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复习二轮:考情分析自主命题以来的广东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体现“浅易”特点:1.选材以诗词为主。广东自主命题的9年,只考查诗词没考过元曲。2.朝代以唐宋为主。唐诗宋词是古代诗歌最为鼎盛的两个时期,9年中考了7年的唐宋作品,另外还考查了元代和清代的诗歌。淡化对时代政治背景的认知。3.名家名篇相对减少(只考过教材出现过的考生熟悉的杜甫和苏轼的作品),中学生不熟悉的作品比重加大,即使是名家也多不是名篇。所考诗歌考虑与本省相关,如2006年的清诗,广东诗人谭敬昭写的《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诗人登上越秀山顶,抒写对珠江的愉悦感受。4.题材上突出写景诗和咏物诗。古诗的题材大约有十多种,命题者主要选取了便于考生把握的两种。5.篇幅上是短篇,即是律诗或者双阕的词。太短和太长的诗歌均不便于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也不便于试题的命制。6.考法上侧重考查诗歌的写作技巧。相对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来说,表达技巧的考查更为具体,更容易让考生回答。所以9年中只考了4年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但是诗歌的表现手段年年在考。考查体现了新课标对鉴赏能力的核心要求。快速读懂诗歌,准确概括主旨
临场常遇两大得分障碍:读不懂诗,不会表达。一、读诗:由语言到情感,层层读懂诗歌内容,全面概括主旨1.“读懂”的作用: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读懂是鉴赏评价和准确表述的基础。2.怎样才算读懂?①理解诗句内容: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能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化为散文。②领会思想感情: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要注意准确表述,要学会概括出诗歌的主旨)3.如何读懂诗歌:1).读懂第一步:理解诗句内容: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大意: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冥坐中惊醒。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2).读懂第二步:领会思想感情:抓住信息品读,合理联想揣摩(1)知人论世:诗人生平经历、诗歌写作背景(有注释一定要关注!)知人世外桃源:疲惫灵魂的皈依—陶渊明诗中有画:描摹景物的顿悟—王维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张扬—李白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见证—杜甫强者宣言:永不放弃的追求—刘禹锡明白晓畅:现实主义的革新—白居易放浪形骸:盛事难再的挽歌—杜牧委婉隐晦:迷惘无助的宣泄—李商隐论世: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2).读懂第二步:领会思想感情:抓住信息品读,合理联想揣摩(2)诗句信息:标题、意象、情感关键词句(特别关注诗眼、首尾句)、典故……(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
题目包含诸多信息,或揭示内容,如《观书有感》;或展示思路,如《望月怀远》;或流露情感,如《西宫春怨》;或表露神情,如《寻隐者不遇》:或托物言志,如《咏蝉》;或怀古咏史,如《石头城》等。
题目为我们打开了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例如:刘桢的《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整首诗只言松而不言人,如果不在题目“赠从弟”上下功夫,很难把握其主旨。由题目明白了诗是赠堂弟的,才可能理解该诗托物言志,借咏松树来勉励堂弟保持节操的主旨。例如: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赵嘏的《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两首诗中的“故园”、“渺”、“归思”、“悠”、“雁”、“寒”、“乡心”等关键词体现了诗人浓浓的乡愁情感。(2.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空)。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找到关键性的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就等于读懂了诗。
诗人的情感往往通过两种方式来体现:一是直接用感情词,如喜乐哀伤,忧悲愁思之类;二是用意象体现,如雁、明月、秋雨、落花等。两种方式又往往混用。结构层次近体诗的第三句或第三联在内容和写法上往往与前面有所变化诗的题材④再现情境,设身体验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情境,设身进入这一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其情感和意境。(3.挖掘考题提供的信息出卷人必须紧紧围绕所选诗的特定形象、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来设计考题。因此,考题本身就是理解的重要信息和难得的资源。例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陈焕《梅花》)从考题题干“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中可以获取三个重要信息:①两首诗中“梅”的特征一样。②“这一特征是什么”间接告诉我们理解的关键。③“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间接告诉我们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这些信息大大减小了理解及答题的难度。
此外,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背景暗示诗人写作的背景,直接影响着诗人情感的积蓄与导向。在分析诗人的形象或情感时,不能无视命题者提供的背景注解,准确体味思想或情感。
▲启示:复习时,要有关注背景、关注注解的意识,要从注解与背景中体味命题者的提醒和暗示,如此才能深入体味诗歌的情与思。【例】阅读下首诗,作者最后以沙鸥作喻,表达什么情感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注:765年正月,杜甫辞去严武幕府职务,生活失去依靠。五月,杜甫率家人离开成都,乘舟东下,途经渝州、忠州时,写下这首诗。
▲启示:复习时,要有关注背景、关注注解的意识,要从注解与背景中体味命题者的提醒和暗示,如此才能深入体味诗歌的情与思。背景(生活失去依靠)与诗歌风格(沉郁)。此句诗中前两句也就表达自己的不平与悲愤: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以苍茫的天地间的沙鸥比喻自己的漂泊。【参考答案】以苍茫的天地间的沙鸥比喻自己的漂泊,表达了自己漂泊无依的那种凄凉寂寞之情。温馨提示:1、以上几点通常应综合使用,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个作为读懂的切入口。2、对意象内涵和情感关键词句的把握一定要结合全诗进行,不能断章取义!3、由语言到情感,层层读懂内容;由表及里,联想揣摩,准确理解思想感情。二、不会表达怎么办表达是信息的输出活动,是理解的外化。临场要能顺畅表达,心中不仅要存货,而且还要会取货。1.搜索鉴赏的对应术语打开题目问题与对应术语的通道:如果鉴赏描写方式,就搜索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如果鉴赏修辞手法,就搜索对偶、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衬托等;如果鉴赏内容主旨,就搜索托物言志、边塞征战、怀古伤今、即事感怀等;如果鉴赏思想感情,就搜索哀怨忧愁、离愁别恨、激愤憎恶、怀乡思亲、壮志未酬等。2.运用规范的表达模式
如鉴赏对比手法,表达模式为:诗中将什么与什么进行对比,突出了什么;鉴赏情景交融,表达模式为:诗中写了何景,渲染了何气氛,寄托了何感情;
鉴赏虚实结合,表达模式为:诗中何为虚景,何为实景,虚实结合有何作用;
鉴赏衬托手法,表达模式为:用什么衬托(反衬)什么,突出了什么等等。题干中如果没有明确提出鉴赏某种手法,先准确找出来,然后同上。
此外,还要活用一些答题格式:先观点后理由式、先分后总式、先总后分式,分点作答式等。3.利用“三句到位法”“三句到位法”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句引诗释义,第二句指明特殊(包括艺术手法,词类活用等),第三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例如: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登楼怀归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利用“三句到位法”:(①引诗释义)诗人登楼“引望”,看到“野水”、“孤舟”、“荒村”、“断霭”等景物,想起家乡。(②指明特殊)触景生情,并在“沉思”中显然产生了自己就在故乡的错觉,可是一醒悟,发现自己却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前后感情急剧变化。(③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突出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做题方法:1.读懂诗歌看标题,揣测诗歌内容;读诗句,准确翻译,前后贯通;重注释,把握背景,知人论世;明感情,把握诗歌主题;思方法,考虑诗歌艺术技巧。2.仔细审题明确答题范围,是一句,是一联,还是整首诗?明确答题方向,是鉴赏,还是评价?●注意命题者这样的问题“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本诗(词)体现了作者哪些情感?”一定要结合具体诗句!!●命题者考修辞手法,你的答案一定要是修辞范围——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一定不能写白描、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命题者考全诗或者全词用了什么主要的手法,往往是大手法,这时要先考虑是不是对比、反衬、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命题者考“哪种”,那你就只能答一种。命题者考“哪些”,可以稍多一点,但不宜超过3个。3.规范答题:掌握好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分条作答,步骤完整。提示1.答题时不要让自己的主观意愿凌驾于诗歌之上,添加诗歌中本来没有的感情。2.明确各答题术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不要乱用错用。如“年老体衰”与“年老色衰”适用的对象是不同的,如“情怀”和“情感”的区别。3.注意组织答案一定要要点先行,分条回答,不让分析的话淹没要点。4.审题时注意不同题型的要求不同,如概括情感类型和分析情感在结合诗句的要求上是不同的;要分清楚简答题与分析题。5、回看已经做过的题目。古诗鉴赏答题模式方法(1)根据赋分,确定答点,先总(概括知识点)后分(分析阐释),纲举目张。抓住古诗中的“景”和“情”,就抓住了一切。所有的古诗不管怎么设题,都要回到“景”和“情”上来,即:用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思想),景(意境)有什么特点,与情有什么内在关系(表现手法)。(2)比较阅读类的解题:要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作手法,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求同,析异;既要有总体分析,又要有具体分析。(3)理解文意是关键,参悟意象是手段,情景关系情为主,紧扣诗题析通篇。(4)做到不引文不答题。答题时,一定把理解和诗歌中的关键字关键词或关键句放到分析中,这将极大的增强答案的规范性。
鉴赏口诀:①从题目认识对象,②从字面读出感觉,③从注释破解难点,④从作者了解背景,⑤从原作找到根据,⑥从题干得到启示,⑦从首联找到特点,⑧从尾句参透主旨,⑨从景物把握情感,⑩从意境洞察心胸。意象赏析答题公式公式:什么意象+意象特点+意象表达的诗人的情感。模式:诗歌描绘了的意象。诗人通过
意象,表达了自己
的情感或品格。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意象特点(注意诗中的意象,不得遗漏,也不得无中生有,同时要抓住意象的情态和特点);
③指出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的××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景色/情景/图景)?该景象有何寓意?如果考察意象的含义,要理解常见意象的固定含义,并且结合诗歌的语境,理解意象的特定含义(注意意象是否具有象征意义)。答题步骤(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组织答案:运用()手法:以()自喻,托物言志,明写物的()特点,实写人的()品质,表达()感情。诗歌事物形象【答题步骤】(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遭遇、性格+身份:如少女、劳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隐士;英雄、爱国者、诗人等等)。(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1)是一个()形象。(2)通过()手法。(记叙、描写如:外貌、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等),表现出了人物()特点。(3)表达了作者()情感。诗歌人物形象情形象景物形象抓景物的特点
事物形象抓其内在的品性人物形象抓神态动作心理等景物人小结:意境品味意境的鉴赏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细腻—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等。繁复—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等静的方面:恬静、幽静、宁谧空间方面:壮阔、高远、旷远、空阔色彩方面:萧瑟、凄清、冷清、冷寂、荒凉、苦寒、苍凉、绚丽、清丽、淡雅、优美(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分析意境题型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2)、【分析意境通用的答题步骤】①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而“感伤”。(3)答题模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分析形象意境”复习建议1、重视积累,博闻、强识。对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形象寓意、常见意境类型尽可能了然于心。2、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3、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勿缺”、“宁详勿简”,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一方面要“点到”、“面到”,尽可能答到“点”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4、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尤其要注重一些关于意境(氛围)特点方面的“术语”积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修辞手法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注:759年(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
1.确定手法:2.结合诗句:3.表达感情: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衬托出作者遇赦之后轻松高兴的心情。
描写手法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③再作用分析(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蒋捷《浪淘沙重九》明露浴疏桐,秋满帘栊。掩琴无语意忡忡。掐破东窗窥皓月,早上芙蓉。前事渺茫中,烟水孤鸿。一尊重九又成空。不解吹愁吹帽落,恨杀西风。“不解吹愁吹帽落,恨杀西风”富有表现力,简要赏析。(审题: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具体诗句说明其写法,表达效果。)规范答为:1、运用拟人、细节描写的方法。(明确指明写法)2、将秋风拟作不解愁情的人,抓住秋风吹落帽子的细节,(说明前述写法)3、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浓烈的愁绪。(表达效果)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wōduò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zī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汩汩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3、虚实结合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b、已逝之景之境。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c、设想的未来之境。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虚”:遥想和梦境“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3、虚实结合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实结合。通过设想“行人”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4、细节描写:以小见大,简捷,生动,准确,传神地表现出事物的个性特征。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细节,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细节描写须细,细节作用不细”。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画堂春
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捻(niǎn):持取,捻弄(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参考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细节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5.衬托分类正衬反衬用次要内容(有相同性质或特点的事物)从正面衬托主要内容。用次要内容(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从反面衬托主要内容:借景抒情诗中运用十分广泛而典型如用高衬更高,用好衬更好。如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以声衬寂(以闹衬静)乐哀相衬2011届惠州二调的诗歌第2小题[双调]蟾宫曲•叹世马致远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时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2)请简要分析本曲中反衬手法的运用。(4分)答案:以“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池塘”等事物表明景物的优美、恬静,以此反衬作者内心的不平静(2分);
译文:我半生来虚度了光阴,在那通幽的竹径中,隐映着一座小巧的游亭,走到竹径的尽头,就是小巧的庭院。在那儿有个池塘,我醒的时候轻声吹起渔笛,醉酒之后又放声唱起渔歌。严子陵一定会嘲笑我,孟光台我要学他。笑我什么呢?偌大的江河湖海,也自有躲避风波的办法。“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反衬---以乐衬哀6.对比的种类今昔对比:《哀江头》《柳》《永遇乐》李易安盛衰兴亡:
《永遇乐》李《哀江头》《小桃红》年轻与年老:《诉衷情》《永遇乐》李人生短暂渺小与宇宙永恒博大:《登幽州台歌》历史人物和自己:《过陈琳墓》好坏、美丑、正反:《看岳王传》黑暗的现实与美好的理想:《诉衷情》《鹧鸪天》苦寒行[南宋]刘克庄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问题: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士卒夜长冷难睡与贵人不知屏外寒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士卒苦寒生活的同情,对贵人享乐的憎恶之情。两种手法的答题衬托:用xxx衬托xxx,突出后者的xxx特点对比:用xxx与xxx对比,突出了xxx。
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7.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抑扬结合: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欲抑先扬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这是扬。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这是抑。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8、想象: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利用我们头脑仓库中所存储的已有的信息,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构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如《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歌选择了月夜遥忘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9、从对方着笔“主客移位”: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温暖。三、四两句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总结答题三步骤:准确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一手法的——运用这一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起到了什么效果。温馨提醒——表现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修辞手法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③再作用分析(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描写手法总结答题三步骤:准确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一手法的——运用这一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起到了什么效果。抒情方式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景结情);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1)该诗采用了……抒情方式(2)作者通过写……内容,营造了……氛围,抒发了……感情(3)起到了……效果或有……好处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诗人在作品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引人共鸣。先秦诗歌和后来的乐府民歌直抒胸臆的较多。
直抒悲思愁绪:“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晚唐•罗隐《自遣》)直抒欢快喜悦之情:“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无名氏《四喜诗》)直抒豪情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直抒愤世嫉俗之情:“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而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未休。”(清•诗丐《绝命诗》)优点:感情直白显露,让人一目了然,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之一景与情的关系结构关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
内在联系: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以乐写乐,以哀写哀鉴赏诗歌“情与景”关系的一般答题原则:1、用恰当的术语明确诗歌“情与景”的关系即表现手法。【步骤一】2、找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描绘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步骤二】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具体情感。【步骤三】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问:“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既是写景,也是写情,试分析。
这一句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斜阳欲落未落,脉脉含情地凝视着江面,不尽的江水悠悠流去,描绘了一幅夕阳无限好的凄美画面。正是这幅美景写尽了思妇的悠悠情思以及她的相思之苦。1、用恰当的术语明确诗歌“情与景”的关系即表现手法。【步骤一】2、找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描绘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步骤二】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具体情感。【步骤三】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思乡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见于咏物诗。
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间接抒情之二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间接抒情之三寓情于事: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间接抒情之四用典抒情:
用典:用典,也叫用事,使事,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它指的是对前人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引用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间接抒情之五用典抒情:
用典:用典,也叫用事,使事,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它指的是对前人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引用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例: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贾谊、梁鸿,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间接抒情之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1)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2)四句诗一句一景,通过写城下的茂盛的野草,随意流淌的泉水,无人欣赏落花和鸟鸣,营造出寂静、空旷、荒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感伤之情。(3)本诗句句是景,但句句含情,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思想感情思想情感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情感——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思乡、怀友、题赠。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恬淡、闲适等。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8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一)看标题(二)看作者(三)看序注(四)看诗眼(五)品意象(六)分类别(七)看头尾(八)审题干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一)看标题:借助诗歌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喜)《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愁)《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王维的《山居秋暝》,“山居”明示了诗的题材属归隐一类;“秋”点明季节;“暝”点明具体的时间。“山居”那欲隐而难藏的惬意与满足就使“秋暝”的感情亮丽畅快起来了。二、读作者,知背景
在欣赏诗歌时,一般要事先了解作家的思想、生活经历、创作风格等等。
作家的思想往往通过作品流露出来。例如孟浩然积极入世的思想通过《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表露出来。
作家的思想和经历往往又是密不可分的。例如李白本想积极入世,却又鄙弃世俗、蔑视权贵,在政治仕途受挫后抑郁不平而又感到茫然,有时又因之流露出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了解了他的这些思想和经历后,我们才能准确地解读他的《行路难》《将进酒》等作品的思想内涵。又如李清照的作品南渡前后判若两样的风格与思想,就和她在这前后的经历和遭遇直接有关。要结合时代背景
要读懂作为思想载体的诗文,就必须能勾勒出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命轨迹及其思想流变,了解其为何喜极而泣又因何痛彻心肺,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其诗风诗意、诗情诗魂。如陆游在《书愤》中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明志:恢复中原之志至死不渝;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剖心:忧愤之情深如江海,忠义之心耿如日月。要结合时代背景
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个时代的风貌会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都打上烙印。比如,宋末元初和明末清初着两个历史阶段,一方面旧王朝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另一方面异族入侵,民族矛盾激化,这些时期的作品主题多表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凄苦。或抒写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情怀;或抒发驱逐异族、建功立业的雄心。因此我们读宋词、宋诗和清诗,总感觉少了唐诗的雄伟的气魄和高昂格调,取而代之的是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家国之愁和悲凉之气。
(三)看序注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情感。如:
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注释分类情感基调
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
介绍相关诗句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别人评价
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介绍作者
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
(四)、找诗眼,明中心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
1、能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情感。这种词语一般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比如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其中的“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壮志难酬的悲愤。
2、具有概括性、极为生动形象。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绿”字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又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出作者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3、能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如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其中的“愁”字,就是全阕的诗眼。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
题:阅读戴叔伦的《题三闾大夫庙》,完成诗后练习。
题三闾大夫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问:“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字或词,你认为,本诗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这是作者游屈原庙的题诗。大历年间,奸臣元载当道,嫉贤妒能,排斥异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诗人来往于沅湘之上面对秋风萧瑟之景,不由他不动怀古吊屈的幽情。
诗的前二句对屈原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沅湘”一句是说江水长流,无穷无尽。“流”这里是双关,既指水同时也逗出下句的“怨”,意谓屈子的哀愁是何等深重,沅湘两江之水千百年来汩汩流去,也流淌不尽、冲刷不尽。诗人那不被理解、信任的悲哀,遭谗见谪的愤慨和不得施展抱负的不平,仿佛都化作一股怨气弥漫在天地间,沉积在流水中,浪淘不尽,表现了屈原的哀怨的深重,言外洋溢着无限悲慨。“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以沅水湘水流了千年也流不尽,来比喻屈原的幽怨之深,构思妙绝。这二句是抒情。后二句写景:“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秋风萧瑟,景象凄凉,一片惨淡气氛,诗人融情入景,使读者不禁慨然以思,含蓄蕴藉地表达了一种感慨不已、哀思无限的凭吊怀念之情。
题三闾大夫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题例:阅读戴叔伦的《题三闾大夫庙》,完成诗后练习。
题三闾大夫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问:“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字或词,你认为,本诗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本诗诗眼是“怨”。从结构上看,“怨”紧承上句,使滔滔沅湘意蕴深长,既写出了江水的长流不尽,也写出了屈子深重的哀愁;“怨”又领起后两句,既让眼前的秋风与枫叶景中含情,又让人联想起屈原笔下的秋风与枫叶,让人体会到屈原诗中浓重的“怨情”。从诗歌形象上看,一“怨”字让屈原不被理解、遭谗见谪的哀怨形象立于我们眼前。“怨”字还流露出作者面对屈原庙无尽的怀念和凭吊之意。(五)品意象
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如雁、明月、秋雨、落花等。只有领悟“意象”中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六、分类别,明方向
诗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但是叙事诗篇幅过长,不便于考核。因而考核的诗歌主要是抒情诗。
抒情诗又可以分为三种:(一)写景抒情,诗人可以先描写景物,然后借景抒发感情;也可把自己的感情融与景中。(二)托物言志,表面描写某一物,运用象征、比喻手法委婉含蓄地表明诗人遭遇、心志、思想。(三)怀古抒情,怀古诗一般借对古代人、物、事的叙述评论来针砭时弊,从而抒发自己的情怀、抱负。
先分清类别,然后再去体会景与情、物与志、古与今之间的关系,就能了解、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七、紧抓诗中的情感语言
①诗歌中有很多表达诗人情感的字眼,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紧紧抓住这些字词,有利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有些诗歌常用议论、抒情句,在诗末直接或间接点题,经常会隐含或点化主题。如陆游的《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表达了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的志愿。再如杜甫的《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英雄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七、紧抓诗中的情感语言
③关注首尾句(联):首句(联)经常开篇扣题、奠定情感基调,而尾句(联)则经常会隐含或点化主题。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首句“峨眉山月半轮秋”是对题目的具体描述和和延展,月是秋之月,月半轮喻人之别,秋半轮指秋未深,月与秋给人“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寒意。尾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是对主题的点化,君即月,月即故里和亲人,因别而思,思而不见更显其情深意切。八、审读题干
题干多是直截了当地提出具体的问题,但有时也会在提问之前有所提示。这些提示既是对诗文的注释,也是对答题的导向。如“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节选自张九龄《感遇》)的题干是这样的:“《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请联系这句话,说一说你对‘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一句的理解。”对“自有岁寒心”一句颇费躇踌,但《论语》之语让我们恍然顿悟:丹橘之所以经冬犹绿,并非缘于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具有像松柏一样耐寒的节操。
作答时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会既简洁、又充实。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简析这首词的手法和情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答题思路规范表述:
这首诗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诗人(某某)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诗句)的(某某)含义,表现了诗人(某某)思想感情。
第一步,确定诗歌体裁,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XX句(联)写了XXX”第三步,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答题要领: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写了……抒发了……”。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阙词的内容主旨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西湖风光好,天光水色融成一片,景物都那么鲜丽。鸥鸟白鹭安稳地睡眠,它们早就听惯了不停的管弦乐声。那风清月白的夜晚更是迷人,湖面好似一片白玉铺成的田野,有谁还会羡慕乘鸾飞升成仙呢,这时人在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啊!
词的上片着力表现西湖的恬静脱俗。词人用鸥鹭闲眠来烘托,一方面突出西湖的静谧,另一方面暗示西湖的游客的高雅脱俗,没有功利之心:尽管游人往来、管弦声声,但是鸥鹭毫不戒备,依然安睡。宋代士大夫们游湖,习惯带上歌妓,丝竹管弦,极尽游乐之兴。这一方面表明欧公与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间;另一方面也间接表现了欧公退隐之后,已无机心,故能与鸥鹭相处。
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阙词的内容主旨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词的下片写月下西湖的景色及夜晚泛舟西湖的欢悦之情。虽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态,但比较而言要数“风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诗意了。这时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广袤无际,好似“一片琼田”。“琼田”即神话传说中的玉田,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这种境界会使人感到远离尘嚣,心旷神怡。人在此时此境中,很容易产生“人在舟中便是仙”的妙想,谁还愿意乘着骖鸾做神仙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阙词的内容主旨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析指导】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
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谁羡”、“便是仙”进行读解,诗句结尾句不再描写,而发议论,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阙词的内容主旨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析指导】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菩萨蛮·黄鸡晓唱玲珑曲方千里①黄鸡②晓唱玲珑曲。人生两鬓无重绿。官柳系行舟,相思独倚楼。来时花未发,去后纷如雪。春色不堪看,萧萧风雨寒。注:①方千里:宋代词人,生卒年不详。据况周颐考证,为“孝宗时人”。官舒州签判。②黄鸡:黄羽毛鸡。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1.上片第二句“人生两鬓无重绿”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官柳系行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尾一句“萧萧风雨寒”在写法上有何特色?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菩萨蛮·黄鸡晓唱玲珑曲方千里①黄鸡②晓唱玲珑曲。人生两鬓无重绿。官柳系行舟,相思独倚楼。来时花未发,去后纷如雪。春色不堪看,萧萧风雨寒。注:①方千里:宋代词人,生卒年不详。据况周颐考证,为“孝宗时人”。官舒州签判。②黄鸡:黄羽毛鸡。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1.上片第二句“人生两鬓无重绿”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思想感情,人生一世,光阴有限,一旦两鬓霜白,是绝不会重新变黑而重返青春的。女主人公的这句感慨表达出她内心的痛苦之情,作答时,要先答出写的什么内容,然后再分析有哪些情感蕴含其中。
这句词交待女主人公因为长期闺房独守而产生的可怕的顾虑;在深深的忧郁之中包融着韶华虚度的无限孤寂、痛苦之情,也流露了对夫妻团聚、共享天伦的美好生活的渴求。
菩萨蛮·黄鸡晓唱玲珑曲方千里①黄鸡②晓唱玲珑曲。人生两鬓无重绿。官柳系行舟,相思独倚楼。来时花未发,去后纷如雪。春色不堪看,萧萧风雨寒。注:①方千里:宋代词人,生卒年不详。据况周颐考证,为“孝宗时人”。官舒州签判。②黄鸡:黄羽毛鸡。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2.“官柳系行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尾一句“萧萧风雨寒”在写法上有何特色?解析:第(1)问考查鉴赏诗词的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作者写路旁河边柳树下正泊乐着远行的小船,主要是借此来写女人主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第(2)问考查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级。要从这句词中捕捉到景物的特点,找出“烘托”或“哀景写衷情”的表现手法,然后分析所表达的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菩萨蛮·黄鸡晓唱玲珑曲方千里①黄鸡②晓唱玲珑曲。人生两鬓无重绿。官柳系行舟,相思独倚楼。来时花未发,去后纷如雪。春色不堪看,萧萧风雨寒。注:①方千里:宋代词人,生卒年不详。据况周颐考证,为“孝宗时人”。官舒州签判。②黄鸡:黄羽毛鸡。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2.“官柳系行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尾一句“萧萧风雨寒”在写法上有何特色?(1)这句话写女主人公的所见之景,词人旨在借此来写女主人公见到河边行船而自然地引发的对远行人的怀思之情。(2)这首词的结尾作者以“萧萧风雨寒”之景再度点染凄苦悲凉的残春环境,以凄风苦雨的氛围笼罩全篇,进一步烘托思妇倚楼相思的孤寂与悲凉之情。观点品评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问: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由。 ①同意。理由: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意的表达,反而更显精炼含蓄。②不同意。理由:最后两句“何日…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比较鉴赏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②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③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禾熟·孔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病牛·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问: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
不同。《禾熟》中的"老牛"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与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意象赏析考查角度:1写景诗中写了哪些景?有什么特点?景物:用偏正短语回答(修饰语+景物)特点:用形容词作答2
写景诗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方法步骤: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3写景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情”、“景”连考:此诗是如何情景交融的(以景衬情的)?分析“情”与“景”的关系(特点)?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答题思路:描写景+手法+分析情感答题技巧答题公式公式:什么意象+意象特点+意象表达的诗人的情感。模式:诗歌描绘了的意象。诗人通过
意象,表达了自己
的情感或品格。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意象特点(注意诗中的意象,不得遗漏,也不得无中生有,同时要抓住意象的情态和特点);
③指出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的××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景色/情景/图景)?该景象有何寓意?如果考察意象的含义,要理解常见意象的固定含义,并且结合诗歌的语境,理解意象的特定含义(注意意象是否具有象征意义)。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桥的西头有一条弯曲的河流通向村落,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那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漂流出的浮萍。主人家住石湖,外人很少来到这里。原来荷花深处别有洞天,主人在那里开立了自己的门户。①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②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③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④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临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意象的作用⑤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⑥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⑦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象,其作用是什么?
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涧水、春山、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着以“自”和“空”,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写寂,意境荒凉、孤寂,衬托出诗人凄凉的心境,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也曾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现下,这里清冷冷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流逝了。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烂漫的山花,花只好任其自开自落,虽鸟语婉转,但也是自鸣自听,一切是那么的寂静荒凉。菩萨蛮·塞上秋望(清)冯云骧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猎骑、大将旗”等(1分);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1分)刻画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1分)
菩萨蛮·塞上秋望(清)冯云骧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下阕“飞蓬”一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权许可协议:电子书出版
- 贵州省中考语文模拟检测卷三套【附参考答案】
- 2024污水泵销售、安装及水质达标验收服务协议3篇
- 2024版:某科研机构与某企业之间关于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的产学研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绿色能源大棚租赁合同范本全新升级版3篇
- 2024年项目居间与协助合同
- 2024年版标准个人借款合同样本3篇
- 2024年航天发射服务合同具体条款
- 专项全新干挂石材安装工程劳务服务协议版A版
- 中医针灸老师跟师体验
- 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 4级实证材料选择项
- 运用PDCA康复医学科康复患者训练落实率品管圈QCC汇报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全册含答案)
- 2023年历届华杯赛初赛小高真题
- 焦作市中佰宜佳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煅后焦项目环评报告
- 2023年健康管理师(一级)《基础知识》考试题库资料(300多题)
- 硬件研发产品规格书mbox106gs
- GB/T 6913-2023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磷酸盐的测定
- 项目部布置图方案
- 珠海某啤酒厂拆除工程施工方案
- 专业技术报告鉴定意见专业技术报告鉴定意见八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