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4849.1-2007 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铁含量的测定 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与《GB/T 14849.1-1993 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 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量》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差异和更新:

  1. 标准范围明确化:2007版标准在名称中明确了其为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系列的一部分,并专注于铁含量的测定,而1993版标准则未在标题中明确提及是铁量的测定。

  2. 标准结构调整:2007版标准按照新的国家标准编写规则进行了结构调整,可能包括增加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等内容,使得标准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3. 技术内容更新:虽然两版标准均采用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但2007版可能对试验方法的步骤、试剂规格、仪器要求等方面进行了修订或细化,以适应技术进步和检测精度提高的需求。例如,可能更新了试剂配制方法、样品处理流程、测量波长选择、校准曲线的建立等细节。

  4. 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提升:新版本标准可能会根据实际应用经验和数据分析,对方法的精密度(如重复性和再现性)和准确度要求进行调整,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更好。

  5. 适用范围变化:虽然两版标准都是针对工业硅中的铁含量测定,但2007版可能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适用的工业硅类型、纯度范围或其他相关条件进行了明确或扩展。

  6. 参考文献及术语更新:随着科学文献和技术资料的更新,2007版标准可能引用了更近期的参考文献,同时对专业术语进行了修订,使其更加准确和符合当前行业标准。

  7. 编辑性修改:此外,还包括一些编辑上的改进,如文字表述的清晰度、图表的更新、格式的统一等,以增强标准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4849.1-2020
  • 2007-10-25 颁布
  • 2008-04-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14849.1-2007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铁含量的测定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_第1页
GB/T 14849.1-2007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铁含量的测定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_第2页
GB/T 14849.1-2007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铁含量的测定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犐犆犛77.120.10

犎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犜14849.1—2007

代替GB/T14849.1—1993

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铁含量的测定

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犕犲狋犺狅犱狊犳狅狉犮犺犲犿犻犮犪犾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狊犻犾犻犮狅狀犿犲狋犪犾—

犘犪狉狋1:犇犲狋犲狉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狅犳犻狉狅狀犮狅狀狋犲狀狋—

1,10犘犺犲狀犪狀狋犺狉狅犾犻狅狀狊狆犲犮狋狉狅狆犺狅狋狅犿犲狋狉犻犮犿犲狋犺狅犱

20071025发布200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犌犅/犜14849.1—2007

前言

GB/T14849《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分为四部分:

———第1部分:铁含量的测定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2部分:铝含量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钙含量的测定

———第4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元素含量

本部分为GB/T14849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14849.1—1993《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量》。

与GB/T14849.1—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重复性”和“质量保证与控制”条款。

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由抚顺铝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丽梅、杨宇宏、徐铁铃、计春雷。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4849.1—1993。

犌犅/犜14849.1—2007

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铁含量的测定

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业硅中铁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业硅中铁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质量分数):0.10%~0.65%。

2方法提要

试料用氢氟酸和硝酸分解,硫酸冒烟驱除硅、氟等,残渣用盐酸溶解。用盐酸羟胺将Fe(Ⅲ)还原至

(Ⅱ)。在pH3~5的微酸性介质中,铁与1,10二氮杂菲生成红色络合物。于分光光度计波长510nm

测量其吸光度。

3试剂

3.1氢氟酸(ρ1.14g/mL)。

3.2硝酸(1+1)。

3.3硫酸(1+1)。

3.4盐酸(1+1)。

3.5盐酸羟胺溶液(10g/L)。

3.61,10二氮杂菲溶液(2.5g/L):称取1.25g1,10二氮杂菲(C12H8O2·H2O)置于烧杯中,加入

2mL盐酸(3.4),加入约300mL水,溶解后用水稀释至500mL,混匀。

3.7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称取272g乙酸钠(CH3COONa·3H2O)置于烧杯中,加入500mL水,溶

解后过滤于1000mL容量瓶中,加入240mL冰乙酸(ρ1.05g/mL),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8混合显色溶液:将盐酸羟胺溶液(3.5),1,10二氮杂菲溶液(3.6)和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3.7)以

(1+1+2)的体积混匀。一周内使用。

3.9铁标准贮存溶液:称取0.2860g预先在600℃灼烧1h并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的三氧化二铁置

于烧杯中,加入30mL盐酸(3.4),低温加热溶解,冷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

匀,此溶液1mL含200μg铁。

3.10铁标准溶液:移取50.00mL铁标准贮存溶液(3.9)于200mL容量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