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语和句式_第1页
文言词语和句式_第2页
文言词语和句式_第3页
文言词语和句式_第4页
文言词语和句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以及兼词。一、一词多义1、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1)连锁式。

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逐步延伸开来。如“寒”本义是冷,引申为寒冷季节,再引申为缺乏冬衣或受冻,又引申为贫寒,进而引申为恐惧、害怕。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寒门薄宦大渡桥横铁索寒

(2)辐射式。即词的引申义环绕一个中心,而从不同的方面展开,如“节”的本义,由其辐射产生的引申义有木节、关节、季节、节操、节拍等。

盘根错节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清明时节雨纷纷单于壮其节钿头银蓖击节碎

又如“负”,本义是背载物,载。引申为承受、承担,支撑;再引申为抱有、享有,又引申为依仗、凭借,进而引申为辜负、对不起等。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载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支撑3、久负盛名享有4、负势而上凭借5、誓天不相负辜负

2、多音多义词。

如“属”:

读shŭ,意思可以有:十三学得琵琶成,

名属教坊第一部(归属;隶属)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同一类人)读zhŭ,意思可以有:衡少善属文(连接)属予我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3、语境不同,词性不同,词义不同。

例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动词,恢复)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副词,又,再)山穷水复疑无路(形容词,重复,繁复)根据上下文去选择多义词在句中的正确义项。其次要养成平时多积累的习惯,只有储存的词汇丰富了,才能在运用中熟能生巧。练习策:振长策而御宇内策扶老以流憩蒙故业,因遗策退而论书策数:识盈虚之有数数罟不入洿池一曲红绡不知数范增数目项王汉王数羽十罪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齐谐》者,志怪者也博闻强志二、古今异义

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的古代词语今天词义扩大了,有的缩小了,有的失去了古代词语的意义,即意义转移了。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现象。1.词义扩大,

例:江、河2.词义缩小,例:金、瓦

3.感情色彩变化,例:卑鄙、爪牙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三、通假字(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如:北冥(声旁“冥”代替形声“溟”

)有鱼,其名为鲲小知(通“智”)不及大知

夙遭闵(通“悯”)凶;

零丁(通“伶仃”)孤苦;常在床蓐(通“褥”)

举酒属(属,通“嘱”)客

人生如梦,一尊(“樽”)还酹江月

赢粮而景(通“影”)从

传道受(通“授”)业解惑也

召有司案(通“按”)图拜送书于庭(通“廷”)

“从”代替“纵”,“取”代替“娶”,“当”通“挡”。1、形声辨义法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如:

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声字“材”代替声旁字“才”)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3)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

例如: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

声旁“巨”相同,“把守”)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云销雨霁(销,通“消”)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终老不复取(取,通“娶”)蒲苇纫如丝(纫,通“韧”)輮使之然也(輮,通“煣”)

2、同音不同形乃瞻衡(通“横”)宇汤之问棘也是已(通“矣”)

御六气之辩(通“变”)颁(通“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倍,通“背”)德也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通“无”)被(被,通“披”)坚执锐

3、不同音不同形而(而,通“能”)征一国者扁鹊望桓侯而还(还,通“旋”)四、词类活用1、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的活用;2、使动用法;3、意动用法。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怎么样1、动词的使动用法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3、名词的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

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活动词的使动:使宾语如何行动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臣请完璧归赵

使……完整眄庭柯以怡颜

使……和悦形容词的使动:使宾语具有某种状态3、名词的使动用法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使……称王舍相如广成传

使……住宿名词的使动: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某种事物意动用法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二、名词的意动用法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乐琴书以消忧

以……为乐且庸人尚羞之

以……为羞形容词的意动:认为宾语具有形容词的性质2.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襟三江而带五湖

以……为襟;以……为带

名词的意动:把宾语当作什么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主语客观上即事实上让宾语发生或将要发生某种变化。丰衣足食使动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什么,这种主观认识不一定与客观事实相符。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意动名词作状语1.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从(在、当)……”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2.表示比喻,可译为“像……一样”,“像……似的”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常以身翼蔽沛公3.表示对人的态度东向坐,西向对,师事之吾得兄事之4.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名词作状语指出下列各句中的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雄州雾列,俊彩星驰

3.宾主尽东南之美

4.而耻学于师

5.小学而大遗

6.六王毕,四海一

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8.项伯杀人,臣活之。

9.籍吏民,封府库

10.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1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总结第五册词类活用的词一、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或棹孤舟

襟三江而带五湖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然后图南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总结第五册词类活用的词二、使动用法川泽纡其骇瞩

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眄庭柯以怡颜徐孺下陈蕃之榻而征一国者总结第五册词类活用的词三、意动用法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乐夫天命复奚疑四、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虚词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代词人称代词,如“我、你、他、我们、咱们、自己、人家”疑问代词,如“谁、什么、哪儿、多会儿、怎么、怎样、几、多少、多么”指示代词,如“这、这里、这么、这样、这么些、那、那里、那么、那样、此、如此”文言中常见代词用法

人称代词用法代词例句第一人称吾/我/余/予/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复数:吾侪/辈/曹/属等吾属今为之虏矣第二人称平称:女/汝/尔/而/乃/若甚矣,汝之不惠尔从咸阳来/而母立于兹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尊称:公/子/君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子欲何往?复数:若属/公等/尔曹若属皆为之虏/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第三人称之/其/彼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文言中常见代词用法

指示代词用法代词例句表近指是/斯/此/兹/然是(这)时,曹操遗权书曰吾斯(这)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而母立于兹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表远指彼/夫/其彼(那个)童子之师表旁指他(别的、其他的)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表虚指或(有时、有人)左右或欲刃相如或师焉,或不焉表无指莫、无(没有谁/什么)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文言中常见代词用法

疑问代词用法代词例句表人谁、孰孰敢不从谁人不知表物、原因何、曷、胡何以知之?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来哉?表处所安、焉、恶(wū),恶乎(哪里)、奚沛公安在且焉置土石彼且恶乎待哉彼且奚适也副

词副词是指在句子中表示行为或状态特征的词,用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全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文言中可分为八类:一、程度副词1、表程度进步:益、愈、弥、尤、加、倍。2、表最高程度:甚、至、绝、殊、最、极、良、颇。3、表程度轻:少、稍、略。副词

二、范围副词1、表范围广:悉、咸、皆、尽、毕、具、胜、并、既。2、表范围有限:但、徒、第、直、独、止、啻、惟、唯。3、表总共或共同:凡、共、俱、并、同、相、相与。三、时间副词1、表过去:向、曩、尝、曾、业、业/既已、即、适。2、表正进行或正巧:方、会、适、质3、表时间短:俄、俄而、有顷、顷刻、少顷、旋、寻、斯须、少间、未几、既而、已而。4、表动作将发生:行、行将、且、垂。5、表时间终结:卒、终、遂、竟。副词四、情态副词1、表动作快:立、即、遽、猝、暴、亟、乍。2、表动作连续或反复:乃、遂、更、复、亦、辄。3、表动作经常与持久:每、时、雅、数、亟、恒、累、素。4、表动作短暂或特意:聊、且、姑、故、固、权。五、肯定副词表的确、确实:诚、信、良、必、果。六、否定副词表否定:弗、毋、无、勿、莫、微、未、非、匪。副词七、语气副词1、表猜测:殆、庶、几。2、表祈使:幸、唯、愿。3、表转折:顾。4、表反诘:岂、其、宁、独。八、谦敬副词1、谦词:窃、请、敢、敬、谨。2、敬词幸、垂、辱、惠。介词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关系的虚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介词后面一般有它的宾语。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介词的分类:一、表示时间,处所:从自自从于打到往在当朝向顺着沿着随着二、表示方式:按照按照依依照本着经过通过根据以凭三、表示目的:为为了为着

四、表示原因:因由于因为五、表示对象,范围:对对于把向跟与同给关于六、表示排除:除除了

七、表示被动:被叫让给八、表示比较:比和同文言文中的常见介词以(一)表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译为用、拿、凭、依据、按照、用(凭)……身份"等,如: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二)起提宾作用,"把",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练习①农人告余以春及②奚以知其然也?③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⑤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⑥猥以微贱⑦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并列关系连词: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等。连词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等。转折关系连词: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只是、不过、至于等。因果关系连词: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等。选择关系连词:或、或者、还是、亦、非…即、不是…就是等。假设关系连词:若、如果、只要、假使、倘若、即使、要是等。比较关系连词:好比、如同、似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等。让步关系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递进关系连词:不但、不仅、而且、何况、并、且等。条件关系连词:不管、只要、除非等。目的关系连词:以、以便、以免、为了等。文言中的常见连词而(一)表示并列关系。如: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表示并列时,而连接的两个成分有相同的主语,但互不影响(二)表示递进关系。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表递进时,后一个成分是在前一个成分的基础上引申出的。文言中的常见连词(三)表示承接关系。如: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表承接时,前后两个成分有时间上或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四)表示转折关系。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文言中的常见连词(五)表示假设关系。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六)表示修饰关系。如: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文言中的常见连词(七)表示因果关系。如: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论语》)(八)表示目的关系。如: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助词助词,又称为语助词。通常用于句子前、中、后,表示各种语气;或是用于语句中间,表示结构上的关系。文言文中常见的有:之、乎、者、也、矣等。分为语气助词、结构助词。文言中的常见助词

之(一)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不译。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四)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如:填然鼓之。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①……者,……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齐谐》者,志怪者也。②……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③……也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④……,……刘备,天下枭雄。秦,虎狼之国。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断。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2、在主谓之间加“乃、则、即、皆、本、亦、素”等词来表示肯定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臣本布衣(《出师表》)

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汝是大家子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人非草木富贵非吾愿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5、无标志,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今臣亡国贱俘宾主尽东南之美在古汉语中,是”多用作代词,很少用来表示判断。是岁,元和四年也。是乃仁术也。故事一则你能很快找出故事中的判断句吗?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此必苦李。(语意直接表判断)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4、故木受绳则直。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7、是可忍,孰不可忍?8、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二、被动句1、有标志的被动句①动词后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例:而君幸于赵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②用

“见”、“于”,“见......于......。”表被动。例:遂见用于小邑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注意:见放在动词前,还可以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如:“府吏见丁宁”,“慈父见背”,“见谅”,“诚请见教”等。③用“为”、“为……所……”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若属皆且为所虏。既自以心为形役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④用

介词“被”表被动。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忠而被谤,信而见疑2、无标志的被动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一试身手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1、(

)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C、帝感其诚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A2、()A、同舍生皆被绮绣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忠而被谤D、受制于人A一试身手翻译句子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年广东高考)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三、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2、定语后置句3、状语后置句4、主谓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是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1)未之有也。古之人不余欺也。僵卧孤村不自哀。

(2)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微斯人,吾谁与归?(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何厌之有?马首是瞻

惟命是从唯利是图(4)一言以蔽之。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是”“之”为标志)(介词宾语的前置)2、定语后置句

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而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