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综述文言文的断句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难点,考题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题干往往要求划出节奏即可,不要求标出具体的标点,它属于轮考题,不一定在每套试题中都出现。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中之重,分值一般占到文言文阅读的一半左右,考题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翻译是每套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一般翻译二到三个句子。复习重点1.应当梳理好常见的古今异义的类型,特别是要掌握常
见古今异义词语的意义。学会正确分析两个词素与现
代汉语的区别,在对比中掌握古今异义。2.梳理常见词类活用的类型。充分利用下面的[学之窗],
用自测的方式检测自己,来校正自己的掌握情况。值
得注意的是,本部分的梳理不能死记知识,应结合后
面[高效阅读习惯]中的相关内容,活学活用。3.梳理常见文言句式的类型。充分利用下面的[学之窗],
用自测的方式检测知识。文言文阅读大多不直接考查
文言句式(浙江高考等直接设计选择题考查),都是在文
言文翻译中体现,因此,本部分的考查重在应用。4.培养断句的语感。在早自习时,应多读文言文语段,
语段可以是语文课本,可以是试题中的材料,在诵读
中培养断句的语感。5.练习准确翻译文句的能力。翻译文句一般不要用熟悉
的课文来练习,要用相关的试题来训练。复习难点1.正确掌握断句的方法。要用好本讲中的[师
之说],用语感先断句,再运用古汉语知识、
文言文句式、借助修辞、借助引文等方法去
强化训练,这样效果会更好。2.正确掌握翻译的方法。要注意正确翻译文言
文语句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的词、
特殊的句式、固定的结构。以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复习思路复习本讲应充分利用好[学之窗],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检测;要学会把平常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库;要充分利用[师之说],灵活运用相关的方法;本讲中的习题全面充足,可尽量充分利用。古今异义的类型类型示例词义的扩大“河”,原来专指黄河,后来由专名变成通名,泛指一切河流。词义的缩小“谷”,原来是谷类的总名,现在北方的“谷”专指小米,南方的“谷”专指稻子。词义的转移“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中“从容”古义指文采华丽的言辞,今义指不慌不忙,十分镇静。古今义已经没有了必然联系。类型示例词义的强化“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义,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卑鄙”,古时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无贬义,现在则指品质恶劣,变为贬义词;“爪牙”古代是“得力帮手”之意,是褒义词,现在则是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则是褒义词。名称说法的改变“目”改称“眼睛”、“寡”改称“少”等。要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特点和规律,必须熟知句子成分构成及特色:1.了解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或者从其在句子中起到的作
用能更好地辨析词类的活用。2.句子的基本成分: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3.句子成分的构成:
(1)主语、宾语一般由名词、名词性短语或代词充当;
(2)谓语一般由动词、动词性短语或形容词、形容词短语
充当;
(3)状语常由副词、能愿动词、介宾短语充当;
(4)补语常由介宾短语充当。4.句子成分之间的服务关系:
(1)定语服务于主语或宾语;
(2)状语、补语服务于谓语;
(3)谓语支配宾语。文言文词类活用表解一、名词的活用活用为动词名词后带宾语左右欲刃相如驴不胜怒,蹄之名词后带补语沛公军霸上凡吏于土者……名词前有副词状语二月草已芽神弗福也名词前有能愿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莫我肯德........活用为动词名词前有“所”字置人所罾鱼腹中两个名词相连而非偏正关系大楚兴,陈胜王许子冠乎名词重叠而非叠音词君君臣臣子子亲亲贤贤老老幼幼名词用“而”与动词相连不耕而食,不蚕而衣...........名词作状语表特征状态(比喻式)其一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表态度、方式吾得兄事之生男女,必货视之表工具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表处所相如廷斥之诡踪迹,草行露宿表趋向操军破,必北还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表频率、渐进岁赋其二乡邻之生日蹙..............使动带宾语,有使宾语成为……的意思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两个都属于使动)意动带宾语,有“以……为……”的意思,即把宾语当做……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二、形容词的活用作名词在“之”、“其”后充当中心词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作宾语或主语义不杀少而杀众乘坚策肥大无侵小在数词之后四美具,二难并世所谓“竹林七贤”也...........作动词后带宾语(形+名,而非偏正关系)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素善留侯张良前面有“所”字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后面带代词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使动使宾语成为某种状态春风又绿江南岸大王必欲急臣意动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状态(以……为……)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其家甚智其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三、动词的活用作名词作宾语或主语尔安敢轻吾射惧有伏焉一屠晚归在“之”、“其”后充当中心词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则其至又加少矣两个动词组成并列结构谗谄之蔽明也不敢复有株治............使动不及物动词后带宾语项伯杀人,臣活之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及物动词改变原有动宾关系单于愈益欲降之(苏武)外连衡而斗诸侯及物动词带双宾语宁许以负秦曲晋侯饮赵盾酒.......意动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带宾语且庸人尚羞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为动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即
“主语为宾语怎样”。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为……死)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为……泣)....四、数词的活用...作名词数词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其一犬坐于前一厝雍南,一厝朔北作动词数词在句中表示动作和意义,起了动词的作用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作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怎么样或为什么的意思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词类活用还有多种方式,不再一一列举,希望同学们在高三备考中不断积累,经常梳理,灵活运用。下面是词类活用的基本推断方法和规律:方法:辨析词类活用主要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与其他词的关系。规律:从语句分析来看,凡是处在动词谓语(主语、宾语)位置上的动词(名词、代词)以外的其他词,都可看做某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一)判断句文言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句子。常见的形式有九种,另外,还有三种特例,现一一说明。1.常见的九种形式(1)……者,……也①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②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2)……者也①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3)……也①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②夫水,智者乐也。(《愚溪诗序》).........(4)……者,……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②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5)……,……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屈原列传》)..(6)……乃……;……则……;……即……;……皆……;
……固……;……诚……;……耳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即今之傫然在
墓者也。(《五人墓碑记》)...④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五蠹》)⑤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中山狼传》)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⑦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7)……为……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赤壁之战》)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8)……是……①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9)……非……(否定判断)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劝学》)....2.判断句的三种特例有些判断句并不表示判断,也就是说,它们的主语和
谓语并不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别。这种特例有三种形式。(1)用判断句表示比喻的修辞手法①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②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2)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用带“也”的判断句放在表示
结果的分句之后来说明原因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阿房宫赋》)(3)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较复杂的内容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②“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③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赤壁之战》)(二)被动句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文言文的被动句,常见的有九种形式。1.……于……①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②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2.……见……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渐见愁煎迫。(《孔雀东南飞》).........3.……见……于……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4.……受……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5.……为……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②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6.……为……所……①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7.……为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8.……被……①忠而被谤。(《屈原列传》)②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9.无标志(或省略了“于”的引进,或主语后用其他动词表
主语被动)①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②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③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赤壁之战》)④洎牧以谗诛。(《六国论》)..(三)倒装句在现代汉语里,句子成分的顺序,通常是主语在谓语前,宾语在谓语后,定语、状语在中心词前。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如果和现代汉语不同,出现了前后倒置的情况,这样的句子就叫做倒装句,常见的形式有四种。1.主谓倒置表感叹: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③渺渺兮予怀。(《赤壁赋》)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
毋”或否定动词“无”或不定代词“莫”等。)①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②寂寥而莫我知也。(《愚溪诗序》)③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愚溪诗序》)...④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⑤天大寒,砚冰坚……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句中出现疑问代词“何、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①沛公安在?(《鸿门宴》)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④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⑤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⑥而今安在哉!(《赤壁赋》)⑦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以“之”或“是”为标志,以加重语气。
(“之”“是”无实义。)..①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②技经肯綮之未尝。(《庖丁解牛》)③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④唯利是图。(《左传·成公十三年》)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3.定语后置中心词+后置定语+者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①马之千里者。(《马说》)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中心词+之+后置定语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③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4.状语后置
……于……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烛之武退秦师》)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③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④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项脊轩志》).....……以……①王尝语庄子以好乐。(《庄暴见孟子》)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四)省略句句子成分的省略是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语言习惯或修辞的需要,在不影响语言表达的前提下,省略了一些句子成分。这是古今汉语所共有的现象,但古代汉语的省略更为常见,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省略。古代汉语中大致有以下五种形式的省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介词“于”。1.省略主语承前省①天下云集响应,(天下)赢粮而景从。(《过秦论》)②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秦)复攻赵,杀二万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蒙后省①(扁鹊)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②秦时(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对话省①(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
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②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2.省略谓语承前省①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蒙后省①杨子之邻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歧路亡羊》)②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特定省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3.省略宾语省动词宾语①遂拔(之:代剑)以击荆轲。(《荆轲刺秦王》)②急击(之:代沛公)勿失(之:代时机)!(《鸿门宴》)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之:石块)而求之。
(《石钟山记》)....省介词宾语①临不测之渊,以(之:代“不测之渊”黄河)为固。
(《过秦论》)②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代赵王)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竖子不足与(之:代项羽。一说代项庄之流)谋!
(《鸿门宴》)...4.省略兼语①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代蔺相如)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为国者无使(己:代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5.省略介词“于”①晋军(于:在)函陵,秦军(于:在)氾南。
(《烛之武退秦师》)②蹑足(于:在)行伍之间,而倔起(于:从)阡陌之中。
(《过秦论》)③且臣少仕(于:在)伪朝。(《陈情表》)④有碑仆(于:在)道。(《游褒禅山记》)......文言文中,有些虚词与虚词配合,或者虚词与实词(包括词组)配合,中间或前后插入一定成分,组成固定搭配的形式,称之为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具有一定的整体意义,我们在阅读翻译时不要拆开理解。牢牢掌握了这些句式的变化,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有很大帮助。下面将文言常见固定句式列举出来,以便大家复习。1.表陈述或判断(1)……所以……表示原因或凭借,译为“……的原因”“……的方法
(根据)”或“用来……的”。①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表原因)
(《游褒禅山记》)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凭借)(《师说》)....(2)……有所……、……无所……译为“……有什么……”“……没有什么……”①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鸿门宴》)........(3)……有以……、……无(亡)以……是“有所以”“无所以”的省略,有时还写成“……有
……以……”“……无……以……”,译为“有什么可
用(拿)来……”“没有什么用(拿)来……”或译为“有
办法用来……”“没有办法用来……”。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②项王未有以应。(《鸿门宴》)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④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⑤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4)……之谓……、其……之谓也、其……之谓……表示总结性的判断语气,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就叫……啊”。前面加语气副词“其”,翻译时可加上“大概……吧”,舒缓了“……之谓也”的肯定语势,增加商量推测语气。后面的“也”“矣”“乎”用法一样,语气轻重略有差异。①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②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③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孟子·尽心下》)④生则相欢,死则相哀,此之谓骨肉之亲。
(《吕氏春秋·精通》)...........2.表委婉
(1)得无……乎(邪、耶)
表示对情况的推测,译为“该不会……吧”“只怕是……
吧”“莫不是……吧”。①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
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2)无乃……乎(与)、毋乃……乎表示委婉的商榷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译为“恐
怕……吧”“只怕……吧”;将“无”换成“毋”,成
为“毋乃……乎”,意思不变。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勾践灭吴》)②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殽之战》)③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3.表反问或疑问
(1)不亦……乎用于委婉的反问句,译为“不是……吗”(语气较轻)、“岂不是……吗”(语气稍重),“岂”也可译作“难道”。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2)何……为、何以……为都是表反问的固定格式,译为“还用……做什么”“要……
干什么”“为什么……呢”“哪里……呢”。“何”有的句
子中写作“奚”“恶”“安”,意思一样。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②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
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3)如(……)何、奈(……)何、若(……)何
表示疑问语气的固定格式,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分开用时译为“对……怎么办”。①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4)何如、何若表达的是疑问语气,译为“怎么样”。①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此为何若人?(《公输》)....(5)岂……哉(欤、乎、乎哉)语气副词和语气助词配合,以反问的语气表示肯定,译为“难道……吗”“怎么……呢”。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②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6)庸……乎、其庸……乎表示反问语气的固定格式,译为“难道……吗”“哪
里……呢”。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②晋其庸可冀乎?(《左传·僖公十五年》).....4.表比较、选择、取舍
(1)……孰与……、与……孰……表示比较和选择的固定格式,译为“跟……比较,哪个……”。①孰与君少长?(《鸿门宴》)②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2)与其……孰若……、与其……岂若……表示从比较中取舍,舍弃前者,选取后者,译为“与其……
不如……”“与其……怎么赶得上……”。单独用“孰若”
可译为“哪如”。①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②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童区寄传》)......(3)与(与其)……无宁……、宁……不(无)……译为“与其……宁可(不如)……”“宁可……不……”。①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妻书》)②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元景安传》).....考查点一断句(句读)
(2009·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财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第一步整体阅读(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高效阅读习惯]————————体裁人物传记人物李迪第一段性格深厚有器局才能有文才:举进士第一官职知制诰——亳州知县事件(1)第二段事件劝皇帝开仓赈灾体裁人物传记人物李迪第三段事件劝皇上不立章献为皇后(2)官职给事中第四段事件干涉寇准贬官巧答章献后官职河南尹体裁人物传记人物李迪第五段事件欲行县祭山岳未果欲挺身戍边未成官职(3)第六段评论李迪为贤相答案:(1)巧抓贼寇;(2)保护皇子;(3)徐州知县第二步精通细读(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积累下列基础知识)1.“开奇之”中的“奇”用法是
,意为
。2.“以章献起于寒微”中的“起”与“倔起阡陌之中”的“起”意思相同,意为
。3.“问何以济”一句的句式特点是
。4.“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中的“其”与“祈祷非迪所
宜,其毋令往”中的“其”用法不同,前者为
,后者为
。5.“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中的“乃”与“臣不知皇太
后盛德,乃至于此”中的“乃”用法相同,都是
。6.“迪从容奏曰”中的“从容”是个古今异义词,在这里
是
的意思。7.“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中的“因”与“因宾客至蔺
相如门谢罪”中的“因”用法相同,都是
词,意
为
。8.“由是独诛怀政”中的“诛”与“口诛笔伐”中的“诛”
意思并不相同,前者为
,后者为
。9.“武事久弛”中的“弛”可联系成语“一张一弛”来理解,
是
的意思。10.“全令名”中的“令”可联系“便言多令才”来理解,
意为
。答案: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2.出身;3.宾语前置;4.代词,代李迪;表祈使,还是;5.副词,竟然;6.言谈举止适度得体;7.介词;通过;8.诛杀;谴责;9.放松,松弛;10.美好——————————————————————————[例1]根据上文,完成以下各题。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2)用“/”给下列文段断句。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3)用“/”给下列文段断句。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4)用“/”给下列文段断句。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答案]
(1)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2)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3)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4)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参考译文]
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为避五代乱,搬家到了濮地。李迪宽厚,有度量,曾经拿着他所写的文章拜见柳开,柳开认为他与众不同,说:“您有宰辅之才啊。”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进士,被提拔做了知制诰。真宗到亳州时,他做留守判官,接着就做了亳州知州。那时,溃逃的士兵成群结队地来城邑劫掠,官府派兵逮捕他们,时间过去很久了也没有捕到。李迪到了后,解散了全部的所派之兵,暗中打听,查到溃逃的士兵的所在,部署勇猛精锐的士兵,擒拿了溃逃的士兵,将其斩首示众。李迪曾经在休假的时候,忽然接到命令在内东门回答皇帝的问题,皇帝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呈上的每年的出入财用数给李迪看。那时连年蝗灾和旱灾,皇帝问拿什么救济,李迪请求打开宫内贮藏金帛之库来帮助国家渡过难关,这样做赋税就可以放宽些,老百姓也就不用那么劳累了。皇帝说:“我想要用李士衡来代替马元方,等他到了,就拿出几百万的金帛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用财没有什么内外之分,希望您下诏将其赏赐给三司,以示皇恩,何必说是借呢。”皇帝听了很高兴。
当初,皇上想立章献为后,李迪多次上书阻止,认为章献出身贫贱,家世低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很恨他。天禧年间,李迪被任命为给事中。周怀政被杀,皇帝(还是)很生气,想要一起责罚太子,大臣们都不敢说话。李迪不慌不忙地说:“陛下有几个儿子,竟然想要这样做。”皇上猛然醒悟,因此,只是杀了周怀政。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涉朝政,寇准被贬到雷州,(章献太后)又以依附朋党之罪将李迪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迫害他,等到丁谓失败,李迪被任命为河南知府。后来到京师朝拜,当时太后垂帘听政,(太后)对李迪说:“您从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大事,大概错了。今日,在我的保护下皇上才到这个地步,你认为怎么样呢?”李迪回答说:“我受到先帝的厚恩,今日看到天子明达圣哲,我实在不知皇太后的盛德,竟到了这样的地步。”太后听了也很高兴。李迪做徐州知州时,想要巡行所主之县,通过祭祀山岳为皇帝祈祷丰年。仁宗对辅弼之臣说:“祈祷不是李迪应该做的,还是不要让他去了。”元昊攻打延州,武事长期松懈,守边将士有时寻找借口来逃避战争。李迪表示愿意前去守边,皇帝下令不允许,但是非常赞赏他的志向。李迪,是一代贤明的宰相啊。当仁宗刚做皇帝时,章献临朝听政,钳制他的才能,眼看将有专制的祸患发生。李迪正色危言,使得宦官近臣不敢伺隙图谋。随着仁宗圣德一天天完备,章献也保全了好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之臣,在他这里就可看到啊。文言文断句的方法1.借用语感断句断句能力不强,主要是语感差的问题。而语感差是因为
诵读得太少,没有必要的积累。所以同学们平时应多朗读
文言文,培养语感,提高断句能力。另外,断句前后还要
反复读几遍,看看语气、语流、语意等是否通畅,如有问
题,则要思考断句是否准确。2.借助古汉语知识断句①借名词(代词)断句。名词和代词经常作主语或宾语,它们作主语的时候,就在
前面断句,作宾语时,就在后面断句。如上面第(1)句中,
遇到“迪”“章献”这两个人名做主语时,就要考虑能否
在其前断句。“方仁宗初立”为介词结构,“仁宗”不做
主语,就不能在“仁宗”前断开。如第(2)句中“发兵捕
之”就可在代词“之”做宾语处断开。②借虚词断句虚词在文章中主要起着帮助造句的作用,如果句中有一个虚词是发语词,那么,就要在它前面断句。“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尔、欤、焉、哉”等常常放在句尾起一个辅助语气的作用;“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放在句中。根据虚词的这些特点,找出虚词,弄清它们的作用,将有助于我们断句。如第(3)句中有一个“则”字,可考虑在其前断开。3.借助文言句式断句文言文有不同于现代汉语语法习惯的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这不仅是阅读中的障碍,更是断句中的易错点,所以一定要
特别注意。另外,文言文中常使用整句,如对偶句,对举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等,关注这些情况,也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如第(3)中,“问何以济”是个宾语前置句,就要考虑在此断开。4.借助对话、引文断句如果碰到了“曰”“云”等字,后面通常是人物的语言(对话),这时候可以断开。一般而言,文言文中的对话。
引用部分常以“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
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这时,可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和答者。如第(4)中有“迪
对曰”可考虑引文从此始,后有“太后亦喜”可考虑引文
从此而终。5.借助修辞断句排比、对偶、互文这几种修辞,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反
复,有连续反复、间隔反复等。这些特点为我们断句提供
了很大的帮助。顶真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形式,句子
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可能又作了主语。
例如:“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根据这一
特点,我们也可以快速确定句读。考查点二翻译
(2009·北京高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①。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②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列传》)
[注]①肄:学习、练习。②谒者:官名,掌管接待宾客及赞礼。第一步整体阅读(阅读上面的文字,先从整体上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高效阅读习惯]————————体裁
人物传记人物叔孙通第一段叔孙通简介从项梁——(1)——事项王——降汉王第二段时间汉五年事件群臣争功,叔孙通求制仪礼第三段事件(2)第四段事件(3)第五段时间汉七年事件仪礼大典答案:(1)从怀王;(2)征鲁诸生;(3)操练仪礼第二步精通细读(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积累下列基础知识)1.“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中的“益”与“益习其声,又近出
前后,终不敢搏”中的“益”意思相同,意为
。2.“度吾所能行为之”中的“度”与“度吾至军中,公乃入”
中的“度”意思相同,意为
。3.“若真鄙儒也”中的“鄙”,与“肉食者鄙”中的“鄙”意
思相同,意为
。4.“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与“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中的“因”用法相同,都为
词,意为
。5.“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与“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
中的“以”意思不同,前者为
,后者
为
。6.“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一句的句式特点
是
,其标志是“
”字。7.“公往矣,无污我”一句中“
”通:“
”,意
为
。8.“东乡”“西乡”中的“
”通“
”,意
为
。9.“及项梁之薛”与“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句中的“之”字用法不同,前者为
,后者
为
。10.“度吾所能行为之”与“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句中的“所”字用法不同,前者为
,后者
为
。答案:
1.渐渐;2.估量;3.见识短浅;4.连词,于是,就;5.介词,按照;与“下”连用,表次序;6.状语后置,于;7.无,毋,不要;8.乡,向,面向;9.动词,到;结构助词,的;10.……的;表被动。——————————————————————————[例2]翻译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1)败于定陶,从怀王。译文:(2)高帝曰:“得无难乎?”译文:(3)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译文:(4)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译文:(5)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译文:(6)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译文:[答案]
(1)(后来项梁)在定陶战死,(叔孙通)就跟随了楚怀王。
(2)高帝说:“只怕会像过去那样的烦琐难行吧?”
(3)皇帝说:“(你)可以试着办一下,但要让它容易通晓,考虑我能够做得到的。”(4)他们和皇帝左右有学问的侍从以及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进行演练了一个多月。
(5)于是皇帝乘坐辇车从宫房里出来,百官举起旗帜传呼警备。
(6)在大典之后,高帝(非常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参考译文]叔孙通是薛县人。等项梁到了薛县,叔孙通便投靠了他。后来项梁在定陶战死,叔孙通就跟随了楚怀王。怀王被项羽封为义帝,迁往长沙去了,叔孙通便留下事奉项羽。汉高帝二年(前205),汉王刘邦带领五个诸侯王攻进彭城,叔孙通就投降了汉王。汉王战败西去,叔孙通也跟了去终于投靠了汉王。汉高帝五年(前202),天下已经统一,诸侯们在定陶共同尊推汉王为皇帝。汉高帝把秦朝的那些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只是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可是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醉了有的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砍削庭中立柱,高帝为这事感到头疼。叔孙通知道皇帝愈来愈讨厌这类事,就劝说道:“那些儒生很难为您进攻夺取,可是能够帮您保守成果。我希望征召鲁地的一些儒生,跟我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廷上的仪礼。”高帝说:“只怕会像过去那样的烦琐难行吧?”叔孙通说:“我愿意略用古代礼节与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定新礼节。”皇帝说:“可以试着办一下,但要让它容易通晓,考虑我能够做得到的。”于是叔孙通奉命征召鲁地儒生。鲁地有两个儒生不愿走,说:“您所奉事的将近十位君主,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取得亲近、显贵的。我们不违心替您办这种事,我们不走。您还是去吧,不要玷辱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鄙陋的儒生啊,一点也不懂时世的变化。”叔孙通就与征来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他们和皇帝左右有学问的侍从以及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进行演练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帝可以试着来视察一下。”皇帝视察后,让他们向自己行礼,然后说:“我能做到这些。”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汉高帝七年(前200),长乐宫已经建成,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帝参加岁首大典。那礼仪是:先在天刚亮时,谒者开始主持礼仪,引导着诸侯群臣、文武百官依次进入殿门。廷中排列着战车、骑兵、步兵和宫廷侍卫军士,摆设着各种兵器,树立着各式旗帜。谒者传呼“小步快走”。于是所有官员各入其位,大殿下面郎中官员站在台阶两侧,台阶上有几百人之多。凡是功臣、列侯、各级将军军官都按次序排列在西边,面向东;凡文职官员从丞相起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于是皇帝乘坐辇车从宫房里出来,百官举起旗帜传呼警备,然后引导着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道贺。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员没有一个不因这威严仪式而惊惧肃敬的。等到仪式完毕,再摆设酒宴大礼。诸侯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敛声屏气地低着头,按照尊卑次序站起来向皇帝祝颂敬酒。斟酒九巡,谒者宣布“宴会结束”。最后监察官员执行礼仪法规,找出那些不符合礼仪规定的人把他们带走。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在大典之后,高帝非常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村小学教学培训总结
- 15寸笔记本电脑尺寸
- 315促销活动方案
- 2024年热塑性聚酯PBT工程塑料及合金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硅酮结构密封胶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水生生物学虾》课件
- 《消防安全预案培训》课件
- 《销售经理培训》课件
- 松鼠课件教学课件
- 山西省运城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数学试卷
- 2024年《论教育》全文课件
- 第2章 行车荷载分析-3
- 华为交换机常用配置
- 小学语文三上《目标检测》答案
- 工业设备安装交工资料各表格全
- 金属间化合物要点
- 旋挖钻施工方案(干孔)(共33页)
- 沧州市离婚协议书范本
- 北京市各区税务所地址电话
- 溢洪道稳定计算
- (完整word版)韩海军梅花易数秘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