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上全册说课稿--北师五上全册说课稿--北师55/55五上全册说课稿--北师 《数的世界》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于河南省试验小学外国语分校的范苇,CERSP的房间管理风中芦苇。今日,我有幸作为网络选手参与这次说课大赛,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节《数的世界》,首先,我把对本节课教材的相识及大家沟通一下。 一,说教材: 《数的世界》属于“数及代数”的知识体系,是数论的初步知识。阅读《课标》第二学段可发觉,本节课的学习要结合现实的情境相识自然数和整数。在自然数(0除外)的范围内探讨倍数和因数。 教材编排在揭示倍数和因数概念时,是让学生依据现实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相识倍数和因数。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相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数等知识的基础上绽开学习的。本课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及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培育学生的数感,提高数学探究实力,解决实际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因为五年级已经学过相关的内容,所以用四年级的学生上课,依据对学生的前测得知:四年级的学生对分数和小数有初步的了解,对负数不够了解。对整数的理解不够全面。但是学生对数的世界充溢新奇,并具备确定的探究实力。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依据上述教材分析和学生调研,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在详细情境中相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相识倍数和因数.在1-100以内找到某个自然数的全部倍数. 2,在找数学信息,分类,解决问题等活动中。有条理的思索,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自主阅读课本,提高自学实力。 3,在数学及生活的亲密联系中,对数的世界保持爱好,给将来的数学探究活动增加动力。 依据对学生“学情”的调查及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相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能按要求找出一个数的倍数。教学难点是自主探究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设计及实施,是一段充溢着创建及激情的过程。这里凝合着很多网友和老师的才智。下面我重点说一说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结合情境相识自然数和整数。 本节课的情境设计经验了一个反复研探讨证的过程。从设计一篇蕴涵丰富数字的学生日记到回来教材运用情境图。通过对比实践发觉,课本情境图更适合学生发觉各种各样的数,突出数作为模型的作用。数学源于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我创设了“水果店”情境,先启发学生从“水果店”情境图中找出“6,4,5.8,3.6,-3,2,2.5,1/2,0”等一组数,然后抓住重点,让学生在分类阅读,质疑,比较视察等活动完成本课的重点:相识自然数和整数。 (二)小组合作,结合乘法算式相识倍数和因数。并探究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数学学习活动,要主动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的情境,本环节设计小组自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采纳“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绽开探究活动。先通过“助学卡”的引导,在小组内完成对倍数和因数的相识。自己再写一个乘法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老师抓住学生乘法算式中生成的资源。比如:4×5=20,2×2=4,对比质疑,为什么4一会是一个数的倍数,一会又成了一个数的因数了呢?学生通过反思进一步拓展,让知识得到深化。然后通过下面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索: (1)“找一找”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及同学沟通你的看法。 2,7,14,17,25,77 (2)你还能找到7的其他倍数吗? (3)找出100以内全部的7的倍数。 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有条理的思索,最终发觉方法。然后练习写出100以内全部的6的倍数。通过这样的形式突破本课学习难点,自主探究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学生经过30分钟的探究和学习有些疲乏了。我设计了一个“给数字找家”的嬉戏,重新在课堂中掀起高潮。每个小组一套卡片,在小组内操作。其中一组上黑板演示。把“4的倍数”贴在一个圈里,“6的倍数”贴在一个圈里。学生对其中的12和48一筹莫展。老师重新画集合圈,在两个圈中间出现共同的部分,直观的渗透集合思想。同时为学公倍数打下基础。最终回顾反思,总结收获,自我评价。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同时能正确评价自己,完善自我。 五,说评价。 本节课我很留意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时,不仅关注学生的参及程度,合作沟通的意识,数学思维的过程;更重要的启发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倾听,观赏,激励,互助,共同进步,体验学习的成功及欢乐。比如在推断一些数是否是7的倍数时,出现多种解决策略,对出现用除法推断的同学充溢观赏和激励,让学生相互评价,并感谢他的共享,对于自已的收获要自我确定,从而坚决自己学好数学的信念。 六,说反思: 最终,请让我借此机会谈谈参与这次活动的感想,本节课通过多次的设计,实践和反思,让我对教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通过活动反思,我认为最大的收获是:1.重新对情境的设计深化思索。一个好的情境能使课堂得到好的生成。2.在课堂中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有探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感谢大家! 《2,5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驾驭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驾驭能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联系学生熟识的场景,创设并串联情境,从课的开始出示的“我是一个兵”的训练场面到新课的开始都是采纳情境式串联起来,而且不是为了情境而情境,在接下来新知的学习中都是紧紧围绕这两个嬉戏,包括课的练习也采纳“赛场练兵”这样具有情境的词串联,使得整节课自然的成为一个整体项目,每一个场面都不显得突兀。 2,自主选择想了解的项目,给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权和优先学习的权利,没有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充共享受主动权,开心地接受新知。 3,敬重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在此基础上扶植学生进一步建构更为庞大的认知结构,充分让学生学会知识的正迁移。利用学生已有的找倍数的方法和对2,5倍数的特征的初步相识来概括出2,5的倍数的特征, 4,重点环节的处理水到渠成。把“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教学放到了练习的环节,使得练习不在单纯的是练习,,利用推断题出示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让学生在练习中也能不断的学习新知,避开了将一节课很程式化地分成几大板块,呈现出练中学,学中练的的融合模式。 5,重细微环节的珠圆玉润,每个细微环节我们都从整体上加以考虑,渴望能做到连接得体自然,例如在学习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环节,我们采纳先找出2的倍数,再找5的倍数的方法,然后改变集合圈的位置,让学生来想有哪些数字是要变化的,怎么变化,在不揭示“公倍数”这一概念的学习要求下,让学感知这一特点。 6,练习生活设计。利用“东方卫报”机动车的数量问题,让学生给出合理化的建议。同时还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三,说教法及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纳“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视察中发觉,在探究中沟通,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详细地说分为一下几种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去年军训的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需发展的要求。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得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究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育学生的自觉实力,思维实力,活动组织实力。 3,集体探讨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探讨,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讨,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2,5倍数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四,说流程 本节内容支配1课时,共分四个环节。 (一)由往届的“我是一个兵”春季趣味运动会做开始。 这一环节照片的出示很有震撼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 (二)新课(依据学生的选择随时准备方案的调整) 1,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这一环节学生易于驾驭,关键在于让学生领悟找寻特征的过程及方法。 2,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让学生利用刚学的找倍数的方法来找5的倍数,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3,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先让学生用老方法去找,却不能达到目的,再换一种实际操作的方法去找,既增加了学生动手的实力,又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补充题; 2,拓展练习,补充题。 (四)全课小节,反思。 六,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自然数偶数 奇数 七,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75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验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过程,理解并驾驭2和5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推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学习和了解偶数和技奇数的意义,会推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3,在学习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概括意识,合情推理实力,加深对自然数特征的相识,感受教学的奇异,增加学习数学的主动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春季趣味运动会图片) 谈话: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我校去年春季趣味运动会的一些照片。感觉怎么样? 过渡:今年的“我是一个兵”春季趣味运动会又增加好多好玩的项目。一起看看究竟增加了哪几项。 提问:你想先了解哪一项? 二,教学新课 (一)5人两足嬉戏(教学5的倍数的特征) 1,从图中你知道什么? 2,假如让你来支配,你准备让多少人参与竞赛?(3-4人) 3,能不能概括一下,这个项目选派的人数必需符合怎样的要求呢? 4,在自然数中,5的倍数有多少个?(多数个)5的倍数是无限个,我们无法一个一个地探讨,怎么办呢?那我们就先在1-100这一百个数中进行探讨,看看5的倍数原委有怎样的特征?(板书:5的倍数的特征) 5,这是一张百数表,请你在“百数表”上用三角形把5的倍数标出来。(老师巡察,提示学生有依次地找) 6,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哪些?指名汇报结果老师播放课件,先一个一个地标出前面四个。 7,须要一个个找下去吗?简单地说5的倍数在百数表中的什么位置。 8,视察一下1—100中“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四人小组沟通一下 9,这个特征对更大的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10,通过刚才的探究验证现在你能概括出5的倍数的特征吗? 11,过渡:利用这一特征进行推断。 练习: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0,552,255,2440,408,75,550052,5151 (二)选择二:“两人三足”(2的倍数的特征) 过渡:从“五人两足”嬉戏中我们探讨出了5的倍数的特征,再来看“两人三足”的嬉戏。(出示图) 1,想想这个嬉戏选派的人数必需怎样的要求呢? 2,2的倍数有多少个?(无限个)那它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和刚才探究5的倍数的方法一样,请你在百数表中用圆圈标出2的倍数,视察有什么特征? 3,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哪些? 4,请同学们视察一下百数表中“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四人小组沟通一下。 5,这个特征对更大的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6,2的倍数有什么样的特征?(指名说,同座位说) 7,利用这一特征推断 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 5,8,10,12,15,83,76,91,54,111,1163 (三)教学奇数和偶数 1,(指着集合圈)具有这些特征的数在数学上有特殊的名称,自学书74页想想做做上面的一段话,提问:你读懂什么?留意读“ji” 2,你认为偶数,奇数及我们过去学过的双数和单数有什么关系? 3,抢答:推断下列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出示:19,192,1923,1927,19278,192780学生推断。 4,依据自然数是不是2的倍数,我们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 (四)总结:今日这节课从“五人两足”和“两人三足”的嬉戏中我们找到了2,5的倍数的特征。 三,练习巩固 过渡:咱们一起走进“赛场练兵” 第一关: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出示题目:)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 12,25,48,60,72,354,345,1002,100,1605,776,2220 1,自己先填一填,汇报 2,这些数有什么特征?(个位都是0)都是什么样的数呢?(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思索:同时是2和5的倍数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 第二关: 推断:(1)是5的倍数的数的个位上就是5。 (2)自然数中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3)同时是2,5的倍数的数的个位上确定是0。 (4)2的倍数全是偶数。 (5)最小的自然数是1。 (6)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第三关: 下面两张表格是春季运动会期间学生矿泉水和午餐费用状况表,我们四年级各班中队长在收取矿泉水每人2元,午餐费每人5元后,交给了大队长,大队长一看这两张统计表,发觉出了问题。同学们,你发觉哪儿出问题了? 班级1班2班3班4班 矿泉水费用(每人2元)969710492 午餐费用(每人5元)240245258230 1,同座位轻声探讨一下。 2,说说你的理由。 第四关: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字。 (1)使11□是2的倍数,□里可以填() (2)使11□是5的倍数,□里可以填() (3)使11□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里可以填() 第五关:用0,2,5三个数组成一个三位数。(1)组成的数是偶数,(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你分别组成了哪几个数,写一写,汇报:你是怎样想的? 第六关:拓展生活 最近看《东方卫报》看到了这些数据,由于机动车较多导致拥堵现象较严峻。(出示堵车图片) 2,利用今日所学的知识,你能出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四人小组探讨) 全课小结:你看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就让我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光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改变了概念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实行从“扶”到“放”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爱好;让学生自主探究,探讨沟通;构建知识结构,深化内容层次;突出练习,强化概念;培育自学实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体现自身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我留意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支配也留意互动,沟通,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及课堂的主动性,主动性。 2,抓住了课堂生成点,如学生说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是偶数的数。特殊提出了个位数字和偶数是不同的概念,如100是偶数,但100不能作为个位的数字,即个位数字只能是一位数,而偶数可以是一位数,还可以是两位数,三位数等等。 3,在验证的过程中原来准备了计算器,但学生所列举的数可以可算,让学生可算并提示有时可算比计算器计算更加快捷。 4,环节之间能够水到渠成,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之间的生成。每个环节不会显得突兀,给人一种浑然一起的感觉。每个环节之间又有相应的重点内容,显得比较紧凑。 5,对于练习的设计选择时留意了梯度的支配,同时留意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练习的作用。在每个数字的选择上也是细心支配的,有正例,有反例,没有一味的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在教科书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和删减。《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青岛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驾驭了因数和倍数及2,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因此,使学生娴熟地驾驭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本节课的探讨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验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娴熟地推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实力目标:通过视察,揣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验3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以培育学生视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实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探究数的特征的一些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并从中获得主动的情感体验。 基于以上的相识,我确定了本课的 教学重点:理解和驾驭3的倍数的特征 正确推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探究并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三,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本节课主要采纳了以下教学法: 1.猜想验证探讨沟通2,自主探究体验感悟 四,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课件,实物展示平台,试验表格 2,学生准备:计数器计算器 五,教学程序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面临的很多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习”。这里的学习指学习方法,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简单上成机械刻板,味同嚼蜡的课,学生能死套规律推断,但学生的实力没能培育,智力得不到开发。本课的设计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取而代之以启发及发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点拨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去发觉规律,使全体学生主动参及,主动思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四个及学生的知识基础,特性发展紧密联系的活动。 活动一复习旧知引发猜想活动二自主探究合作验证 活动三应用规律体验感悟活动四反思总结自我提高 活动一复习旧知引发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属于数论的范畴,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而2,5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基础。我从学生的已有基础动身,先复习了2,5的特征,并通过老师的总结及引导把复习和导入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作猜想“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充分表达各种各样的猜想,或许有些学生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他的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而有的学生却有及之不同的想法。进而引发认知冲突,创设了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感受新知的产生过程,明确新课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并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 活动二自主探究合作验证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展示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视察,试验,揣测,验证,推理及沟通的数学活动中,初步理解和驾驭3的倍数的特征。在这里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 1,应用《百数表》,否定错误猜想。 在学生得出猜想后,我便引导学生找出百数表中3的倍数去验证,并在验证中推翻了刚才的猜想,由此,使学生意识到已经不能用原来的方法(也就是从数的个位上的状况)来推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而应当换个角度去思索。消退思维定势,否定旧迁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探究试验,发觉特征。 学生刚刚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从视察数的末尾数字到视察这个数的数字和,具有很大的思维跨度。学生很难通过独立的探究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这时,老师采纳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老师采纳让学生进行拨珠试验的教学策略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引导学生经验拨珠试验,填表视察,思索发觉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对3的倍数的特征相识随着试验的不断深化而越来越清晰,他们在试验,探究,猜想,验证的过程中,建构起对3的倍数的特征的整体认知。本节课虽然没有生动的教学情境,但这样做奇妙地把学生推上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始终沉醉在一种深厚的探究氛围之中,他们被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所深深吸引。这样的数学学习活动,才是真正的,生动活泼的,富有特性的认知过程。学生通过表象的累积,思维产生了飞跃,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数学模型。 3,举例验证,总结规律。 让学生在初步发觉规律之后,举例验证,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为了验证这一结论,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算出各位上的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并且运用计算器看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让学生汇报验证的过程,尽可能多地供应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不仅让学生初步学会了举例验证的方法,而且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活动三应用规律体验感悟 在这一部分,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设计了四个不同的练习。力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基础性,层次性,敏捷性,生活性,趣味性。第(1)题是基本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对新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有可能的话可以让学生在快速推断中感悟把3的倍数先去掉的推断技巧;第(2)题以图的的形式出示,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3)题是在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以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实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第(4)题旨在通过敏捷的形式发散学生的思维。 活动四反思总结自我提高 这一环节通过师生沟通的形式,使学生主动回忆,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把知识,方法再现的同时,亦体现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进一步反思总结,自我提高。 整节课让学生经验“猜想—验证—操作—再次猜想—再次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整个教学是把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实力的培育,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机结合起来,取得教学效益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找因数》说课教学内容:北师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找因数》 学生分析: 我班学生经过一年的接触和教学,基本上能在新授课时留意听讲,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能独立思索,不懂的问题能主动提出来寻求扶植。同时,能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学习的成果或发觉及时的表达清晰,班级中开始出现求异思维的气氛。 其次,在四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解一些因数和积的概念。学习本单元的前三个课时后,学生能基本因数,倍数,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这些为学生能顺当学习和驾驭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作好前期准备。 教材分析: 首先,“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生疏.本课教材设计以“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做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始,在学生理解问题“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的前提下开始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已经驾驭的基本阅历绽开的。 其次,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必需留意指导学生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思索的过程表达清晰。沟通的重点是学生思索的过程,体会用“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在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索”的方法,并逐步体会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终,在设计找因数的练习题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反馈时留意学生能否有序思索。 教学目标: 1.教学中扶植学生从已经据有的阅历动身,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索的实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全部因数。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归纳学习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阅历的实力. 教学重点: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有序思索的实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爱做拼图的嬉戏吗? 请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在你们的小组里用你们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也可以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 然后,把你拼摆的过程和你的伙伴说说。 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1,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画)长方形 (老师巡察,指导个别有问题的学生,搜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师:刚才老师在视察同学们学习时,发觉了很多同学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下面,把我们的学习成果在小组里沟通一下,看看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总结一下能拼出几种长方形?参及小组活动,指导学生总结学法.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学生代表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留意让学生指图说明。2,思索:请同学们在合作沟通中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或者用乘法思路想:哪两个数相乘得12?然后一对一对找出来。)全班沟通师:我发觉同学们真的很聪慧,谁情愿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思索的过程,再次体会“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一共摆了多少个吗?学生回答,老师同时板演:1×12=122×6=1212×1=126×2=123×4=124×3=12师:看得出来,同学们很专心思索,现在请同学们视察一下黑板的算式,你发觉了什么吗?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3种,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及时板书:1×12=122×6=123×4=12或:12=1×12=2×6=3×4师:由黑板上整理出的算式可见,12的因数有哪些呢?(1,12,2,6,3,4)引导思索: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呢?(通过以上的拼,画,小组沟通,学生已经有所发觉。)学生可能的答案:(1)我发觉积是12的乘法算式中,它们的因数都是12的因数。(2)我发觉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一对对的找12的因数。师:谁能按依次说出来?(1,2,3,4,6,12)3,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有依次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本环节自我留意:这里不应当是单一的巡察。老师要参及学生的活动。在活动中了解状况。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积累生成的素材。在课堂中要力求精彩。这个精彩源于教学中的生成问题。而生成的问题就在你参及学生活动中找寻。老师要学会延迟评价,不要急于主观解决问题。记得,学生能解决的老师务必不要代替。你给学生多大的空间,学生可能就会有多大的收获。而且调控难度及学生解决问题过程,很可能就会有精彩的过程出现。)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第8页“试一试”,留意关注学生是否留意有序思索。(9的因数:1,3,915的因数:1,3,5,15)2,师:同学们已经驾驭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沟通。(老师巡察,发觉问题及时解决。)第2小题小竞赛:看谁找的快3,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做第9页的第3题。(1×16=162×8=164×4=16)(16=1×16=2×8=4×4)(16的因数:1,2,4,16)4,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119432115,板书: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请同学们先独立思索,然后小组内沟通一下。师:谁能介绍不同的排队状况a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b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c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d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e还有一种,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1×48=482×24=483×16=484×12=486×8=4812×4=4816×3=4824×2=4848×1=4848=1×48=2×24=3×16=4×12=6×8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排法呢?指导学生用表格说明问题,巩固有序思索的习惯。每排人数(人)12346812162448需站几排(排)48241612862321师:同学们想一想,一共有几种排法呢?这种排队法有什么窍门?一共10种排法。a每种不同排法的数都是48的因数。b每种排队的方法和拼长方形一样,都是利用了找因数的方法。c有依次的表示一个数的因数……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四,总结及评价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用学到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做些什么?(拼图形的方法找因数;用找因数的方法设计图形;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问题。……)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并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排队,植树,排桌子,分小组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奇异,就看我们能不能发觉,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去看一看,想一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告知老师和同学们好吗?(本课自我留意: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细微环节,关注生成,关注解决问题……你只要充分的预设,就不会有问题的。记得自己的教学是为了学生,不是为了自己就可以了。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知识获得的同时,学会沟通,倾听,合作……一堂课,应当是师生共赢的过程。)转自怪老头的博客 《找质数》说课稿 敬重的评委老师,在座的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因数及倍数》中的第五节《找质数》。 我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五大方面进行说课的。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知识属于“数论”的范畴,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后面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对于“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学习有确定的困难。教材按前一节“找因数”的编写思路编写本课,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相识质数及合数。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为: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验探究质数及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及合数的意义;2)能正确推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3)在探讨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相识,感受数学发展的文化魅力;4),在猜想——验证——概括——理解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数学学习的方法。 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特确定本课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质数及合数的意义。 难点:能正确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有了利用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找因数的经验,为本节课再次通过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找质数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只是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存在确定的差距,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快慢之分。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老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因此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纳引导发和趣味法进行教学,以求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学生则主要采纳动手操作法,视察分析法和探讨法进行学习驾驭新知的。 四,说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充分敬重教材编写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力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及思想。在此,我主要采纳的是趣味教学法。 学生的认知活动将受课堂心情因素的影响,宽松,活跃,和谐的教学氛围能成为学生大胆探究,勇于创新的催化剂所以本节可,我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一个字—趣。 首先,导入课前互动部分。我及学生做了个猜年龄的嬉戏。老师今年30岁,有个学生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因数,问这个学生可能有多大?通过这个嬉戏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并且在学生猜年龄的过程中通过找30的因数,须要调动头脑中关于因数的知识,也为今日的学习做了很好的知识铺垫。 其次,在新课教学中,我以做拼图嬉戏引入,先让学生分别用2个,4个和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看看可以分别拼成几个长方形。在学生说出结果后提出质疑“是不是小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拼成的长方形个数就越多呢?”在学生给出否定的回答后,再让学生通过举反例加以论证。然后再抛出一个问题:“那及什么有关呢?”让学生进行猜想,当学生说出及因数个数有关时,接着让小组合作,分别摆出由2—12个小正方形组成长方形并填写书上表格(课件出示)在学生完成表格后,在引导学生视察表格思索:(ppt出示) 1,视察上表格各因数,你会有什么发觉;2,结合你的发觉将2—12各数按因数进行分类并说说这两类数分别有什么特点。(这点可以不说,直接出示), 然后让学生自学书本,看看数学上把具有这类特点的数分别叫什么数。从而达到理解这一概念的目的。(这一环节让学生经验了猜想—验证—概括—理解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对质数,合数的概念达到理解的目的。) 其次,在练习部分,老师先出示1—100的表格,(课件出示)让学生说说他是如何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会用概念去推断。在教知识的同时也交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生兴趣盎然的对这些数进行推断时,是快速抛出:“1,是质数吗?”这一问题引出学生的争论,将课堂用一次推向高潮。接着让学生依据标准的不同对自然数进行分类,从而能使学生很自然的把奇数及偶数,质数及合数加以区分。(这也是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其乐趣溢于言表。)接着我有设计了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以适应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总之,整堂课以学生为主题,老师为主导,通过引导学生“’猜想—验证—概括—理解”的学习过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积累了数学学习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今后学习数学的爱好及动力。 最终进行课后小节,让学生畅谈收获及体会。 五,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介明白,能突出重点。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如有不到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指责指正。 《数的奇偶性》说课稿一,说教材
《数的奇偶性》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在学习了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支配了多个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究和理解数的奇偶性,尝试运用“列表”和“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觉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经验探究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觉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体验探讨方法,提高推理实力。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确定的视察实力,分析沟通等实力。进行小组合作和沟通时,大多数学生能较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主见和见解。绝大部分学生情愿通过自主思索,小组内和全班范围内沟通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自己对问题的相识。
三,说教法:
为适应数学学科“实践及应用”的需求,依据培育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实现的须要,这节课我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策略,扶放结合,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和发觉,使他们能自主的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1,通过动手操作,运用列表法和画图法发觉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2,运用视察,揣测,验证方法得出结论,探究加法中奇偶的变化的过程,在过程中发觉规律。
五,说目标:
1,在详细情境中,通过实际操作,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觉数的奇偶性规律,并运用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验探究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觉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探讨方法,提高推理实力。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六,说重,难点:
1,驾驭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2,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说明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七,说流程:
(一),旧知回顾:
1,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
2,下面的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课件出示)
16
51
430
592
98
105
3,推断: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在此处设计导语:在我们探讨的自然数中,可以把它们按奇偶性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数的奇偶性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活动课,接着探究一下有关“数的奇偶性”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南方的水乡,有很多地方的交通工具是船,有很多人以摆渡为生,请看王伯伯的船,最初小船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向南岸,不断来回。船摆渡11次后,船停在南岸还是北岸?
(1)探究小船所在的位置:
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分析。(生口答)
师:请同学们选出其中一种分析方法,把分析过程写在草稿纸上。
小组沟通,汇报。摆渡次数
船所在的位置1
北岸
2
南岸
3
北岸4
南岸得出结论:奇数次停在北岸,偶数次停在南岸。提示:假如最初小船在北岸呢?老师引导学生探讨得出:奇数次及初始位置相对,偶数次及初始位置相同。出示问题:小船摆渡100次以后,停在哪里?为什么?师小结并进行学法指导,刚刚同学们用列表法和画图法(板书)对小船的位置进行了探究,这两种分析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常常会用到,你发觉了吗?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把一些繁琐的问题简单化和直观化。巩固训练:试一试:探究杯口的方向:师:把杯子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后杯子口朝下,翻动2次后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朝___。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吧。那翻动19次呢?生自主探究,汇报沟通。发散思维训练:师:自然数奇偶性很好玩吧?则刚刚我们利用杯子玩了个小嬉戏,你还能利用数的奇偶性的这一特点给同学们设计个小嬉戏吗?生回答。师小结:是的,我们可以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则请同学接着视察和探究:看看老师出示的数有什么特点。(2)探究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引导学生视察圆形和正方形里面的数有什么特点?(问:你发觉什出示探讨一:揣测:从圆中随意取出两个数相加,和是什么数?验证:随意写出两个偶数,它们的和是偶数。(学生举例)师板书结论:偶数+偶数=偶数(学生总结)师板书(依次写出视察--揣测验证—结论的探究方法)。师生小结探究方法。学生自主探究方块中的奇数加奇数有什么规律。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有什么规律。独立完成后小组沟通并汇报发觉的奇偶数规律。(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完成数学书P15第(7)题。2,皮皮和牛牛在练习打球呢,皮皮先来,打一次后到牛牛那,打第二次到皮皮这,那打到第20次时球在哪边?3,15个苹果两个小挚友分,若每个小挚友都分得奇数,能分吗?为什么?4,有三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每次翻转2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杯口全部朝下,为什么?5,小明的爸爸是1路公共汽车的司机。每天早上六点准时从牧羊场发车开往二公路,1个小时后又从二公路开往牧羊场。这样来回来回。请问中午11:30小明要给爸爸送饭,应送到哪儿呢?(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2)你用什么方法驾驭了知识?(3)学了这节课,你还想探讨奇偶数的什么规律?(五)拓展作业:1,今日我们探究的是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则减法中呢?乘除法中呢?数的奇偶性是如何变化的呢?请同学们课下接着探究,好吗?2,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数(“偶数”个)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数(“奇数”个)八,说板书:在板书中反映出本课的两个主要知识点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一是运用画图和列表法,通过摆渡活动得出的结论:初始位置及奇数次相对,及偶数次相同。二是运用视察,揣测,验证探究出的奇数和偶数在加法中的变化结论。详细如下:数的奇偶性画图法列表法初始位置及奇数次相对及偶数次相同视察揣测验证结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第二单元比较图形的面积比较图形的面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中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比较图形的面积。比较图形的面积是在学生驾驭基本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教材这样支配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视察比较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懂得面积比较方法的多样化。同时,也让他们知道确定一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不仅是依据图形的形态,更重要的是依据图形所占格子的多少来确定的。这样,也为学生自己探究基本图形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教材突出的特点是:一是把方格纸做为载体,呈现各种形态的平面图,并提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知道的,及同学进行沟通”的要求。这样为学生供应了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能依据自己的阅历,选择不同的图形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驾驭一些比较的方法。二是激励学生自己探究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沟通,让学生体会到比较面积大小方法是怎样的。教材中虽呈现了3个小卡通人物提出的3种比较方法,可是学生在课堂的实际活动中,还会出现更多的方法,这样的开放式的教材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变的更聪慧,思维更灵敏。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市区边缘,班额人数较多,我所任教的两个班学生共152人,这给特性化地教学带来较在的不便。为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大力培育学生的综合实力,拓宽学生视野,改变学生的方式,渐渐尝试建立发觉问题――自主探究--说明应用的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从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学生已驾驭了基本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先复习如何知道面积大小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比较各种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会比较方法的多样化。在开展活动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他的依据是什么,通过这些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图形的形态不同,但面积都是相等的,最终应用自己所驾驭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培育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及人合作沟通的实力。教学目标: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推断图形面积的大小。2,通过沟通,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3,体验图形形态的变化及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老师应留意的训练意识:视察,比较,独立思索,操作,沟通,知识,方法并进。教学重点: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图形的等积变换。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1,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出示挂图)1,提出看图要求:你都看见什么图形?(2)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动手操作(打开学具袋,运用及挂图配套的图形进行比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不规则图形。)提问:想知道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面积呢?(数方格)2,提出活动要求:现在请大家数一数每个图形的面积预设:(1)通过数格子得到图形面积(2)用数格子的方法数不出来怎么办?(适当提出来大家探讨方法,或者选择出能数方格的图形)(3)可能有部分学生能通过不同方法得到图形面积。自我留意:教材中把方格纸作为载体,呈现各种形态的平面图形。借助方格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是为了学习没有格时怎样求图形面积做准备。(4)汇报沟通: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①4.5②6③4.5④9⑤6⑥6⑦9⑧12⑨4.5⑩10.5(11)15(12)15(13)153,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1)将图中面积相近的图形分类,让学生分组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提出操作要求:你想怎么比较呢?(巡察了解活动状况,个别指导,发觉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3)在小组活动之后,同学进行沟通方法。(主要是相互沟通阅历,)1=32=5=65+6=81+3=4=79+10=11=12=13(4)思索: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汇报时,要指导学生说清自己发觉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个人留意:学生归纳整理出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的方法。然后再全班以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一个组说后其它组补充,最好能边汇报边展示,汇报时可以是组内成员合作进行我应当预设可能的汇报结果:即我的教案中的几种都要心中有数,但此时学生可能只能汇报出书上提示的几种。这时学生汇报有几种就引导大家总结出几种,不必把每种都总结出来评价应依据汇报的状况随机进行。(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阅历,能选择不同的图形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并通过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驾驭一些比较的方法。)三,巩固练习(完成后面几个图示的任务)1,你们能用自己归纳出来的方法推断下面哪些图形的面积及图(一)一样大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第一个练习重点用分割,平移的方法来推断。)个人留意:假如学生在第一环节没这类方法,这时应引导归纳并补上。主要须要学生去体会图形变化面积没变,为什么面积没变就须要分割平移?去证明体会是目的,而是体会图形变化面积没变=等积变形。渗透一种数学思想,为今后学习面积公式推导打基础,还有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不用给学生概念,会意就行了,只要老师自己明白就行,主要是为学生学习以后的面积计算作铺垫。2,你认为下面的哪个图形补上去就能使这个图形变得完整?为什么?(让学生探讨视察补哪块图形好,培育学生视察实力。)3,同学们专心想想:假如下面的方格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一平方厘米,你能画出三个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的不同图形吗?用你们手中的方格纸试一试。(依据自己的理解画图形,只要面积是否12平方厘米都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画图形,只要面积是否12平方厘米都可以。)(1)独立操作(巡察检查并且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完成的状况,巡察的过程中应留意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2)全班沟通个人留意:我觉得画图型的这道题比较重要,假如学生画的比较简单,我可以提示一下。这个学习活动中学生画出来的图形不用分类,只是激励学生尽量画出矩形以外的其它图形就行,目的是体会等积变形。4,拿出学具袋里两个图形,请你试一试它们可以拼成下面的哪个图形?(1)独立操作(2)沟通演示(3)扩展:你还能用这两个图形拼成新的图形吗?(4)独立操作(5)在黑板上粘贴沟通演示实力升华: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是否发觉了哪些有数学思索价值的东西呢?学生归纳:图形的形态不同,但它们的面积都是相等的。或者结合生活实际例子:比如装修中,地板或墙壁的图案,很多都是用的等积变形而构成的,把这道变成及生活接近的,让学生去当设计师。(此环节视状况而定)地毯上的图形面积说课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第18-19的例题及“练一练”。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利用方格图比较图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渗透面积计算的策略思想。教材呈现了地毯的一部分,让学生通过视察探究出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至于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老师不必要过早提示,对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老师应当赐予适当激励。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虽然在生活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不规则图案,但是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比较有困难。本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学校各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差。但是由于老师常常进行数学探究课的教学,因此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多样,对于最基本的逐个数的方法都能驾驭,在教学中,重点要放在“化整为零”和“大面积减小面积”上,尽量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然后老师再赐予适当的指导。教学目标1,知识及技能(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困难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2,过程及方法(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2)学会及人沟通思维过程及结果。3,情感看法及价值观主动参及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溢着探究,体验数学及日常生活亲密相关。重点难点及处理问题的策略1,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将图形进行分割,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简便性。难点是敏捷运用方法。2,借助图形,让学生动手,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新课。我要说班里每位同学都是优秀的设计师!因为大家都在设计着自己美妙的将来,所以在很用功的学习。渴望大家接着努力,使自己美妙的设计成为现实。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同行——一位地毯图案设计师,设计的图案。课件展示地毯上的图形,让学生细致视察图形特点,说发觉。地毯是正方形,边长为14米……蓝色部分图形是对称的,师:看这副地毯图,请你提出数学问题。依据学生的回答展示问题:“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师板书课题:地毯上的图形面积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假如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平方米,,则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呢?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索,解决问题,怎样简便就怎样想,并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2,小组内沟通,探讨3,班内反馈请学生汇报蓝色部分面积,重点汇报求蓝色面积的方法。对于每一种方法,只要学生说得合理都给以确定。学生的答案或许有:(1)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为了不重复,在图上编号;(数方格法)(2)因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数出一份中蓝色的面积,再乘4;(化整为零法)(3)用总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大减小法)(4)将中间8个蓝色小正方形转移到四周兰色重叠的地方,就变成4个3×6的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转移填补法)4,学生总结求蓝色部分面积的方法。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课本第19页练一练)1,第1题(1)学生独立思索,求图1的面积。(2)说一说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满一格的当作半格数”。2,第2题独立解决后班内反馈。3,第3题(1)学生独立填空。求出每组图形的面积。学生完成后班内沟通反馈答案。(2)学生视察结果,说发觉。第(1)题的4个图形面积分别为1,2,3,4的平方数;第(2)题及第(1)题进行比较,第(2)题的3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前面一组题的前3个图形面积的一半。四|,全课小结,课后拓展今日我们进行了那些活动,你收获了什么?师: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可以“大减小”,还可以转移填补。假如没有方格图,我们该怎样解决一些图形的面积呢?明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接着学习。课后,有爱好的同学可以在空白方格纸上设计一些你喜爱的图案,让你的同桌帮你算一算图案的面积。动手做说课稿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20—2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相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并能够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过程方法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知高,并通过自主探究及合作沟通初步驾驭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的画法。
3,情感看法目标: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和认知迁移实力,在自主构建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数学学习的信念。二,教材分析“底和高”是在相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以此来进一步相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本课时内容以直角以及垂直为知识基础,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识为认知背景,教材利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做成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作为认知情境,绽开自主活动,让学生主动积累高的表象,并形成高的概念。值得留意的是:本课时相识的高主要指图形内的高,而对于图形外的高不作要求。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所任教的两个班学生共110人,这给特性化教学带来较大的不便。为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大力培育学生的综合实力,拓宽学生视野,改变学生的方式,渐渐尝试建立发觉问题――自主探究--说明应用的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学设计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相识了长方形,谁来说说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四条边相互垂直,四个角都是90°。
2,老师手里有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片,假如把它做成长方形,应当怎样剪?有几种剪法?学生利用自己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和剪刀尝试操作以后,分小组进行沟通。
3,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剪拼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到展示台前汇报,并把不同剪法的纸片贴到黑板上。
4,引导学生视察不同剪法中的剪痕有什么共同点,结合学生的回答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平行四边形边上的一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就叫平行四边形的高。
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1,探究高的画法
(1)要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须要用到什么工具?(直尺,三角板)师:谁来为同学们演示一下你的画法?
(2)师生共同总结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方法。把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对齐(如图),从边上的一点画对边的垂直线段,就是它的高,用虚线表示,垂足所在的边叫平行四边形的底。
(3)学生在平行四边形中练习高的不同位置的画法,并在练习中体会和感悟平行四边形的高有多数条。
2,画梯形的高。
(1)出示梯形:我们已经学会了画平行四边形的高,同学们知道梯形的高怎样画吗?
(2)学生独立操作,展示不同作品。
(3)引导学生思索: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有什么联系和区分。
3,画三角形的高。
(1)师:同学们表现都很不错,已经会画两种图形的高了,老师想考考同学们,你们会画三角形的高吗?学生在准备好的锐角或直角三角形中尝试画高。
(2)师:谁想来展示台前介绍一下自己的画法?学生汇报,留意订正错误画法。
(3)总结归纳三角形高的画法,并在练习本上练习画高。
(4)师:大家知道三角形的高有多少条吗?有的学生认为有三条,有的学生认为有一条(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老师适时点拨。
4,总结归纳: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你认为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结合学生回答,媒体展示:。
三,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1,标出下列图形的高以及相对应的底。
2,画出下面图形给定底边上的高。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能把你的收获告知大家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部分完成说课。一,说教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驾驭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以及相识了平行四边形,清晰了其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打下基础。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学习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依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及内容的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中驾驭4~6学段空间及图形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能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实力目标:理解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育学生抽象概括的实力。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及生活的联系。依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实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能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二,说教法,学法。依据本课学习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情,在教学方法方面留意:“加强基础训练,创设主动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适时练习,培育实力。”主要采纳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我将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启发学生视察思索,激励人人参及,对有困难的学生适时引导扶植,采纳“玩中学,学中玩”主动开展探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三.说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有四大部分组成:情境导入,合作探究,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第一部分“情境导入”我利用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长方形比较大小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设计意图】:比较的方式引出课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成功地将他们带到新课的学习当中。以长方形面积为切入点为学习平行四的面积计算公式奠定基础。第二部分“合作探究”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首先将课本翻到80页,不足一格的按半格算,数一数,这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由几个小格组成?(板书:数格子)小组探讨,视察比较两个图形的关系,并完成表格,一个方格代表1㎡。这里我会提问:你发觉了什么,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它们有什么关系呢?从数格子方法的缺陷引出课题2.操作验证=1\*GB2⑴在这里我首先会提问:不数方格,能用其它方法来证明它们面积相等吗学生拿出学具平行四边形三角尺小刀=2\*GB2⑵此时引导提示:刚刚有同学说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后再计算它的面积,那我们要怎么剪才能使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呢?这其实就是计算平行四边行面积的第二个方法就是割补法。(板书:割补法)=3\*GB2⑶为了验证猜想我设计了小组探讨:二人一小组,先通过自己的思索向组员介绍你探讨方案;组员协商如何通过画一画,剪一剪等方法来进行操作探讨;由组进步行操作,组员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可以请老师帮忙;比一比哪组同学能快速解决问题。=4\*GB2⑷展示学生作品:不同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提问:视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觉了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则面积公式就是S=ah(边说边板书)【设计意图】:经验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育学生的探究实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实力。第三部分“巩固练习”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我总共设计了四个题目:1.课件出示出示例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我们依据什么公式来列式计算,学生试做,并说说解题方法,指名板书。(板书:S=ah=6×4=24㎡)完成学案试一试,做一做课件出示填空题,选择题,推断题【设计意图】:练习不同题型的题可以加深印象,更好地理解,以及拓展延长。第四部分“课堂小结”回想一下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需知道什么条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设计意图】:这样总结,不仅有利于巩固和梳理知识,还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知道如何评价别人的表现,也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思想。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面积长方形面积=长×宽4×4=16(m²)││││││4×3=12(m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低×高4×3=12(m²)《三角形的面积》说课设计一,说教材《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间及图形领域中探究规则图形面积中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充分相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娴熟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并且在本单元探究活动(一)中,学生经验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的思想。所以,我们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将教会学生预习,让学生在猜想,视察,操作中自主归纳公式运用公式作为本课的侧重点。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及教材的编排特点及学生的学习须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及技能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探究,精确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娴熟进行计算。过程及方法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践问题。情感看法及价值观: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实践实力,探究意识,合作精神及创新精神;同时使他们获得主动,成功的情感体验。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来获得知识,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推导和运用。难点: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觉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四,说教法,学法《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及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及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实行探究发觉法和探讨法。老师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将三角形通过剪,拼等方法转化为已学过图形的面积,底,高的关系,从而发觉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每个人的思维实力,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学生在探讨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可见探讨法在教学中是特别重要的。比较法在这节课中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将三角形转化成各种图形时,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觉三角形及转化后图形的面积,底,高的关系,从而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中除以2的道理。二是比较探究的方法,虽然转化后的图形不一样,但都可以归纳为“三角形面积=底×高÷2。操作,探究,探讨是本节课的重点,是一个“放”的过程,是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老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五,教学准备学具及教具的准备: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两个。六,说教学过程依据这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过程。(一)复习,激活从前阅历老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并复习三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问:还记得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的吗?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的从前阅历,引发转化思想。然后出示一个三角形纸板,提出:刚才那些图形的面积会计算了,那大家能否帮我想想怎样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有的学生会提出数方格看面积,但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数方格遇到不完整的方格怎么办?有的可能提出数方格不便利,能否有一个计算公式?(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老师让学生视察已学过的几种图形,先猜想如何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再小组沟通,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学具(每个小组分别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老师点拨,归纳公式。在小组充分操作,探讨,沟通后,出示课件,及学生一起总结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直角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直角三角形的高。并对表现精彩的小组赐予表扬。再次提出挑战性问题:则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之间是否也有这样的关系呢?同学们想不想亲自来验证一下?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此环节采纳小组合作,自由发挥,自主探究,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最终每个小组选代表边演示边汇报探究结果。我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得出: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每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学习,他们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理解得更加透彻,能清晰的相识到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老院老人康复理疗师福利待遇制度
-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件
- 《人力资源招聘测试》课件
- 2024年桶装水配送与水质检测服务合同书3篇
- 房屋赠与合同
- 2024年新型城镇化项目施工工伤赔偿与责任共担合同2篇
- 2024年生猪销售与养殖场市场营销策略合同3篇
- 2025年黔南驾校考试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5年沈阳货运资格证考试答题20
- 2025年朝阳从业资格证货运考试答案
- 2024房屋转让合同协议书
- 国开2024年《机械设计基础》形考任务1-4答案
- 个人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范本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附答案
- 弘扬教育家精神让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课件
- 【MOOC】统计学-南京审计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蓝天救援队培训
- 国开(北京)2024年秋《财务案例分析》形考作业答案
- 当水墨邂逅油彩(北京师范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测试卷(原卷版)
- 超声透药治疗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