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课件】高一语文李白专题 课件(共46张)_第1页
【公开课课件】高一语文李白专题 课件(共46张)_第2页
【公开课课件】高一语文李白专题 课件(共46张)_第3页
【公开课课件】高一语文李白专题 课件(共46张)_第4页
【公开课课件】高一语文李白专题 课件(共46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白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皮日休《刘枣强碑文》第一章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李白《远别离》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是盛唐精神和盛唐诗歌主流的伟大代表。他的欢乐,他的烦恼,他的追求,他的愤懑,都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他思想的复杂性,既同他经历中几次重大挫折有关,也同当时思想解放的时代特征有关。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基调,是诗人的个性、诗人的豪气的必然反映,也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特征的深刻反映。1.蜀中时期(25岁以前)2.出蜀漫游时期(25-42岁)3.长安三年(42-45岁)4.再度漫游(45-55岁)5.安史之乱时期(55-62岁)李白李白生平(青少年时代)25岁前,他一直在蜀中读书习剑、隐居学道,曾漫游成都、峨眉。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还向赵蕤学习纵横术。广泛的学习和多种思想影响,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基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25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经巴渝,出三峡,游洞庭、江浙一带,后定居湖北安陆,开始“酒隐安陆,蹉跎十年”(《送侄耑游庐山序》)的生活,娶宰相许圉师之孙女为妻。开元十八、九年,因得罪安州长史而入长安,求荐不成,又出游荆湘、太原、南阳等地。开元28年(740)移居东鲁(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等移居徂徕,游泰山,号“竹溪六逸”。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这十余年中,他游名山,访道士,与孟浩然、王昌龄等结识交往。他“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与韩荆州书》),虽无所获,诗名却日益显著。(据记载孟浩然因为与李白喝酒错过了入朝做官的机会,李白作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开元二十七年(739),是李白与孟浩然最后一次见面,次年孟浩然去世。)《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奉诏入京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他一心以为壮志将酬:“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书情赠蔡舍人雄》)。但玄宗命他供奉翰林,不过要他歌功颂德,侍宴助兴罢了。失望之余,他傲睨权贵,放浪形骸。(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因他的行为诋毁交至,不得不于天宝三载(744)自请放还。“君王虽爱峨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古来共叹息,流泪空沾裳”(《古风·燕臣昔恸哭》)这是李白一生的重要转折时期,政治上的失意,对腐朽的上层统治集团和黑暗的现实深刻的认识,由此他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抨击权贵、抒发愤懑的诗作。(如《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远别离》等)再度漫游在出京后到“安史之乱”爆发的十年期间,是李白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他先后在洛阳、梁园、兖州等地与杜甫交游,时间虽不过两年,两人却真诚无间,成为文坛佳话。在梁园娶宰相宗楚客孙女为妻。(当时李白已经名满天下,而杜甫还是个没有诗名的小青年)在齐州紫极宫,他曾请北海高天师授菉。还漫游了吴越、幽燕。天宝十一年(752)的幽燕之行,他洞察到安禄山的野心,忧心如焚。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在揭露批判的深度、广度上都更进了一步。大鹏折翅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虽避地剡中,隐居庐山,却时刻关心着社稷民生的安危。至德元年(756),永王李璘以抗敌平叛为号召,邀请李白入幕。次年,永王以谋反罪受讨伐,被部下所杀。李白也以附逆罪入狱,流放夜郎。乾元二年(759),途中遇赦。经江夏、岳阳、浔阳至金陵。往来金陵、宣城间,还念念不忘靖乱恢复的大业。上元三年(762),病逝于当涂。有《李太白集》行世。

李白墓

白居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渚蓣溪藻犹堪荐,大雅遗风已不闻。解题

1.李白诗歌的艺术特征是以大胆的想象与夸张创造出

神奇莫测的艺术境界;

2.李白的诗歌往往起句突兀,一开始就以惊人的语句先声

夺人;

3.富于游仙的色彩;解题

李白诗风产生的社会原因:1.开元、天宝年代是一个富于理想与进取精神的时代;2.道教以为修炼可以得道,乘云气、驭飞龙,即身成仙,李白颇受影响;3.自屈原、庄子以来浪漫主义的传统影响;古来文章有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我闻当今有李白。……多不拘常律,振摆超腾,既俊且逸。

(唐·任华《杂言寄李白》)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道侠,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

(清·龚自珍《最录李白集》)李白流传至今的诗歌有九百多首,乐府诗几乎占其诗四分之一,他是唐代写乐府诗最多的诗人,也是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入诗最多的诗人“他在继承前人创作总体性的基础上沿着原来的主题、形象、气氛、韵律向前发展,即在同一方向上把这题目写深、写透、写彻底,发挥到淋漓尽致,无以复加的境地,从而使后来的人难以为继,再也无法在这一旧题内超越他的水准。”——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郁贤皓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

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

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

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

竹上之泪乃可灭。内容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是上元间李辅国、张皇后矫制迁太上皇(唐玄宗)于西内时,这时玄宗因禅位而失权。此诗借人国柄而失权,失权则虽圣哲也难保其社稷妻子,其祸必至。另一说认为应在天宝之末、安史之乱之前,当时玄宗年事已高,疏于政事,国权归李林甫、杨国忠,而兵权归安禄山、哥舒翰。萧士赟曰:“太白熟观时事,欲言则惧祸及己,不得已而形之诗,聊以致其爱君忧国之志,所谓皇英之事,特借之以隐喻耳。”(天宝十一年,李白曾北游幽燕,目睹了安禄山的气焰熏天,他已开始预感到祸乱即将发生。)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王琦谓:此两句为倒装句法,谓生死之别,永无见期,其苦如海水之深,无有底止也)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惨惨、冥冥:无光、阴晦貌。“古今诗人有《离骚》体者,惟李白一人,虽老杜亦无似《骚》者。”——宋·曾季貍《艇斋诗话》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此为紧缩句,即“尧当之也禅舜,舜当之也禅禹。”禅:帝失势后被迫让位;《史记·五帝本纪》:尧年老德衰,为舜幽囚于平阳,并隔绝其子朱丹,使父子不能相见。《国语》:舜征服南方有苗国,死于苍梧之野。九疑:即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界,因九座山峰连绵相似,不易分别,相传舜葬于此。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帝子:指娥皇、女英。痛苦的长久深远,除非苍梧山崩绝,湘水都断流,竹上之泪才可消失。注: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写过一首七律引用娥皇女英的故事。即《七律·答友人》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壹贰叁以香草美人来寄寓丰富的政治情怀议论、抒情和情景描写穿插得妥帖自然那“断如复断,乱如复乱”的感觉恰好体现出诗人纵横旷达,行云流水的风格,整首诗虽然充满着凄苦之情,然而气势磅礴,如同江河一泻千里。太白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涛浪自涌,白云卷舒,从风变灭。此殆天授,非人力也。(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太白歌行祖述骚、雅,下迄齐、梁七言,无所不包,奇中又奇,而字字有本,讽刺沉切,自古未有也。后人宜以为法。(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二)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第二章《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李白五言律诗特点:青莲作近体诗如作古风,一气呵成,无对待之迹,有流行之乐,境地高绝。(清·田雯《古欢堂集杂著》太白五律,平易天真,大手笔也。(清·吴乔《围炉诗话》)太白五言律,如听钧天之乐,心开目明,如望海上仙山,云起水涌,又或通篇不着对偶,而兴趣天然,不可凑泊。(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解题

五言律诗,友情诗此美孟之高隐也。言夫子之风流,所以能闻天下者,以少无宦情,老不改节也。此诗当是开元二十七年(739)李白过襄阳时重晤孟浩然而作,其时孟浩然已届晚年,故诗云“白首卧松云”。次年,孟浩然即病疽背而卒。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开篇点题,指出对孟浩然的敬仰。孟浩然是盛唐时期一批主要诗人中唯一没有做过官的,只是在张九龄任荆州长史的时候做过幕僚,没有正式的官职却名满天下。赠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轩冕:古代卿大夫之车服,诗中借谓官爵俸禄;“红颜”对“白首”,概括了孟浩然从少壮到晚年的生涯,不受荣华富贵诱惑、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赠孟浩然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中圣:古时嗜酒的人,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见《三国志·徐邈传》。中圣在这里是喝醉酒的意思。诗人着意刻画孟夫子风流倜傥/潇洒傲岸的风格气度。赠孟浩然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作者直抒胸臆,表示对孟浩然高洁品行的景仰。(虽然这首诗是名作,但从五言律诗的角度看这首诗是有问题的,如“红颜弃轩冕”和“白首卧松云”都是一样的意思,用一两个词汇意思接近是小缺点,如果上下联意思重复就叫“合掌”,在古代科举考试那就很难通过了。艺术特色赠孟浩然1.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李诗纬》)2.语言自然古朴。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中二联不拘泥于对偶声律,在自然流走中增加摇曳错落之美。3.用典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七言律诗特点:青莲集中古诗多,律诗少。五律尚有七十余首,七律只十首而已。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然有对偶处,仍自工丽;且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溢出行墨之外。

(清·赵翼《瓯北诗话》)具有飘逸风格的李白,由于性格上不受拘束,艺术上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因此很少写格律谨严的律诗。(七言律诗到杜甫手里才完全定型)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为李白奉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