(3)根据地层相互关系①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②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岩层强烈褶皱所致。③地层出现缺失的可能原因:一是缺失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发生地壳隆起,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④上下两层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以后该地地壳下降或相邻地区上升而成;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部侵蚀。⑤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石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石形成时代。【预测2】甲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反映甲中的P地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P地河谷剖面形态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图回答(1)~(2)题。(1)甲图中河流 ()A.位于南半球,其流向为自北向南B.位于北半球,其流向为自南向北C.位于南半球,其流向为自南向北D.位于北半球,其流向为自北向南(2)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湖泊水B.泉水涌出量最大的季节是冬季C.河谷处的地质构造是向斜D.湖泊为咸水湖解析第(1)题,根据甲图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该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排除D项;从乙图河流剖面看,河流东岸冲刷严重,西岸有沉积物,根据地转偏向力可以判断该河流位于北半球,排除A、C项,故答案为B。第(2)题,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河流位于30°N~40°N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那么泉水涌出量最大的季节应在冬季,故答案为B。答案

(1)B(2)B对点训练题组一:地质构造的判断

下图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有关图式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质构造为褶皱B.乙地背斜成山C.丙地向斜成谷D.丙、丁之间有断层2.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及其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甲—风力侵蚀 B.乙—流水侵蚀C.丙—冰川侵蚀 D.丁—人类活动解析根据图示可以判断出该地的地质构造为褶皱,进而判断乙、丙、丁的地貌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形成原因。结合图示可以判断出该天气系统为暖锋,说明该地降水较多,受到了较强的流水侵蚀作用。答案

1.A2.B题组二:板块构造理论

读下图,回答3~4题。3.图中山脉M是 ()A.冈底斯山 B.喜马拉雅山C.昆仑山 D.横断山4.雅鲁藏布江谷地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B.亚欧板块内部的断裂下陷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解析第3题,结合全球六大板块分布和图中的雅鲁藏布江可知,M为喜马拉雅山。第4题,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经流水侵蚀作用而成。答案

3.B4.D题组三: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5.读下面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交通干线类型最大限制坡度公路7%~9%铁路3%材料二交通线示意图(1)与平原比较,山地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

的选择、交通运输

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2)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为主,原因是

。(3)若该地选择了山地地区主要的交通线,那么从交通线示意图看,在a、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a处

,理由

。b处

,理由

。(4)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地,原因是

。解析(1)、(2)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和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影响比较大。(3)公路建设可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一般在交通量大的城镇之间尽量采取最短线路,而对于山区公路,一般采取迂回措施来减小坡度对交通的影响。(4)在山区公路选线时要考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所以一般会经过尽量多的居民点。答案(1)方式线路(2)公路建设成本低、难度小(3)不合理通向大城市应选最短线路合理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4)增加交通运输量,方便甲、乙两地客货集散定时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读下面“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回答1~2题。1.图示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图示中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由图示知,①是褶皱,②是风蚀蘑菇,③是河口三角洲,④是断层,其中褶皱和断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而每一地貌形态都是由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答案1.A2.D3.(2009·广东文基)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解析水下沙坝位于河流入海口,是因为河水在海水顶托作用下流速减慢,河流中泥沙堆积而形成的。B

下图为“某地岩层及地貌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4.该类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皖、赣、湘 B.陕、甘、宁C.桂、滇、黔 D.冀、鲁、豫5.形成图示岩层及地貌的地质作用不包括()A.地壳运动 B.沉积作用C.侵蚀作用 D.变质作用解析第4题,图中漏斗、石灰岩层等显示该地应为喀斯特地貌,这类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和广西境内,故答案为C。第5题,该地分布有大量的沉积岩,推测其历史时期可能发生过地壳的升降运动。另外,喀斯特地貌主要受流水的侵蚀、沉积作用而形成,而变质作用的发生需要经历高温高压的过程,图中没有相关显示,故答案为D。答案4.C5.D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6~7题。6.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为沉积岩 B.C为岩浆C.D为岩浆岩 D.E为变质岩7.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①为冷却凝固作用B.③为重熔再生作用C.⑤为外力作用D.⑥为变质作用解析第6题,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相关性可知,A为岩浆、B为侵入岩、C为喷出岩、D为沉积岩、E为变质岩。第7题,①为冷却凝固作用;②为隆起作用;③为外力作用;④为固结成岩作用;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熔再生作用。答案6.D7.A

读下图,完成8~10题。8.按照发生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C.①③② D.②①③9.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位于 ()A.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B.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C.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地带D.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10.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是 ()①裂谷 ②海岭③山系④海沟A.①④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第8题,②表示板块张裂,岩浆上升,地表开始隆起;③表示板块张裂处扩大,地壳变薄,岩浆上升明显;①表示岩层断裂,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第9题,图中表示的现象发生在板块的张裂地带,张裂处的板块高度相当,没有明显的高低起伏,应该同为大洋板块或大陆板块。第10题,图中所示现象如果是两个大陆板块张裂则形成裂谷,如果是两个大洋板块张裂则形成海沟。答案

8.B9.D10.A

地壳深处的断层运动会引发地震,并造成地层断裂错位。分析下面“某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11~12题。11.该地区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地震至少 ()A.2次 B.3次 C.4次 D.5次12.根据图中断层与岩层的关系,可以推断()A.c断层早于②地层B.b断层早于④地层C.a断层早于b断层D.c断层早于b断层解析第11题,地震是岩石圈的天然震动,图中岩层中有a、b、c三条断层带,故地质历史上应至少发生过3次地震。第12题,图中c断层发生得最早,受其影响只有最早形成的①②两地层发生断裂错位,故c断层发生于①②两层地层形成之后;其后发生了b断层,导致①②③④四地层都发生了错位,b断层应发生在④地层形成之后;最后发生的a断层,使整个区域的所有地层都发生了断裂错位,故a断层最晚发生。符合题意的只有D项。答案

11.B12.D

读下图,回答13~14题。13.下列有关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a处为向斜,b处为背斜B.abcd岩层关系由新到老C.abcd岩层形成后曾发生地壳水平运动D.c岩层一般不含化石14.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解析第13题,根据岩层的弯曲状态可以判断,岩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a处为背斜,b处为向斜,A错C对;在沉积岩中均有化石存在的可能;c岩层形成晚于b岩层。第14题,a(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b(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据此可判断答案为A。

答案

13.C14.A

下图为“全球六大板块(局部)分布图”。读图完成15~16题。15.图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 ()A.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美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美洲板块16.板块边界分为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